图书介绍

大都市治理的荔湾实践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大都市治理的荔湾实践
  • 陈剑玲主编;杨祖定副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ISBN:7516183762
  • 出版时间:2016
  • 标注页数:368页
  • 文件大小:47MB
  • 文件页数:397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大都市治理的荔湾实践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导论1

一 印象治理3

二 城区治理7

三 荔湾治理10

四 表述逻辑15

第一章 迈向城区治理现代化的荔湾样本19

一 荔湾城区治理现代化的自我认识21

(一)强兼容性23

(二)浓商业性24

(三)富文化性25

(四)高复杂性25

二 荔湾城区治理现代化的探索实践26

(一)治理市场26

(二)深化改革29

(三)改善民生31

(四)擦亮文化32

(五)更新城市34

(六)从严治党35

三 迈向城区治理现代化的荔湾经验36

(一)顶层设计,明确治理目标定位36

(二)先行先试,提高政府治理效能37

(三)创新驱动,推动城区转型升级37

(四)文化引领,提升文化治理辐射力39

(五)重点突破,提升民生治理成效40

(六)制度创新,促进治理规范化41

(七)党建护航,促使区域治理优化42

第二章 先行先试的荔湾政务服务改革45

一 政务服务改革的荔湾情境47

(一)改革是项政治任务47

(二)改革是股竞争资本48

(三)改革是次管理转型49

(四)改革是种实践创新50

二 政务服务改革的荔湾实践51

(一)推行清单式受理51

(二)实施“一窗式”服务52

(三)开发“两网一平台”系统54

(四)实行联合勘查验收及立审管分离监督55

(五)纳入“三位一体”改革55

三 政务服务改革的荔湾经验56

(一)凸显创新科技的应用57

(二)注重需求导向的服务60

(三)加强政府部门协同运作60

四 政务服务改革的荔湾综述61

第三章 前行中的城市管理综合行政执法改革63

一 综合行政执法改革“地图”65

(一)整合执法机构65

(二)理顺层级关系66

(三)集中行政处罚权69

二 综合行政执法改革“路线”69

(一)从碎片化执法向整体性执法转变69

(二)从专业执法向综合执法转变71

(三)从“以条为主”执法向“条块结合、以块为主”执法转变71

(四)实施区街两级共管共治模式72

三 综合行政执法改革“短板”73

(一)集中度难以把握74

(二)职责边界模糊不清75

(三)配套改革滞后77

(四)执法环境恶化78

四 综合行政执法改革展望78

(一)法制建设:制定全国统一的城市执法法或法规79

(二)组织建设:理顺城市行政管理和行政执法体制80

(三)资源保障:合理配置资源,实现信息共享82

(四)考核机制:建立以整体目标为导向的考核制度83

五 综合行政执法改革评述85

(一)契合中央改革精神85

(二)改革探索值得肯定85

(三)要继续推动改革86

第四章 基层社区治理优化下的民情议事会89

一 转型时代的老城区治理难题91

二 社区党员民情议事会观察92

(一)构建三级议事主体、整合社会力量93

(二)议一议身边事情、分层处理落实95

(三)建章立制、网格化管理与信息公开99

三 社区治理优化:荔湾经验102

(一)创新基层党建机制,形成有效供给服务体系103

(二)搭建资源整合平台,促使多元主体协力共治104

(三)构建公众参与平台,增强基层党组织亲和力105

第五章 阳光治理下的“三资”监管交易平台建设107

一 缘起与契机109

二 实践与探索110

(一)构建“三资”数据系统,搭建电子平台110

(二)凝聚监督力量,整合实体平台115

(三)完善配套措施,创新监管理念116

三 收获与展望122

(一)“三资”交易监管成绩斐然122

(二)经济联社集体“三资”交易监管的未来之路124

