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大国地方 中央与地方关系法治化研究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大国地方 中央与地方关系法治化研究
  • 熊文钊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 ISBN:9787562041825
  • 出版时间:2012
  • 标注页数:455页
  • 文件大小:265MB
  • 文件页数:475页
  • 主题词:中央与地方的关系-研究-中国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大国地方 中央与地方关系法治化研究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中央与地方关系法治化基本理论1

第一节 国家结构形式及其理论1

一、单一制模式2

二、联邦制模式3

三、对单一制模式与联邦制模式的评价4

四、国家结构形式的模式选择5

第二节 中央与地方权力关系及其理论8

一、中央集权主义8

二、地方分权主义10

三、均权主义11

第三节 地方自治及其理论12

一、地方自治的概念12

二、地方自治的基本理论13

三、地方自治与地方分权及其类型15

四、地方自治制度的形成和发展16

五、地方自治的法治化进路20

第四节 中央对地方的控制方式及其理论概述22

一、立法控制22

二、行政控制22

三、财政控制23

四、人事控制23

五、司法控制23

六、政策控制24

第二章 中国中央与地方关系的历史演进25

第一节 君主专制政体下的中央与地方关系25

一、君主专制政体25

二、中央与地方的权力分配27

第二节 近代地方制度的演进30

一、最后帝国的政治博弈30

二、最初共和国的思想博弈31

三、袁世凯时期的权力博弈34

四、北洋时期的军阀割据与联省自治运动35

五、国民政府时期的地方法制37

第三节 新中国的中央与地方关系及其改革42

一、新型国家的中央与地方关系42

二、新中国成立初期的中央与地方分权的探索46

三、计划经济体制的结构性弊端48

四、体制改革与地方分权52

五、行政区划及其调整57

六、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实施68

七、“一国两制”与特别行政区70

第四节 中央与地方关系法治化的必要性研究75

一、理论必要性75

二、现实必要性79

第三章 中央与地方关系法治化比较研究83

第一节 国家结构形式与地方分权83

一、联邦制国家的权限划分与单一制国家的权限划分83

二、立法领域的分权与行政领域的分权86

三、权限争议的解决88

第二节 中央与地方的组织90

一、中央政府有关行政机构90

二、地方政府及其他政府机构94

第三节 西方国家地方政府制度改革94

一、《里斯本条约》对欧盟各国地方制度的发展94

二、法国地方制度的改革96

三、英国地方制度的改革98

四、德国地方制度的改革100

五、俄罗斯地方制度的改革101

六、日本地方制度的改革103

七、美国地方制度的改革107

八、西方国家地方政府制度改革的特点、趋势和启示109

第四章 我国中央与地方一体多元的关系格局113

第一节 中央与地方关系格局的一体多元性114

一、现阶段中央与地方关系模式的审视114

二、中央与地方政府一元化关系格局的规范性解读116

三、中央与地方政府间政治——经济关系的多元化格局分析118

第二节 中央与一般行政区之间的关系125

一、中央与一般行政区之间一体多元关系格局的形成过程125

二、中央与一般行政区多元化关系的主要表现128

三、中央与一般行政区多元化关系形成的原因分析131

第三节 中央与民族自治地方之间的关系136

一、民族区域自治与中央与民族自治地方之间关系的构建137

二、中央与民族自治地方之间关系的特点140

第四节 中央与特别行政区之间的关系145

一、特别行政区的法律地位以及中央与特别行政区之间关系的一体性145

二、特别行政区的高度自治以及中央与特别行政区之间关系的多元性152

