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分子病理学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 李玉林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 ISBN:7117048360
- 出版时间:2002
- 标注页数:558页
- 文件大小:37MB
- 文件页数:574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分子病理学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绪论1
第一节 病理学与分子病理学的概念和性质1
一、病理学的概念和性质1
二、分子病理学的概念和任务2
第二节 分子病理学的研究内容2
第三节 分子病理学的发展趋势3
一、病因学研究中的分子问题3
二、发病机制研究中的分子问题4
三、病理学诊断中的分子问题4
四、疾病治疗及治疗后反应的分子问题4
进一步阅读文献5
第二章 生物大分子6
第一节 生物大分子的基本特性6
一、分子的化学键6
二、分子极性7
三、分子构象及其分子间的相互作用9
四、与蛋白质结构相关的分子功能10
第二节 核酸16
一、核苷酸16
二、DNA17
三、RNA20
第三节 蛋白质29
一、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29
二、蛋白质结构31
三、蛋白质的运动34
四、蛋白质的进化35
五、蛋白质的降解38
进一步阅读文献39
第三章 基因组的结构和功能41
第一节 染色质和染色体41
一、染色质和染色体的组成与一般结构41
二、染色质的包装42
第二节 基因组的结构与功能43
一、原核生物基因组43
二、真核生物基因组44
第三节 DNA复制47
一、一般特点48
二、原核细胞染色体DNA的复制48
三、真核细胞染色体DNA复制的特点50
第四节 DNA损伤和修复51
一、DNA的损伤51
二、DNA损伤的修复51
第五节 转录52
一、RNA聚合酶52
二、转录过程53
三、RNA加工54
第六节 翻译56
一、原核细胞中的蛋白质合成56
二、真核生物蛋白质合成的特点59
三、蛋白质折叠和翻译后修饰60
进一步阅读文献60
第四章 基因表达的调控62
第一节 原核细胞基因表达的调控62
一、转录水平的调控62
二、翻译水平的调控65
第二节 真核细胞基因表达的调控67
一、细胞外信号对基因表达的调控67
二、DNA水平的基因表达调控68
三、转录水平的调控69
四、转录后水平调控73
五、翻译水平调控74
六、翻译后水平的调控75
进一步阅读文献76
第五章 受体与细胞信息转录77
第一节 信息分子77
一、信息分子的分类77
二、信息分子的特性78
第二节 受体78
一、配体门控离子通道型受体79
二、G蛋白耦联型受体79
三、酷氨酸激酶型受体80
四、DNA转录调节型受体81
第三节 细胞内信息转录82
一、环核苷酸系统82
二、钙调蛋白系统84
三、磷酸肌醇系统85
四、酷氨酸蛋白激酶系统87
五、胞内受体信号系统88
进一步阅读文献89
第六章 细胞分化的分子基础90
第一节 干细胞90
一、干细胞及其分类90
二、胚胎干细胞的分化91
三、成体中组织特异干细胞92
四、干细胞的新概念93
第二节 细胞分化的分子机制与细胞分化的可塑性94
一、细胞分化的分子机制94
二、细胞分化的可塑性107
第三节 胚胎发育时基因表达在时间-空间上的精确控制107
一、同源盒及同源盒基因108
二、其它基因109
进一步阅读文献110
第七章 真核细胞的分子结构和功能112
第一节 真核细胞的基本结构112
第二节 细胞骨架及其分子病理学113
一、细胞骨架113
二、细胞骨架的分子病理学118
第三节 细胞膜及其分子病理学120
一、细胞膜的化学组成121
二、细胞连接122
三、物质的跨膜转运机制123
四、细胞核与细胞质间的物质交换125
五、细胞膜的分子病理学126
第四节 基膜及其分子病理学130
一、基膜的化学组成和结构130
二、疾病过程中基膜的分子改变131
进一步阅读文献133
第八章 DNA突变和修复134
第一节 基因突变形式和后果134
一、常见基因突变形式134
二、基因突变的结果134
三、染色体突变135
四、突变发生频率135
第二节 突变的分子机制136
第三节 致突变物138
一、烷化剂139
二、多环芳烃141
三、N-替代的芳香化合物142
四、自然生成的致突变物(致癌物)144
第四节 辐射145
一、辐射线种类145
二、辐射线的放射化学145
第五节 核酸合成的保真度146
一、DNA损伤的类型146
二、模板修饰后的复制和转录147
第六节 DNA修复147
一、DNA损伤修复机制148
二、(6-4)光产物的修复151
