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证据法精要与依据指引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 廖中洪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人民出版社
- ISBN:7010046409
- 出版时间:2005
- 标注页数:535页
- 文件大小:56MB
- 文件页数:549页
- 主题词:证据-法律-中国-问答
PDF下载
下载说明
证据法精要与依据指引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编 刑事诉讼证据第一章 证据制度本章为读者提供与以下题目有关的法律问题的专家意见及法律依据证据3
证据材料6
证据来源6
证据的运用7
证据契约11
证据的关联性12
证据能力与证据力12
证据的合法性13
证据规则15
直接言词原则17
证据裁判主义17
自由心证18
证据开示19
证据共同原则21
刑事证据保全22
证据辩论22
证据判断22
证据抗辩22
证据分离主义与证据结合主义24
刑事证明对象25
严格证明与自由证明25
诉讼证明25
刑事诉讼证明主体27
证明责任28
刑事公诉案件中的证明责任29
刑事自诉与刑事附带民事诉讼中的证明责任32
证明标准33
刑事诉讼中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举证责任33
刑事诉讼证据中有关证明的具体要求与标准35
司法认知40
刑事诉讼中有关程序法事实的证明标准40
推定的适用41
无基础事实的推定与有基础事实的推定41
推定41
无罪推定42
推定与证明责任42
证据种类与证据分类44
第二章 证据分类本章为读者提供与以下题目有关的法律问题的专家意见及法律依据证据方法、证据资料与证据原因44
原始证据的运用45
原始证据与传来证据45
传来证据的运用46
言词证据的运用47
实物证据47
传闻证据47
言词证据47
直接证据的运用49
直接证据与间接证据49
实物证据的运用49
本证与反证50
间接证据的运用50
主证据与补强证据51
情况证据、复证与佐证51
间接反证与间接本证51
补强证据的运用53
刑事非法证据54
积极证据(有罪证据)与消极证据(无罪证据)54
刑事非法证据排除规则55
示意证据56
意见证据57
品格证据57
事前证据、当时证据和事后证据58
第三章 被害人陈述与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供述本章为读者提供与以下题目有关的法律问题的专家意见及法律依据被害人陈述59
被害人陈述主体的类型61
被害人主体地位的法律保障62
被害人陈述的界定63
被害人陈述的作用64
被害人陈述的收集65
被害人询问的主体66
被害人询问的程序67
被害人询问的要点69
犯罪嫌疑人和被告人的供述与辩解70
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供述与辩解的作用72
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供述与辩解的特征72
讯问的主体73
讯问的程序76
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拒绝回答权81
测谎仪81
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翻供82
同案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口供83
米兰达规则84
沉默权84
第四章 证人证言本章为读者提供与以下题目有关的法律问题的专家意见及法律依据证人证言86
证人能力89
证人资格89
证人证言的审查判断90
证人证言收集的技巧91
律师作证资格93
未成年人作证资格93
证人权利94
证人义务95
证人经济补偿权96
证人特权96
证人公共利益豁免97
职业特权97
证人保护98
弱势证人100
证人保证书100
证人品格101
意见证据规则102
传闻证据规则102
证人偏见102
第五章 物证本章为读者提供与以下题目有关的法律问题的专家意见及法律依据物证104
物证的特征106
物证的表现形式107
物证的种类108
物证的作用109
痕迹类物证110
痕迹类物证的证明作用111
物品类物证112
