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国玉米品种及其系谱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中国玉米品种及其系谱
  • 汪黎明,王庆成,孟昭东主编 著
  • 出版社: 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 ISBN:9787547805350
  • 出版时间:2010
  • 标注页数:905页
  • 文件大小:355MB
  • 文件页数:929页
  • 主题词:玉米-品种-研究-中国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中国玉米品种及其系谱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绪论1

第一节 玉米品种在玉米生产中的地位1

一、玉米品种的概念1

二、玉米品种的类型2

三、玉米品种的演变3

四、玉米品种在生产中的地位3

第二节 中国玉米种植产区划分8

一、北方春播玉米区8

二、黄淮海夏播玉米区9

三、西南山地玉米区10

四、南方丘陵玉米区10

五、西北灌溉玉米区11

六、青藏高原玉米区12

第三节 中国玉米育种历史与现状12

一、玉米育种历史12

二、玉米育种现状16

三、特用玉米发展16

第四节 中国玉米产业发展18

一、概述18

二、优势与不足21

三、对策与前景展望22

第二章 玉米品种改良的生物学基础24

第一节 玉米形态、解剖与生殖生物学24

一、玉米形态与解剖24

二、玉米生殖生物学33

第二节 玉米高产的生理基础36

一、玉米的籽粒库性能36

二、玉米高产群体生理40

三、玉米品种增产潜力与改良方向44

第三章 中国玉米育种技术与方法53

第一节 常规育种技术与方法53

一、杂种优势利用技术53

二、抗性育种技术55

三、轮回选择与群体改良技术57

四、高密度育种的基本方法59

第二节 玉米辅助育种新技术61

一、化学诱变育种技术61

二、分子育种技术66

三、细胞工程育种技术72

四、物理诱变育种技术77

第四章 中国玉米品种的创新与利用87

第一节 自交系的创新与利用87

一、自交系的概念与特征87

二、自交系的选育88

第二节 杂交种的创新与利用92

一、杂交种的类型92

二、杂交种的选育93

三、杂交种的审定98

第五章 中国玉米品种的品质概况102

第一节 中国玉米品质类别、评价与相关标准102

一、玉米品质类别102

二、玉米品质评价与相关标准103

第二节 玉米品质特性105

一、玉米营养品质105

二、玉米加工品质112

三、玉米卫生品质120

第三节 国内外玉米品质概况123

一、国外玉米品质概况123

二、国内玉米品质概况124

第四节 玉米品质与环境条件127

一、气候条件对玉米品质的影响128

二、土壤环境对玉米品质的影响129

三、地理纬度对玉米品质的影响132

四、栽培措施对玉米品质的影响132

第六章 黑龙江省玉米品种136

第一节 自然生态与耕作制度136

一、自然生态条件136

二、耕作栽培制度137

第二节 玉米生产状况138

一、玉米发展历程138

二、玉米消费与需求142

三、玉米种植区划143

四、发展玉米生产的主要对策146

第三节 主要推广品种147

一、玉米品种演变历程147

二、主要推广玉米良种148

第四节 玉米种质遗传基础154

第七章 吉林省玉米品种157

第一节 自然生态与耕作制度157

一、自然生态条件157

二、耕作栽培制度159

第二节 玉米生产状况161

一、玉米种植面积与产量161

二、玉米消费与需求164

三、发展玉米生产的主要对策165

第三节 主要推广品种169

一、玉米品种演变历程169

二、当前主要推广玉米良种174

第四节 育成品种系谱174

第八章 辽宁省玉米品种193

第一节 自然生态与耕作制度193

一、自然生态条件193

二、玉米种植业区划196

三、耕作与栽培制度198

第二节 玉米生产状况200

一、玉米种植面积与产量200

二、玉米消费与需求201

三、发展玉米生产的主要对策201

第三节 主要推广品种205

一、玉米品种演变历程205

二、当前主要推广的玉米良种206

第四节 育成品种系谱223

第九章 内蒙古自治区玉米品种225

第一节 自然生态与耕作制度225

一、自然生态条件225

二、耕作栽培制度227