三、烷化DNA的修复151
四、芳香衍生物的修复152
第七节 DNA修复的分子病理学153
一、着色性干皮病153
二、Bloom综合征154
三、Fanconi贫血154
四、运动失调-毛细血管扩张症154
五、Cockayne综合征155
六、早老综合征156
七、Nijmegen断裂综合征156
八、遗传性非息肉性结肠癌156
九、Muir-Torre综合征157
进一步阅读文献157
第九章 珠蛋白异常159
第一节 血红蛋白结构159
一、血红蛋白的组成和结构159
二、异常血红蛋白的结构改变161
第二节 珠蛋白基因162
一、珠蛋白基因162
二、珠蛋白基因突变163
第三节 异常血红蛋白病164
一、血红蛋白S164
二、血红蛋白C165
三、血红蛋白D166
四、血红蛋白E166
五、不稳定血红蛋白166
六、血红蛋白M168
七、氧亲和力增高血红蛋白168
八、氧亲和力降低血红蛋白169
第四节 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地中海贫血)169
一、β-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170
二、α-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171
第五节 其他血红蛋白病173
一、血红蛋白Constant Spring173
二、血红蛋白Lepore173
三、遗传性胎儿血红蛋白持续存在综合征174
进一步阅读文献174
第十章 血管发生的分子问题175
第一节 血管内皮细胞的发生学175
一、血管生成的过程及类型175
二、血管内皮前期细胞的发现及意义177
第二节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178
一、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及其受体179
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功能180
三、血管内皮生长因子与其受体(Flt家族)的关系181
第三节 VEGF的信号转导途径182
一、信号转导蛋白及其相互作用183
二、受体型酪氨酸激酶的分类及转导机制184
第四节 基质金属蛋白酶和转录调节因子与新血管形成186
一、细胞外基质与基质金属蛋白酶186
二、转录调节因子Ets家庭194
第五节 其它重要的血管生长因子196
一、碱性纤维母细胞生长因子197
二、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200
三、表皮生长因子202
四、转化生长因子203
五、胰岛素样生长因子205
六、其它与新血管形成有关的因子206
进一步阅读文献209
第十一章 炎症210
第一节 炎症介质210
一、炎症介质的一般特点210
二、主要炎症介质的作用及其作用机制210
第二节 急性炎症过程的分子基础222
一、血管反应性改变及液体渗出222
二、白细胞渗出、聚集及功能224
第三节 慢性炎症的分子病理232
一、慢性炎症中的细胞及相关分子机制233
二、肉芽肿性炎237
进一步阅读文献239
第十二章 器官纤维化的形成与逆转240
第一节 器官纤维化的概念240
第二节 器官纤维化形成的细胞与分子基础241
一、细胞学基础241
二、细胞因子的作用244
三、血管活性物质的作用249
第三节 细胞外基质的组成与代谢251
一、细胞外基质的组成251
二、细胞外基质对细胞的影响253
三、细胞外基质的代谢254
第四节 器官纤维化的治疗和逆转260
一、治疗的靶标260
二、逆转的研究261
进一步阅读文献262
第十三章 肿瘤264
第一节 癌基因的病理改变264
一、癌基因的分类与功能264
二、癌基因突变的基本病变265
三、癌基因与肿瘤268
第二节 抑癌基因的病理改变272
一、抑癌基因突变的基本病变273
二、Rb基因275
三、p53基因276
四、p16基因278
五、p15基因280
六、PTEN基因281
七、FHIT基因282
八、BRCA基因283
九、nm23基因284
十、其它抑癌基因285
第三节 端粒酶活性升高与肿瘤细胞不死性287
一、端粒、端粒酶与肿瘤287
二、端粒酶活性的检测288
第四节 微卫星不稳定性289
一、微卫星不稳定性与肿瘤289
二、微卫星不稳定性的检测289
第五节 肿瘤转移290
一、肿瘤转移的基因与转移290
二、粘附因子改变与转移291
三、血管生成异常和转移293
四、纤维蛋白溶酶及其调节294
五、肝素酶与基质金属蛋白酶295
六、机体免疫状态与转移296
第六节 肿瘤分子与组织病理诊断的差异及意义297
一、肿瘤易感基因病变的诊断298
二、肿瘤的早期诊断298
三、疑难肿瘤的诊断及分类299
