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国、日本、韩国流通及物流联合报告书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中国、日本、韩国流通及物流联合报告书
  • 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日本国经济产业省,大韩民国产业资源部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商务出版社
  • ISBN:7801815246
  • 出版时间:2006
  • 标注页数:604页
  • 文件大小:53MB
  • 文件页数:630页
  • 主题词:商品流通-概况-中国;商品流通-概况-日本;商品流通-概况-韩国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中国、日本、韩国流通及物流联合报告书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目录3

中国部分3

第一部分 总报告3

第一章 中国流通业发展总体评价3

一、中国流通业的深刻变化与巨大成就3

(一)流通产业规模不断扩大4

(二)流通产业的市场化程度大大提高8

(三)流通业的先导作用不断增强9

(四)多元市场主体竞争格局基本形成13

(五)新型业态和现代流通方式迅猛发展14

(六)市场体系建设不断发展15

(七)对外开放的规模、水平不断提高17

(八)流通企业制度改革逐步深入19

(九)政府管理方式发生重大变化20

(十)法律体系建设取得进展,流通秩序进一步规范21

二、中国流通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22

(一)流通立法滞后,政策促进体系尚需完善22

(二)信用体系缺乏,市场秩序需要进一步规范23

(三)市场主体发育不成熟,核心竞争力有待提升23

一、中国流通业的宏观发展环境29

第二章 中国流通业发展环境与趋势预测29

(一)国际经济环境风险加大,竞争加剧30

(二)国内发展环境进一步优化33

二、中国流通业发展趋势预测36

(一)流通业将继续保持快速稳定发展37

(二)未来时期内(“十一五”期间)的发展数据指标37

(三)到2010年基本形成五大体系39

(四)流通现代化水平提高,流通方式进一步发展,流通企业竞争力提升43

一、树立科学发展观45

(一)统筹城市流通业发展与农村流通业发展45

第三章 中国流通业发展政策取向45

(二)统筹流通业区域发展46

(三)统筹流通业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继续推进内外贸一体化46

(四)统筹流通业规模扩大、发展速度提高与流通业质量效益提升的关系47

二、努力开拓市场,扩大消费47

(一)开拓市场,扩大消费是促进中国经济持续稳定发展的重要手段和途径47

(二)开拓市场、扩大消费是未来中国流通业的主题和重要工作任务48

(三)以“万村千乡”市场工程为主要手段,大力开拓农村市场49

(四)以社区商业“双进”工程为切入点,努力开拓城市市场50

(二)实施“人才强商”战略,为流通业发展提供组织保证和人才支持51

(一)建立统一规范、稳定公开、顺畅高效的流通管理体制51

三、加快流通体制改革,调整流通产业结构51

(三)对中国流通产业结构进行全方位调整,保持产业内部各行业的协调快速发展52

(四)深化流通体制改革试点工作52

四、深化流通企业改革,提高流通企业竞争力53

(一)制定和实施有利于流通业发展的公平、优惠政策53

(二)大力推进国有流通企业改组改制53

(三)加快培育大型流通企业集团54

(四)进一步放开搞活中小流通企业54

(五)加大对流通基础设施的投资建设、财政资助和宏观管理55

(六)推进流通及物流领域的对外开放及国际合作57

五、加强流通及物流业法制化、标准化建设和产业发展规划,营造公开、公平、有效的市场竞争环境58

(一)打破地区封锁和行业垄断,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市场58

(二)加快制定流通领域的法律法规59

(三)开展市场专项整治,加强法制宣传59

(四)实事求是,科学论证,规划先行59

(五)加强商业信用体系建设,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60

(六)加强标准制定和推广工作60

六、充分发挥行业协会等中介组织的作用60

(一)批发业总体状况62

一、批发业的发展62

第二部分 专题发展报告62

第一章 流通业专题发展报告62

(二)现阶段批发业发展的主要特征66

(三)批发业存在的问题68

(四)批发业的发展趋势70

二、零售业的发展71

(一)零售业的发展现状71

(二)零售业发展的新进展81

(三)零售业存在的问题85

(四)零售业的发展趋势87

(一)消费品市场发展现状90

三、消费品市场发展报告90

(二)消费品市场存在的问题99

(三)消费品市场的发展趋势102

四、生产资料市场发展报告103

(一)2004年生产资料市场运行的主要特点104

(二)生产资料市场主体进一步发展壮大111

(三)当前生产资料市场存在的主要问题114

(四)2005年生产资料市场形势展望115

五、商业利用外资报告117

(一)商业领域对外资开放政策117

(二)中国商业领域对外资开放的现状119

(三)外商投资商业发展趋势123

第二章 物流业专题发展报告125

