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现代心脏病诊断、治疗与康复实用技术手册 第1卷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 于雍和编 著
- 出版社: 当代中国音像出版社
- ISBN:7900108947
- 出版时间:未知
- 标注页数:338页
- 文件大小:37MB
- 文件页数:362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现代心脏病诊断、治疗与康复实用技术手册 第1卷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篇 心脏的解剖基础1
第一章 心脏的外形和位置3
第一节 心脏的外形3
第二节 心脏的位置和毗邻6
第三节 心脏的体表投影10
第四节 心脏的物理检查12
第二章 心脏的解剖结构13
第一节 心壁的解剖结构13
第二节 心腔的解剖结构14
第三节 心脏的传导系统16
第四节 心脏的血管及血液循环18
第五节 心脏的神经分布与调节20
第三章 心脏的神经22
第一节 交感神经22
第二节 副交感神经24
第三节 感觉神经25
第四节 心神经丛和心内神经节25
第五节 心脏各部神经分布特点28
第六节 心脏的肽能神经分布30
第四章 心脏的生理功能32
第一节 心脏的自律性32
第二节 心脏的兴奋性34
第三节 心脏的传导性39
第四节 心脏的收缩性45
第五节 心脏的激动与传导46
第五章 心脏的断面解剖47
第一节 结合两维超声心动图人心断面解剖47
第二节 心脏的人体横断面解剖56
第三节 人体胸部的额状断面60
第二篇 心电图技术在心脏临床诊断中的应用63
第一章 心电图概述65
第一节 心脏的动作电位65
第二节 起搏点的作用67
第三节 心电图67
第四节 常规心电图72
第五节 动态心电图83
第六节 运动心电图试验89
第七节 缺血性心脏疾患的药物负荷试验97
第八节 冠状动脉内心电图99
第二章 心脏电学检查对心脏病的诊断价值100
第一节 体表心电图100
第二节 心电向量图101
第三节 动态心电图102
第四节 经食管心房调搏103
第五节 心室晚电位105
第六节 窦房结电图105
第三章 M型超声心动图的临床应用107
第一节 M型超声心动图波形的识别107
第二节 M型超声心动图观测的指标108
第三节 二尖瓣基本图形异常的鉴别诊断109
第四节 主动脉瓣基本图形异常的鉴别诊断111
第五节 三尖瓣基本图形异常的鉴别诊断113
第六节 肺动脉瓣及肺动脉基本图形异常的鉴别诊断114
第四章 二维超声心动图的鉴别诊断116
第一节 正常结构的鉴别与识别116
第二节 各房室及大血管腔径异常的鉴别诊断119
第三节 心肌肥厚的鉴别诊断126
第四节 大心脏的鉴别诊断127
第五节 室间隔异常的鉴别诊断131
第五章 多普勒超声心动图的临床应用136
第一节 正常多普勒超声心动图136
第二节 心脏瓣膜病140
第三节 分流性心血管病142
第四节 在起搏器与心律失常诊治中的应用145
第五节 常见心血管疾患的多普勒超声心动图特征148
第六节 在心脏移植术中的应用152
第六章 心血管疾病的CT、MRI检查155
第一节 CT原理与检查方法155
第二节 磁共振原理与检查方法159
第三节 心脏大血管的正常CT、MRI表现163
第四节 常见心血管疾病的CT、MRI表现164
第五节 CT和MRI对心血管疾病诊断价值的比较168
第三篇 心血管疾病的药物治疗技术171
第一章 心脏病的药物治疗原则173
第一节 药物作用机制174
第二节 剂量-效应关系175
第三节 药代动力学176
第四节 年龄与心血管药物反应185
第五节 肾脏损害对药物动力学的影响187
第六节 心脏病和药物反应188
第七节 药物的不良反应189
第八节 药物的相互作用190
第二章 临床心血管药理193
第一节 药物的选择193
第二节 给药方式194
第三节 药物用量195
第四节 药物吸收196
第五节 生物利用度197
第六节 其他因素198
第七节 治疗药物监测200
第三章 抗心律失常药物的临床应用202
第一节 抗心律失常药物202
第二节 药物的选择207
第四章 强心甙209
第一节 概述209
