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传播学概论 第2版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 李凌凌主编;方雪琴,郑素侠副主编 著
- 出版社: 郑州:郑州大学出版社
- ISBN:9787564515867
- 出版时间:2014
- 标注页数:268页
- 文件大小:48MB
- 文件页数:281页
- 主题词:传播学-高等学校-教材
PDF下载
下载说明
传播学概论 第2版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1 从结绳记事到天下一网——人类传播史回顾1
1.1 口语传播时代2
1.2 手抄传播时代3
1.3 印刷传播时代4
1.4 电子传播时代6
1.5 网络传播时代9
2 传播理论的起源与发展13
2.1 传播学的理论渊源14
2.1.1 传播学在欧洲的萌芽14
2.1.2 传播学的欧洲奠基15
2.1.3 传播学“登陆”美国16
2.1.4 传播学在美国的本土化16
2.2 传播学的代表人物18
2.2.1 拉斯韦尔18
2.2.2 拉扎斯菲尔德19
2.2.3 卢因20
2.2.4 霍夫兰21
2.2.5 施拉姆22
2.3 传播学的两大学派24
2.3.1 经验学派24
2.3.2 批判学派26
2.4 传播学研究的五大领域27
2.4.1 控制研究27
2.4.2 内容分析28
2.4.3 媒介分析29
2.4.4 受众分析29
2.4.5 效果分析30
3 信息、符号与意义33
3.1 信息与传播34
3.1.1 信息34
3.1.2 传播35
3.2 传播与符号36
3.2.1 符号的定义36
3.2.2 符号的分类37
3.3 符号与意义45
3.3.1 意义是什么45
3.3.2 符号意义的分类45
3.3.3 编码与译码46
3.3.4 象征性社会互动49
4 传播过程模式54
4.1 传播过程的特点55
4.2 传播过程的构成要素55
4.3 传播过程模式56
4.3.1 传播过程的单向直线模式57
4.3.2 传播过程控制论模式(循环和互动模式)59
4.3.3 传播过程的系统论模式64
5 人际传播69
5.1 人际传播概述70
5.1.1 人际传播的内涵70
5.1.2 人际传播的要素71
5.1.3 人际传播的分类71
5.1.4 人际传播的方式72
5.1.5 人际传播的动机72
5.2 人际传播的特点与功能73
5.2.1 人际传播的特点73
5.2.2 人际传播的功能74
5.3 人际传播的规律75
5.4 人际传播的障碍与克服76
5.4.1 人际传播障碍的表现76
5.4.2 人际传播障碍的克服76
6 群体传播80
6.1 群体的特征与分类81
6.1.1 群体的特征81
6.1.2 群体的分类83
6.2 群体传播的功能85
6.2.1 群体传播对个人的功能85
6.2.2 群体传播对社会的作用86
6.2.3 群体传播对大众传播的作用87
6.3 群体传播与集合行为88
6.3.1 集合行为的定义与特点88
6.3.2 集合行为的发生条件与过程90
6.3.3 流言与集合行为93
7 组织传播98
7.1 组织与组织传播99
7.1.1 组织的定义及特点99
7.1.2 组织传播的定义及分类99
7.2 组织传播的功能100
7.3 组织传播的模式101
7.4 组织传播的渠道与方法102
7.4.1 组织内传播的渠道102
7.4.2 组织外传播的方法104
8 大众传播的特点和功能106
8.1 大众传播的特点107
8.2 大众传播的社会功能108
8.2.1 拉斯维尔的三功能说109
8.2.2 赖特的四功能说109
8.2.3 拉扎斯菲尔德和默顿的功能说110
8.2.4 施拉姆的功能说110
9 大众传播的自由与控制113
9.1 言论自由与出版自由114
9.1.1 古希腊与言论自由114
9.1.2 弥尔顿与《论出版自由》116
9.1.3 《人权宣言》与《宪法第一修正案》119
9.2 传播控制的两个层面120
9.2.1 媒介的受控120
9.2.2 媒介的施控——把关与拟态环境的建构124
9.3 几种媒介规范理论128
9.3.1 极权主义理论128
9.3.2 自由主义新闻理论129
9.3.3 社会责任理论131
9.3.4 民主参与理论133
9.3.5 社会主义制度下的媒介规范理论135
10 大众传播媒介138
10.1 媒介的分类与特点139
10.2 媒介环境学派概述140
10.3 麦克卢汉与媒介环境学派141
10.4 口语与书写142
10.5 印刷机与印刷文化144
10.6 电子媒介及其以后145
11 受众研究148
11.1 受众概念的由来及变迁149
11.1.1 “大众”的概念149
11.1.2 丹尼斯·麦奎尔的受众概念150
11.1.3 能动的受众概念150
11.1.4 受众概念的变迁151
11.2 受众研究的经典理论152
11.2.1 作为“大众”的受众观152
11.2.2 作为“社会群体成员”的受众观153
11.2.3 作为“市场”的受众观154
11.2.4 作为“权利主体”的受众观155
11.2.5 作为“分众”的受众观156
11.3 使用与满足理论158
11.3.1 “使用与满足”理论的基本思想158