第六章 “互联网+”时代的荔湾电子商务127

一 发展电子商务的荔湾设计129

(一)顺应经济发展趋势,及时转变发展观念129

(二)着眼本区发展实际,编制科学战略规划130

(三)依托现有产业结构,拓展集群发展空间131

(四)打破传统经济桎梏,创新商业贸易形式133

二 推进“互联网+”的荔湾经验136

(一)转变政府职能,加强宏观引导136

(二)实施创新驱动,加强平台建设138

(三)重视信息安全,加强制度保障139

(四)鼓励社会参与,加强多方合作140

三 “互联网+”时代的荔湾未来142

(一)力促中小企业转变经营模式143

(二)强化示范带动,增强电子商务集聚区规模效应144

(三)强化电子商务发展的支撑体系146

(四)加强专业人才队伍建设148

(五)完善电子商务宣传体系149

第七章 凸显浓郁岭南风情的文化荔湾151

一 走进荔湾:底蕴深厚的岭南文化153

(一)现代商贸文化153

(二)旧城风貌与古建筑文化154

(三)饮食文化155

(四)中医药文化155

(五)非物质文化遗产155

(六)玉文化156

(七)民俗风情157

(八)宗教文化157

(九)茶文化157

(十)花文化158

二 审思荔湾:文化发展的荔湾困境159

(一)“旧城改造”造成古建筑破坏严重,新旧城风貌不协调159

(二)保护和改造体制不完善,改造手段单一、改造成本 居高不下160

(三)产业转型升级滞后,旅游业仍没有摆脱观光旅游的低端业态160

三 走出荔湾:文化发展的地域“突围”161

(一)做强“西关文化”——“人无我有”的文化161

(二)做大“产业文化”——“人有我优”的文化165

(三)做好“生态文化”——“人优我创”的文化166

第八章 传统、现代、自然有机融合的城市更新169

一 荔湾旧城更新改造溯源171

(一)荔湾旧城现貌171

(二)荔湾旧城改造轨迹172

二 荔湾旧城更新改造的特点174

(一)专业设置的改造机构175

(二)“两圈”格局的动力机制176

(三)“多方共赢”的创新模式178

(四)“以民为本”的改造理念180

(五)传统现代兼容的改造设计182

(六)特色有序的产业格局184

(七)新旧协调的融合改造184

三 荔湾旧城更新改造镜鉴187

(一)完善城市更新法律法规187

(二)创新本土化改造模式188

(三)引导公众积极参与191

第九章 无声变革下的垃圾分类治理195

一 即将开启的帷幕:西村垃圾分类背景197

(一)“垃圾围城”的生态危机197

(二)广州市“垃圾分类”的艰难探索198

二 挖掘城市矿产:西村垃圾分类实践199

(一)建立数据库,让数字说话200

(二)在宣传中行动,在行动中宣传201

(三)建立有害垃圾回收体系,减少环境危害203

(四)抓住灰色地带,通过低值资源回收实现减量204

(五)由易到难,开展餐厨垃圾分类试点206

三 早立的“蜻蜓”:西村垃圾分类的启示207

(一)因地制宜,坚持本土化探索207

(二)公私合作,走市场化之路209

(三)服务引领,在“专业化”中追求“精细化”212

第十章 左右“逢源”的城市社区养老217

一 逢源社区养老服务图景219

(一)1998—2007年,初创探索阶段219

(二)2008年至今:转型提升阶段221

二 逢源社区养老服务逻辑224

(一)“助人自助”的服务理念224

(二)现代化的服务运作方式和完善的组织制度建设226

(三)“四位一体”的无缝隙服务体系228

(四)无偿、低偿、有偿服务相结合的服务付费方式230

(五)专业化和现代化的服务手段231

三 逢源社区养老服务的未来232

(一)建立多元化的社区养老服务供给体系232

(二)以“用户自我管理”为中心,提供整合服务235

(三)培育专业化稳定的养老社会工作人员队伍236

第十一章 整合性治理下的基层医疗改革239

一 医疗改革的国内外生态241

二 城市医疗改革的荔湾样本242

(一)医疗机构改革和保障机制的确立243

(二)荔湾“医疗联合体”的组建与资源整合的探索245

(三)医疗服务与管理的创新探索248

(四)医患调处与风险转移机制的创新250