第二节 洋地黄的用法211
第三节 洋地黄的毒性反应212
第四节 中毒后的处理212
第五章 具有正肌作用药物的临床应用213
第一节 拟交感神经药213
第二节 磷酸二酯酶抑制剂218
第三节 其他正性肌力药222
第六章 钙离子拮抗剂的临床应用225
第一节 钙拮抗剂的分类概况225
第二节 作用机制226
第三节 药代动力学和剂量227
第四节 临床应用229
第七章 抗凝、溶栓和抗血小板药物238
第一节 抗凝药物238
第二节 溶栓药物241
第三节 溶栓治疗242
第四节 抗血小板药物243
第八章 抗高血压药245
第九章 治疗心脏病的中草药249
第一节 抗心肌缺血药249
第二节 降压药253
第三节 降脂药255
第四节 抗心律失常药257
第五节 其他药261
第十章 心血管疾病的停药263
第一节 抗心力衰竭药物的停药问题263
第二节 降压药物的停药问题265
第三节 抗心律失常药物的停药问题266
第四节 抗凝药物的停药问题267
第五节 缺血性心脏病的停药问题267
第四篇 心脏病临床诊断与治疗技术(一)271
第一章 心力衰竭临床诊断及其治疗273
第一节 概述273
第二节 心力衰竭的病理生理275
第三节 心功能判定和分级277
第四节 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的诊断和治疗对策280
第五节 急性心力衰竭的诊断和治疗对策286
第六节 舒张性心力衰竭的诊断和治疗对策287
第七节 难治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的诊断和治疗对策289
第八节 充血性心力衰竭并发室性心律失常的治疗对策291
第九节 老年人心力衰竭的临床特征及治疗对策292
第十节 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力衰竭的诊断和治疗对策294
第十一节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并发充血性心力衰竭的治疗对策297
第二章 心律失常临床诊断及其治疗300
第一节 心律失常的病因、发病机制和分类300
第二节 抗心律失常药物304
第三节 心律失常的非药物治疗309
第四节 快速性心律失常311
第五节 缓慢性心律失常328
第三章 心源性休克临床诊断及其治疗339
第一节 病因339
第二节 发病机制和病理341
第三节 诊断与鉴别诊断347
第四节 治疗355
第四章 心脏瓣膜病临床诊断及其治疗367
第一节 风湿热367
第二节 二尖瓣疾病372
第三节 主动脉瓣疾病381
第四节 其他瓣膜病变和多瓣膜病变390
第五章 感染性心内膜炎临床诊断及其治疗395
第一节 自体瓣膜心内膜炎395
第二节 人工瓣膜和静脉药瘾者心内膜炎402
第六章 主动脉夹层瘤404
第一节 病因与分型404
第二节 诊断与鉴别诊断406
第三节 治疗与预后407
第四节 警惕特殊表现的夹层动脉瘤409
第七章 心包疾病411
第一节 心包的解剖与功能411
第二节 心脏压塞412
第三节 急性心包炎及其诊断413
第四节 缩窄性心包炎及其诊断、治疗415
第五节 病毒性心包炎及其治疗416
第六节 结核性心包炎及其治疗418
第七节 细菌性心包炎及其治疗419
第八节 心肌梗死后心包炎及其治疗420
第九节 心脏切开术后心包疾病422
第十节 放射性心包炎423
第八章 心肌炎临床诊断及其治疗425
第一节 心肌炎概述425
第二节 病毒性心肌炎426
第三节 中毒性心肌炎436
第四节 孤立性心肌炎437
第九章 扩张型心肌病的临床诊断及其治疗439
第一节 心肌病的概念和分类439
第二节 扩张型心肌病440
第十章 肥厚型心肌病临床诊断及其治疗452
第一节 病理生理452
第二节 临床特点及诊断454
第三节 治疗455
第十一章 继发性心肌病临床诊断及其治疗459
第一节 酒精性心肌病459
第二节 围生期心肌病460
第三节 缺血性心肌病462
第四节 右室心肌病464
第十二章 继发于代谢性疾病的慢性心肌病467
第一节 甲状腺功能亢进性心脏病467
第二节 甲状腺功能减退性心脏病470
第五篇 心脏病临床诊断与治疗技术(二)473
