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转折 在情境中集成信息查寻与检索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转折 在情境中集成信息查寻与检索
  • 张新民等编译 著
  • 出版社: 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 ISBN:7502356746
  • 出版时间:2007
  • 标注页数:439页
  • 文件大小:32MB
  • 文件页数:469页
  • 主题词:情报检索-研究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转折 在情境中集成信息查寻与检索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1 引言1

1.1 动机与目的2

1.2 基于实验室的信息检索评价4

1.3 基于实验室的信息检索评价中存在的问题6

1.4 基于实验室的信息检索评价的扩展9

1.5 信息查寻与检索领域中的模型10

1.6 本书的结构15

1.7 一些重要概念17

1.7.1 信息查寻与检索的组件或参与者17

1.7.2 任务18

1.7.3 内容18

1.7.4 需求与相关性19

1.7.5 过程19

2 信息的认知框架21

2.1 认知观21

2.1.1 认知观的核心思想23

2.1.2 个体主义认知观26

2.1.3 整体主义认知观27

2.1.4 情境在个体认知中的作用28

2.2 信息查寻与检索中的认知信息概念29

2.2.1 认知模型的特性31

2.2.2 自动标引:“中国房子”案例32

2.2.3 认知失落与重建34

2.2.4 其他重要的信息概念36

2.2.5 与条件信息认知概念的关系39

2.3 认知信息概念的含义40

2.3.1 信息与意义40

2.3.2 信息查寻与检索中的基本知识类型44

2.4 信息采集:从感知数据到科学发现45

2.4.1 从未知的信号中采集信息46

2.4.2 从感知数据中采集信息:Okawango探险47

2.4.3 从科学发现中采集信息50

3 信息查寻研究进展52

3.1 研究问题与发现53

3.1.1 文献综述53

3.1.2 信息查寻模型55

3.1.3 理论的演进67

3.1.4 实验发现74

3.2 研究方法80

3.2.1 研究策略81

3.2.2 数据采集方法83

3.2.3 数据分析方法90

3.2.4 非实验性研究的方法学94

3.3 局限性和有待解决的问题95

3.3.1 理论的发展和局限95

3.3.2 实验性研究的发展和局限100

3.3.3 方法论的发展和局限101

4 系统导向的信息检索102

4.1 系统导向的信息检索研究中的模型105

4.2 系统导向的信息检索研究的主要进展110

4.3 文献、请求和相关性:问题与发现113

4.3.1 文献113

4.3.2 请求116

4.3.3 相关性评价118

4.4 标引、分类和聚类:问题与发现119

4.5 界面与可视化:问题与发现124

4.6 交互与提问式修改:问题与发现128

4.6.1 提问式修改时的相关反馈129

4.6.2 基于集合相依的知识结构的提问式修改131

4.6.3 基于本体的提问式修改132

4.6.4 提问式修改中的结构化提问式134

4.6.5 实用型系统交互研究中的提问式修改138

4.7 自然语言处理:问题与发现138

4.7.1 自然语言处理的层次140

4.7.2 信息检索中的形态学分析141

4.7.3 信息检索中的句法与消歧问题143

4.7.4 信息检索中的语义分析和话语分析146

4.7.5 信息检索中自然语言处理的三个抽象层次147

4.8 用于信息检索的专家系统和界面:问题与发现149

4.8.1 信息检索专家系统的知识与功能150

4.8.2 I3R——信息检索专家系统的一个实例152

4.8.3 信息检索专家系统的问题与发现155

4.9 研究方法156

4.9.1 实验室评价研究157

4.9.2 实用系统评价研究160

4.9.3 TREC的交互式检索实验162

4.10 新的测试集和性能指标163

4.10.1 评价指标:相对相关性和排序半衰期164

4.10.2 评价指标:泛化的查全率与查准率165

4.10.3 评价指标:累积收益率166

4.11 局限性和有待解决的问题170

5 认知与用户导向的信息检索174

5.1 认知信息检索研究的模型178

5.1.1 早期的信息检索交互模型178

5.1.2 认知信息检索研究的模型180

5.2 认知信息查寻与检索理论构建:ASK-多元表示:问题与发现186

5.2.1 Taylor的信息需求形成阶段及五个过滤器186

5.2.2 ASK假说187

5.2.3 多元表示的原理188

5.2.4 多元表示的实验证据191

5.3 检索者行为、认知模型与风格——问题与发现195