第二节 玉米生产状况228

一、玉米种植面积与产量228

二、玉米消费与需求229

三、发展玉米生产的主要对策230

第三节 主要推广品种232

一、玉米品种演变历程232

二、当前主要推广玉米良种233

第四节 育成品种系谱234

一、2005年以来审定品种234

二、1997~2004年审(认)定品种及其系谱263

第十章 北京市玉米品种267

第一节 自然生态条件267

第二节 玉米生产状况267

一、新中国成立前玉米种植历史267

二、新中国成立后玉米发展概况268

三、发展玉米生产的意义268

四、玉米生产发展的主要特点269

五、玉米品种更替发展阶段270

六、品种培育和理论研究272

第三节 主要推广品种272

一、农家种推广时期的主要品种(1949~1979)272

二、杂交种(单交种)发展阶段的主要品种275

三、育成品种系谱283

第十一章 天津市玉米品种293

第一节 自然生态与耕作制度293

一、自然生态条件293

二、耕作栽培制度293

第二节 玉米生产状况294

一、玉米种植面积和产量294

二、玉米消费与需求295

三、发展玉米生产的主要对策295

第三节 主要推广品种296

一、玉米品种演变历程296

二、当前主要推广的玉米良种296

第四节 育成品种系谱296

第十二章 河北省玉米品种302

第一节 自然生态与耕作制度302

一、自然生态条件302

二、玉米分布与气候条件的关系302

三、玉米种植区的划分303

第二节 玉米生产状况306

一、新中国成立前的玉米生产概况306

二、新中国成立后的玉米生产情况306

三、玉米生产发展的基本经验309

四、当前玉米生产存在的问题及发展前景311

第三节 主要推广应用的玉米品种315

一、农家品种的主推阶段(1949~1955年)315

二、综合种及品种间杂交种的主推阶段(1956~1965年)318

三、双交种、三交种、单交种综合利用阶段(1966~1975年)319

四、单交种推广阶段(1976~1989年)321

五、紧凑型玉米杂交种推广阶段(1990~1998年)323

六、中穗广适半紧凑型玉米杂交种推广阶段(1999年至今)325

第四节 历年审定品种326

第十三章 山东省玉米品种338

第一节 自然生态条件与耕作制度338

一、自然生态条件338

二、生态区和耕作栽培制度341

第二节 玉米生产状况345

一、玉米种植面积与产量345

二、玉米消费与需求347

三、发展玉米生产的主要对策348

第三节 主要推广品种354

一、玉米品种演变历程354

二、推广利用的主要玉米杂交种356

第四节 育成品种系谱371

一、主要利用的核心种质群和骨干自交系371

二、主要育成推广的玉米品种系谱374

三、主要玉米杂种优势模式382

第十四章 河南省玉米品种383

第一节 自然生态与耕作制度383

一、自然生态条件383

二、耕作栽培制度385

第二节 玉米生产状况386

一、玉米种植面积与产量386

二、玉米消费与需求387

三、发展玉米生产的主要对策388

第三节 主要推广品种390

一、玉米品种演变历程390

二、当前主要推广玉米良种400

第四节 育成品种系谱412

一、自交系系谱412

二、杂种优势利用模式415

三、育成品种系谱416

第十五章 陕西省玉米品种417

第一节 自然生态与耕作制度417

一、自然生态条件417

二、耕作栽培制度425

第二节 玉米生产状况425

一、玉米种植面积与产量425

二、玉米消费与需求426

三、发展玉米生产的主要对策427

第三节 主要推广品种428

一、玉米品种演变历程428

二、主要推广玉米品种431

三、育成品种系谱443

第十六章 山西省玉米品种445

第一节 生态区划与种植制度445

一、玉米生态条件及种植区划445

二、土壤条件及种植制度447

第二节 玉米生产状况448

一、玉米种植面积与产量448

二、玉米消费与需求449

三、发展玉米生产的主要对策451

第三节 主要推广品种452

一、玉米品种演变历程452

二、主推品种及亲本组成452

三、育成品种系谱472

第十七章 江苏省玉米品种479

第一节 自然生态条件479

一、光、温、水资源479

二、灾害性天气479

三、常见玉米病害及其防治480

第二节 玉米生产状况482

一、玉米区划482

二、玉米生产的演变484

三、玉米的耕作制度485

四、玉米品种的演变486

五、鲜食玉米品种选育488

六、玉米育种技术研究489