第一章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临床诊断及其治疗475
第一节 概述475
第二节 心绞痛477
第三节 无症状性心肌缺血489
第四节 心肌梗死491
第二章 高血压临床诊断及其治疗506
第一节 流行病学506
第二节 病因和发病机制507
第三节 病理510
第四节 临床表现512
第五节 实验室检查516
第六节 高血压病的分级518
第七节 诊断和鉴别诊断520
第八节 并发症521
第九节 预后521
第十节 治疗522
第十一节 预防533
第三章 肺源性心脏病临床诊断及其治疗534
第一节 急性肺源性心脏病534
第二节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537
第三节 原发性肺动脉高压545
第四章 肺动脉高压547
第一节 肺高压和正常肺循环547
第二节 原发性肺动脉高压551
第三节 原发性肺动脉高压的治疗564
第四节 继发性肺动脉高压569
第五章 主动脉夹层分离581
第一节 简史581
第二节 形态学582
第三节 临床表现和诊断标准584
第四节 自然病史585
第五节 手术治疗585
第六节 术后处理的特点588
第七节 治疗效果589
第六章 冠状动脉搭桥术590
第一节 冠状动脉搭桥术与药物治疗的冠心病病死率对比590
第二节 冠状动脉搭桥术与药物治疗对心绞痛疗效的对比591
第三节 左室功能减退者冠状动脉搭桥术与药物治疗疗效的对比592
第四节 冠状动脉搭桥术与冠状动脉血管成形术的对比594
第五节 性别与冠状动脉搭桥术病死率的关系594
第六节 高龄患者冠状动脉搭桥术594
第七节 移植血管的通畅率595
第八节 影响手术的危险因素596
第九节 冠状动脉搭桥术的适应证596
第十节 冠状动脉搭桥手术过程598
第十一节 冠状动脉搭桥的适应证和禁忌证601
第十二节 冠状动脉搭桥术的疗效和预后602
第十三节 冠状动脉搭桥术后的长期药物治疗603
第七章 心脏神经官能症的治疗605
第一节 概述605
第二节 治疗606
第八章 心脏肿瘤608
第一节 原发性心脏肿瘤609
第二节 继发性心脏肿瘤614
第九章 肺动脉栓塞616
第一节 发病因素616
第二节 发病机制617
第三节 临床表现618
第四节 诊断619
第五节 治疗措施620
第六节 预后622
第七节 预防623
第六篇 心脏病临床诊断与治疗技术(三)625
第一章 先天性心脏病627
第一节 无紫绀型先天性心脏病628
第二节 紫绀型先天性心脏病645
第三节 右位心655
第二章 心脏性猝死657
第一节 病因657
第二节 临床类型662
第三节 临床表现663
第四节 抢救要点664
第五节 预后与猝死的预防措施664
第三章 不稳定型心绞痛及其治疗667
第一节 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病理和病理生理668
第二节 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特征和诊断670
第三节 不稳定型心绞痛的治疗672
第四节 急性心内膜下心肌梗死678
第五节 变异型心绞痛678
第四章 晕厥的诊断和治疗682
第一节 晕厥的机制682
第二节 晕厥的鉴别诊断683
第三节 晕厥的分类685
第四节 非心源性晕厥685
第五节 心源性晕厥696
第六节 不明原因的晕厥700
第七节 预后700
第五章 梅毒性心血管病702
第一节 发病机制和病理702
第二节 临床表现703
第三节 实验室检查707
第四节 诊断和鉴别诊断709
第五节 预后710
第六节 治疗与预防710
第六章 病毒性心肌炎712
第一节 病因713
第二节 发病机制713
第三节 病理714
第四节 临床表现714
第五节 诊断716
第六节 病程及预后718
第七节 防治719
第七章 周围血管病720
第一节 多发性大动脉炎720
第二节 雷诺综合征722
第三节 闭塞性周围动脉粥样硬化725
第四节 血栓性静脉炎728
第八章 克山病731
第一节 发病情况731
第二节 病因732
第三节 病理733
第四节 临床表现733
第五节 实验室检查735
第六节 诊断和鉴别诊断736
第七节 治疗737
第八节 预防738
第九章 心脏病与妊娠740