第五节 中央与经济特区、计划单列市、副省级市之间的关系156

一、中央与经济特区、计划单列市、副省级市之间关系产生的背景156

二、中央与经济特区、计划单列市、副省级市之间的多元关系158

第五章 中央与地方关系法治化的基本原则166

第一节 统一性与灵活性相结合原则166

一、统一性与灵活性相结合原则的内涵简析166

二、统一性与灵活性相结合原则的确立166

三、统一性与灵活性相结合原则的实施167

四、统一性和灵活性相结合的进一步阐释——充分调动地方积极性168

第二节 相对集权与适当分权相结合原则170

一、相对集权与适当分权原则概述170

二、相对集权与适当分权原则的内涵分析171

三、相对集权与适当分权原则的实现173

四、相对集权与适当分权原则的必要阐释——地方自治174

第三节 公民权利决定公共权力原则176

一、“权利——权力”二元关系的产生176

二、对公民权利决定公共权力的宪政解读177

三、公民权利决定公共权力原则的实现178

四、公民权利与中央与地方关系的契合178

第四节 公共权力成本最小原则179

一、公共权力成本最小原则的理论阐释179

二、公共权力成本最小原则的实例分析182

第五节 事权与财权相匹配原则183

一、事权与财权相匹配原则的内涵183

二、分税制:事权与财权相匹配原则的重要实践183

三、事权与财权相匹配原则的现实困境184

第六节 行政区划与经济区域相协调原则186

一、行政区划与经济区域的关系186

二、行政区划与经济区域的协调187

三、行政区划与经济区域相协调的实践188

第七节 行政区域与司法区域相分离原则189

一、行政区域与司法区域相分离原则的基本问题189

二、当前我国行政区域与司法区域相分离原则的成功实践191

第八节 中央与地方关系法制原则192

一、中央与地方关系法制原则概述192

二、中央与地方关系法制原则的主要内容192

第六章 中央与地方事权划分195

第一节 中央与地方事权划分的基本理论195

一、事权与事权划分195

二、中央与地方事权划分的理论举要200

三、中央与地方事权划分的基本原则203

四、中央与地方事权的划分:域外比较的视角207

第二节 中央事权209

一、国家立法权209

二、国家机构组织权211

三、人事任免权213

四、重大事项决定权215

五、国家监督权217

六、最高行政管理权218

第三节 地方事权221

一、地方自治法规或自治法律制定权221

二、地方财政税收权222

三、地方事务管理权224

第四节 中央与地方共享事权228

一、中央与地方共享事权概述228

二、中央与地方共享事权举要229

第七章 中央与地方财政权划分239

第一节 中央与地方的财政收支结构与土地财政问题239

一、中央与地方的财政收支结构239

二、土地财政问题242

第二节 分税制246

一、分税制出台的背景246

二、分税制的产生与发展248

三、分税制的成果与缺陷249

第三节 完善中央与地方财权划分制度252

一、制定《中央与地方关系法》252

二、明确各级政府的财税权253

三、完善转移支付制度254

四、完善财政激励机制255

第八章 中央与民族自治地方关系的法治化研究257

第一节 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权257

一、民族区域自治权概述257

二、民族区域自治权的主要内容258

第二节 上级国家机关的职责268

一、上级国家机关的职责原则268

二、上级国家机关职责方式269

第三节 民族自治地方的区域结构的法治化273

一、民族自治地方的区域结构变动过于随意——以鄂伦春自治旗为例273

二、民族自治地方不再“自治”——以丽江为例276

三、妥善处理“大自治”与“小自治”的关系278

第四节 中央与民族自治地方关系法治化的特别措施279

一、健全民族自治地方获得利益补偿的权利279

二、加强中央与民族自治地方的合作关系282

三、提升各级民族事务委员会的地位并加强其职能284

第九章 中央与特别行政区的关系286

第一节 特别行政区的设置对我国国家结构形式的影响286

第二节 处理中央与特别行政区关系的基本原则290

一、主权与授权关系原则290

二、“一国两制”原则292

