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证券化 美国结构融资的法律制度 第2版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证券化 美国结构融资的法律制度 第2版
  • (美)弗兰科著;潘攀译 著
  • 出版社: 北京:法律出版社
  • ISBN:9787503695551
  • 出版时间:2009
  • 标注页数:859页
  • 文件大小:44MB
  • 文件页数:877页
  • 主题词:证券法-研究-美国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证券化 美国结构融资的法律制度 第2版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1章 证券化概述1

1.1 证券化是什么?1

1.2 证券化的形式4

1.3 证券化的发展6

1.4 证券化的法律基础14

1.5 定性16

1.7 法院通常不会混淆类别20

1.8 司法对贷款证券化的态度21

1.10 结论26

第2章 证券化的历史和未来27

2.1 证券化坚持下来了吗?27

2.2 分割方式的贷款证券化29

2.3 汇集方式的证券化32

2.4 汇集程序37

2.5 贷款38

2.6 SPV证券的类型41

2.7 二级SPV45

2.8 担保、评级和评估47

2.9 贷款和证券化贷款的市场及其未来48

2.10 未来:是否所有贷款都能证券化?50

2.11 分析和结论57

第3章 证券化对经济和金融体系的影响61

3.1 市场和机构61

3.2 证券化:一种重构融资制度62

3.3 证券化的市场效率65

3.4 流动性73

3.5 来自新老参与者和新功能的风险81

3.6 “驱逐”82

3.7 证券化消除了市场分割88

3.8 私人部门证券化的驱逐效应89

3.9 结论89

3.10 证券化是否增加了经济中的债务和风险?90

3.11 金融对债务增长和风险增加的影响92

3.12 证券化在债务和风险增加中扮演的角色94

3.13 证券化对货币控制的影响95

3.14 证券化对货币定义、货币存量和货币周转率的影响95

3.15 结论98

第4章 证券化对金融机构的影响100

4.1 对银行财务结构的影响:老问题重提100

4.2 对流动性的影响100

4.3 对资金成本的影响101

4.4 对分散化的影响101

4.5 对其他风险的影响102

4.6 对银行业竞争的影响103

4.7 对银行的贷款定价霸权的影响105

4.8 来自政府实体的竞争106

4.9 对银行业风险的影响107

4.10 银行的新业务109

4.11 或有债务109

4.12 贷款的后续服务和市场融资111

4.13 适应证券化113

4.14 银行进入证券业的法律限制113

4.15 组织和文化的变化116

4.16 当前的结构变更:追寻一种文化116

4.17 当前结构变更的进程:寻找商业战略118

4.18 银行能够幸存吗?118

4.19 对非银行金融机构的影响120

4.20 新业务120

第5章 证券化对借款人和投资者的影响122

5.1 券化对借款人的影响122

5.2 信贷机会123

5.3 借款人与贷款人之间的竞争124

5.4 与贷款人的关系126

5.5 对抗贷款人的权利:通行规则和例外128

5.6 证券化对投资者的影响130

5.7 益处:选择和多样性130

5.9 结论139

第6章 SPV介绍140

6.1 概述140

6.2 汇集的演化141

6.3 证券化的机构特征149

6.4 典型的汇集方式证券化150

第7章 贷款的发放、出售和汇集152

7.1 贷款人和借款人152

7.2 银行实施贷款证券化的权力154

7.3 发放及出售贷款及借款的权力158

7.4 原《格拉斯—斯蒂格尔法》上的禁令159

7.5 货币监理官允许的资产支持证券171

7.6 《格兰—里奇—布里利法》之后173

7.7 通过子公司运营的权力174

7.8 服务的权力及担任保管人和契约受托人的权力175

7.9 投资的权力175

7.10 对银行权力的限制181

7.11 银行资本和准备金要求196

7.12 储蓄机构和财务公司的权力213

7.13 放贷标准219

7.14 交易:贷款转让231

7.15 交易的性质:转让还是借贷?237

7.16 让渡247

7.17 买卖程序的监管252

7.18 中介费254

7.19 与标准的贷款分享权相关的反搭配禁令和反托拉斯条款255

7.20 信贷监管257

第8章 SPV的财务结构258

8.1 SPV证券:转递、债券和转付258

8.2 转递证券259

8.4 普通债券266

8.5 商业票据267

8.6 优先股267

8.7 证券的条款:高利贷和消费者保护法规267

8.8 SPV证券的定性:债券还是股票268

8.9 资产支持证券269

8.10 税法270

8.11 债券或股票270

8.14 有限合伙277

8.16 金融资产证券化投资信托——历史回顾293

8.17 FASIT和REMIC的比较297

8.18 免税的市政投资管道300

8.19 其他法律对SPV财务结构的影响300

第9章 信用强化307

9.1 信用强化的类型307

9.3 担保投资合同311

9.4 出售方母公司或控股公司提供的保险和担保313

