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新中国甲骨学六十年 1949-2009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新中国甲骨学六十年 1949-2009
  • 王宇信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ISBN:9787516117477
  • 出版时间:2013
  • 标注页数:677页
  • 文件大小:106MB
  • 文件页数:729页
  • 主题词:甲骨学-研究-中国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新中国甲骨学六十年 1949-2009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前言&王宇信1

小引 新中国成立前五十年甲骨学形成与发展的回顾(1899—1949年)1

第一节 甲骨文的发现及其出土地点的确定1

第二节 甲骨文的搜集、著录及流散国外4

第三节 《甲编》、《乙编》——科学发掘甲骨文的总集6

第四节 从《契文举例》到《殷卜辞中所见先公先王考》9

第五节 凿破鸿蒙——“大龟四版”的启示和《断代例》的发表11

第六节 YH127坑甲骨发现的重大学术意义14

上篇 甲骨学深入发展阶段(1949—1978年)21

第一章 甲骨文发现和著录21

第一节 甲骨文的新发现21

第二节 周代甲骨文的发现及其学术意义24

第三节 胡厚宣在甲骨文流传方面的新贡献27

第四节 甲骨文的辨伪和缀合31

第五节 集大成的著录——《甲骨文合集》34

第二章 甲骨文研究38

第一节 甲骨文中一种“异形文字”的发现及研究38

第二节 甲骨文字的考释和于省吾考释文字的新贡献41

第三节 对“文武丁时代卜辞的谜”的探讨45

第四节 古代占卜的再现49

第五节 甲骨文研究的总结性著作——《殷虚卜辞综述》51

第三章 甲骨文研究和考古学55

第一节 甲骨文研究与殷墟文化分期55

第二节 商代社祀遗址的第一次发现59

第三节 人肉的筵宴——殷墟祭祀场的推定及其意义61

第四节 殷墟五号墓的发现及其时代的考定65

第五节 甲骨文分期断代的又一个“疑团”69

第六节 考古发掘对“?组卜辞”和“卜用三骨”研究的新启示72

第四章 甲骨文研究和历史学77

第一节 对商代社会性质的探讨78

第二节 “众”和“众人”社会身份的“面面观”83

第三节 殷代的王权和王权的神化88

第四节 殷代的阶级和阶级斗争93

第五节 商族图腾与氏族遗迹的研究98

第六节 殷王朝疆域的研究103

第五章 甲骨文研究和古代科学技术110

第一节 近年来对商代农业科学技术的研究110

第二节 畜牧业和养马技术方面的新成就114

第三节 甲骨文“金”字的发现和殷人对金属的认识116

第四节 商代的医学120

第五节 商代的天文历法和数学122

第六章 郭沫若对甲骨文研究的卓越贡献126

第一节 郭沫若与甲骨文的搜集和著录126

第二节 郭沫若的甲骨文研究129

第三节 郭沫若的历史唯物主义商史研究133

第四节 老一辈甲骨学者的“益友”和初学甲骨者的“良师”137

第七章 30年来甲骨学的进展与我国甲骨文研究的展望142

第一节 30年来我国甲骨文研究的主要成绩142

第二节 近年来世界各国甲骨文研究概述147

第三节 我国甲骨学研究的展望152

第四节 一支坚强的甲骨学研究队伍正在茁壮成长156

下篇 甲骨学全面深入发展阶段(1978年至今)161

第八章 甲骨文新资料的不断出土及所谓的“新发现”种种161

第一节 殷墟甲骨文的不断出土161

第二节 殷墟以外商代有字甲骨的发现167

一 山东济南大辛庄遗址出土的商代甲骨文167

二 桓台史家遗址的骨刻文170

三 河南郑州商代有字甲骨的再发现170

第三节 关于早于甲骨文的新材料及甲骨文的“新发现”种种174

一 关于“早于甲骨文”的昌乐骨刻文174

二 中国文字起源探索的新资料——大麦地岩画177

三 关于福建霞浦发现“甲骨文”178

四 谈韩国学者“发现的”红陶罐上“商帝辛固陶文”183

五 关于《韩国知名学者称韩国人祖先发明汉字》的新闻203

六 甲骨文在红海的“疯狂猜想”208

第九章 传世甲骨的集大成与新出甲骨的公布,为研究的全面深入发展奠定了基础210

第一节 甲骨文的公布著录与甲骨学研究的发展210

第二节 1949年以后甲骨学研究资料的匮乏与《甲骨文合集》项目的提出212

第三节 《甲骨文合集》是甲骨学全面深入发展阶段的里程碑214

第四节 科学发掘所得甲骨的“最科学的著录书”——《小屯南地甲骨》215

第十章 新时期不断出版的甲骨著录,为甲骨学研究全面深入发展注入了新活力219

第一节 传世甲骨的陆续结集与科学发掘甲骨的著录:《合集补》、《乙补》、《花东》、《村中南》、《续补》220

第二节 精粹甲骨文的著录:《精粹》、《甲文解》(韩)、《商周甲文》、《读本》(台)234

第三节 民间收藏甲骨的整理与公布255

一 百年来民间“存骨”的不断现身255

二 民间“存骨”的集中著录:《洹宝》、《辑佚》、《张藏》、《戬旧拓》263

第四节 国内单位收藏甲骨的再整理与著录272

一 收藏单位公布甲骨的全面化与著录编纂的“更臻完善”272

