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从边缘到中心 当代中国政治体系构建之路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从边缘到中心 当代中国政治体系构建之路
  • 唐亚林著 著
  • 出版社: 上海: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
  • ISBN:7562818282
  • 出版时间:2006
  • 标注页数:198页
  • 文件大小:9MB
  • 文件页数:212页
  • 主题词:政治制度-研究-中国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从边缘到中心 当代中国政治体系构建之路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当代中国政治的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1

第一节 “命题”的由来及本书的“命题”2

一、什么是“命题”2

二、本书的“命题”3

第二节 当代中国政治的国内研究现状分析5

一、当代中国政治国内研究阶段述略5

二、当代中国政治研究的路径转向及其最新特点7

三、当代中国政治的国内研究之阙失面10

第三节 当代中国政治的国外研究现状分析14

一、当代中国政治国外研究阶段述略14

二、国外学者关于当代中国政治的研究模式与理论17

第四节 当代中国政治研究的新视点:发生认识论23

第五节 本书的基本框架24

第二章 本书的核心概念与研究方法28

第一节 本书的核心概念:政治体系29

一、政治体系概念兴起的背景及其分析模式的缺陷29

二、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国家观36

三、列宁对国家观认识的深化以及无产阶级专政体系理论的提出43

四、政治体系、国家与无产阶级专政体系的比较分析51

五、书中诸概念的界定53

第二节 本书的研究方法:发生认识论56

一、发生认识论的考察视角56

二、发生认识论的一般原理58

三、运用发生认识论考察当代中国政治体系构建认识的成长过程60

第三章 “后帝制”时代的政治曙光:当代中国政治体系认识主体之诞生62

第一节 历史的嬗变:从“帝制”时代到“后帝制”时代63

一、“帝制”时代的终结:辛亥革命的政治与社会后果63

二、第二次思想启蒙运动的路径转向68

三、革命性话语选择的历史性契机70

第二节 当代中国政治体系认识主体之诞生——中国共产党的成立74

一、政治意识形态——政治体系的合法性基础74

二、马克思主义关于建立无产阶级政党的理论探讨79

三、共产国际对中国革命的指导作用82

四、先进知识分子对建立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的探索以及中国共产党的正式成立84

第四章 从引进到创造:当代中国政治体系构建的认识基础87

第一节 当代中国政治体系构建的认识之源88

一、马克思主义关于用暴力革命方式构建一个全新的政治体系的学说成为先进知识分子的自觉选择88

二、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历史性影响90

三、马克思主义学说内含的革命实践品格的积极作用92

四、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中大同思想的有机联结94

第二节 当代中国政治体系构建的认识之引进96

一、当代中国政治体系构建的认识之模仿96

二、认识主体模仿苏维埃政治体系构建模式的原因分析98

第三节 当代中国政治体系构建的认识之生长100

一、当代中国政治体系构建的目标模式的认识之转换100

二、当代中国政治体系构建目标模式的实现方式的认识之反复110

第四节 当代中国政治体系构建的认识之创造和成熟118

一、边缘政治体系构建的客观社会环境基础119

二、边缘政治体系构建的阶级基础127

三、边缘政治体系的波浪式发展态势134

第五章 从边缘到中心:当代中国政治体系构建的实践路径142

第一节 边缘政治体系的初期尝试:工农民主专政苏维埃共和国的建立142

一、从民主共和国到工农民主专政苏维埃共和国142

二、工农民主专政政权的初次建立143

三、工农民主专政苏维埃共和国的基本特征145

第二节 边缘政治体系的巩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权的建立146

一、边缘政治体系构建的阶级基础的重大变动147

二、从工农民主共和国到人民共和国148

三、从人民共和国到民主共和国150

四、民主共和国政治体系的基本特征151

五、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权的建立152

六、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权的基本特征155

第三节 边缘政治体系的突破: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三三制”政权到各解放区人民代表会政权157

一、从边缘政治体系向中心政治体系演进之基础157

二、边缘政治体系构建突破的原因分析159

三、解放区人民代表会政权的基本特征161

第四节 边缘政治体系的历史性转折:从新民主主义共和国到民主联合政府165

一、边缘政治体系构建发生历史性转折的临界点165

二、新民主主义共和国政治体系的基本特征167

三、边缘政治体系发展的两种取向168

四、民主联合政府政治体系之目标模式的失败171

五、人民民主专政共和国新型中心政治体系之构想的最终确立172

第五节 从边缘政治体系到中心政治体系:人民民主专政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174

一、新民主主义政治体系的基本特征176

二、新型的全国性中心政治体系的完全胜利179

结语182

参考文献187

后记195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