9.5 发起人的股权投资314

9.6 发起人的债务:增加担保314

9.7 保留借款人的偿付款以增加担保315

9.8 评估315

9.9 评估师对客户的义务320

9.10 评估师对无私属关系的当事人的义务321

9.11 错误评估使用者的责任323

9.12 资产支持证券的适用性326

9.13 评估的新规则330

9.14 国会立法331

9.15 评级机构337

9.16 评级程序341

9.17 法律问题344

9.18 《公平信用报告法》的适用346

9.19 误述347

第10章 保护SPV避免破产349

10.1 破产的影响349

10.2 自动中止350

10.5 SPV在贷款上的权益363

10.6 贷款转让方丧失清偿能力365

10.7 否认SPV的独立性:SPV及其母体的合并366

10.8 子公司形式的SPV368

10.9 SPV、母公司或银行控股公司的破产之间的连锁反应371

10.11 降低商业风险:特殊目的主体383

10.12 借款人丧失清偿能力384

10.13 借款人的抗辩385

10.14 担保物的止赎386

10.15 强制执行部分贷款389

10.16 不适用《破产法典》的转让人丧失清偿能力390

第11章 《1940年投资公司法》对SPV的监管393

11.1 《1940年投资公司法》393

11.2 SPV在1940年法律上的地位394

11.3 问题396

11.4 是否属于1940年法律上的投资公司396

11.5 什么是1940年法律上的证券396

11.6 用于证券化的SPV是投资公司398

11.7 投资公司定义的例外400

11.8 财务子公司:第3条(a)(1)(C)和3a-5规则401

11.9 外国银行及其子公司402

11.10 私人投资公司:第3条(c)(1)403

11.11 承销商、经纪商和交易商:第3条(c)(2)405

11.12 银行和储蓄机构:第3条(c)(3)405

11.13 保险公司:第3条(c)(3)407

11.14 发放小额贷款的机构:第3条(c)(4)407

11.16 不发行可赎回证券的机构411

11.17 销售融资:第3条(c)(5)(B)415

11.18 抵押贷款银行:第3条(c)(5)(C)416

11.19 第2条(b)上的SEC豁免权:政府实体421

11.20 从事不动产证券化的机构:GNMA,FNMA,FHLMC422

11.21 小企业管理局和其他单位423

11.23 对私人部门发起人的第6条(c)豁免428

11.24 证券公司发起的担保抵押债券SPV429

11.25 发行建筑商债券的SPV431

11.26 发行浮动利率证券的SPV431

11.27 不动产抵押贷款管道432

11.28 向合格(非机构)投资者发行抵押贷款支持股权证券的SPV432

11.29 发行剥离证券的SPV433

11.30 “孤儿财务子公司”433

11.31 3a-7规则434

11.32 SEC豁免SPV的效果443

11.33 被豁免SPV的控股公司之地位444

11.34 第12条(d)的适用444

11.35 1940年法律的其他问题:分散管理公司/1940年法律第5条(b)(1)445

11.36 1940年法律的其他问题:资产支持证券的出售开支445

第12章 SPV证券的发行447

12.1 SPV证券447

12.2 资产支持证券在1933年法律上的“证券”地位449

12.3 1933年法律上的登记要求458

12.5 登记要求的信息466

12.6 律师意见486

12.7 造市商递交说明书的要求487

12.8 资产支持证券和抵押支持证券交易的结算488

12.9 证券法律和互联网490

12.10 1933年法律上登记要求的豁免492

12.11 政府和政府实体的证券492

12.12 银行的信用证和保函494

12.13 保险单和保险公司保证494

12.14 储蓄机构的公开发行 495

12.15 机构之间交易的抵押支持证券 496

12.16 交易商豁免:1933年法律第4条(3) 498

12.17 商业票据 498

12.18 144A规则:机构之间的私募市场 498

12.20 1933年法律上的预先登记509

12.21 报告要求513

12.22 储蓄机构的披露521

12.23 EDGAR系统的问题522

12.24 州证券法(蓝天法)523

12.25 证券化中违反1933年法律的行为525

12.26 《1939年信托契约法》528

第13章 SPV证券二级市场监管532

13.1 《1934年证券交易法》(“1934年法律”)532

13.2 资产支持证券是不是1934年法律上的“证券”?534

13.3 1934年法律的反欺诈条款(包括10b-5规则)是否适用于资产支持证券?534

13.4 1934年法律第12条上的登记540

13.5 赊销规则/T条例544

13.6 资产支持证券的销售佣金554

13.7 《1940年投资顾问法》555

第14章 SPV的运营559

14.1 SPV的运营559

14.2 托管人560

14.3 忠信义务的性质和范围561

14.4 忠诚义务564

14.5 受托人补偿权565

14.6 受托人的损失补偿权566

14.7 服务商568

14.8 服务职能的转让和服务协议的终止570

14.9 对贷款所有人的忠诚义务572