三 城市基层医疗改革的荔湾选择251

(一)完善“双向转诊”制度,改变就医习惯252

(二)推动技术合作和信息化建设,简化服务流程252

(三)完善医疗保险制度,引导患者分流253

(四)建立激励制度,增强“造血”能力254

(五)完善考核机制,改善医联体服务254

(六)大力推行全科医生制度254

(七)试行企业化“管办分离”255

第十二章 顾客导向下的公共部门绩效管理257

一 荔湾公共部门绩效管理溯源259

(一)“自上而下”政府绩效管理试点的“试验田”259

(二)建设“幸福荔湾”和“效能荔湾”的内在需求260

二 荔湾公共部门绩效管理观察261

(一)绩效管理制度体系261

(二)绩效管理组织体制262

(三)绩效管理实施方案263

(四)绩效管理评估系统268

(五)绩效察访核验机制269

三 荔湾公共部门绩效管理借鉴270

(一)“制度+评估”,制度化推进绩效管理试点272

(二)“组织+评估”,强化绩效评估的组织体制273

(三)“科学+评估”,科学地设计绩效指标体系274

(四)“技术+评估”,以信息技术的利用来推进评估277

第十三章 全面从严治党下的经济联社党组织建设调查279

一 全面从严治党下的基层党组织建设背景281

二 全面从严治党下的荔湾区经济联社党组织概况282

(一)经济联社党组织建设关乎稳定和发展大局282

(二)荔湾区经济联社党组织的基本情况283

三 荔湾区经济联社党组织建设现状问卷调查分析与解读285

(一)受访者基本情况286

(二)党组织建设的正面映象289

(三)党组织建设瓶颈298

四 从严治理与创新优化经济联社党组织建设306

(一)理论武装:问题意识与学习完善306

(二)组织发展:职能清晰与资源整合307

(三)制度完善:查漏补缺与严格执行308

(四)服务创新:传统渠道与微渠道结合309

(五)监督体系:利益约束与民主管理310

(六)协同效应:优势互补与协同发展312

第十四章 凝聚力强化下的地方党委领导方式创新313

一 荔湾区党委创新领导方式的基本原则315

(一)坚持正确指导思想315

(二)坚持民主集中制315

(三)坚持依法治理315

(四)坚持提高效能315

(五)坚持循序渐进316

二 荔湾区党委创新领导方式的实践探索316

(一)夯实党委领导核心作用的组织基础316

(二)提高党委领导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水平323

(三)健全和完善党委的整合统领机制324

(四)建立科学的党委议事决策机制325

(五)规范和健全地方党委与其他力量的良性互动机制327

(六)强化对党委权力运行的监督331

三 进一步改革和完善基层党委领导方式的思考332

(一)进一步加强理论学习,积极开展“三严三实”教育实践333

(二)进一步规范地方党委与人大、政府、政协、检察机关、审判机关以及人民团体的关系333

(三)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健全基层选举、议事、开会、述职、问责等机制,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333

(四)进一步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发挥党组织的领导和把关作用334

(五)进一步推进地方党委工作的科学化、民主化、制度化和程序化334

第十五章 走向未来的大都市荔湾治理335

一 治理现代化:站在历史拐点上的荔湾337

(一)治理理念亟待丰富338

(二)治理体系亟待完善340

(三)治理方式亟待更新342

(四)治理环境亟待优化344

二 未来城区:大都市治理的荔湾抉择346

(一)推动创新开放,建设活力小康城区347

(二)推动协调发展,建设和谐小康城区351

(三)推动生态治理,建设绿色小康城区355

(四)推动幸福善治,建设共享小康城区359

三 结语362

附录363

后记365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