5.4 标准的联机信息检索交互——问题及发现199

5.4.1 检索策略及Bates的“拾野莓”方法199

5.4.2 人类中介的行为200

5.4.3 终端用户联机信息检索交互研究202

5.4.4 联机检索效果的解释203

5.4.5 基于任务的交互式信息检索的发现205

5.5 Web信息检索中的交互206

5.5.1 大型搜索引擎研究206

5.5.2 以用户为中心的调查208

5.5.3 儿童在Web上的搜索行为210

5.5.4 数字图书馆研究211

5.6 与检索者关联的最佳匹配信息检索交互211

5.6.1 交互式OKAPI的实验212

5.6.2 新一代交互式最佳匹配实验213

5.7 相关性:问题与发现215

5.7.1 早期的相关性研究215

5.7.2 相关性的维度216

5.7.3 分析性和理论性的相关性研究进展217

5.7.4 重要的相关性实验研究221

5.8 研究方法224

5.8.1 研究中的变量和策略225

5.8.2 数据采集方法226

5.8.3 数据分析方法228

5.9 交互式信息检索的评价方法:工作任务情景仿真231

5.10 主要成就、局限性和有待解决的问题234

5.10.1 局限性和有待解决的问题235

6 集成的信息查寻与检索(IS&R)研究框架239

6.1 建立理论框架243

6.1.1 信息对象的作者244

6.1.2 标引员——使信息对象增值的人245

6.1.3 作为系统界面和IT算法设计者的认知行动者248

6.1.4 选择者——负责使信息对象具有可获得性和可存取性的行动者250

6.1.5 信息查寻者——感知数据的采集者251

6.2 理解IS&R的复杂性252

6.2.1 信息查寻者:IS&R框架中的主要行动者255

6.2.2 当前状态与情境模型256

6.2.3 工作任务和检索任务260

6.2.4 任务框架中的知识类型262

6.2.5 IS&R框架中工作任务和检索任务的复杂性264

6.2.6 从工作任务到检索任务中信息需求的形成267

6.2.7 标识效应272

6.2.8 IS&R框架中的核心流程——交互276

6.2.9 IS&R效果评价中的认知利用280

6.3 IS&R模型特点总结281

6.3.1 IS&R认知框架的主要特征281

6.3.2 作为元理论模型的IS&R认知框架283

6.3.3 IS&R认知研究框架的评价284

7 信息查寻与检索(IS&R)认知框架的含义287

7.1 IS&R的设计与评估框架290

7.1.1 孤立的信息检索研究292

7.1.2 孤立的信息查寻研究294

7.1.3 IS&R设计与评估框架295

7.2 组织任务维度的变量297

7.2.1 IS&R任务的表示——检索任务变量300

7.2.2 信息检索研究的问题:获取任务类型及其表示形式301

7.2.3 信息查寻研究:获取工作任务情境302

7.3 行动者和感知到的任务维变量305

7.3.1 行动者认知空间的多元表示308

7.3.2 信息检索研究:获取检索者和信息需求的证据309

7.3.3 对信息需求不变性的假设310

7.3.4 信息查寻研究:从检索者认知空间中获取证据313

7.4 文献和来源类型:变量范围314

7.4.1 信息对象的多元表示315

7.4.2 信息检索研究:获取文献及其来源的证据316

7.4.3 信息查寻研究:获取文献及其来源的证据316

7.5 算法与系统组件:各个维度的变量317

7.5.1 信息检索研究:获取算法与系统组件的证据318

7.5.2 文献组件的多元表示和通过认知空间表述的多元表示319

7.5.3 对特征(术语)独立性的假设321

7.5.4 信息查寻研究:获取算法与系统组件的证据323

7.6 访问类型:交互方面的变量324

7.6.1 信息检索研究:获取访问与交互方面的证据325

7.6.2 独立的相关性评估假设326

7.6.3 信息查寻研究:获取有关访问与交互方面的证据327

7.7 多维研究设计模块329

8 迈向新的研究计划331

8.1 信息对象、IT和自然任务情境333

8.2 信息对象、IT和行动者336

8.2.1 替代性的研究问题339

8.3 信息对象、界面和行动者340

8.4 界面、行动者和社会组织情境342

8.5 方法论问题的说明与小结346

9 结论349

名词解释352

参考文献364

中英文术语对照表423

图1.1 实验室模型系统化表达5

图1.2 实验室模型的验证(Kek?l?inen&J?rvelin 2002a)6

图1.3 检索中的情景相关性(Kek?l?inen&J?rvelin 2002a)9

图2.1 情报学、信息查寻与IR中的认知通信系统31

图2.2 “中国房子”案例转换为一个自动标引场景33

图2.3 作者理解的波普尔的“三个世界”理论45

图2.4 日语文本示例46

图2.5 简化的科学发现阶段50

图3.1 意义建构法示意图(基于Dervin 1983)57

图3.2 Ellis的特征集过程图(Wilson 1999)60