14.10 对金融资产和贷款的所有权人承担的注意义务,以及对第三方的注意义务574

14.11 发起人574

14.14 发起人律师的责任589

第15章 贷款分割590

15.1 银团和贷款分割590

15.2 贷款分割的程序和条款592

15.3 贷款分享权的发行594

15.4 贷款分享权的法律问题595

第16章 贷款分割协议:披露600

16.1 贷款分割关系中的合同和侵权责任600

16.2 普通法上的欺诈和RICO法602

16.3 银行监管上的披露要求603

16.4 必需信息604

16.5 不得披露的信息607

16.6 披露的方式和时间607

16.7 对贷款分享权卖方的建议608

16.8 《181号通知》上的推定诉权609

16.9 知情权的放弃610

16.10 合同法上的弃权610

16.11 货币监理官的通知611

16.12 借款人的保密权611

第17章 证券法是否适用于贷款分享权613

17.1 1933年法律和1934年法律613

17.2 “证券”在何处?615

17.3 1933年法律和1934年法律的证券定义——历史618

17.4 贷款分享权在1934年法律上的证券地位619

17.5 贷款分享权在1933年法律上的地位628

17.6 《1940年投资公司法》633

17.7 《1940年投资顾问法》(顾问法)640

17.8 《1939年信托契约法》640

第18章 牵头银行和贷款分享者之间的关系643

18.1 贷款分割协议的条款:要求和限制643

18.2 货币监理官的要求645

18.3 牵头银行对贷款分享者承担的义务646

18.4 牵头银行的持续义务649

18.5 贷款分享者与牵头银行的律师之间的关系659

18.6 牵头银行和贷款分享权持有人对借款人的责任662

18.7 牵头银行的其他义务662

18.8 贷款分享者的义务663

18.9 贷款分割协议的履行664

18.10 对借款人的放款664

18.11 分担牵头银行的开支666

18.12 救济666

第19章 贷款分享者在贷款分割中的权利670

19.1 适用于贷款分享权地位的法律670

19.3 贷款分享权的基本类别677

19.5 购买和销售687

19.6 贷款分割交易的性质687

19.7 贷款分享权持有人和牵头银行之间在让渡项下的权利和义务697

19.9 贷款分享权持有人对第三方的权利700

19.10 禁悔703

19.11 借款人破产程序中贷款分享权持有人的地位705

19.14 与牵头银行之间的共同所有权和合营关系711

19.15 第三方受益人712

19.16 贷款分享权作为发放给牵头银行的贷款713

19.17 担保权716

19.18 如何创立担保权?716

19.19 担保权的完善:概述717

19.20 贷款附随票据上和担保物上的银行担保权的完善718

19.21 贷款分享权持有人的担保权的完善719

19.22 担保权未完善的后果725

19.23 完善担保权的后果727

19.24 贷款分割协议的起草728

19.25 结论728

第20章 破产对贷款分割的影响730

20.1 牵头银行破产,政府实体担任接管人730

20.2 历史背景:破产银行的法定接管人的裁决权730

20.5 抵销747

20.6 贷款分享权持有人对抗借款人之权利752

20.8 《破产法典》上的抵销权760

20.9 《统一商法典》上的抵销权762

20.11 牵头银行破产的影响764

20.13 贷款分享权持有人基于牵头银行不公正行为的请求权768

20.14 结论768

20.15 借款人的破产769

20.17 贷款分享权持有人在借款人破产程序中的权利:贷款分享权在其他场合中的定性781

20.18 贷款分享权持有人在借款人破产程序中的地位:政策考虑783

20.21 结论 803

第21章 借款人对抗牵头银行和贷款分享权持有人的权利 805

21.1 借款人在保密方面的权利 805

21.2 防范政府的侵犯 806

21.3 普通法上的权利 806

21.4 借款人对抗牵头银行和贷款分享权持有人的权利 815

21.5 贷款人对借款人承担的义务 817

21.6 抵销 818

21.7 破产对抵销权的影响 822

21.8 借款人是否保留抵销权 822

21.9 税务 825

第22章 贷款分享权和贷款协议:律师的问题 827

22.1 贷款分割协议 827

22.2 律师的作用 828

22.3 受监管的合同条款 829

22.4 贷款分享权的地位 829

22.5 牵头银行的义务 830

22.6 借款人违约之后当事人的权利 830

22.7 贷款分割协议 831

22.8 信息和通知 831

22.9 司法管辖权和法律选择831

22.10 抵销 832

第23章 证券化的国际方面 833

23.1 国外的证券化 833

23.3 解决问题 840

23.4 法律冲突和法律的统一化 844

23.5 建议提出的问题 846

23.6 预测 847

第24章 证券化的最新发展——次级贷款证券化中的问题 849

24.1 概述 849

24.2 次级贷款的定义 850

24.3 贷款的证券化 851

24.4 法律问题 852

24.5 次贷危机的原因是什么? 854

24.6 监管改革建议 857

24.7 结论 858

译后记859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