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新科技革命与中国现代化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 黄顺基著 著
- 出版社: 广州:广东教育出版社
- ISBN:7540665432
- 出版时间:2007
- 标注页数:264页
- 文件大小:36MB
- 文件页数:294页
- 主题词:技术革新-关系-现代化建设-研究-中国
PDF下载
下载说明
新科技革命与中国现代化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篇 世界现代化历程的回顾1
第一章 世界现代化进程的工业化阶段3
第一节 19世纪科学与工业的结合3
一、19世纪科学技术的基本特征3
二、工业革命中劳动工具的两次变革4
第二节 19世纪工业革命对生产方式的变革8
一、工业社会的生产方式8
二、工业社会的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9
第三节 工业化对社会的影响14
一、对自然观的影响14
二、对教育的影响15
三、对文化的影响16
第四节 工业化改变了世界政治格局19
一、英国在第一次工业革命中异军突起19
二、美国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中崭露头角21
三、工业化把欧洲推向世界历史舞台22
第二章 世界现代化进程的信息化阶段29
第一节 20世纪科学、技术、工业与社会结合29
一、20世纪科学技术的基本特征29
二、20世纪劳动工具的变革31
三、信息化对经济发展的作用32
第二节 20世纪信息革命对生产方式的变革34
一、信息社会的生产方式34
二、信息社会的流通方式37
三、信息社会的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39
第三节 信息化对社会的影响45
一、对教育的影响45
二、对文化的影响46
三、对国防的影响48
四、对社会形态的影响50
第四节 信息化改变了世界政治格局51
一、美国在信息革命中崛起51
二、信息化与世界经济格局52
三、信息化与世界政治格局53
第三章 世界现代化进程中发展模式的转变55
第一节 工业化阶段的发展模式55
一、二元经济结构论55
二、国际依附理论56
三、苏联的工业化道路58
第二节 信息化阶段的发展模式59
一、信息革命不同于工业革命的特点59
二、信息化发展的基本过程60
第三节 现代化与发展模式62
一、现代化的含义62
二、现代化发展的基本特征63
三、科学技术革命是现代化发展的强大动力64
第四节 生态化的发展模式66
一、可持续发展是现代化发展的长远目标66
二、物质生产方式的变革与文明转型67
三、生态化生产的发展模式71
第二篇 世界现代化历程的展望79
第四章 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趋向81
第一节 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新特点81
一、科学、技术、生产、社会一体化81
二、高技术产业是国家竞争力的制高点83
三、科学技术业成为振兴国家的战略产业86
第二节 新世纪科学技术发展的趋向之一91
一、物质生产中的基本矛盾91
二、环境科学技术93
第三节 新世纪科学技术发展的趋向之二95
一、和平问题95
二、发展问题99
第五章 新科技革命与世界发展的基本前提105
第一节 世界发展的基本前提105
一、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与人类自身的生产105
二、两种生产的矛盾运动制约着世界的发展106
三、协调两种生产的比例是世界发展的基础107
第二节 关于物质生产的主导科技与产业108
一、分子遗传学与生物工程技术108
二、生态学与环境工程技术110
第三节 与物质生产相适应的人自身的生产114
一、人口数量问题114
二、人口质量问题118
第四节 生物科学技术与物质生产122
一、关于物质生产的生态化思想122
二、物质生产中的生态经济问题125
三、物质生产中的自然生产力与社会生产力126
四、物质生产中的生态生产力128
第六章 新科技革命与现代化模式131
第一节 现代化模式的根本考量131
一、科技革命与现代化模式的转变131
二、科技创新是推进现代化的基本动力132
三、不同国家有不同特色的现代化模式134
第二节 现代化模式的重要组成部分135
一、市场经济发展模式135
二、高技术发展战略138
三、技术引进战略142
第三节 科技创新促进现代化的基本途径146
一、研究与发展是科技创新的基本过程146
二、从经验中学习是科技创新的关键152
第三篇 新科技革命与中国的现代化建设155
第七章 中国的现代化历程157
第一节 旧中国现代化艰难曲折的历程157
一、晚清政府统治下现代化举步维艰157
二、中国现代化与中国共产党艰苦卓绝的奋斗162
第二节 现代化的理论与实践165
一、关于现代化的理论探讨165
二、马列主义经典作家的现代化理论与实践171
第三节 新中国领导人开创现代化的新道路174
一、毛泽东论中国现代化道路174
二、邓小平关于现代化的论述177
第八章 20世纪现代化遗留的问题181
第一节 工业化进程中遗留的问题181
一、大部分国家的工业化任务没有完成181
二、工业化带来全球生态危机183
第二节 信息化进程中遗留的问题188
一、信息化的首要任务是建立信息基础结构188
二、信息化过程是信息产业结构演变的过程190
三、信息化进程对产业结构的调整与升级191
第三节 中国现代化的成就及面临的新问题193
一、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现代化的成就193
二、新世纪中国现代化面临的新问题197
第九章 新科技革命与中国的发展205
第一节 新科技革命与社会发展新形势205
一、新科技革命的特点与内容205
二、新科技革命引发的社会思潮207
三、新科技革命推动知识社会的来临210
第二节 新科技革命与社会经济发展213
一、科学技术进步与经济增长理论的演变213
二、科学技术进步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强大动力215
第三节 科技革命与生产力的变革217
一、科技革命引起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化217
二、科技革命与经济全球化219
第四节 新科技革命与中国发展模式221
一、新科技革命与发展模式的选择221
二、面向知识经济时代的国家竞争力224
三、科学技术知识是发展的决定性力量226
第十章 新科技革命与中国现代化231
第一节 中国现代化的起点与道路231
一、中国现代化的起点231
二、新中国工业化的道路233
第二节 中国现代化的新特点与新道路240
一、经济体制改革——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240
二、发展生产力——实现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242
三、新科技革命条件下中国现代化的新道路244
第三节 新科技革命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249
一、必须建立信息技术体系及相应的信息产业结构249
二、以人口与农业为核心开展生物科学技术研究251
三、以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为目标加强思想文化教育252
后记257
参考文献259
英文目录261
热门推荐
- 617303.html
- 2656775.html
- 315100.html
- 1531346.html
- 2952707.html
- 2087724.html
- 3430808.html
- 3414517.html
- 1076153.html
- 2986469.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266458.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638561.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329793.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854569.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315862.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849376.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494040.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840121.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68156.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7045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