第一节 妊娠和分娩前后心血管系统变化740
第二节 妊娠期合并心脏病的发生率743
第三节 妊娠期心脏病的诊断744
第四节 心脏病患者妊娠后可能发生的问题745
第五节 心脏病患者妊娠耐受能力的估计746
第六节 心脏病患者妊娠后的处理747
第七节 围产期心肌病751
第十章 心脏病和外科手术753
第一节 手术对心脏的影响753
第二节 手术的决定754
第三节 术前准备及术中和术后处理757
第七篇 诊断性心导管术及术后并发症预防与处理763
第一章 诊断性心导管术概论765
第一节 心导管术在国内外的发展765
第二节 心导管术在先天性心脏病诊治中的作用767
第二章 心导管及附件771
第一节 心导管附件771
第二节 诊断性导管772
第三节 治疗性导管773
第三章 心导管检查人员775
第一节 手术医师及助手职责775
第二节 麻醉师及巡回护士职责776
第三节 生理记录监测及血氧测定技术员职责776
第四节 导管室护士职责777
第五节 放射科医师及技术员职责777
第四章 心导管术前检查的准备及处理779
第一节 术前准备778
第二节 术前处理780
第五章 心导管术麻醉784
第一节 心导管检查麻醉要求784
第二节 术前准备和术前用药786
第三节 麻醉方法及药物选择788
第六章 心导管术附加试验791
第一节 肺小动脉扩张试验791
第二节 心导管检查运动试验795
第三节 异常通道堵塞试验798
第七章 新生儿心导管术800
第一节 胎儿及新生儿血液循环特点800
第二节 新生儿先天性心脏病尸检发病情况802
第三节 新生儿先天性心脏病心导管检查发病情况803
第四节 心导管术及心血管造影检查804
第八章 急诊心导管术810
第一节 适应症810
第二节 术前准备812
第三节 方法813
第四节 术后处理814
第九章 选择性心血管造影816
第一节 方法816
第二节 先天性心脏病心血管造影方法818
第三节 成角投照造影在先天性心脏病中的应用822
第十章 心导管术及心血管造影并发症预防与处理831
第一节 心律失常831
第二节 心跳骤停834
第三节 低血压836
第四节 心脏及大血管穿孔838
第五节 血管并发症839
第六节 缺氧发作841
第七节 造影剂快速注入反应845
第八篇 心脏病的介入治疗847
第一章 心脏病介入性治疗概论849
第一节 概述849
第二节 心脏病介入性治疗的基本插管技术850
第二章 介入性导管与先天性心脏病外科854
第一节 介入性导管在先天性心脏病外科中的地位854
第二节 介入性导管诊断与先天性心脏病外科855
第三节 介入性导管治疗与先天性心脏病外科860
第四节 介入性导管与先天性心脏病外科的镶嵌治疗862
第三章 先天性心脏病介入诊断与治疗的护理864
第一节 术前准备864
第二节 监护865
第三节 心导管及其附件866
第四节 心导管检查术869
第五节 经皮穿刺球囊肺动脉瓣成形术的护理871
第六节 动脉导管未闭封堵术的护理872
第七节 房间隔缺损封堵术的护理874
第八节 膜部室间隔缺损封堵术的护理876
第九节 心导管检查人员工作规范878
第四章 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的麻醉880
第一节 概述880
第二节 麻醉准备881
第三节 常用麻醉药物和麻醉管理884
第五章 冠心病的介入性治疗889
第一节 经皮冠状动脉腔内血管成形术890
第二节 冠状动脉血管内支架植入术899
第三节 经皮冠状动脉粥样斑块机械切除术904
第四节 经皮冠状动脉激光血管成形术907
第六章 先天性血管狭窄的介入治疗913
第一节 主动脉缩窄914
第二节 肺动脉狭窄925
第三节 肺静脉狭窄932
第七章 成人先天性心脏病与心导管术936
第一节 概述936
第二节 成人先天性心脏病的发病特点937
第三节 先天性心脏病的继发性肺动脉高压944
第四节 成人先天性心脏病的心导管检查和治疗947
第八章 复杂先天性心脏病中的介入治疗952
第一节 单心室952
第二节 法洛四联症合并肺动脉闭锁956
第三节 室间隔完整的肺动脉闭锁958
第九章 房间隔缺损的介入治疗960
第一节 概述960
第二节 诊断与鉴别诊断961
第三节 治疗方法963
第四节 介入治疗964
第十章 动脉导管未闭的介入治疗984
