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国工业发展与对外经济贸易关系的研究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中国工业发展与对外经济贸易关系的研究
  • 江小涓 著
  • 出版社: 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
  • ISBN:7800256448
  • 出版时间:1993
  • 标注页数:309页
  • 文件大小:13MB
  • 文件页数:334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中国工业发展与对外经济贸易关系的研究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绪篇 工业发展与对外经济贸易1

第一章 历史及理论掠影1

一、国际分工与贸易利益2

(一)绝对优势和比较优势2

(二)生产要素秉赋学说4

二、工业化的动态收益6

(一)比较利益与工业结构转换的停滞6

(二)“边学边干”与工业发展8

三、外贸如何促进工业发展13

(一)基本关系描述13

(二)顺利循环的障碍14

第一篇 中国工业发展与对外经济贸易关系的历史回顾17

第二章 “一五”(1953~1957)工业建设中引进项目的中心地位17

一、工业发展目标17

(一)建设工业强国17

(二)薄弱的基础19

二、对外经济贸易的重要作用21

(一)对外经济贸易的规模与结构21

(二)与苏联东欧国家经贸关系的核心地位25

三、工业发展的实绩27

(一)巨大的工业化成就27

(二)大国优势28

(三)对外贸易与工业管理体制的形成29

小结31

第三章 工业发展波动时期(1958~1972)对外经济贸易作用的递减33

一、“大跃进”时期对外经济贸易核心地位的改变33

(一)工业发展的目标与实绩33

(二)对外经济安易作用的弱化34

(三)与苏联东欧经济技术关系的转折38

二、工业调整时期对外经济贸易的辅助地位39

(一)进入调整时期的工业39

(二)对外贸易的规模缩减和结构变化40

(三)与西方国家经贸关系的发展45

三、“文革”前期工业发展与外贸的微弱联系48

(一)工业生产建设的特点48

(二)对外贸易受到的影响52

小结56

第四章 大型成套设备引进的第二次高峰(1973~1979)59

一、国内外形势变化和引进高潮的形成59

(一)国内工业建设方针和国际形势的变化59

(二)“四三”引进方案的制定和实施61

(三)出口受到的压力65

二、经济高速增长规划中对外经济贸易的重要地位69

(一)工业建设高指标及大规模引进规划69

(二)外贸的高速增长及其结构变化71

三、缺点与问题76

(一)成套设备引进中存在的弊端76

(二)对外经济援助款项增加过快78

小结78

第五章 新时期(1980~1987)工业增长和结构转变中对外经济贸易的重要作用80

一、对外经济贸易对工业调整的支持80

(一)工业调整的目标及实绩80

(二)对外经济贸易的增长及作用转变83

(三)技术引进方针的重要变化88

(四)利用外资的突破性进展91

(五)对外贸易体制的改革95

二、工业高速增长时期对外经济贸易作用的显著增强96

(一)工业的高速度增长及其特征96

(二)外贸对工业高速度增长的支持100

(三)国外资金的影响增强107

(四)“软件”与“硬件”并举的技术引进方针110

三、对外经济贸易中产生的新问题113

(一)出口能力增长不足113

(二)对国内产业冲击过大115

(三)高档消费品进口及设备重复引进过多116

(四)外商投资企业状况不够理想117

本篇小结:定量分析与定性说明118

第二篇 国内外理论研究概况和国际经验比较128

第六章 中国对外经济贸易的指导思想和理论研究129

一、对外经济贸易的指导思想与政策倾向129

(一)“闭关锁国”不是主流129

(二)国际环境的制约131

(三)进口替代和鼓励出口相结合的政策倾向132

二、国内外贸理论研究概况133

(一)对外经济贸易理论研究的进展133

(二)作为发展战略的对外经济理论135

第七章 以贸易战略划分的工业发展模式述评140

一、发展理论对两种工业化模式的评价140

(一)按外贸战略划分的两种工业化模式140

(二)发展理论对两种模式的比较评价141

二、外向型战略的理论基础及其面临的挑战143

(一)生产要素秉赋理论与现实贸易格局的冲突143

(二)理论与实践相悖的原因147

(三)解释国际贸易格局的其它理论观点150

(四)两种贸易战略其它方面的比较152

第八章 发展中国家工业化的实绩及其与外贸战略的关系156

一、新兴工业化国家和地区的经验剖析156

(一)有利的国际环境156

(二)导致成功的体制因素157

(三)导致成功的其它因素159

二、近中期国际经验的比较分析161

(一)对外向型战略的赞扬和质疑161

(二)内向型倾向的增强及其原因164

(三)混合型的贸易政策170

本篇小结172

第三篇 影响中国工业对外战略选择的若干要素173

第九章 国情特征的影响:进口替代倾向及中等贸易规模174

一、大国的优势和劣势174

(一)大国的低外贸依存度174

(二)大国外向型经济发展的特殊困难177

二、经济发展相对落后的影响179

(一)适度保护国内产业的必要性179

(二)维持国内就业181

(三)保持国际收支平衡183

三、改革时期经济体制的影响184

(一)体制型进口冲动184

(二)重规模轻效益的倾向186

(三)适当出口管制的必要性187

第十章 国际环境的影响:机会与障碍并存及落后国家的不利地位190

一、工业全球化趋势190

(一)国际分工的深人与细化190

(二)相互依赖与相互交流192

二、国际环境中的不利因素195

(一)发达国家的贸易保护主义与发展中国家之间的激烈竞争195

(二)发展中国家劳动密集型产品的优势正在逐渐减弱197

(三)要素密集程度转变的理论说明199

三、发展中国家国际融资环境的恶化201

(一)有利国际融资条件的变化201

(二)外商来华投资目的和我国利用外资目的的冲突203

第十一章 内外部条件的影响:经验材料与实证分析209

一、开放实绩与双重政策倾向:一般描述209

二、实例:中美纺织品贸易争端215

三、实例:出口商品结构向资本技术相对密集型转变217

本篇小结226

第四篇 对外经济贸易与工业发展关系的展望228

第十二章 促进工业发展的对外经贸战略230

一、实现“后发优势”的必由之路230

(一)巨大而现实的“后发优势”230

(二)对外经济贸易与实现“后发优势”233

二、促进工业技术和效率水平的全面提高237

(一)面向老企业的技术改造237

(二)开放态势下的进口替代239

(三)转向水平型为主的出口格局242

三、促进结构调整和弱化结构性振荡245

(一)进口短线产品与发展短线产业245

(二)结构性振荡与对外贸易的缓冲作用247

第十三章 促进工业发展的贸易政策250

一、外贸政策的多重作用及主要的影响因素250

(一)汇率政策250

(二)关税、配额和外汇管制254

(三)奖励、退税、补贴和优惠信贷257

二、适度保护国内产业的政策措施260

三、促进水平型出口扩张的政策措施265

四、保证外资适度规模和合理配置的政策措施269

(一)合理的借款规模、款种结构和使用方向269

(二)引导外商直接投资投向合理的政策274

第十四章 工业企业对外自主权:提高效率的体制前提279

一、外贸体制改革的难点及进展方向280

(一)从工业角度看外贸体制280

(二)改革的难点及其根源281

(三)正确的方向和必过的难关283

二、扩大工业企业对外自主权287

(一)水平型外贸战略与工业企业对外自主权287

(二)国际经济技术合作与对外自主权290

(三)自主权与多种贸易组织形式293

三、体制转变过程中政府的重要作用295

(一)形成有效放权的先决体制条件295

(二)在“特殊”领域中政府作用的强化297

本篇小结301

主要参考文献302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