11.3.2 受众的传媒接触动机159
11.3.3 “使用与满足”过程的基本模式160
11.3.4 对“使用与满足”研究的评价161
11.3.5 期望价值模式:“使用与满足”研究的后续研究162
11.4 接收分析163
11.4.1 接收分析的类型163
11.4.2 接收分析的特色163
11.4.3 霍尔的“编码与译码模式”164
11.4.4 民族志学的受众研究166
11.5 网络时代的受众167
11.5.1 受众地位的变化167
11.5.2 “受众”概念的质疑168
12 大众传播的效果170
12.1 传播效果的含义171
12.1.1 传播效果的双重含义171
12.1.2 传播效果的三个层面171
12.1.3 传播效果的类型172
12.2 效果研究的三个阶段173
12.2.1 “子弹论”时期173
12.2.2 有限效果论时期174
12.2.3 适度效果论时期181
12.3 重回强大效果203
12.3.1 传播技术的变革203
12.3.2 新媒介环境下大众传播的特点203
12.3.3 重回强大传播效果204
12.3.4 防范新媒介的消极影响205
13 传播学批判学派208
13.1 经验学派209
13.1.1 经验性方法209
13.1.2 经验性方法的局限性209
13.1.3 经验学派的缺陷210
13.2 批判学派的崛起210
13.2.1 批判学派的由来210
13.2.2 传统理论和批判理论211
13.2.3 批判学派的勃兴212
13.3 批判学派的主要流派213
13.3.1 政治经济学派213
13.3.2 文化研究214
13.3.3 意识形态“霸权”理论215
13.3.4 后现代主义215
13.3.5 哈贝马斯的批判理论216
13.4 批判学派的研究领域217
13.4.1 传播与意识形态217
13.4.2 传播与垄断控制218
13.4.3 传播与大众文化219
13.5 批判学派和经验学派差异比较220
13.5.1 态度取向的差异220
13.5.2 关注焦点的差异221
13.5.3 研究方法的差异221
14 全球传播与跨文化交流222
14.1 从国际传播到全球传播223
14.1.1 国际传播的起源与发展223
14.1.2 全球化与全球传播225
14.1.3 国际传播和全球传播的不同226
14.2 国际传播和全球传播对国际关系的影响227
14.2.1 设置国际关系的重心228
14.2.2 加快国际关系的节奏228
14.2.3 增加国际事务的透明度228
14.2.4 扩大国际事务的参与者229
14.3 当前国际传播和全球传播中的热点问题229
14.3.1 新闻价值229
14.3.2 国家软实力230
14.3.3 信息主权230
14.3.4 文化帝国主义231
14.3.5 世界传播新秩序233
14.4 跨文化交流235
14.4.1 跨文化交流的特点236
14.4.2 跨文化传播面临的困难236
14.5 我国对外传播的跨文化策略240
14.5.1 寻找文化价值普遍性240
14.5.2 加强传播的针对性241
14.5.3 建立起对外传播的“对话”机制241
15 传播研究方法244
15.1 定性研究方法245
15.1.1 访谈法245
15.1.2 焦点团体访谈法248
15.1.3 观察法251
15.1.4 个案分析法254
15.2 量化研究方法255
15.2.1 问卷调查法255
15.2.2 内容分析法263
15.2.3 实验法266
热门推荐
- 375615.html
- 590878.html
- 443575.html
- 2333404.html
- 783556.html
- 2925040.html
- 1279285.html
- 2702043.html
- 969764.html
- 2504168.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495953.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36974.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898156.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613446.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043884.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640005.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261840.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101666.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753904.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2971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