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计算机网络与通信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 邵必林,段中兴,边根庆编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
- ISBN:9787118062939
- 出版时间:2009
- 标注页数:403页
- 文件大小:55MB
- 文件页数:417页
- 主题词:计算机网络-高等学校-教材;计算机网络-计算机通信-高等学校-教材
PDF下载
下载说明
计算机网络与通信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1章 计算机网络概述1
1.1计算机网络的形成与发展1
1.1.1计算机网络的形成1
1.1.2计算机网络的定义9
1.1.3计算机网络的应用及其发展趋势10
1.1.4计算机网络标准化涉及的主要国际性组织11
1.2计算机网络的组成与结构13
1.2.1资源子网14
1.2.2通信子网14
1.2.3网络协议14
1.3计算机网络的拓扑结构15
1.4计算机网络的功能与分类16
1.4.1计算机网络的功能16
1.4.2计算机网络的分类18
本章小结21
习题23
第2章 数据通信基础24
2.1数据通信的基本概念24
2.1.1数据、信息与信号24
2.1.2数据传输类型与通信方式25
2.1.3传输介质26
2.2数据传输编码技术33
2.2.1数据编码类型33
2.2.2数字数据的数字信号编码34
2.2.3数字数据的模拟信号调制编码35
2.2.4模拟数据的数字信号编码37
2.3数据传输方式与形式38
2.3.1并行传输38
2.3.2串行传输38
2.3.3同步传输39
2.3.4异步传输40
2.3.5传输形式40
2.4多路复用技术41
2.4.1多路复用技术的分类42
2.4.2频分多路复用42
2.4.3波分多路复用43
2.4.4时分多路复用44
2.4.5码分多路复用46
2.5数据交换技术46
2.5.1线路交换方式47
2.5.2存储转发交换方式48
2.5.3数据报方式49
2.5.4虚电路方式50
2.6传输差错处理51
2.6.1差错控制机制52
2.6.2反馈重传协议53
2.6.3停止等待协议53
2.6.4连续重传协议55
2.6.5滑动窗口协议55
2.6.6选择重传协议56
2.7常用的检错码57
2.7.1检错码的构造58
2.7.2奇偶校验码58
2.7.3正反码60
2.7.4循环冗余校验码60
本章小结61
习题62
第3章 计算机网络协议与体系结构64
3.1网络体系结构的基本概念64
3.1.1网络协议的概念64
3.1.2网络体系结构的层次化65
3.1.3开放系统互连参考模型OSI/RM66
3.2 OSI参考模型67
3.2.1 OSI参考模型的基本概念67
3.2.2 OSI参考模型的结构68
3.2.3 OSI层与层之间的通信68
3.2.4 OSI数据传输方式69
3.3 OSI的层次结构71
3.3.1物理层71
3.3.2数据链路层74
3.3.3网络层82
3.3.4传输层87
3.3.5会话层92
3.3.6表示层93
3.3.7应用层93
3.5 TCP/IP模型与OSI模型的对应关系97
3.5.1 TCP/IP的体系结构97
3.5.2 TCP/IP模型与OSI模型的比较98
本章小结99
习题101
第4章 局域网技术103
4.1局域网的基本概念103
4.1.1局域网的特性和特点103
4.1.2拓扑结构和局域网的组建104
4.1.3传输技术107
4.1.4局域网的逻辑结构107
4.2局域网模型108
4.2.1 IEEE 802模型108
4.2.2 IEEE 802协议标准109
4.2.3信道的多点共享访问控制110
4.3令牌网112
4.3.1令牌环网与IEEE 802.5112
4.3.2令牌总线网与IEEE 802.4114
4.4以太网116
4.4.1 CSMA/CD协议116
4.4.2 CSMA/CD的工作原理119
4.4.3 10 Mb/s以太网与IEEE 802.3122
4.4.4高速以太网124
4.4.5 IEEE 802.3z与千兆以太网126
4.4.6 IEEE 802.3ae与万兆以太网128
4.4.7各种以太网技术性能比较130
4.4.8双绞线的连接132
4.5光纤分布式数据接口134
4.5.1 FDDI网络体系结构135
4.5.2 FDDI的工作原理135
4.5.3 FDDI技术的特点136
4.6交换式局域网137
4.6.1局域网的分段与交换式局域网137
4.6.2交换式局域网工作原理138
4.6.3虚拟局域网VLAN139
4.7无线局域网142
4.7.1无线局域网分类142
4.7.2红外线局域网143
4.7.3扩频无线局域网143
4.7.4窄带微波无线电局域网144
4.7.5无线局域网工作方式146
4.7.6无线局域网拓扑结构147
4.7.7蓝牙技术148
4.8逻辑链路控制层149
4.8.1 LLC/网络层接口服务规范150
4.8.2 LLC/LLC对等协议规程151
4.8.3 LLC/MAC接口服务规范155
4.9实训与范例156
4.9.1局域网组网设备156
4.9.2以太网组网实例156
本章小结159
习题160
第5章 广域网技术162
5.1广域网概述162
5.1.1广域网特点与构成163
5.1.2广域网提供的服务164
5.1.3常见的广域网服务类型和带宽165
5.1.4广域网与OSI模型167
5.2 X.25网络169
5.2.1 X.25网络的组成169
5.2.2 X.25网络的编址方式172
5.2.3 X.25端用户系统176
5.2.4 X.25网络的特点176
5.3 ISDN176
5.3.1 ISDN概述176
5.3.2 ISDN的组成177
5.3.3 ISDN的接入速率178
5.3.4 B-ISDN179
5.4帧中继181
5.4.1帧中继的原理181
5.4.2帧中继的组成与实现182
5.4.3帧中继的帧结构183
5.5 ADSL184
5.5.1 ADSL基础知识184
5.5.2 ADSL技术的特点和业务功能185
5.5.3 ADSL的安装185
5.6 ATM186
5.6.1 ATM技术引入的背景186
5.6.2 ATM的定义186
5.6.3 ATM的协议参考模型187
5.6.4 ATM的基本工作原理189
5.6.5 ATM的特点与应用191
5.7 SDH技术192
5.7.1 SDH的实现192
5.7.2 SDH的特点195
5.7.3 SDH的应用197
5.8实训与范例198
5.8.1帧中继网络的配置198
5.8.2 ADSL接入Internet199
5.8.3 PPP网络的配置202
本章小结203
