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史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史
  • 余伯流,陈钢著 著
  • 出版社: 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
  • ISBN:9787210052760
  • 出版时间:2014
  • 标注页数:566页
  • 文件大小:83MB
  • 文件页数:571页
  • 主题词: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历史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史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绪论1

第一章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初创时期(1927年10月—1928年3月)16

第一节 大革命失败后的中国政局16

从“四一二”政变到“七一五”分共16

全国革命形势的逆转19

南昌起义与赣南三整22

八七会议与秋收起义30

文家市退兵——一个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战略转折40

第二节 毛泽东引兵井冈42

毛泽东的“上山”思想42

井冈山武装割据的客观基础49

莲花决策与引兵井冈57

三湾改编与前委的组建60

古城会议与大苍会见67

第三节 创业奠基73

茅坪“安家”73

水口建党与大汾劫难81

进驻茨坪与象山庵会议87

创办军官教导队与桃寮被服厂91

第四节 改造袁、王部队96

袁文才、王佐的特性96

改造袁、王部队的方针99

步云山练兵100

何长工受命102

大陇升编——袁、王部队的新生105

第五节 三县红色政权的建立106

茶陵县工农兵政府——第一个红色政权的诞生106

湖口风波与“三大任务”的制订109

遂川县工农兵政府的成立112

“六项注意”的颁布115

草林圩的复活与“一个红枣也不能动”的工商政策117

新城大捷——击破赣敌第一次“进剿”121

宁冈县工农兵政府的成立125

毛泽东宁冈、永新两县调查128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初步形成130

边界“三月失败”135

第二章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全盛时期(1928年4月一7月)144

第一节 井冈山会师144

湘南暴动144

朱德率部上井冈149

“三大纪律、六项注意”的正式颁布151

“没接到朱德,接到个萧克”154

朱毛会见156

井冈山会师与军委的成立158

红四军的诞生160

有关井冈山会师几个问题的考析162

第二节 根据地的拓展169

五斗江战斗——击破赣敌第二次“进剿”169

永新县工农兵政府的成立171

草市坳战斗——击破赣敌第三次“进剿”172

边界党的“一大”与特委的成立174

红四军党的一至五次代表大会考析178

第三节 边界土地革命的兴起188

“深入割据地区的土地革命”政策的提出188

湘赣边界工农兵政府的成立190

边界土地革命的全面开展192

井冈山土地斗争的历史经验195

第四节 龙源口大捷与红军的建设198

湘南农军的遣返198

龙源口大捷——击破赣敌第四次“进剿”200

大力经营永新206

“十六字诀”的提出及其一整套游击战术208

《党代表工作大纲》的制定213

红军的政治工作与军事训练216

第五节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进入全盛时期219

酃县、莲花县工农兵政府的成立219

边界党组织的壮大与地方武装的发展220

红军军械处的创办223

大陇圩场的开辟226

安源工人上井冈山227

共青团湘赣边界特委的成立229

边界特委与红四军军委一整套正确政策的形成231

第三章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曲折发展(1928年8月一12月)233

第一节 八月失败与黄洋界保卫战233

永新联席会议233

冒进湘南与八月失败240

“八月失败”的原因与教训255

永新困敌——井冈山第一次反“会剿”257

出迎红军大队260

黄洋界保卫战——井冈山第二次反“会剿”266

第二节 根据地的恢复与巩固271

三战三捷回宁冈271

毕占云、张威部投奔红军278

九月“洗党”与边界党的“二大”280

前委的重建与特委的改组286

党的思想建设与红四军党的“六大”292

红色政权的整顿与建设298

军事根据地的建设303

《井冈山土地法》的颁布314

边界的社会变革317

第三节 反经济封锁的斗争331

发展农业生产与解决“吃饭大难”问题331

“打倒资本家。天天吃南瓜”336

“好在苦惯了”337

反经济封锁的举措339

创办上井造币厂340

“士兵委员会”的重大作用342

第四节 毛泽东红色政权理论的创立345

“工农武装割据”思想的由来与形成345

解答“红旗到底打得多久”的疑问347

毛泽东红色政权理论的创立348

红色政权理论与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理论的联系与区别353

第五节 红五军上山355

平江起义和红五军的成立355

幽居会议与台庄整编357

彭德怀率部上井冈362

新城会师363

第四章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后期斗争(1929年1月—1930年2月)366

第一节 红四军下山与红五军突围366

湘赣敌军的“会剿”态势366

柏路会议的决策368

红四军出击赣南371

红五军浴血井冈373

小井之难378

突围下山与第三次反“围剿”的失败380

第二节 朱毛红军下山后的风风雨雨381

圳下之溃与东固会师381

中央“二月来信”与前委应对举措385

“七大”风波与古田会议387

给林彪的信——《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发表393

第三节 边界武装斗争的持续开展396

湘赣边临时特委的组建396

割据区域的恢复398

红五军重返井冈山400

安福之战与攻克永新404

第四节袁、王之死408

袁文才的私自离队与复出408

土客籍矛盾的加剧409

中共六大“左”倾政策的贯彻执行411

于田联席会议的决定412

“罗克绍事件”的发生413

袁、王双雄罹难415

沉痛的历史教训418

第五节 湘赣革命根据地的崛起420

“二七”陂头会议420

湘赣边界土地革命的深入开展423

红二十军的成立424

赣西南苏维埃政府的成立425

以永新为中心的湘赣革命根据地的形成427

第五章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历史地位及其深远影响430

第一节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历史地位430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是中国共产党的工作重心实现由城市向农村转移的成功典范430

井冈山革命道路是马克思列宁主义与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的伟大创举433

井冈山斗争经验的理论概括是毛泽东思想形成的奠基石439

第二节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重大影响445

中共中央对井冈山斗争的指导和评价445

井冈山斗争经验在毗邻根据地的广泛传播与推广450

井冈山斗争对全国边远根据地的影响453

共产国际、联共(布)对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和朱毛红军的关注与称赞455

第六章 井冈山精神及其时代价值467

第一节 中共几代领导人谈井冈山精神467

毛泽东谈井冈山精神467

邓小平谈井冈山精神470

江泽民谈井冈山精神474

胡锦涛谈井冈山精神475

习近平谈井冈山精神476

第二节 井冈山精神的内涵477

井冈山精神的核心是实事求是、敢闯新路478

井冈山精神的灵魂是坚定信念、矢志不移481

井冈山精神的基石是依靠群众、艰苦奋斗485

第三节 井冈山精神的时代价值488

井冈山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在革命战争年代的积淀488

井冈山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优良革命传统的源头489

井冈山精神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思想资源491

井冈山精神是加强执政党建设和反腐倡廉的强大思想武器493

附录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大事记495

功勋榜 从井冈山走出的开国元勋518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人物谱519

井冈山时期红军主力团建制追踪560

后记563

新版后记565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