四、肿瘤的预后判断299
五、肿瘤的个体化和预见性治疗299
六、肿瘤的预后监测299
进一步阅读文献300
第十四章 免疫性疾病301
第一节 免疫反应的基础301
一、免疫球蛋白301
二、免疫细胞302
三、参与免疫反应细胞的信号转导307
第二节 移植排斥反应307
一、移植排斥反应的机制308
二、移植排斥反应的类型309
第三节 变态反应310
一、Ⅰ型变态反应310
二、Ⅱ型变态反应311
三、Ⅲ型变态反应311
四、Ⅳ型变态反应312
第四节 自身免疫性疾病312
一、自身免疫性疾病的致病相关因素312
二、自身免疫性疾病的类型314
第五节 免疫缺陷病317
一、原发性免疫缺陷病317
二、继发性免疫缺陷病322
进一步阅读文献324
第十五章 心血管系统疾病325
第一节 动脉粥样硬化325
一、血脂异常与动脉粥样硬化325
二、内皮细胞功能障碍与动脉粥样硬化329
三、单核巨噬细胞与动脉粥样硬化331
四、平滑肌细胞与动脉粥样硬化335
五、血小板在动脉粥样硬化中的作用339
第二节 高血压与高血压性心脏病340
一、血压的调控因素及血压升高的机制340
二、高血压发病的遗传因素与环境因素341
三、高血压发病的分子机制344
四、高血压性心脏病的发生机制346
第三节 心肌病348
一、肥厚性心肌病的发病机制348
二、肥厚性心肌病的致病基因348
进一步阅读文献350
第十六章 呼吸系统疾病351
第一节 低氧性肺动脉高压351
一、概述351
二、低氧性肺动脉高压发生的分子机制352
第二节 肺癌355
一、肺癌的组织发生和组织分型355
二、肺癌的分子生物学356
进一步阅读文献360
第十七章 消化系统疾病362
第一节 病毒性肝炎362
一、甲型病毒性肝炎362
二、乙型病毒性肝炎363
三、丙型病毒性肝炎364
四、肝炎病毒与肝癌发生365
第二节 其它肝脏疾病366
一、自身免疫性肝炎366
二、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368
三、肝纤维化369
第三节 几种遗传性疾病371
一、遗传性血色病371
二、Wilson病(肝豆状核变性)373
三、α抗胰蛋白酶缺乏症374
第三节 胃粘膜疾病及炎症性肠病374
一、胃粘膜疾病374
二、炎症性肠病375
进一步阅读文献379
第十八章 泌尿系统疾病381
第一节 肾小球肾炎381
一、原位免疫复合物形成的分子机制381
二、肾小球固有细胞和巨噬细胞在肾小球损伤中的作用机制383
三、肾小球硬化中ECM沉积的分子机制386
第二节 多囊肾病390
一、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多囊肾病390
二、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性多囊肾病393
第三节 肾母细胞瘤393
一、临床和病理学393
二、细胞和分子遗传学394
第四节 肾细胞癌395
一、分类和病理学396
二、细胞和分子遗传学396
三、临床和展望397
进一步阅读文献398
第十九章 血液系统疾病399
第一节 突变酶活性缺乏399
一、6磷酸葡萄糖脱氢酶和6磷酸葡萄糖酸内酯酶缺乏399
二、己糖激酶和磷酸果糖激酶缺乏400
三、磷酸葡萄糖异构酶和磷酸丙糖异构酶缺乏401
四、2,3二磷酸甘油酸变位酶和磷酸甘油酸激酶缺乏401
五、其他酶缺乏401
第二节 磷酸己糖支路酶活性缺乏402
一、6-磷酸葡萄糖酸脱氢酶缺乏402
二、谷胱甘肽还原酶、过氧化酶和合成酶缺乏402
第三节 核苷酸代谢酶活性降低403
一、腺苷酸激酶缺乏403
二、5-嘧啶核苷酸酶缺乏403
第四节 阵发性夜间血红蛋白尿403
第五节 凝血性疾病403
一、遗传性异常纤维蛋白原血症403
二、凝血酶原和凝血酶缺乏405
三、凝血抑制剂408
四、血小板分子缺陷411
第六节 非何杰金淋巴瘤的基因重排414
一、淋巴细胞基因重排414
二、淋巴瘤基因重排的意义414
进一步阅读文献415
第二十章 神经系统疾病417
第一节 神经递质和信号转导417
一、神经递质417
二、神经肽419
三、信息传递420
第二节 神经因子424
一、神经营养因子425
二、胶质细胞源性神经因子425
三、细胞因子426
第三节 损伤和修复426
一、神经的损伤与再生426
二、胶质细胞和炎症细胞的双相作用428
第四节 学习和记忆429
一、突触的可塑性429
二、学习的细胞和生化机制431
三、记忆的神经和生化机制432
四、神经递质和神经肽对学习和记忆的调节432
第五节 神经系统疾病433
一、阿尔茨海默病433
二、享廷顿舞蹈病437
三、帕金森病438
四、肌萎缩侧索硬化症439
五、朊蛋白病441
进一步阅读文献443
第二十一章 内分泌系统疾病444
第一节 肽类激素、受体及信号转导444
一、肽类激素和受体的分类444
