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仲裁法 从开庭审理到裁决书的作出与执行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仲裁法 从开庭审理到裁决书的作出与执行
  • 杨良宜,莫世杰,杨大明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法律出版社
  • ISBN:9787511805942
  • 出版时间:2010
  • 标注页数:1015页
  • 文件大小:59MB
  • 文件页数:1052页
  • 主题词:仲裁法-研究生-教材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仲裁法 从开庭审理到裁决书的作出与执行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仲裁费用1

1.仲裁费用高昂的情况1

2.仲裁的主要费用(1996年《英国仲裁法》Section 59)6

3.仲裁费用之一:仲裁员的收费6

3.1仲裁员收费的基础与内容6

3.2仲裁员收费的权力来源7

3.2.1委任合约的明示条文7

3.2.2委任合约的默示条文8

3.3双方当事人对仲裁员的费用负有共同与连带责任8

3.4仲裁员收费的核算/厘定与管制9

3.4.1由谁来“核算”(assess) /“厘定”(determine)?9

3.4.2立法管制11

3.5特定情况下仲裁员的收费14

3.5.1“后备”公断人与公断人接管后的当事人仲裁员14

3.5.2仲裁员辞职的情况14

3.5.3仲裁员被赶走的情况15

3.5.4当事人要求“追加裁决书”(additional award)或对裁决书作“修改”(correction)15

3.5.5因裁决书被“发回重审”(remit)或法院参与或干预引起的仲裁员费用16

3.5.6仲裁员没有管辖权裁决下的收费17

3.5.7仲裁员出门/出差的时间17

3.5.8仲裁员开庭或阅读/书写的工作17

3.5.9独任或首席仲裁员与当事人委任仲裁员的收费17

3.5.10不同案件与仲裁地点的收费19

3.6仲裁员记录时间20

3.7仲裁员收费的担保/预付、收取取消开庭费用与分期支付21

3.7.1担保/预付21

3.7.2“取消开庭费用”与分期支付22

4.仲裁费用之二:仲裁机构的收费23

5.仲裁费用之三:仲裁方的诉讼/律师费用26

5.1有关分摊诉讼/律师费用的法律大原则26

5.2费用担保(Security for Costs)27

5.2.1费用担保是要索赔的原告提供27

5.2.2原告要提供费用担保的原因与历史28

5.2.3仲裁庭命令提供费用担保的权力与理由29

5.2.4费用担保的做法与考虑因素31

5.2.5担保的形式36

5.2.6原告不提供费用担保的制裁38

5.3仲裁员应依从的分摊费用大原则与他的裁量权40

5.3.1 1996年《英国仲裁法》Section 61的规定40

5.3.2什么是“争议事项”(event)?41

5.3.3仲裁员偏离大原则的裁量权43

5.3.3.1偏离大原则要在裁决书中说明理由46

5.3.3.2偏离大原则不能考虑一些无关或法律上站不住脚的理由48

5.3.3.2.1不能考虑理由之一:道德上的对错48

5.3.3.2.2不能考虑理由之二:争议或索赔金额不多的情况48

5.3.3.2.3不能考虑理由之三:测试案例(Test Case)49

5.3.3.2.4不能考虑理由之四:当事人没有提供的事实49

5.3.3.2.5不能考虑理由之五:仲裁是由胜诉方引起的不明确地位50

5.3.3.2.6不能考虑理由之六:法律下认为不恰当的理由52

5.3.3.3可以偏离大原则的理由53

5.3.3.3.1偏离理由之一:费用过高或不需要54

5.3.3.3.2偏离理由之二:提出有关争议或行为不合理与不恰当55

5.3.3.3.3偏离理由之三:提出的有关争端不被接受并花费了大量时间与诉讼费用56

5.3.3.3.4偏离理由之四:索赔金额(quantum)只成功小部分61

5.3.3.3.5偏离理由之五:按比例(proportionality)63

5.3.3.3.6偏离理由之六:当事人有作出过和解提议65

5.3.3.3.7偏离理由之七:胜诉方没有努力进行调解87

5.3.3.4有关偏离大原则的案件介绍88

5.3.3.4.1案件之一:笔者一个偏离分摊费用大原则的案件88

5.3.3.4.2案件之二:偏离分摊费用大原则案例之The “ Kastor Too”88

5.3.3.4.3案件之三:偏离分摊费用大原则的谈判90

5.3.3.4.4案件之四:Johnsey Estates v.Enviroment Secretary (2001)EWCA Civ.53591

5.3.3.4.5案件之五:Summit Property v.Pitmans (2001) EWCA Civ.202092

5.3.3.4.6案件之六:Quorum v.Schramm (2002) 2 Lloyd ' s Rep.7292

5.3.3.4.7案件之七:Barnes v.Time Talk (2003) EWCA Civ 40292

5.3.3.4.8案件之八:Painting v.University of Oxford (2005) EWCA Civ 16193

5.3.3.4.9案件之九:Burchell v.Bullard (2005) EWCA Civ.35893

5.3.3.4.10案件之十:National Westminister Bank Plc v Kotonou (2007)EWCA Civ.22395

5.3.3.4.11案件之十一:Aspin v.Metric Group Ltd (2007) EWCA Civ.92295

5.3.3.4.12案件之十二:Straker v.Tudor Rose (2007) EWCA Civ.36895

5.3.3.4.13案件之十三:Caver v.BAA Plc (2008) EWCA Civ.41296

5.3.3.4.14案件之十四:Multiplex Constructions (UK) Ltd v.Cleveland Bridge UK Ltd (2008)EWHC 228096

