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当代小说理论与技巧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当代小说理论与技巧
  • 汪靖洋等编 著
  • 出版社: 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
  • ISBN:7534307015
  • 出版时间:1989
  • 标注页数:663页
  • 文件大小:29MB
  • 文件页数:684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当代小说理论与技巧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序:小说--自由的形式 钱中文1

第一编 思潮与走向1

导论:二十世纪小说的宏观走向1

前言7

一 小说发展的历史轮廓11

(一)中外小说演进的大体趋向11

(二)西方小说发展的阶段性,现代主义小说美学原则的演变15

(三)西方最基本的两条艺术源流25

二 现实主义与现代主义29

(一)现实主义的实质及其形象塑造原则的新观点29

(二)现实主义的新认识与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的开放体系33

(三)社会现实主义与心理现实主义39

(四)现代派发展的历史根源43

(五)现代派与现代化、文学传统的关系45

(六)现代派文学的艺术表现特点46

三 总趋向与多元化态势48

(一)两大思潮的差异与冲突48

(二)两大思潮渗透与互补趋向56

(三)新时期小说的本质特征与面貌格式59

(四)多元化的趋势68

(五)内倾化与全景性趋势71

(六)哲理化与纪实性趋势74

(七)走向世界文学的双向交流83

第二编 特性·要素·功能87

导论:小说的艺术本性87

一 小说观念的更新87

(一)新时期文学的变革97

(二)传统规范的突破103

(三)当代西方小说定义107

(四)小说观念的丰富与拓展110

(五)小说的本体性:故事性117

二 小说构成的要素122

(一)中西小说要素论122

(二)西方小说要素的演变及其原因129

(三)主题的多重性、多义性与多种形态137

三 功能的多重性143

(一)文学的功能143

(二)显功能与潜功能145

(三)小说的劝惩作用147

(四)多功能与本职功能149

(五)小说的审美超越性150

(六)什么是审美?153

第三编 再现与表现157

导论:小说的创作意识157

一 再现与表现的辩证法165

(一)文学创作是一个复杂的心理过程165

(二)审美反映的结构168

(三)审美反映与心理现实170

(四)新时期小说的意境创造173

二 当代意识与民族文化的历史意识182

(一)当代意识是什么?182

(二)小说创作怎样表现当代意识184

(三)文学之根与民族传统文化土壤188

(四)当代小说,以当代生活为土壤192

(五)当代文学趋向转换期的重大标志194

三 生活、学识:创作参照系198

(一)生活是文学最大参照系198

(二)小说家与知识199

(三)创作需要时代气息与新知202

四 理想的内涵与表现205

(一)社会主义文艺审美理想的规定性205

(二)社会主义文艺审美理想的多层面性209

(三)追求与发展社会主义文艺的审美理想212

第四编 体裁与形态(上)219

导论:形态的变异性与稳定性219

一 长篇小说的趋向231

(一)新的发展趋势231

(二)史诗的美感要素232

(三)新的美学追求237

(一)崛起与时代思潮243

二 中篇小说的崛起243

(二)创作的三股潮流244

(三)中篇的审美属性247

(四)叙述方式的变革251

三 短篇小说的走向254

(一)西方短篇小说观念254

(二)起源与发展257

(三)性质与作用265

(四)观念从开放走向放大267

(一)时代的产物273

四 微型小说的特征275

(二)“微型”的特征279

(三)不拘一格284

(四)选材与立意287

第五编 体裁与形态(下)289

一 意识流小说与心态小说289

(一)“意识流”是形式、 流派还是手法?289

(二)意识流小说与心态小说的区别293

(三)意识流小说与心理小说的区别297

(四)心态小说:意识流的东方化298

二 纪实小说的浪潮302

(一)一股浪潮与基本特征302

(二)独特的审美特性303

(三)值得注意的倾向与问题308

(一)当代的哲理小说310

三 哲理小说的新态势310

(二)哲理小说的思想特征313

(三)哲理小说的审美嬗变315

四 文化小说的探索324

(一)文化寻根意识及其对小说创作的影响324

(二)文化意识的追求及其类别331

(三)文化小说与寻“根”之作的区别335

五 抒情小说及其它339

(一)散文化抒情小说的艺术特征339

(二)氛围小说的艺术特征343

(三)荒诞小说的艺术特征346

第六编 情节与结构349

导论:情节的淡化与心理结构的兴起349

一 小说的情节及其淡化357

(一)小说与情节357

(二)情节的淡化360

(三)反情节违背小说的基本法测365

(四)强化或淡化情节都不是目的372

二 心理结构的兴起375

(一)从情节化结构到非情节化结构375

(二)心理结构的本质属性与审美功能380

(三)心理结构的表现形态385

(一)节奏与节奏的加快389

三 节奏与时空观念389

(二)时空的多元形态390

(三)时空规律的制约作用398

第七编 人物·性格·形象403

导论:性格观念与形象观念的拓展403

一 人物观念的拓展412

(一)人物是具有自主意识与自身价值的412

(二)扁平人物与圆形人物417

(三)典型在朝着两个方向发展424

二 性格观念的拓展428

(一)性格的表层观念与深层观念428

(二)关于性格的复杂性430

(三)性格的模糊性与明确性434

三 性格组合问题438

(一)性格的二重组合438

(二)性格二重组合不是艺术典型的普遍形态443

(三)一个新的公式445

四 形象观念的拓展448

(一)情感形象448

(二)形象的诗化453

(三)人物形象的审美符号化455

第八编 视点·复调·语言459

导论:视点,小说理论研究的重要课题459

一 视点问题的探讨467

(一)视点概念须作精确的界定467

(二)视点的基本类型470

(三)作者·叙述者·人物·读者478

(四)关于“作家退出小说”482

二 复调小说理论的引进与发展489

(一)“复调小说”的涵义489

(二)主人公自我意识的确立及其特征491

(三)对白:“复调小说”的理论基础497

(四)“复调小说”中主人公与作者的关系501

三 语言问题的新探讨506

(一)叙述语言的丰富与更新506

(二)综合性语言的视角美感513

(三)语言情绪在小说中的投射519

导论:技巧的创新与小说的发展529

第九编 技巧与手法529

一 象征手法的创新与发展537

(一)象征的艺术品格537

(二)象征:小说的诗化倾向538

(三)象征的类别541

(四)新象征主义思潮的特征,与西方象征主义的差异547

(五)小说创作中新象征主义的主要表现形式550

二 意识流手法的借鉴与革新553

(一)意识流手法与意识流小说的区别553

(二)意识流技巧的运用555

(三)意识流手法与传统的心理描写方法的异同562

(四)东方化意识流的主要特征565

(一)怪诞、变形的内涵568

三 怪诞艺术与神话模式568

(二)怪诞的艺术品格570

(三)新时期小说神话形态的内涵及其审美效果573

(四)神话形态的三种类型575

(一)节奏的艺术处理576

四 节奏的艺术处理及其它579

(二)空灵感的创造588

(三)小说思维与反讽形式593

第十编 鉴赏与评论598

导论:评论向纵深开掘598

(一)文学欣赏过程中的心理对位效应606

一 文学鉴赏与文学批评606

(二)鉴赏应具有的基本修养610

(三)批评的创造特性616

(四)文学批评的现状与问题618

二 批评方法的优选与综合623

(一)社会学派的基本理论与批评原则623

(二)美学--历史批评627

(三)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与文学批评632

(四)形式主义批评的特点、意义与局限642

(五)原型批评理论及其在小说研究中的运用649

(六)系统科学方法的基本原则654

(七)批评方法的优选与综合660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