一、中国物流发展回顾与评析(2004年以前)125

(一)改革开放以前的中国物流(1978年前)125

(二)物流概念的引进和经济体制转轨时期的中国物流(1978—1998年)126

(三)世纪之交中国物流的发展(1999—2003年)127

二、2004年中国物流发展的环境141

(一)国家实施宏观调控政策,中国经济持续平稳快速增长142

(二)国务院领导重视物流发展,政府有关部门大力推动143

(三)各地方政府对物流发展的支持更加务实具体145

(四)外资、外贸高速增长,物流市场进一步开放146

三、2004年中国物流的新进展148

(一)主要经济指标持续增长,物流对经济社会的支撑和带动作用更为显著148

(二)物流需求在经济结构调整和增长方式转变中聚集和释放156

(三)物流企业在整合与改造中发展壮大159

(四)外资物流企业加速扩张162

(五)枢纽港成为区域物流发展的“引擎”164

(六)物流管理、技术和服务创新出现新的“亮点”166

(七)物流信息化深入推进169

(八)物流基础设施和技术装备持续更新172

(九)物流行业基础性工作稳步推进177

(十)物流理论研究、新闻宣传和人才培养都有新的进展178

四、2004年中国物流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180

(一)粗放经营的格局没有根本改变180

(二)供需不平衡的矛盾依然存在180

(三)基础设施的“瓶颈”制约更为突出180

(四)物流发展的环境需要进一步改善181

五、中、日、韩物流技术交流回顾182

(一)技术交流:会议搭建中、日、韩交流平台182

(二)项目推进:托盘标准化与亚洲托盘共用系统建设成为重点183

(一)国际货运代理业的概念与服务范围185

第三章 中国国际货运代理业专题报告……………………………………(185 )一、中国国际货运代理业发展回顾185

(二)中国国际货运代理业管理体制的演变与业务发展186

(三)中国国际货运代理业的对外开放与相关的加入世贸组织承诺192

(四)中国国际货运代理业行业协会的建立与发展195

二、2004年中国国际货运代理业的新进展196

(一)中国国际货代业政策的重大调整:由行政审批制改为备案制197

(二)中国国际货运代理市场2004年的新发展197

(三)中国货代行业协会的作用得到加强202

三、2004年中国国际货运代理业存在的主要问题203

(一)需要加快建立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中国货代行业管理体制203

(二)行业主体是中小企业,竞争力不强,发展物流困难205

(三)市场开放使传统货代业务的发展受到挤压206

四、中国国际货运代理业发展趋势207

(一)从经营主体看,民营化、股份制企业将成为趋向,形成国有资本、民营资本、外资三足鼎立的局面207

(二)从经营环境看,市场竞争进一步加剧,市场秩序渐趋规范207

(三)从经营策略看,专业化和物流化是两条基本的发展道路208

(四)从经营内容看,货代企业的内涵和外延将扩大209

(五)从经营方式看,并购重组等资本运作方式会加速209

(六)从行业发展看,行业协会的作用将进一步加强209

(一)中日韩三国货代与物流业国际合作概况210

五、中日韩三国国际货代与物流业的合作210

(二)2004年中日韩三国召开首届物流与国际合作论坛215

第三部分 国际交流与合作217

一、国际合作不断深化217

二、中韩经贸交流218

(一)中韩经贸交流及投资218

(二)韩国主要商业流通企业在华情况219

(三)韩国主要物流企业在华情况221

三、中日经贸交流221

(一)中日贸易和投资221

(二)日本商业流通企业在华情况222

(三)日本物流企业在华情况223

四、日韩流通企业在华经营特点224

(一)商业流通业是重点投资领域224

(二)物流发展迅速224

五、中国流通国际合作大事记225

六、中国商业对外开放大事记225

附录227

一、有关流通、物流的政策法规227

二、国际货代业主要的政策、法规244

一、日本的贸易动态285

第一章 日本贸易发展概况285

二、海外投资情况288

第二章 流通体系现状296

一、日本流通体系的动态296

(一)宏观动态296

(二)消费动态(需求结构的变化)303

(三)各种商业业态动向(供给结构变化)305

二、日本流通业的特点308

(一)消费者的购物频率308

(二)追求高品质和商品管理310

(三)规模与成本312

(一)商品供给体制的全球化314

三、国际化的流通业314

(二)外资流通业投资日本国内市场315

第三章 物流体系的现状319

一、有关物流的环境变化319

(一)经济社会的变化319

(二)有关物流方面的社会问题320

二、物流体系的动态321

(一)货物运输动态321

(二)货物流通设施的动态333

(三)企业数量状况340

(四)社会资本配置状况344

(五)国际合作状况352

第四章 流通·物流业面临的课题353

一、物流相关社会资本的充实与管理353

(一)物流据点的配置353

(二)物流网络的完善353

(三)大城市·地区相关设施的建设355

二、流通·物流相关制度以及行业习惯形成的瓶颈问题356

三、通过标准化·信息化建设,提升流通·物流效率359

(一)信息化建设提高物流效率359

(二)电子标签的实用化366

(三)物流载体的标准化369

四、加强人才培养,适应物流服务多样化需要370

五、地球环境问题的对策371

(一)运输部门的对策372

(二)物流领域环境措施的推进373

(三)绿色物流伙伴关系376

(四)相关法律的制定与推进377

(五)对企业实施环境对策提供支援378