第三节 主要推广品种490

一、普通玉米品种490

二、糯玉米品种501

三、甜玉米品种510

第四节 育成品种系谱512

第十八章 安徽省玉米品种515

第一节 自然生态与耕作制度515

一、自然生态条件515

二、玉米种植区518

三、主要土壤类型519

第二节 玉米生产状况519

一、玉米种植面积与产量519

二、玉米消费与需求521

三、发展玉米生产的主要对策521

第三节 主要推广品种524

一、玉米品种演变历程524

二、当前主要推广的玉米良种525

第四节 育成品种系谱(糯玉米)541

第十九章 四川省玉米品种542

第一节 自然生态与耕作制度542

一、自然生态条件542

二、耕作栽培制度545

第二节 玉米生产状况546

一、玉米种植面积与产量546

二、玉米消费与需求546

三、发展玉米生产的主要对策547

第三节 主要推广品种548

一、玉米品种演变历程548

二、当前主要推广玉米良种549

第四节 育成品种系谱564

第二十章 重庆市玉米品种580

第一节 自然生态条件580

一、自然条件580

二、生态特点583

三、耕作制度及栽培特点584

第二节 玉米生产状况585

一、玉米种植区划研究现状585

二、玉米生产状况与发展对策586

第三节 主要推广品种588

一、1949~1978年主要推广品种及特点588

二、1979~1989年主要推广品种及特点589

三、1990~1999年主要推广品种及特点589

四、2000~2007年主要推广品种及特点589

第四节 育成品种与系谱分析590

一、平丘自育品种系谱分析590

二、山区玉米育成品种系谱分析592

三、鲜食玉米育成品种系谱分析594

第二十一章 云南省玉米品种596

第一节 自然生态与耕作制度596

一、自然生态条件596

二、耕作栽培制度600

第二节 玉米生产状况604

一、玉米种植面积与产量604

二、玉米消费与需求606

三、发展玉米生产的主要对策606

第三节 主要推广品种611

一、玉米品种演变历程611

二、当前主要推广玉米良种615

第四节 育成品种系谱622

一、审定玉米品种情况622

二、审定品种主要亲本构成来源、方式及利用625

第二十二章 广西壮族自治区玉米品种628

第一节 自然生态条件628

一、热量丰富,夏长冬短628

二、降水丰沛,干湿分明629

三、日照适中629

四、旱坡山地贫瘠630

五、灾害频繁,旱涝突出630

第二节 玉米生产发展概况631

一、普通玉米631

二、鲜食甜糯玉米的生产638

第三节 玉米育种与品种应用概况642

一、玉米育种的发展过程642

二、玉米农家品种及种质资源的收集鉴定645

三、玉米核心种质及自交系的选育646

四、目前推广应用的主要玉米杂交种649

五、育成或审定的粮饲兼用普通玉米杂交种649

第四节 玉米育成品种系谱分析655

一、玉米审定品种杂交类型和选育单位分析657

二、玉米审定品种亲本种质来源关系分析658

三、玉米审定品种杂交模式分析658

四、玉米品种系谱分析659

第二十三章 贵州省玉米品种660

第一节 自然生态与耕作制度660

一、自然生态条件660

二、耕作栽培制度662

第二节 玉米生产状况664

一、玉米种植面积与产量664

二、玉米消费与需求664

三、发展玉米生产的主要对策665

第三节 主要推广品种665

一、玉米品种演变历程665

二、当前主要推广玉米良种666

第四节 玉米育成品种系谱680

一、玉米品种审定基本情况680

二、审定玉米杂交种系谱分析680

第二十四章 湖南省玉米品种686

第一节 自然生态与耕作制度686

一、自然生态条件686

二、玉米种植生产区划与种植制度688

第二节 玉米生产状况693

一、玉米种植面积与产量693

二、玉米消费与需求694

三、发展玉米生产的主要对策695

第三节 主要推广品种697

一、玉米品种演变历程697

二、当前主要推广玉米良种698

第二十五章 湖北省玉米品种703

第一节 自然生态与耕作制度703

一、自然生态条件703

二、耕作制度706

第二节 玉米生产状况707

一、玉米种植面积与产量707

二、玉米消费与需求707

第三节 主要推广品种708

一、玉米品种的更替708

二、2004~2007年生产上种植的玉米品种709

第四节 育成品种系谱711

第二十六章 广东省玉米品种713

第一节 自然生态与耕作制度713

一、自然生态条件713

二、耕作栽培制度714