第一节 概述984
第二节 诊断与鉴别诊断986
第三节 治疗方法991
第四节 介入治疗991
第十一章 卵圆孔未闭的介入治疗1001
第一节 概述1001
第二节 诊断与鉴别诊断1001
第三节 治疗方法1003
第四节 介入治疗1004
第十二章 室间隔缺损的介入冶疗1011
第一节 概述1011
第二节 病理生理和病理解剖1012
第三节 诊断与鉴别诊断1013
第四节 治疗方法1016
第五节 介入治疗1018
第九篇 人工心脏起搏器的治疗技术及并发症的防治1039
第一章 人工心脏起搏器的发展及历史展望1041
第一节 人工心脏起搏器的发展历史1041
第二节 目前起搏器的应用现状1042
第三节 心脏起搏的发展方向1043
第四节 人工心脏起搏心电图的特殊性1044
第二章 人工心脏起搏器的性能特点1045
第三章 人工心脏起搏器和人工心脏起搏的指征1050
第一节 人工心脏起搏指征的分类1050
第二节 临时性心脏起搏的指征1051
第三节 永久性心脏起搏的一般性指征1052
第四节 病态窦房结综合征永久性起搏的指征1053
第五节 房室传导阻滞的永久性起搏指征1054
第六节 急性心肌梗死中的起搏指征问题1055
第七节 常用起搏器的应用指征或起搏器的选择指征1056
第四章 人工心脏起搏器的安植方法1060
第一节 永久起搏器的安植术1060
第二节 临时起搏器的安植术1080
第三节 经胸壁体外心脏起搏1085
第四节 感应式人工心脏起搏器安植法及其应用1086
第五节 双腔起搏器的手术操作1088
第五章 起搏心电图及故障判断1095
第一节 正常起搏心电图1095
第二节 起搏器故障的心电图分析1100
第六章 心脏起搏的并发症及处理1105
第一节 起搏器褥疮1105
第二节 感染1106
第三节 电极移位或(和)阈值升高1106
第四节 起搏脉冲发生器移位1107
第五节 心律失常1107
第六节 起搏器综合征1109
第七节 其他并发症1109
第七章 人工心脏起搏器患者的随访1111
第一节 随访目的及注意事项1111
第二节 随访时间1112
第三节 观察项目1113
第四节 起搏病人的长期监测1117
第十篇 现代心脏移植手术及术后护理1121
第一章 心脏移植的现状1123
第一节 心脏移植的国外现状1123
第二节 我国心脏移植的现状1128
第二章 心脏移植排异反应1129
第一节 超急性排异反应1129
第二节 急性排异反应1130
第三节 慢性排异反应1133
第三章 心脏移植的术前准备1136
第一节 受体的准备1136
第二节 供心选择1137
第四章 供体心脏的选择、采取1138
第一节 供心的选择1138
第二节 供心采集组织结构1142
第三节 供心切取方法1145
第五章 心脏移植手术技术1150
第一节 标准法原位心脏移植1150
第二节 全心脏原位移植1159
第三节 双腔静脉原位心脏移植1162
第四节 异位心脏移植1163
第五节 再次心脏移植1172
第六节 小儿心脏移植1176
第六章 术后早期监护1183
第一节 血流动力学1183
第二节 肾功能1184
第三节 呼吸功能1184
第四节 抗感染1184
第七章 抗免疫排斥反应治疗1186
第八章 免疫排斥反应监测1189
第一节 心肌活检及免疫排斥反应分级1189
第二节 其他免疫排斥反应监测指标1190
第九章 术后并发症处理1191
第一节 感染1191
第二节 急性免疫排斥反应1191
第三节 高血脂1192
第四节 冠状动脉硬化1192
第五节 高血压1193
第六节 肾毒性反应1193
第七节 其他1193
第十一篇 心脏病的康复实用技术(一)总论1195
第一章 心脏康复的过去、现在和将来1197
第一节 历史的回顾1197
第二节 现代心脏康复的基本概念1199
第三节 现代心脏康复的基本原则1204
第二章 心脏病人的运动康复1210
第一节 一般原则1210
第二节 应考虑的因素1211
第三节 心脏病患者运动负荷表1215
第四节 特殊活动1217
第三章 心脏康复的程序模式1220
第一节 渥太华大学心脏研究所预防及康复程序(HIPRC)1220
第二节 社区性心脏康复1229
第三节 家庭性心脏康复1235
第四章 心脏康复的“坚持”与动力1240
第一节 内科疗法的“坚持”1240
第二节 心脏康复与坚持:教育、劝告、行为干预和运动训练1245