二、肽类激素信息跨膜转导的分子机制445
第二节 类固醇激素、受体及信号转导447
一、类固醇激素受体447
二、类固醇激素调控基因转录机制448
第三节 激素抵抗症受体变异的分子机制448
一、生长激素抵抗症448
二、甲状腺素抵抗症449
三、胰岛素抵抗性糖尿病449
四、原发性糖皮质激素抵抗症450
五、雄性激素不敏感综合征451
六、遗传性抗维生素D软骨病451
第四节 糖尿病452
一、胰岛素及其受体和胰岛素分泌452
二、Ⅰ型糖尿病病因及发病机制453
三、Ⅱ型糖尿病病因及发病机制453
第五节 垂体疾病454
一、垂体功能亢进454
二、垂体功能减退456
第六节 肾上腺疾病456
一、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456
二、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457
三、肾上腺皮质激素458
第七节 甲状旁腺疾病460
一、甲状旁腺素460
二、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460
进一步阅读文献461
第二十一章 药物异常反应与遗传462
第一节 药物代谢与遗传462
第二节 药物代谢异常与遗传变异463
一、过氧化氢酶缺乏症463
二、α抗胰蛋白酶缺乏463
三、异烟肼的快失活和慢失活464
四、琥珀酰胆碱敏感型465
五、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缺乏症(蚕豆病)465
六、双香豆素(苄丙酮香豆素)耐受性466
七、恶性体温过高466
八、苯硫脲味肓466
第三节 遗传病患者对药物的异常反应467
一、卟啉症467
二、痛风468
三、糖皮质激素与眼内压468
四、Huntington病468
五、周期性麻痹468
六、高铁血红蛋白还原酶缺乏469
进一步阅读文献469
第二十三章 分子病理常用研究方法470
第一节 基因变异的诊断470
一、聚合酶链反应-DNA单链构象多态性分析470
二、DNA测序471
三、其它方法472
四、石蜡块组织DNA的提取472
第二节 检测基因的扩增与丢失473
第三节 检测细胞基因表达谱的差异476
第四节 核酸分子杂交478
一、Southern印迹杂交478
二、Northern印迹杂交479
三、原位分子杂交479
第五节 蛋白组学480
第六节 生物芯片480
第七节 疾病相关基因的定位和克隆482
一、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RFLP)遗传图483
二、微卫星遗传图(STR遗传图)483
三、SNP遗传图484
第八节 微切割及其应用485
一、微切割技术的原理485
二、微切割的方法486
三、微切割后的细胞处理487
四、微切割的应用488
进一步阅读文献490
附表1 血红蛋白β链结构异常492
附表2 血红蛋白α链结构异常516
英汉名词索引525
热门推荐
- 2826984.html
- 380885.html
- 1289584.html
- 1256296.html
- 2534696.html
- 640021.html
- 628873.html
- 413034.html
- 2565012.html
- 1635749.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996817.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508442.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971994.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100989.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181908.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001004.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549953.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228255.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349336.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3236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