二 单位所藏甲骨的再整理与著录:《国博藏甲》、《北珍》、《上博》、《史购》、《所藏》275

第五节 流散海外殷墟甲骨文整理著录的新成果294

一 流散西方各国甲骨文的整理与著录:《怀特》、《法藏》、《英藏》、《德瑞荷比》、《苏德美日》、《瑞斯》296

二 流散日本殷墟甲骨的整理与著录:《东化》、《天理》、《中岛》317

第十一章 甲骨文断片缀合不断取得新成果326

第一节 1949年前50年(1899—1949年)甲骨文断片缀合的简要回顾326

第二节 1949年以后缀合研究有了发展328

第三节 1978年以后甲骨缀合取得新成就331

第四节 《甲骨拼合集》与“甲骨形态学”337

第五节 《甲骨拼合集》与甲骨缀合的新阶段346

一 甲骨缀合初级阶段(1917—1945年)的局部复原347

二 甲骨缀合的发展与成熟阶段(1945—1999年)——“定位法”的提出与整体复原348

三 “甲骨形态学”研究与深层次、多角度考察的缀合新阶段(2004年至今)349

第六节 《甲骨拼合集》成功的启示350

一 已公布甲骨资料的缀合“无限性”与新公布甲骨资料的推动350

二 甲骨形态学的完成与缀合研究的发展352

三 《甲骨拼合集》与甲骨缀合新秀353

第七节 缀合研究新秀团队式成长的思考356

第十二章 甲骨学的新分支学科——西周甲骨学的形成与发展358

第一节 关于西周甲骨文“古已有之”的推测种种359

第二节 西周甲骨的发现和确认363

第三节 周原甲骨的成批发现与公布367

第四节 西周甲骨学的形成与发展371

第五节 西周甲骨研究的深入发展(1982年5月至2002年)380

一 西周甲骨的科学整理和新材料的公布380

二 西周甲骨研究的深入与发展388

第六节 西周甲骨全面深入研究时期(2002年至今)410

一 《周原甲骨文》与西周甲骨学的全面深入发展410

二 西周甲骨的新发现将推动研究的继续发展412

第十三章 甲骨文断代研究的新成果及敲向“两系说”架构的一记重槌417

第一节 “文武丁时代卜辞的谜”的真正揭穿417

第二节 “拆穿”历组卜辞的“谜团”及一场旷日持久的论战420

第三节 殷墟王卜辞“两系说”断代新方案的构筑成功与我们的初步质疑427

第四节 当前断代研究的最新力作——《三论》是敲向“两系说”架构的一记重槌436

一 历组卜辞时代“前提”缺乏考古学地层证据437

二 武乙、文丁卜辞时代“前提”后的称谓、世系与武丁时代不合438

第五节 也谈殷墟甲骨的“考古学整理”449

第十四章 甲骨学商史研究新作与突破性成果——十一卷本《商代史》的出版457

第一节 几部甲骨学商史研究新作的推出459

第二节 甲骨学商史研究的突破性成果——十一卷本《商代史》的出版476

第三节 多卷本《商代史》与百年来的甲骨学商史研究479

一 商代史在重建“科学上古史”上的地位479

二 俏也不争春——多卷本《商代史》的面世填补了大型商代史专著的空白483

第四节 在继承与创新中撰著多卷本《商代史》493

第五节 多卷本《商代史》撰著成功的思考与启示498

第十五章 殷墟“申遗”的成功,开启了保护、弘扬与研究的新阶段504

第一节 80年来殷墟(晚商都城)遗址经历了重构、再现辉煌和全面弘扬的几个阶段504

一 殷墟的寻觅时期(1899—1910年)505

二 殷商都城文化的重构(1928—1937年)506

三 殷商都城文化的再现辉煌(1949—2006年)508

四 殷墟文化的全面弘扬阶段(2006年至今)510

第二节 进一步全面弘扬殷墟文化的几点思考511

一 殷墟的继续发掘和研究,就是最好的弘扬511

二 殷墟文化的全面弘扬,才能充分发挥世界文化遗产的社会效益512

第三节 殷墟宫殿宗庙基址考古发掘的新收获——《安阳殷墟小屯建筑遗存》514

一 藏在深闺无人识——丁组基址的发现515

二 千呼万唤始出来——殷墟丁组基址的发掘与研究517

三 安阳小屯南地建筑遗存发掘的思考520

第四节 殷墟宫殿宗庙基址研究的新突破——杜金鹏《殷墟宫殿区建筑基址研究》523

一 一座长期困扰学术界的“迷宫”524

二 独上高楼——殷墟宫殿宗庙基址的复原531

三 画龙点睛——殷墟宫殿宗庙的用途一览536

第十六章 古文字学研究生培养60年540

第一节 汉字文化的弘扬与中国古文字学研究540

第二节 60年来古文字学研究生的培养542

一 “文化大革命”前招收研究生的单位恢复并扩大了招生546

二 古文字学研究人才培养新基地的形成552

第三节 六十多年来培养古文字学研究生的思考与启示557

一 作为中华民族文化标志和灵魂的汉字,在形成和发展过程中就经受了历史的考验557

二 古文字学研究领域的拓展和研究生培养范围的扩大557

三 古文字学研究人才培养基地的增多558

四 多学科、多层次的古文字研究人才培养559

五 中国特色的古文字学研究在发展中传承,在团结中发展559

六 在古文字学研究生培养过程中,逐渐形成和积累了行之有效,有利于人才成长的经验560

七 古文字学研究人才的培养与研究生源561

八 古文字学研究人才培养规模的扩大与研究生导师563

附录一 甲骨文著录目及简称565

附录二 新中国前30年甲骨文编年论著目(1949—1979年9月)574

附录三 甲骨学大事记(1899年至今)593

附图621

索引652

后记673

后记之后678

补记679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