第三节 坚持心脏康复1249
第四节 冠心病的远期恢复1253
第五节 医生与坚持1253
第五章 心脏康复新技术1256
第六章 心脏的康复评定1265
第一节 心功能的评定1265
第二节 心肌缺血的判定1272
第七章 心脏康复中的宣教和咨询1280
第一节 心脏康复中宣教咨询的重要性1280
第二节 心脏康复宣教的概念和原则1281
第三节 不同医疗水平地区实施宣教程序的手段1288
第四节 政府、非官方卫生组织和国际机构的作用1293
第五节 心脏病患者康复宣教的实施1294
第十二篇 心脏病康复实用技术(二)分论1307
第一章 心脏手术后的康复医疗1309
第一节 心脏手术后康复医疗的概念及目的1309
第二节 心脏手术后康复的病理生理学1315
第三节 心脏手术后康复治疗的运动处方1317
第四节 心脏手术后康复医疗的适应证和禁忌证1326
第五节 慎重或延迟进行康复运动治疗的指征1327
第六节 心脏术后康复医疗方法1328
第七节 心脏手术后康复运动训练中、后心电图及运动试验(心功能容量测定)的心电图变化1337
第八节 心脏手术后后遗症的处理1340
第九节 心脏手术后与康复医疗的有关问题1341
第二章 心衰病人的康复1342
第一节 介绍1342
第二节 左心衰的病理生理学1343
第三节 心衰患者的运动治疗1348
第四节 运动处方1351
第五节 特殊影响及运动界限1354
第六节 摘要和未来远景1356
第七节 心脏移植患者的心脏康复治疗1357
第三章 心律失常、安装起搏器和除颤器病人的心脏康复1359
第一节 介绍1359
第二节 心脏性心律失常1359
第三节 心脏起搏器1362
第四节 埋植的心脏转复/除颤器1367
第五节 带有ICD的患者进行运动试验和锻炼的安全性1368
第四章 心脏病病人抑郁症和焦虑症的治疗1371
第一节 对显示有焦虑与抑郁症病人的研究1371
第二节 抑郁症1373
第三节 焦虑症1388
第五章 心脏移植病人的运动处方1397
第一节 目前运动试验及运动处方1397
第二节 住院病人术后体力活动1398
第三节 院外病人术后运动训练1399
第四节 分级运动试验1400
第六章 心脏康复的关键——戒烟1402
第一节 吸烟对健康的危害和戒烟的益处1403
第二节 戒烟干预的理论基础1403
第三节 影响吸烟行为的因素1405
第四节 干预吸烟的冠心病患者1407
第七章 心脏病患者活动所需能量表1421
第八章 各种心脏异常病人参加体育运动的建议1430
热门推荐
- 897580.html
- 983312.html
- 994306.html
- 3402219.html
- 2404216.html
- 77775.html
- 864435.html
- 3272245.html
- 2869456.html
- 1095301.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043968.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69563.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852211.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536866.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767821.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714978.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052561.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701817.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218875.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9906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