微量物证114
足迹115
手印115
工具痕迹116
笔迹117
气态和液态物质120
文书制作过程中形成的痕迹120
禁止和限制生产、使用的物品、物质121
人体与来自人体的物质122
车辆痕迹123
枪弹痕迹124
第六章 书证本章为读者提供与以下题目有关的法律问题的专家意见及法律依据书证126
刑事诉讼中书证的保全127
书证的证据能力与证据力127
原本、正本、副本、节录本、影印本129
书证及书证副件的采用130
公文性书证与非公文性书证131
译本书证131
文字书证、符号书证、图形书证132
格式书证与任意书证132
处分性书证与报道性书证132
一般书证与特殊书证132
第七章 勘验、检查笔录本章为读者提供与以下题目有关的法律问题的专家意见及法律依据刑事勘验笔录134
刑事诉讼法中的勘验笔录与民事诉讼法中的勘验笔录136
刑事检查笔录137
侦查实验笔录139
刑事勘验、检查笔录的内容140
刑事勘验、检查笔录的制作140
侦查实验笔录的制作140
关于强奸案件中对处女膜的检查142
勘验、检查笔录与其他证据形式的区别143
律师的勘验、调查、检查143
勘验、检查笔录的证明作用144
第八章 视听资料本章为读者提供与以下题目有关的法律问题的专家意见及法律依据视听资料145
视听资料的反映性147
视听资料的高技术性148
视听资料的物质依赖性149
视听资料制作与收集的主体150
视听资料的种类150
视听资料制作与收集151
视听资料的审查153
录音资料154
视听资料的审查方法154
录音资料的证明作用156
录像资料157
录像资料的证明作用158
计算机存储的资料160
计算机存储资料的证明作用162
电子数据证据165
第九章 鉴定结论本章为读者提供与以下题目有关的法律问题的专家意见及法律依据鉴定结论167
司法鉴定人169
司法鉴定人的权利与义务174
司法鉴定委员会175
司法鉴定人的诉讼地位177
刑事案件中司法鉴定的申请与决定178
鉴定人出庭作证的义务178
鉴定结论的制作180
自行委托鉴定结论与指定鉴定结论181
重新鉴定结论184
补充鉴定结论185
鉴定结论的证据力187
共同鉴定结论187
证物技术鉴定的使用189
认定同一的鉴定结论与认定种类的鉴定结论189
多电图仪测谎检测189
鉴定机构或鉴定人的法律责任190
人身伤害鉴定结论的争议处理192
关于人的鉴定结论的证明作用193
关于物的鉴定结论的证明作用194
第十章 证据收集本章为读者提供与以下题目有关的法律问题的专家意见及法律依据证据与证据材料195
刑事证据的收集197
证据收集的主体198
调查收集证据的原则200
调查收集证据的要求201
证据收集的方法203
证据收集的范围204
刑事证据的侦查调取205
刑事证据侦查调取的程序207
刑事证据的侦查扣押208
侦查讯问212
侦查讯问的主体215
侦查询问216
侦查询问的方式218
勘验、检查219
尸体检验221
搜查224
侦查实验224
人身搜查的程序和方法226
室内搜查的程序和方法228
刑事鉴定230
选任鉴定人233
鉴定的受理234
鉴定结论的告知235
侦查辨认236
第十一章 证据的审查判断本章为读者提供与以下题目有关的法律问题的专家意见及法律依据证据的审查判断238
证据材料来源的审查240
对证据内容的审查判断241
证据审查判断的步骤242
证据审查判断的方法243
同一认定法244
辨认法245
质证法247
实验法247
质证的作用248
质证的主体249
质证的内容250
质证的对象250
质证的方式251
第十二章 认证本章为读者提供与以下题目有关的法律问题的专家意见及法律依据认证253
认证行为的内容254
认证的对象254
认证的标准255
认证标准与证明标准256
认证的方法256
书证证据能力的认证257
书证的认证257
物证的认证258
书证证据力的认证258
视听资料的认证259
物证证据力的认证259
物证证据能力的认证259
证人证言的认证260
证人证言证据力的认证261
被害人陈述的认证262
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供述和辩解的认证263
勘验、检查笔录的认证264
鉴定结论的认证264
当庭供证与庭前言词证据笔录的冲突265
第二编 民事诉讼证据第一章当事人举证本章为读者提供与以下题目有关的法律问题的专家意见及法律依据当事人举证269
起诉证据270
起诉证据释明的对象事实271
反诉证据271
举证责任272
反诉证据证明或释明的对象事实272
提供证据责任273