三、“港人治港”、“澳人治澳”、“高度自治”原则293

四、法治原则294

第三节 中央为体现“一国”原则享有的权力297

一、特别行政区的创制权298

二、外交权299

三、防务权300

四、特别行政区主要官员的任命权302

五、对基本法本身所拥有的权力304

六、对特别行政区法律的备案发回权309

第四节 特别行政区为体现“两制”原则享有的权力310

一、实行不同于内地的社会制度和生活方式310

二、行政管理权311

三、立法权312

四、独立的司法权和终审权313

五、自行处理有关对外事务的权力315

第十章 中央与地方关系的区域结构问题318

第一节 恢复和建立新型大区管理体制318

一、大区制简史318

二、新中国成立初期大区制的历史意义及其启示320

三、延续与创新:恢复和建立大区管理制度322

第二节 划小省区327

一、引言:一项省区重新划分的方案327

二、划小省区的客观需求329

三、划小省区的标准332

四、划小省区的几点注意事项333

第三节 减少层级335

一、我国行政层级设置的历史与现状336

二、关于行政层级设置的域外模式336

三、减少行政层级改革的重要意义338

四、减少行政层级改革的推进339

第四节 省直接管县341

一、问题与现状342

二、同市管县模式的比较优势:省直管县的重大意义345

三、省直管县改革中存在的问题347

四、省直管县改革的指导思想和途径347

五、对省直管县的再思考350

第十一章 建立中央与地方以及地方与地方之间的良性互动关系353

第一节 建立中央与地方的良性互动关系353

一、中央与地方的良性互动关系的内涵解析353

二、中央与地方良性互动关系的实现356

第二节 建立和完善地方利益的表达与平衡机制360

一、相关概念的厘清:地方利益,地方政府利益和地方人民利益361

二、我国地方利益表达的现状362

三、驻京办:一个地方利益表达失范的特例366

四、地方利益的平衡367

第三节 加强地方政府间相互协调与合作机制368

一、府际关系概说368

二、地方政府间的竞争型横向关系370

三、地方政府间的互惠型府际关系370

四、地方政府间的援助型府际关系374

第四节 建立相对独立的司法保障机制377

一、当前司法保障所面临的困境377

二、海事法院:行政区域与司法区域相分离原则的成功实践378

三、独立司法保障机制的构建论纲381

第十二章 建立和完善中央对地方的监督与控制机制382

第一节 立法监督与控制384

一、概述384

二、我国立法监督与控制的现状386

三、我国立法监督与控制的问题及完善389

第二节 行政监督与控制392

一、行政监督控制的分类392

二、主要西方国家的行政监督和控制395

三、我国中央对地方的行政监督与控制:条块关系研究399

第三节 司法监督与控制406

一、司法监督与控制概说406

二、我国司法监督的现状及可行性分析407

第四节 财政监督与控制408

一、我国中央对地方财政控制的现状扫描409

二、单一制国家中央对地方财政的控制经验414

三、完善我国中央对地方财政控制的路径420

第五节 人事监督与控制424

一、人事监督概述424

二、我国中央对地方人事监督制度的现状与问题425

三、党内的监督与控制428

第六节 政策监督与控制430

一、政策监督与控制的内涵及特征430

二、政策监督与控制的典型——“先行先试”432

三、中央对地方政策监督与控制的法治化435

第十三章 建立和完善中央与地方关系的纠纷解决机制439

第一节 中央与地方纠纷的解决机制——协商439

一、中央与地方纠纷协商解决协商模式概述439

二、协商模式的理性分析——在协商民主与政治协商之间442

三、协商模式的制度实现——协商之后的法制化抑或是法制框架下的协商444

第二节 中央与地方纠纷的解决机制——诉讼模式446

一、诉讼的性质——行政诉讼抑或是宪法诉讼446

二、诉讼的争议方——应然平等与实然不平等间的纠结447

三、诉讼的居间裁判者——诸多构想中的理性选择449

第三节 模式的选择与关联理论研究的支撑451

一、模式的选择451

二、关联理论研究的支撑452

后记455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