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文化与教育的双重历史变奏 周洪宇文化教育史论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文化与教育的双重历史变奏 周洪宇文化教育史论
  • 周洪宇著 著
  • 出版社: 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 ISBN:9787560972190
  • 出版时间:2011
  • 标注页数:339页
  • 文件大小:34MB
  • 文件页数:352页
  • 主题词:文化史-中国-文集;教育史-中国-文集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文化与教育的双重历史变奏 周洪宇文化教育史论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上篇 文化史研究篇3

第一章 文化史研究总论3

第一节 关于文化学研究的几个问题3

一、文化学产生和发展的历史3

二、文化学的研究对象、范围、性质及其在现代科学体系中的位置6

三、文化学的基本理论和研究方法10

第二节 文化系统论纲13

一、文化学研究与系统方法13

二、文化系统的要素分析15

三、文化系统的结构与功能17

四、文化系统的发展问题19

第三节 法定节假日应增加传统文化节日内容20

一、法定节假日是民族历史文化的重要内容20

二、为了多民族的团结和祖国的统一,应丰富国家节假日的历史文化内涵21

三、国家应适时调整节假日,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22

第二章 文化史人物陶行知个案研究23

第一节 陶行知的人生选择23

一、陶行知的人生三部曲23

二、陶行知的人生选择37

三、陶行知的教育生涯40

第二节 陶行知的宗教信仰49

一、陶行知信仰基督教义的原因分析50

二、陶行知对基督教义的排拒51

三、陶行知对基督教义的接纳53

第三节 陶行知的文化理念55

一、文化思想的渊源及演变56

二、文化思想的形成及特质58

三、对待中西文化的态度62

第四节 陶行知的文化创造65

一、创立大众教育的事业与理论65

二、开创一代文艺新风75

三、普及现代科学100

四、发展新闻出版事业110

五、推动新图书馆运动122

第五节 陶行知的人格精神126

一、爱满天下的博大胸襟127

二、乐于奉献的伟大情操127

三、炽烈真诚的教育激情128

四、不屈不挠的刚毅品质128

五、求真务实的思想作风128

六、开拓求新的创造精神129

第三章 文化思潮与运动史研究130

第一节 五四时期思想文化的转轨130

一、启蒙狂飙突进130

二、提倡民主与科学131

三、打倒吃人的礼教132

四、倡导个性解放133

五、揭橥“文学革命”主张134

六、文化论战迭起135

第二节 近现代东西文化的交流与碰撞136

一、东西文化的差异136

二、新旧文化能否调和139

第三节 中国文化向何处去142

一、学说主义纷呈145

二、中国人的抉择149

三、思想冲突中的抉择154

下篇 教育史研究篇163

第四章 教育史研究总论163

第一节 关于教育史学若干基本问题的看法163

一、学科性质史学论163

二、研究对象三分论168

三、研究重心下移论170

四、理论方法现代论172

五、学科功能双重论173

六、学术传统继承论175

七、学术表述规范论177

八、教育史分期三段论178

九、学者素养要素论180

十、未来发展多元论182

第二节 教育史学发展的历史与思考183

一、教育史学的发展脉络及其与历史学的内在渊源183

二、《教育史学研究新视野丛书》的思考与追求192

第三节 全球视野下的教育史学新走向194

一、多元化:文化史观给教育史学的启示194

二、整体化:西方史学对教育史学的牵引196

三、群体化:教育史学研究的必由之路197

四、民间化:教育本性对教育史学的呼唤198

第四节 新世纪中国教育史学的发展趋势199

一、转向加强自身学科理论建设200

二、转向研究教育历史的日常问题202

三、转向发掘本土的学术传统204

第五节 教育史学改革管抒208

一、更新思想观念209

二、开阔学术视野209

三、完善知识结构210

四、拓宽研究领域210

五、深化研究内容211

六、改进研究方法212

第六节 教育活动史研究综论213

一、追求全景式总体史的研究宗旨213

二、以民众的教育生活为研究重点215

三、以问题研究为导向的研究取向217

四、地上与地下、史学与文学、书面与口述三结合的大史料观218

五、“视情而定”的理论与方法论221

六、采取“善序事理”的叙事形式222

第七节 教育活动史:视野下移的学术实践223

一、视野下移:社会科学共同认可的研究取向224

二、教育活动史:教育史学的原始构成板块225

三、研究重心:着眼于各类教育的日常活动226

第八节 地方教育史志研究是教育史学研究的重要内容229

一、明确定位,坚定方向229

二、总结反思,提高素质231

三、加强团结,精诚合作233

第五章 教育史人物个案研究234

第一节 论朱元璋的皇子教育234

一、重视“恤民”政治教育235

二、特别强调“德性”修养236

三、积极引导实习“政事”238

四、以“法”治家严格要求239

第二节 杨贤江笔名考242

一、“李宏君”考242

二、“李仁民”考244

三、“姚宝贤”考246

四、“郑绍康”考247

五、余论248

第三节 杜威政治态度新析248

一、杜威是垄断资产阶级反动统治的维护者吗?248

二、杜威别有用心反对中国青年学生参加五四运动,维护帝国主义在华利益吗?250

三、杜威一贯对苏联持敌视态度吗?251

第四节 教育与和平——从牧口常三郎到池田大作252

一、相似的人生历程252

二、共同的教育理想258

三、相通的和平思想263

第六章 教育制度、改革、运动思潮、机构、群体史研究268

第一节 我国考选历史的回顾与反思268

一、我国考选追求区域公平的历史268

二、中国现代高考制度的内在缺憾272

三、重点高校录取名额合理投放的建议273

第二节 论民国初期的教育改革276

一、组建教育部,开启新教育改革的大门276

二、拟定教育宗旨,确立新教育改革的方向与目标278

三、公布新学制,调整教育体系与结构279

四、颁布课程标准,进行课程改革279

五、出台政策,推动各级各类教育改革与发展280

六、注重立法,确保教育改革与发展得到法律保障282

七、教育行政部门在教育改革中做到了有所作为283

第三节20世纪中国教育改革的回顾与反思284

一、20世纪中国教育改革的历程、内容及特征284

二、20世纪中国教育改革的基本规律与经验287

三、20世纪中国教育改革的教训及启示290

第四节 论生活教育思潮293

一、生活教育思潮的形成与发展294

二、生活教育派的基本主张298

三、政府派的生活教育主张305

四、教育界其他人士的生活教育主张307

五、生活教育思潮的影响与评价310

第五节哥伦比亚大学师范学院与中国现代教育315

一、哥伦比亚大学师范学院与中国教育交流的历史背景315

二、哥伦比亚大学师范学院与中国教育交流的历史过程316

三、哥伦比亚大学师范学院对中国现代教育的历史贡献323

四、结语326

第六节 留美归国教育家对中国现代本土教育理论的探索328

一、陶行知对杜威教育理论的继承与超越328

二、陈鹤琴对杜威教育理论的接受与改造330

三、邰爽秋对西方教育理论的借鉴与创新332

四、庄泽宣对西方教育理论的吸收与反思334

主要参考文献337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