主张责任273
结果责任274
行为责任与结果责任的区别275
行为责任与结果责任的联系275
我国的举证责任的分配276
举证责任分配标准276
举证指导277
举证指导的内容和立法目的278
举证责任倒置279
申请法院调查证据279
专利侵权诉讼中的举证责任倒置280
高度危险作业侵权诉讼中的举证责任分配281
环境污染侵权诉讼中的举证责任倒置282
饲养动物致人损害侵权诉讼中的举证责任283
建筑物或其他建筑设施所引起的侵权诉讼中的举证责任倒置283
因缺陷产品致人损害侵权诉讼中的举证责任284
医疗行为引起的侵权诉讼中的举证责任倒置285
共同危险行为致人损害侵权诉讼中的举证责任倒置285
诚实信用原则在法院举证责任分配中的适用291
当事人举证具结制度292
当事人举证能力对举证责任分配的影响292
公平原则在法院举证责任分配中的适用292
代理人自认293
自认的排除法则294
举证妨碍的推定295
针对自认的限制性规定295
举证责任的转换296
举证责任转换的情形297
离婚诉讼中的举证责任分配299
共有财产及其处分争执时的举证责任300
继承权发生争执时的举证责任300
因代理关系发生争执时的举证责任301
国家赔偿案证明责任的分配302
合同担保问题的举证责任302
关于合同诉讼中的举证责任分配303
劳动纠纷中的证明责任分配303
关于为审判地法院所不知的交易习惯、外国法等的证明责任分配304
关于时效消灭抗辩权的证明责任分配304
免予证明的事实305
证明妨碍305
自然规律及定理免予证明306
众所周知的事实免于证明306
发生法律效力的法院裁判所确认的事实免予证明307
推定的事实免予证明307
仲裁裁决预决的事实及公证证明的事实免予证明308
第二章 人民法院调查收集证据本章为读者提供与以下题目有关的法律问题的专家意见及法律依据人民法院证据调查的原则及范围310
证据的职权调查收集311
证据的申请调查312
证据保全313
证据申请调查中的几个问题313
证据保全的担保和复议315
诉前证据保全316
鉴定机构与鉴定人员的确定317
申请鉴定317
重新鉴定323
当事人选任鉴定人制度326
当事人自行委托鉴定326
境外收集证据327
公证取证333
拒绝作证权333
律师强制代理制度335
强制调查令335
陷阱取证335
法官的释明权336
对拒绝提供证据的处理337
第三章 证明对象和证明标准本章为读者提供与以下题目有关的法律问题的专家意见及法律依据主要事实338
程序法事实和证据事实339
间接事实339
经验法则340
众所周知的事实340
法院确定裁判预决的事实341
经公证证明的事实342
仲裁裁决预决的事实342
外国法律和地方性法规343
自由心证344
证明要求344
盖然性证明标准345
法律真实(民事诉讼证明要求)345
客观真实345
高度盖然性标准适用之例外346
高度盖然性(民事诉讼证明标准)346
第四章 举证时限与证据交换本章为读者提供与以下题目有关的法律问题的专家意见及法律依据举证时限347
举证期限的延长348
举证时限适用的例外348
被告书面答辨与答辩失权349
证据分离主义和同时提出主义350
举证时限与证据失权350
证据随时提出主义351
证据次提出主义352
证据交换的方式353
庭前证据交换353
证据交换的时限354
证据交换的次数355
证据交换的程序355
新的证据356
诉讼请求的变更357
新证据提出的后果357
禁反言原则358
人民法院制作的确认书358
证据秘密359
第五章 质证本章为读者提供与以下题目有关的法律问题的专家意见及法律依据质证360
质证的主体361
质证的客体362
质证的顺序363
质证的内容363
公开质证的例外364
多个诉讼请求质证的方式364
直接询问365
交叉询问366
诱导性询问367
再询问367
证人对质368
证人的隔离询问368
对证人智力状况的质疑369
对证人品德的质疑369
言词原则370
直接原则370
辩论主义371
不间断审理原则372
释明权372
原件、原物优先规则373
质证笔录374
当庭认证375
第六章 证据的审核认定本章为读者提供与以下题目有关的法律问题的专家意见及法律依据认定证据375
证据能力376
证明力377
对单一证据的审核认定378
证据的审查判断原则378
证据能力的当庭告知378
综合判断证据原则379
证人资格380
心证公开381
证人资格的限制381
司法认知的效力382
司法认知的对象382
可予司法认知383
应予司法认知383
法定证据制度(非法证据的排除)384
证据披露规则385