习题203
第6章Internet与TCP/IP体系结构204
6.1 Internet概述204
6.1.1 Internet的基本概念204
6.1.2 Internet的发展史205
6.1.3 Internet在我国的发展205
6.1.4 Internet的体系框架205
6.1.5 Internet的特点206
6.2 Internet地址207
6.2.1 Internet IP地址的分类207
6.2.2 Internet IP地址的分配210
6.2.3子网与子网掩码212
6.3域名系统(DNS)215
6.3.1域名系统的基本概念216
6.3.2域名服务器的层次结构216
6.3.3域名注册与域名解析217
6.3.4域名系统(DNS)的工作过程220
6.4网际协议IP221
6.4.1 TCP/IP协议集的层次结构221
6.4.2 IP协议的主要功能222
6.4.3 IP协议的工作原理222
6.4.4 IP协议的特性223
6.4.5 IP协议包的格式223
6.4.6地址解析协议ARP和逆地址解析协议RARP224
6.4.7 IP路由225
6.4.8 IPv4226
6.4.9下一代网际协议IPv6(IPng)227
6.5传输控制协议TCP233
6.5.1 TCP协议的主要特点233
6.5.2 TCP端口和连接234
6.5.3 TCP报文段格式234
6.5.4 TCP传输的工作过程235
6.5.5 TCP流量与拥塞控制237
6.5.6 TCP差错控制238
6.6用户数据报协议UDP239
6.6.1 UDP协议的主要特点239
6.6.2 UDP的基本工作过程240
6.6.3 UDP端口号分配方法241
6.6.4 UDP数据报格式241
6.7 Internet报文控制协议ICMP242
6.7.1 ICMP产生的原因242
6.7.2 ICMP的作用与特点242
6.7.3 ICMP报文的形成和传输243
6.7.4 ICMP报文的类型243
6.7.5 ICMP差错控制244
6.8 TCP/IP应用服务245
6.8.1 TCP/IP应用服务工作原理245
6.8.2远程登录(Telnet)246
6.8.3文件传输协议(FTP)247
6.8.4电子邮件249
6.8.5万维网WWW252
6.8.6 Intranet和Extranet252
6.8.7网络应用Socket编程257
6.9实训与范例258
6.9.1 IP地址分配与划分子网实例258
6.9.2根据主机的IP地址判断是否属于同一个子网261
本章小结262
习题262
第7章 网络互连263
7.1网络互连概述263
7.1.1网络互连的类型264
7.1.2网络互连的层次266
7.1.3网络互连要求267
7.1.4网络互连技术268
7.2网络互连设备270
7.2.1中继器271
7.2.2网桥(Bridge)271
7.2.3交换机(Switch)273
7.2.4路由器(Router)275
7.2.5网关(Gateway)280
7.2.6网络互连设备的对比281
7.3实训与范例——校园网的组建281
7.3.1系统总体设计方案概述281
7.3.2访问层交换机的配置284
7.3.3分布层交换机的配置287
7.3.4核心层交换机的配置290
本章小结292
习题293
第8章 网络安全与网络管理296
8.1网络安全概述296
8.1.1网络安全的重要性297
8.1.2网络安全研究的主要问题297
8.1.3网络安全策略299
8.1.4网络的安全标准301
8.2网络安全技术304
8.2.1防火墙技术304
8.2.2网络加密技术307
8.2.3网络病毒防范308
8.2.4身份认证技术311
8.2.5网络隔离技术316
8.3网络管理技术323
8.3.1网络管理概述323
8.3.2网络管理功能325
8.3.3网络管理协议329
8.4网络操作系统332
8.4.1网络操作系统概述332
8.4.2 Windows系列操作系统336
8.4.3 Linux操作系统343
8.4.4 Unix操作系统347
本章小结348
习题349
第9章 综合布线系统351
9.1综合布线系统概述351
9.1.1综合布线系统的定义351
9.1.2综合布线系统的发展351
9.1.3综合布线系统的特点352
9.1.4综合布线系统适用的范围353
9.1.5综合布线系统的运用场合354
9.2综合布线系统的网络结构和系统组成355
9.2.1综合布线系统的网络结构355
9.2.2综合布线系统的组成356
9.2.3综合布线系统的等级和类别359
9.3综合布线系统的主要布线部件362
9.4综合布线系统的工程设计365
9.4.1设计原则和依据365
9.4.2设计等级和类别369
9.4.3综合布线子系统设计371
9.4.4电气保护与接地设计386
9.4.5防火388
9.5综合布线系统的测试389
9.5.1综合布线系统测试概述389
9.5.2链路测试的模型390
9.5.3链路性能测试的内容393
本章小结401
习题401
参考文献403
热门推荐
- 2288185.html
- 3637720.html
- 1797125.html
- 537516.html
- 2793880.html
- 1357033.html
- 1385108.html
- 1403937.html
- 183504.html
- 2719209.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400637.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423905.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594674.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017623.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853606.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746123.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504161.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953583.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322924.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0098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