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股权融资中的信息披露制度研究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 湖北省社会科学院编 著
- 出版社: 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
- ISBN:9787216080910
- 出版时间:2014
- 标注页数:130页
- 文件大小:77MB
- 文件页数:150页
- 主题词:企业融资-信息管理-研究-中国
PDF下载
下载说明
股权融资中的信息披露制度研究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绪论1
一、选题背景及意义1
二、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及可能的创新3
第一章 相关概念界定6
第一节 信息披露制度涵义6
一、信息6
二、信息披露及其原则7
三、信息披露制度8
第二节 强制性披露与自愿性披露10
一、强制性信息披露10
二、自愿性信息披露11
三、强制性信息披露和自愿性信息披露的相互关系13
第二章 经济学视角信息披露文献回顾16
第一节 国外研究回顾16
一、信息披露综述性文献回顾16
二、股权融资中信息披露的文献回顾31
第二节 国内文献回顾36
一、关于信息披露市场反应研究36
二、信息披露制度建设研究36
三、国际比较研究37
四、影响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因素的研究38
五、信息披露有效性研究38
第三章 我国信息披露制度概述39
第一节 我国信息披露制度的发展变迁39
一、信息披露制度的起源和发展39
二、我国信息披露制度的发展历程39
第二节 我国信息披露制度体系41
第三节 与股权融资有关的信息披露制度45
一、现有制度中对股权融资信息披露的相关规定45
二、我国股权融资信息披露制度的发展现状46
三、股权融资中的自愿性信息披露制度47
四、股权融资中信息披露方式的变化48
第四章 中美股权融资信息披露制度的比较52
第一节 美国股权融资信息披露制度52
第二节 与美国信息披露制度体系的比较53
一、不同发行制度对信息披露的影响54
二、未来信息披露制度的比较55
三、信息披露监管方式的比较55
第三节 美国信息披露制度对我国的启示56
一、借鉴注册制证券发行制度的优点56
二、借鉴预测性信息披露的“安全港规则”57
三、将社会责任披露制度化57
四、信息披露的表现形式可以更为丰富57
第五章 股权融资中强制性披露制度的经济学分析58
第一节 基本模型设定59
第二节 无监管下的自愿性披露61
一、企业家侵占现金流的条件61
二、投融资决策下的信息披露水平选择62
第三节 强制性披露的引入66
一、企业家进行投资的激励约束67
二、两种情况下社会计划者的选择67
第四节 强制性披露对投资及社会福利的影响68
一、完全披露对投资的影响68
二、低的强制性披露标准对投资效率的改善69
三、强制性披露标准对投资和社会福利的积极影响70
第五节 处于中间投资回报的强制性披露标准选择72
一、强制性披露标准的权衡72
二、保留投资激励的投资期望回报72
三、不同取值下披露标准的制定73
第六节 对披露监管的进一步讨论76
附录5-1 λmax的求解77
附录5-2 AXLB2的求解78
附录5-3 ΔXLB3的求解79
附录5-4对式5.34的推导79
附录5-5 ΔXLB3求关于φ的一阶导80
第六章 股权融资中自愿性披露制度的经济学分析82
第一节 基本模型设定83
第二节 强制性披露的后果86
一、强制性披露中存在的过度投资86
二、新项目投资回报的影响89
三、对强制性披露的一点分析90
第三节 自愿性披露的分离均衡91
一、选择不披露情况下公司的选择91
二、公司可供选择的战略93
第四节 自愿性信息披露分析总结97
附录6-1过度投资函数6(θ)的一阶条件求解98
附录6-2对结论1的证明100
附录6-3对结论2的证明104
附录6-4对结论3的证明104
附录6-5对结论4的证明105
附录6-6对结论5的证明106
附录6-7对结论6的证明108
主要结论及研究展望114
一、主要研究结论114
二、研究局限与展望118
参考文献120
后记129
热门推荐
- 3779056.html
- 3745134.html
- 780348.html
- 3543762.html
- 985420.html
- 220419.html
- 2298441.html
- 615539.html
- 3177075.html
- 2904210.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774638.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296083.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482594.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853468.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090193.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282943.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671519.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059583.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004782.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3892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