图3.3 Kuhlthau模型示意图(1991)61

图3.4 Wilson的信息模型(1997)63

图3.5 Bystr?m和J?rvelin的信息查寻表面模型(1995)64

图3.6 Bystr?m—J?rvelin的信息查寻模型(1995)65

图3.7 话语分析67

图3.8 任务复杂性分类(Bystr?m和J?rvelin 1995)70

图3.9 任务目标、任务过程、信息和信息查寻以及信息系统之间的相互作用73

图3.10 Bystr?m和J?rvelin的日志形式(1995)87

图3.11 Bystr?m和J?rvelin的工作图88

表3.1(a) 两个常规决策任务的实际流程表92

表3.1(b) 两个常规决策任务的实际流程表(a)和思考过程表(b)(Bystr?m&J?rvelin 1995)93

图4.1 信息检索的基本实验室模型106

图4.2(a) 精确匹配模型及其细分(由Belkin和Croft 1987扩展)107

图4.2(b) 最佳匹配模型(由Belkin和Croft 1987扩展)107

图4.3 基于特征的文献表示方法的分类115

图4.4 文本检索的请求表示方法的分类118

表4.1 按类型划分的检索点(源于2001年Hj?rland和Nielsen的例子)122

图4.5 界面分析维:表示的对象类型、提供的功能类型125

图4.6 提问式扩展类型(Efthimiakis 1996)129

图4.7 提问式结构的类型135

图4.8(a) 弱相关文献136

图4.8(b) 强相关文献137

图4.9 提问式构造与扩展的抽象层148

图4.10 信息传递的认知模型(Ingwersen 1992;1996)150

图4.11 信息检索专家系统的主要知识结构(Ingwersen,1992)151

图4.12 中介模型的13种主要功能(Ingwersen 1992,p204)152

图4.13 I3R的结构(Croft 1986)153

图4.14 I3R中的专家(Croft和Thompson 1987)154

表4.2 I3R中所用的模型、数据结构和工具154

表4.3 信息检索实验中的实验设置158

图4.15 平均CG与DCG向量可视化的例子168

图4.16 平均的标准DCG向量可视化的例子169

图5.1 信息检索的研究领域(Ingwersen和Wormell 1989年)174

图5.2 信息行为的嵌套模型(改自威尔逊,1999)180

图5.3 工作任务与检索任务执行中的阶段(Vakkari 2001b)182

图5.4 文献选择决策阶段(Wang与Soergel 1998,p118)184

图5.5 学术文献多元表示或多元证据原理189

图5.6 对于一个由关键词A构成的组面和另一个文献特征,传统的布尔联机信息检索(左)与基于多元表示的检索(右)的差别190

图5.7 主要的相关性关系类型示意图218

图5.8 检索有关‘技术起草人’的信息的口头草案语段229

图5.9 工作任务情景仿真实例(Borlund 2000a-b)232

图5.10 六种情景A-F、两个系统X-Y和6个测试人1—6的排列233

图6.1 交互式信息查寻、检索及行为过程241

图6.2 与IS&R相关的信息对象-作者认知模型244

图6.3 IS&R中负责信息对象自动标引的认知行动者的认知模型247

图6.4 独立于现有情境中信息系统之外的一个逻辑-物理实体界面的设计情境248

图6.5 一个独立的情境中的信息检索系统配置中的界面设计249

图6.6 计划委员会成员的信息选择示例251

图6.7 从自然中采集科学信息的认知框架252

图6.8 长期性IS&R的认知框架253

图6.9 以信息查寻者为中心的IS&R认知框架核心组件256

图6.10 IS&R中的情境层次嵌套模型258

表6.1 任务类型维度定义的知识类型和技能矩阵262

表6.2 从三个维度定义的固有信息需求类型268

图6.11 与感知到的工作任务状态相关的查寻任务的复杂性271

表6.3 IS&R过程中八种信息需求中的四种人类本质信息需求矩阵274

图6.12 情境中的IS&R短期交互情景278

图7.1 传统IS&R研究关注的焦点289

图7.2 基于任务的IS&R的嵌套情境与评价标准293

图7.3 通过IS&R加强工作任务的绩效298

表7.1 按知识类型和经验级别划分的查寻行动者类型306

图7.4 多元表示的连续统320

图7.5 建立在两个引擎之上的多元表示321

表7.2 九个IS&R研究变量的研究设计模块329

表8.1 在扩展的实验室实验中考察的独立变量(深色阴影)和受控变量(浅色阴影)335

表8.2 独立变量(深色阴影)和受控变量(浅色阴影)在交互式信息检索实验中的组合338

表8.3 独立变量(深色阴影)和受控变量(浅色阴影)在交互式信息检索实验中的组合342

表8.4 在研究社会-组织情境中的界面和行动者时要考察的独立变量(深色阴影)和受控变量(浅色阴影)344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