最佳证据规则385
询问证人规则386
证据排除适用法则387
意见证据排除规则388
传闻证据排除规则388
预防规则389
排除证据规则390
优势证据规则391
补强证据规则391
法律推定392
事实推定393
推定的反驳394
关于文书的推定395
事实不证自明(表见证明)396
反证与反驳证据396
关于受信的推定396
推定被告有过失的不证自明397
推翻不证自明事实(推翻表见证明的事实)397
当事人对事实的承认与诉讼请求的承认399
第七章 当事人陈述本章为读者提供与以下题目有关的法律问题的专家意见及法律依据当事人陈述的证据力399
当事人承认的构成要素400
拟制自认的条件401
当事人承认的排除401
诉讼上的自认402
自认的撤回403
诉讼外的承认403
当事人陈述的审查判断404
第八章 证人证言本章为读者提供与以下题目有关的法律问题的专家意见及法律依据证人的出庭义务405
证人出庭作证的提出406
证人出庭作证的例外情形407
视为出庭作证407
证人作证费用负担原则408
证人不能出庭的作证方式408
帮助证人回忆411
我国关于传闻证据的规定411
证人陈述证言的要求411
专家辅助人412
证人合法权益的保护413
专家意见的诉讼功能413
专家辅助人的资格413
物证的收集415
第九章 物证、书证、视听资料本章为读者提供与以下题目有关的法律问题的专家意见及法律依据物证的证据力415
物证的审查判断416
书证形式上的证据力417
公文书的证据力418
私文书的证据力419
外文书证的形式及证明420
声明书证421
书证的审查判断422
摘录文书的要求422
视听资料在民事诉讼中的运用423
视听资料证明力的确定423
勘验笔录的制作程序425
第十章 勘验录笔录、鉴定结论本章为读者提供与以下题目有关的法律问题的专家意见及法律依据勘验笔录的证据力425
勘验人合法权益的保护426
勘验笔录的内容426
鉴定结论427
勘验笔录的审查判断427
鉴定人429
鉴定机构431
鉴定书的内容432
鉴定结论的审查判断435
鉴定人合法权益的保护436
鉴定人的义务437
行政诉讼证据的特性441
第三编 行政诉讼证据第一章 行政诉讼证据的基本制度本章为读者提供与以下题目有关的法律问题的专家意见及法律依据行政程序证据与行政诉讼证据441
复审性行政诉讼证据与非复审性行政诉讼证据442
行政诉讼中的定案证据与非定案证据442
行政诉讼证明标准与事实审查标准443
专业书证及说明材料444
第二章 行政诉讼的证据种类和要求本章为读者提供与以下题目有关的法律问题的专家意见及法律依据行政诉讼中书证的地位444
询问、谈话、陈述类笔录445
行政诉讼中物证的提供要求446
行政诉讼中书证的提供要求446
行政诉讼中视听资料的提供要求447
视听资料在行政诉讼中的地位447
行政诉讼中当事人陈述的特性448
现场笔录的制作主体、内容和使用范围449
现场笔录449
现场笔录的制作程序450
现场笔录的审查451
证人出庭作证及其例外452
现场笔录与勘验笔录452
伪证453行政诉讼中的鉴定结论454
鉴定人的选任455
共同鉴定456
复核鉴定程序457
复核鉴定457
复核鉴定的条件458
制作司法鉴定文书的要求459
鉴定人和证人的区别460
证人、鉴定人之保护措施463
行政诉讼中的专家辅助人463
出庭费用补偿权465
证人保护464证人保护的程序465
鉴定人与专家辅助人466
第三章 举证责任本章为读者提供与以下题目有关的法律问题的专家意见及法律依据被告举证的范围467
被告的举证期限468
被告履行举证责任的标准468
被告补充证据的规定469
原告起诉时的证明责任470
被告举证的限制470
原告承担举证责任的例外情形471
法院的告知义务472
行政诉讼中的涉密证据473
法院要求当事人补充证据473
不作为案件的举证责任问题474
程序性事实的举证责任475
超过起诉期限的举证476
证据交换的程序477
证据交换的次数477
证据交换的范围478
证据交换的时间478
提供物证的要求479
提供书证的要求479
提供鉴定结论的要求480
证据收据481
提供域外或涉港澳台证据的要求482
当事人提交证据的要求483
提供外文资料的要求483
规范性文件的提供规则484
行政诉讼第一审证明对象485
第四章 证明对象与证明标准本章为读者提供与以下题目有关的法律问题的专家意见及法律依据行政诉讼证明对象485
行政诉讼第二审证明对象486
立法性事实487
行政诉讼再审证明对象487
行政案卷之外的事实488
预测性事实488
行政诉讼证明标准489
