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当代美国修辞批评理论与范式研究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当代美国修辞批评理论与范式研究
  • 邓志勇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ISBN:9787516166970
  • 出版时间:2015
  • 标注页数:361页
  • 文件大小:57MB
  • 文件页数:373页
  • 主题词:修辞学-研究-美国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当代美国修辞批评理论与范式研究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修辞与修辞学1

第一节 关于英语术语“rhetoric”1

第二节 修辞学发展历程简述4

第三节 古今修辞学定义与当代修辞学的基本特征24

第四节 中西修辞学的差异——定义中的管见29

第五节 修辞学的主体间性35

第六节 修辞学的说服与自我说服及自由36

第七节 修辞学的跨学科性37

一 修辞学跨学科性的理据38

二 修辞学跨学科性的印证38

三 修辞学“跨”学科之途径40

第八节 结语45

第二章 修辞批评:定义、历史与一般方法46

第一节 “批评”的概念46

第二节 修辞批评的含义及历史47

一 修辞批评的含义47

二 修辞批评的历史48

第三节 修辞批评涉及的几个基本要素54

第四节 修辞批评的标准57

第五节 修辞批评的一般方法与基本程序58

第六节 结语60

第三章 新亚里士多德修辞批评62

第一节 新亚里士多德修辞批评的含义及产生背景63

一 新亚里士多德修辞批评的含义63

二 新亚里士多德修辞批评产生的背景64

第二节 新亚里士多德修辞批评的理论基础67

一 亚里士多德修辞学理论69

二 修辞学的“五艺”:亚氏理论的拓展与延伸84

第三节 新亚里士多德修辞批评的基本哲学假定88

第四节 新亚里士多德修辞批评的基本操作方法和程序91

第五节 结语94

第四章 心理修辞批评95

第一节 心理修辞批评的含义96

第二节 心理修辞批评产生的背景96

一 修辞学对修辞传统的反思96

二 行为学科的启示98

三 修辞学领域心理学趋向的兴起99

第三节 心理修辞批评的理论基础100

第四节 心理修辞批评的哲学假定108

第五节 心理修辞批评的操作111

一 心理修辞批评的几个维度111

二 心理修辞批评的阐释框架113

三 心理修辞批评的基本操作方法116

第六节 结语117

第五章 戏剧主义修辞批评118

第一节 戏剧主义修辞批评的含义119

一 戏剧与戏剧主义119

二 戏剧主义修辞批评的基本理念120

第二节 戏剧主义修辞批评产生的背景122

一 伯克其人及主要论著122

二 戏剧主义对科学主义、逻辑实证主义、形式逻辑及结构主义意义观的质疑127

三 戏剧主义的后现代主义特征132

第三节 戏剧主义修辞批评的理论基础137

一 戏剧主义修辞批评的人性论哲学观137

二 戏剧主义修辞批评的语言哲学观139

三 戏剧主义修辞批评的修辞观140

四 伯克戏剧主义的辩证思想144

第四节 戏剧主义修辞批评的一般操作方法153

第五节 结语157

第六章 幻想主题修辞批评158

第一节 幻想主题修辞批评产生的背景158

一 创始人鲍曼及其主要相关论著158

二 传统修辞批评的局限性及传播学、社会学领域的研究成果159

第二节 幻想主题修辞批评的含义164

一 修辞批评视阈下的幻想与幻想主题164

二 幻想主题修辞批评的定义166

第三节 幻想主题修辞批评的理论基础167

第四节 幻想主题修辞批评的基本哲学假定171

第五节 幻想主题修辞批评的基本操作方法174

一 “幻想”的基本要素、幻想主题与修辞力量的关系及批评的三个层面174

二 幻想主题修辞批评的基本操作步骤174

第六节 结语179

第七章 叙事修辞批评181

第一节 叙事与叙事修辞批评的含义181

一 叙事及其特征181

二 叙事修辞批评的含义及产生的背景184

第二节 叙事修辞批评的理论基础188

一 叙事修辞批评的修辞观188

二 修辞学视阈下的叙事观189

第三节 叙事的修辞运作机制195

第四节 叙事修辞批评的哲学假定201

一 人性论观点:“讲故事的人”及其深刻蕴涵201

二 理性的叙事来源203

三 叙事的说教性204

第五节 叙事修辞批评的一般方法与程序206

第六节 结语210

第八章 社会运动修辞批评212

第一节 社会运动修辞批评产生的背景213

一 社会运动修辞研究概述213

二 社会运动修辞批评产生的社会背景214

三 社会运动修辞批评产生的理论背景215

第二节 社会运动的修辞学定义及其内涵220

第三节 社会运动修辞批评的理论基础223

一 社会运动作为象征行为的修辞观223

二 社会运动的系统观224

第四节 社会运动修辞批评的基本哲学假定225

第五节 社会运动修辞批评的一般方法228

一 社会运动修辞批评的宏观与微观层面228

二 社会运动修辞批评的语言与非语言符号维度231

三 社会运动修辞行为的阐释及其步骤236

第六节 结语238

第九章 女性主义修辞批评239

第一节 女性主义修辞批评的含义239

第二节 女性主义修辞批评产生的社会及学术背景244

一 女性主义修辞批评的产生244

二 女性主义修辞批评产生的社会背景248

三 女性主义修辞批评产生的学术背景253

第三节 女性主义修辞批评的理论基础256

一 女性主义修辞批评的社会性别理论256

二 女性主义修辞批评的语言哲学观258

第四节 女性主义修辞批评的基本哲学假定261

第五节 女性主义修辞批评的一般操作方法262

第六节 结语267

第十章 体裁修辞批评269

第一节 体裁修辞批评的产生及其理论背景269

第二节 体裁、体裁修辞批评的含义及其理论基础270

一 体裁与体裁修辞批评的含义270

二 体裁修辞批评的理论基础275

第三节 体裁修辞批评的多向度性及其基本哲学假定280

一 体裁修辞批评的多向度性280

二 体裁修辞批评的基本哲学假定及其认知学基础282

第四节 体裁修辞批评的一般方法与操作程序286

一 体裁描述286

二 体裁运用288

第五节 结语289

第十一章 隐喻修辞批评291

第一节 隐喻修辞批评的含义291

一 关于隐喻291

二 隐喻修辞批评的定义及发展历程293

第二节 隐喻修辞批评产生的学术背景295

一 “新修辞学”关于“四个主要辞格”的阐释295

二 修辞学转向297

三 认知语言学的隐喻研究298

第三节 隐喻修辞批评的理论基础:隐喻的功能观300

一 情感激发功能300

二 隐喻的认知导向作用303

三 隐喻的知识生成与现实建构作用304

四 隐喻的论题建构作用308

第四节 隐喻修辞批评的基本哲学假定310

第五节 隐喻修辞批评的基本操作方法与程序313

第六节 结语315

第十二章 意识形态修辞批评317

第一节 意识形态修辞批评的含义317

一 意识形态的概念317

二 意识形态修辞批评的定义318

第二节 意识形态修辞批评的理论基础:意识形态的功能观319

一 意识形态与语言的关系320

二 意识形态与意符的关系321

三 意识形态修辞功能的表现方式322

四 意识形态的修辞运作323

第三节 意识形态修辞批评的基本哲学假定328

第四节 意识形态修辞批评的基本操作方法329

第五节 结语332

参考文献334

后记358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