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地震勘探原理 下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地震勘探原理 下
  • 陆基孟主编 著
  • 出版社: 东营:石油大学出版社
  • ISBN:7563603158
  • 出版时间:1993
  • 标注页数:399页
  • 文件大小:37MB
  • 文件页数:408页
  • 主题词:地震勘探-高等学校-教材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地震勘探原理 下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七章 地震勘探资料解释的理论基础1

7-1 地震剖面的特点1

一、一道地震记录面貌的形成1

二、在地震剖面上识别各种波的标志3

三、水平叠加时间剖面的特点6

7-2 地震绕射波和物理地震学8

一、线射波的产生8

二、断棱线射波的主要特点8

三、水平叠加剖面上绕射波的叠加效果10

四、物理地震学的基本概念和广义绕射13

五、点绕射的时距方程在各种情况下的公式和特点18

六、地震绕射波的识别和利用22

7-3 地震勘探的分辨能力23

一、分辨能力及其意义23

二、垂向分辨能力23

三、水平方向的分辨能力24

四、地震子波与分辨能力的关系29

五、分辨能力与最高信号频率的关系32

一、地震剖面存在的问题及其解决途径33

7-4 反射界面真正空间位置的确定33

二、真倾角、视倾角、测线方向之间的关系;真深度,法线深度,视铅直深度之间的关系34

三、时间剖面的偏移校正37

7-5 地震剖面的偏移40

一、水平叠加剖面存在的问题40

二、倾斜界面偏移归位的基本原理40

三、偏移叠加原理43

四、波动方程偏移原理简介48

五、偏移叠加和叠加偏移,叠前部分偏移52

六、二维偏移和三维偏移55

七、时间偏移和深度偏移61

7-6 弯曲界面反射波的特点67

一、凸界面的反射波67

二、凹界面的反射波70

三、弯曲界面反射波的特点72

第八章 地震资料的构造解释74

8-1 地震资料构造解释工作概述74

8-2 地震剖面的对比解释75

一、地震剖面的对比原则和方法75

二、复杂情况下时间剖面的解释方法77

三、剖面的地质解释80

8-3 断层在地震剖面上的反映及其解释82

一、断层在时间剖面上的主要特征82

二、断面反射波82

三、几种断层模型的理论地震剖面84

四、断层面的屏蔽作用86

五、同一断层在不同方向测线上会有不同的反映87

六、断层要素的确定88

8-4 特殊地质现象的解释90

三、逆牵引现象91

四、古潜山91

一、不整合面91

二、超复、退复和尖灭91

五、复杂构造、断层、断块解释93

8-5 地震构造图的绘制97

一、地震构造图的基本概念97

二、构造图的绘制99

三、由等t0图进行空间校正绘制真深度构造图〔93〕108

四、用二维偏移剖面绘制构造图112

一、水平切片的基本概念114

8-6 水平切片的解释114

二、断层在水平切片上的反映115

三、用水平切片绘制等t0构造图119

四、一些特殊地质现象在水平切片上的反映122

第九章 地震波动力学123

9-1 弹性波的波动方程123

一、均匀各向同性完全弹性介质中的弹性波波动方程123

二、弹性纵波和弹性横波124

三、位移矢量场的标位和矢位126

四、弹性波的传播速度127

9-2 均匀各向同性无限大弹性介质中的平面波128

一、引言128

二、一维平面波129

三、沿任意方向传播的平面波132

四、平面简谱波133

9-3 均匀各向同性无限大弹性介质中的球面波134

一、球坐标系下的波动方程及其通解134

二、空腔震源问题135

三、关于波动的某些基本问题和概念139

一、问题的提法144

9-4 波动方程的积分解144

二、克希霍夫积分145

三、克希霍夫折射公式148

四、线射波150

9-5 弹性波在自由表面上的反射155

一、小引155

二、P波在自由表面上的反射157

三、位移反射系数和位移位反射系数的关系160

四、SV波在自由表面上的反射161

五、SH波在自由表面上的反射162

9-6 弹性纵波在介质分界面上的反射和透射163

一、波函数163

二、边界条件164

三、反射系数和透射系数164

四、垂直入射情况167

五、临界点外的波170

六、能量分配172

9-7 面波173

一、概述173

二、瑞雷波174

三、疏松覆盖层的影响178

四、频散、相速度和群速度179

9-8 实际介质中的地震波181

一、非完全弹性介质中的地震波181

二、各向异性介质中的地震波185

三、非均匀介质中的波动方程188

9-9 波动地震学与几何地震学的关系190

一、几何地震学的基本方程——时间特征方程190

二、从波动方程向时间特征方程的过渡191

一、地震资料的地层岩性解释的发展概况194

第十章 地震资料的地层岩性解释194

10-1 地震资料的地层岩性解释概述〔124〕〔125〕〔126〕194

二、地震资料的地层岩性解释的内容195

三、开展地层岩性解释工作对地震解释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195

10-2 地震资料的地层岩相分析196

一、概述196

二、地震层序分析199

三、地震相分析205

四、地震相模式214

一、地震波速度信息用于地层岩性解释的基础242

10-3 地震波速度资料的地层岩性解释242

二、用速度资料划分岩性244

三、应用纵、横波速度比划分岩性和检测油气简介〔146〕〔147〕〔148〕〔149〕246

四、利用地震速度资料预测地层压力252

五、利用地震速度资料计算TTI的原理254

六、用速度资料估算砂泥岩百分比254

10-4 厚层反射波振幅信息的利用261

一、地震波振幅信息在岩性解释和油气检测中的重要性261

二、影响反射波振幅的因素262

三、亮点、暗点和平点265

四、反射系数图板的制作及应用〔166〕〔167〕271

五、AVO技术274

10-5 薄层反射振幅的利用291

一、薄层的定义、研究薄层反射的意义和方法291

二、薄层反射的频率特性292

三、利用薄层反射的振幅估算薄层厚度297

四、利用地震模型计算技术,用振幅信息估算地层岩性的变化——地震岩性模拟的一种做法303

五、薄互层反射波的振幅特征307

一、概述312

二、地震波的波形特征及其利用312

10-6 地震波波形和频谱的利用312

三、地震波频谱特征及其利用328

10-7 地震模型技术340

一、地震模型技术的一般概念340

二、地震数学模型技术概述341

三、一维模型的计算(人工合成地震记录)342

四、反射系数和反射率函数两个概念的关系350

五、二维模型的计算352

六、地震物理模型技术概述356

七、地震物理模型技术的几个主要问题357

一、人机联作解释及其特点361

10-8 人机联作解释技术361

二、人机联作解释的基本设备362

三、人机联作解释工作流程365

10-9 地球物理资料的统计分析与综合解释367

一、综合研究的必要性367

二、地球物理方法的综合应用〔209〕368

三、地球物理数据的统计处理方法371

四、地质、测井和物探资料的综合研究374

参考文献381

习题389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