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反垄断法的观念基础和解释方法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 刘水森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法律出版社
- ISBN:9787511818485
- 出版时间:2011
- 标注页数:306页
- 文件大小:28MB
- 文件页数:323页
- 主题词:反托拉斯法-研究
PDF下载
下载说明
反垄断法的观念基础和解释方法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反垄断法观念演变的历史追踪1
一、两种社会关系3
(一)外在的随机关系4
(二)内在的必然关系4
(三)两类社会关系的社会意义5
二、两种社会观念6
(一)机械的个体主义社会观6
(二)有机的整体主义社会观7
(三)两种观念的演变趋势9
三、两种社会类型10
(一)机械的个体社会10
(二)有机的整体社会11
(三)两种社会类型的关系12
四、反垄断法价值演化的历史12
(一)美国反垄断法价值的演化13
(二)大陆法系国家反垄断法价值的演化16
第二章 反垄断法的挑战19
一、从主体到主体间21
(一)转向的标志及其历史追踪21
(二)转向的另一种表达及其解释24
(三)转向引发的制度特性26
二、从个人利益到社会整体利益28
(一)社会整体利益——法宗旨的视角28
(二)社会整体利益——违法准据的视角29
三、从条件程式到目的程式31
(一)条件程式与目的程式的含义及产生的观念基础32
(二)目的程式法在反垄断法中的体现33
四、从责任规则主导到直接规制主导38
(一)决定两种制度可欲性的因素39
(二)反垄断法——一个以直接规制为主导的领域41
第三章 从个人权利到社会责任46
一、一些定义性的准备50
(一)社会与责任50
(二)社会责任54
二、主体的视角:社会责任是人人在竞争中所扮演角色的责任56
(一)规范性阐释56
(二)实证性解释59
三、客体的视角:社会责任是人人在竞争秩序建构中的责任67
(一)规范性阐释67
(二)实证性解释70
四、责任实现的视角:社会责任是人人作为社会一员都可追究的责任76
(一)规范性阐释76
(二)实证性解释80
第四章 反垄断实施中的“结点”问题86
一、起始的结点问题:诉讼与执法程序启动时的关系89
(一)实施模式:国际经验和中国的选择89
(二)观点分歧:学界与实务界、实证与规范93
(三)主张及其阐释:对主流的补充与对诘难的回答96
二、途中的结点问题:司法与执法程序运行中的竞合与中止100
(一)问题的成因101
(二)国际经验102
(三)学者和实务界观点103
(四)笔者观点104
三、终点的结点问题:民事判决与行政裁决的关系108
(一)国外有关规定108
(二)实务界和学者的观点110
(三)笔者的看法112
四、余论:像反垄断法一样思考113
第五章 反垄断诉讼:争端解决抑或秩序建构——反垄断司法的价值定位与制度建构的整体主义思考116
一、有机社会:反垄断诉讼的社会基础119
(一)社会经济现状与社会观念120
(二)社会类型的划分标准及不同社会类型的意义120
(三)社会转型与反垄断法观念变迁121
二、风险规制:垄断诉讼的法源根基124
(一)垄断行为的社会影响125
(二)反垄断法的属性130
(三)本节小结134
三、秩序建构:反垄断诉讼的价值定位135
(一)争议解决模式135
(二)秩序建构模式137
(三)本节小结141
四、多元参与:反垄断诉讼的制度构造142
(一)原告的构造142
(二)被告的构造148
(三)法院和法官的角色151
(四)救济阶段153
(五)本节小结154
第六章 反垄断法的事后责任构造157
一、法律责任的结构与反垄断法律责任161
(一)法律责任的含义、本质及结构161
(二)反垄断法责任的含义、特性及独立性164
二、反垄断法中违法行为主体的二元结构及后果的二重性165
(一)垄断违法行为主体的二元结构165
(二)垄断违法行为后果的二重性168
三、反垄断法责任体系的二元结构及二重性170
(一)反垄断执法机关的反垄断法责任体系170
(二)竞争参与者的反垄断法责任体系174
第七章“多倍赔偿”的性质及意义180
一、引言181
二、问题意识、观念基础与思维方法185
(一)民法与经济法的问题意识185
(二)民法与经济法的观念基础186
(三)民法与经济法的思维方法187
(四)建议性小结189
三、多倍损害赔偿责任的适用范围190
(一)国外的发展190
(二)中国的现状196
(三)反思性小结202
四、惩罚性赔偿抑或激励性报偿204
(一)范畴的意义204
(二)民法中的违法损害、责任的功能和范畴命名206
(三)经济法的违法损害、责任的功能和范畴命名207
(四)批判性小结213
五、激励性补偿责任在反垄断法中的引入和限度213
(一)责任与原告资格的扩张214
(二)责任与损失216
(三)责任与原告资格的限制220
(四)设想性小结222
参考文献224
热门推荐
- 1164616.html
- 669873.html
- 3206282.html
- 2814980.html
- 623089.html
- 1962671.html
- 347659.html
- 2000484.html
- 2298340.html
- 1303742.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802898.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343820.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581768.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83674.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880423.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08082.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792096.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26485.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472347.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0906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