(六)构筑循环型社会(构筑静脉物流系统等)379

六、强化物流安全,保证高效的物流服务381

七、加强东亚地区的合作382

(一)加强与东盟的合作383

(二)加强与中国·韩国的合作383

(三)日本海外投资企业存在的问题384

第五章 今后的流通·物流政策388

一、推进国际、国内物流一体化进程388

(一)提高国际中心港口·机场的物流功能388

(二)构筑国内外物流网络389

(三)提高国际物流功能390

二、提高物流效率,减小环境负荷393

(一)绿色物流的推进393

(二)推进货物交通的高效管理396

(三)物流信息化与标准化的推进397

(四)培育物流人才399

(五)关于物流业务对策措施的探讨400

三、完善物流系统,保障国民生活安全400

(一)确保物流安全400

(二)交通安全的确保401

(三)灾害时的应对方案401

(四)建立符合消费者需要的流通系统,确保食品安全402

(一)示范事业补助金403

一、发展高效的、环境友好型的“绿色物流”403

第六章 未来流通、物流政策的具体示例403

(二)绿色物流的开发和普及(标识等的选定)404

(三)完善定量核算降低二氧化碳效果的系统404

二、发展重视需求方的高效的物流体系404

(一)构建商品信息的国家数据池(NDP)404

(二)网络EDI的标准化与普及405

(三)运用电子标签,实现制造业、批发业、零售业SCM的高效化——日本式的未来商店406

(四)国际标准化推进体制与联合410

(五)电子债权制度的应用411

附录A 数据集413

附录B 综合物流施政大纲(2005—2009)433

第一章 韩国流通及物流产业的特征及动向445

一、流通产业的特征及动向445

(一)流通产业的特征445

韩国部分445

(二)新业态出现带来流通产业变化447

(三)流通产业的发展趋势451

二、物流产业的特征和发展趋势454

(一)物流产业的特征454

(二)物流产业的发展趋势456

(一)概况460

(二)批发额的变化趋势460

一、批发业460

第二章 韩国流通及物流产业的统计资料460

(三)批发业的行业发展趋势461

二、零售业463

(一)概况463

(二)零售业结构的变化趋势463

(三)零售业的行业发展趋势465

(四)零售业业态的发展趋势468

(五)零售业各类商品的发展趋势470

(一)消费物价指数471

三、价格变动状况471

(二)生产物价指数474

四、物流产业474

(一)国家物流费用及企业物流费用现状474

(二)物流效率指标现状476

(三)货物运输现状477

(四)物流附加价值的测算479

(五)各行业销售额及企业数量现状480

(六)物流业基础统计482

(一)概况485

五、对外贸易状况485

(二)进出口动向487

(三)港口进出口吞吐量变化趋势493

第三章 流通及物流产业的管理体系496

一、流通产业的管理体系496

(一)概要496

(二)政府机构497

(三)民间经济团体组织498

(四)有关团体及协会499

(五)政府出资的研究机构及学会503

(一)概要504

二、物流业的管理体系504

(二)政府组织506

(三)有关机构510

(四)政府资助的研究院515

(五)协会及学会520

第四章 流通及物流产业政策和法规………………………………………(531 )一、政府基本政策531

(一)流通产业发展基本计划(2004—2008年)531

(二)国家流通基本计划534

(三)推进东北亚物流中心路线图536

二、2005年主要措施540

(一)农林部541

(二)产业资源部542

(三)保健福利部544

(四)建设交通部544

(五)海洋水产部546

(六)中小企业厅547

(七)公正交易委员会548

(八)国税厅550

三、流通以及物流相关法规550

(一)流通相关的法规550

(二)物流相关的法规565

(二)流通市场开放的内容及进程570

(一)开放背景570

第五章 韩国流通产业的对外开放和国际合作570

一、韩国流通市场的开放进程570

二、外商投资现状572

(一)批发零售业(流通)部门的外商投资572

(二)中国对韩国的投资573

(三)日本对韩国的投资574

三、国际交流合作事项575

(一)大韩商工会议所575

(二)韩国流通物流振兴院575

(七)韩国联网在线协会579

(九)韩国特许系统经济人协会579

(八)韩国特许系统协会579

(四)韩国流通科学会579

(六)韩国百货商店协会579

(五)韩国连锁商店协会579

(三)韩国流通学会579

四、政府主办的主要国际会议和交流活动580

(一)创建韩中流通物流政策协议会580

(二)派遣赴中国投资的考察团580

(三)政府主办的其他交流活动582

(一)物流市场的开放内容583

第六章 韩国物流产业的对外开放与国际合作583

一、韩国物流市场开放进程583

(二)经济自由区域发展现状586

二、外商投资现状595

(一)各国投资现状595

(二)各行业吸引外资现状596

三、国际交流合作事项597

(一)大韩贸易投资振兴公社597

(二)贸易协会597

(三)韩国物流协会598

(四)韩国国际海运代理商协会599

(五)韩国托盘标准化专门协会599

(六)流通物流振兴院599

(七)韩国流通信息中心600

四、政府主持的海外投资洽谈及交流事项600

(一)海外投资洽谈会600

(二)访问美国的投资代表团601

(三)民间、官方合同及对中国物流投资考察团602

(四)政府主办其他交流活动602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