法院审查中的司法自限原则489
优势证明标准在行政诉讼中的适用490
排除合理怀疑的证明标准在行政诉讼中的适用490
行政诉讼推进责任与行政诉讼说明责任491
清楚而有说服力的证明标准在行政诉讼中的适用491
行政诉讼推进责任的证明标准492
当事人主义和直接言词查证规则493
第五章 证据的收集和保全本章为读者提供与以下题目有关的法律问题的专家意见及法律依据职权主义查证规则493
行政诉讼中的法院调取证据权494
法院依职权调取证据的范围495
法院依职权调取证据的地位495
法院依申请调取证据的范围496
原告或第三人申请调取证据的条件496
法院对调取证据申请书的处理497
申请法院调取证据申请书497
拒绝协助调取证据的法律责任498
行政诉讼中的异地取证498
行政诉讼中的证据保全申请499
行政鉴定与司法鉴定500
行政诉讼中的证据保全与调取证据500
行政诉讼证据保全措施及见证500
对行政鉴定申请重新鉴定501
对司法鉴定申请重新鉴定502
法院对鉴定书的审查503
行政诉讼中的勘验程序506
对鉴定负举证责任的当事人举证不能的法律后果506
勘验笔录及重新勘验507
质证方式的限制508
第六章 质证本章为读者提供与以下题目有关的法律问题的专家意见及法律依据质证的一般规定508
法院调取证据的质证509
被告不出庭应诉的处理509
质证的内容510
行政执法人员出庭作证511
涉密证据的质证511
行政诉讼中的交叉询问511
申请证人出庭作证512
证人出庭作证的要求513
鉴定人出庭接受询问514
鉴定人出庭接受询问的例外514
对补充证据的质证515
二审中的质证516
审判监督程序的质证516
新的证据517
第七章 证据的审核认定本章为读者提供与以下题目有关的法律问题的专家意见及法律依据书面查证规则518
复查证据规则518
证据裁判原则519
认证的基本原则520
行政诉讼认证的一般规则520
证据的合法性审查521
行政诉讼认证的特殊规则521
证据的真实性审查522
行政诉讼中的优势证据规则523
行政诉讼中的自认523
行政赔偿调解中的自认524
行政诉讼中本证证明效力的认定525
行政诉讼中司法认知的范围525
行政诉讼中司法认知的一般程序规则526
行政诉讼中的推定526
行政诉讼中的妨碍举证的推定527
生效法律文书的证据效力527
行政诉讼中的补强证据规则528
行政诉讼中的传闻证据529
定案证据的排除529
非法证据的概括排除530
漠视行政程序的证据排除531
违反法定行政程序的证据排除531
与行政复议程序有关的证据效力532
行政鉴定结论的排除532
行政案卷排除规则533
合议庭认证的具体方式533
当庭认证错误的纠正534
行政诉讼中的证据能力、证明力与证明效力535
热门推荐
- 3435934.html
- 375462.html
- 630477.html
- 261157.html
- 3318593.html
- 3019309.html
- 3024772.html
- 1045957.html
- 3270255.html
- 1024801.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146446.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133265.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867846.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668751.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457035.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759067.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620329.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9751.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367199.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33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