第二节 玉米生产状况715

一、玉米种植面积与产量715

二、玉米消费与需求715

三、发展玉米生产的主要对策716

第三节 主要推广品种717

一、玉米品种演变历程717

二、当前主要推广玉米良种718

第四节 育成品种系谱725

一、普通玉米725

二、甜、糯玉米系谱727

第二十七章 甘肃省玉米品种728

第一节 自然生态与耕作制度728

一、自然生态条件728

二、耕作栽培制度729

第二节 玉米生产状况730

一、玉米种植面积与产量730

二、玉米消费与需求731

三、发展玉米生产的主要对策731

第三节 主要育成推广品种733

一、玉米品种演变历程733

二、主要育成推广品种734

第四节 主要育成品种系谱736

第二十八章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玉米品种756

第一节 自然生态条件及生产条件756

一、自然生态条件756

二、玉米生产条件757

第二节 玉米生产状况759

一、玉米生产发展概况759

二、玉米种植区划760

第三节 主要推广品种761

一、玉米种植品种的演变761

二、主要推广品种762

第四节 育成品种系谱764

一、普通玉米品种系谱764

二、青贮专用玉米品种系谱781

第二十九章 宁夏回族自治区玉米品种786

第一节 自然生态与耕作制度786

一、自然生态786

二、耕作制度787

第二节 玉米生产状况789

一、玉米种植面积与产量789

二、玉米消费与需求790

三、发展玉米生产的主要对策790

第三节 主要推广品种792

一、玉米品种演变历程792

二、当前主要推广玉米良种793

第三十章 浙江省玉米品种800

第一节 自然生态与耕作制度800

一、自然生态条件800

二、耕作栽培制度801

第二节 玉米生产状况801

一、玉米种植面积与产量802

二、玉米消费与需求802

三、食用玉米消费情况802

四、发展玉米生产的主要对策803

第三节 主要推广品种804

一、玉米品种演变历程804

二、当前主要推广的玉米良种806

第四节 育成品种系谱808

一、目前甜、糯玉米种质资源利用的几个主要方面809

二、推广面积较大的玉米品种810

第三十一章 福建省玉米品种815

第一节 自然生态与耕作制度815

一、自然生态条件815

二、耕作栽培制度816

第二节 玉米生产状况816

一、玉米生产面积与产量816

二、鲜食玉米消费与需求816

三、发展玉米生产的主要对策817

第三节 主要推广品种818

一、甜、糯玉米品种818

二、青贮玉米品种822

第三十二章 海南省玉米品种824

第一节 自然生态与耕作制度824

一、自然生态条件824

二、耕作栽培制度825

第二节 玉米生产状况825

一、玉米生产面积与产量825

二、玉米消费与需求825

三、发展玉米生产的主要对策826

第三节 主要推广品种826

第三十三章 上海市玉米品种829

第一节 自然生态与耕作制度829

一、自然生态条件829

二、耕作制度832

三、玉米种植区832

四、主要土壤类型833

第二节 玉米生产状况834

一、玉米种植面积与产量834

二、玉米消费与需求835

三、发展玉米生产的主要对策835

第三节 主要推广品种837

一、玉米品种演变历程837

二、当前主要推广的玉米良种838

第四节 育成品种系谱(糯玉米)849

第三十四章 玉米种子生产与质量检验850

第一节 玉米自交系生产850

一、玉米自交系混杂、退化及保纯850

二、玉米自交系原种的生产方法851

三、亲本种子繁殖技术标准853

四、玉米自交系高产繁殖技术855

第二节 玉米杂交种生产855

一、玉米杂交种生产中的概念855

二、提高玉米杂交种质量和产量的措施857

三、玉米种子生产中几个特殊问题861

四、当前主要推广玉米品种的制种技术要点862

第三节 玉米种子质量检验863

一、玉米种子质量构成及其分级标准864

二、种子检验的作用和程序865

三、玉米种子生产中的田间检验867

四、玉米种子质量的室内检验869

第四节 玉米种子的加工与储藏879

一、玉米种子的储藏特性与方法879

二、玉米种子的干燥、清选与加工881

三、玉米种子处理883

附录888

一、玉米品种特征特性术语解释及观察记载标准说明888

二、主要推广品种名录889

三、主要自交系名录893

参考文献895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