5.3.3.4.15 船舶碰撞案件中诉讼费用的分摊97

5.3.4仲裁庭分摊诉讼费用所作出的各种指令99

5.3.5仲裁庭一早限制胜诉方能取回的诉讼费用的裁量权100

5.3.5.1英国与香港的相关立法条文100

5.3.5.2限制诉讼费用的申请不常见的可能原因100

5.3.5.3仲裁庭在处理此类申请时的注意事项101

5.3.5.4限制诉讼费用与Part 36提议的冲突101

5.3.6中间程序的费用命令102

5.3.7预先裁决(preliminary issue)的费用裁量权105

5.3.8修改请求书(amendment to pleadings)的费用裁量权107

5.3.9要求承认事实的通知(notice to admit facts)的费用裁量权109

5.4诉讼费用的核算/厘定(taxation of costs)109

5.4.1仲裁员核算/厘定诉讼费用的权力109

5.4.2仲裁员核算/厘定诉讼费用的好处110

5.4.3诉讼费用核算/厘定的大原则与基础110

5.4.3.1大原则110

5.4.3.2两种基础:标准基础与补偿基础111

5.4.3.3核算的两种做法113

5.4.3.3.1简易核算113

5.4.3.3.2详细的核算114

5.4.3.4何谓“合理诉讼费用”115

5.4.3.4.1律师的收费117

5.4.3.4.2互保协会的收费119

5.4.3.4.3合理诉讼费用的类别121

5.4.3.5核算不包括的费用138

5.4.3.5.1向法院作出各种申请的费用138

5.4.3.5.2没有时间记录的工作139

5.4.3.5.3一般当地的车马费139

5.4.3.5.4一般性邮电、本地快递、电话、传真等费用139

5.4.3.5.5一般性文件复印费用140

5.4.3.5.6资助诉讼的融资费用与利息的损失140

5.4.3.5.7过早做了的工作所产生的费用140

5.4.3.6特殊考虑项目141

5.4.3.6.1起诉前费用(pre-action costs)141

5.4.3.6.2裁决后费用(post judgment or post award costs)142

5.4.3.6.3对诉讼费用投买保险的保费142

5.4.3.7香港法院对核算费用的一些适用原则142

5.4.4法院与仲裁核算/厘定做法上的程序/步骤143

5.4.4.1法院做法的简单介绍143

5.4.4.1.1法院有权要求胜诉方披露或提供资料144

5.4.4.1.2针对特权文件的处理145

5.4.4.1.3有条件收费安排的披露145

5.4.4.2仲裁的简单做法146

5.4.5证据的处理147

5.4.6仲裁败诉方攻击胜诉方费用不合理的有效做法151

5.4.7核算费用所带来的费用谁负责152

6.有关英国特许仲裁协会在2003年有关诉讼费用的指引153

7.有关节省仲裁费用的探讨176

7.1仲裁条文要订得简单(keep clauses simple)194

7.2有能力的当事人与有经验/能力的法律代表(counsel with experi-ence and skills)96

8.英国法院对诉讼费用的裁决书作出的救济197

9.国际仲裁中的费用分摊200

10.同步仲裁的费用分摊203

第二章 利息(interest)209

1.法院如何针对利息209

2.给予利息的补偿是公平合理的做法210

3.仲裁法下的有关利息的规定211

4.什么是利率?212

4.1裁决书给予的利率与判决债务的利率(judgement debt interest)212

4.2合约约定的利率212

4.3裁决书给予的利率应该是多少的考虑215

4.3.1借贷/融资利率与存款利率215

4.3.2最优惠利率与伦敦同业拆放利率的选取217

4.3.3外币的利息218

4.3.4举证推翻假设的基本利率加1%219

4.3.5其他方面220

4.4“单息”(simple interest)与“复息”(compound interest)220

5.利息何时开始计算221

5.1通常利息是从欠债或蒙受金钱损失的一天起算221

5.2偏离原则的三种情况222

5.2.1偏离的情况之一:债务人无法知道有关债务222

5.2.2偏离的情况之二:债权人自己的延误223

5.2.3偏离的情况之三:特殊情况224

5.3找出一个“一致的欠债日期”的做法224

6.利息何时终止计算225

6.1仲裁庭给予利息至作出裁决书的一天(pre-award interest)225

6.2仲裁庭给予利息至实际支付一天的好处225

6.3案例一:Walker v.Rowe (2000) 1 Lloyd's Rep.116226

6.4案例二:Gater Assets v.Nak Nafotogaz Ukrainiy (No 3) (2008) 2Lloyd's Rep.295227

6.5裁决书给予的判决债务利息利率高低的问题229

7.何种延误可以收取利息230

8.回教国家的问题231

9.案例介绍232

10.英国仲裁学会有关利息的指引233

第三章 禁令与仲裁的关系247

1.英国法院的止诉禁令247

1.1序言247

1.2要求去伦敦仲裁一方当事人面对另一方去其他国家法院起诉的两种对策249

1.2.1对策之一:向开始诉讼的法院要求中止诉讼程序249

1.2.2对策之二:向仲裁地点法院申请一个止诉禁令251

1.3《布鲁塞尔规则》对英国法院针对欧共体法院诉讼作出止诉禁令的冲击252

1.4《布鲁塞尔规则》对英国法院针对保护伦敦仲裁作出止诉禁令的冲击253

1.4.1在欧共体法院对The “ Front Comor”作出判决之前的情况254

1.4.2 The “ Front Comor”案情与欧共体法院的判决257

1.4.3保护伦敦仲裁与针对The “Front Comor”可以考虑的七个对策258

1.4.3.1对策之一:不理会欧共体其他国家法院的诉讼而开始及推进伦敦仲裁取得裁决书258

1.4.3.2对策之二:向对方索赔违反仲裁条文/协议所带来的损失259

1.4.3.3对策之三:先走一步向英国法院作为第一个取得该案件管辖的法院申请一个止诉禁令260

1.4.3.4对策之四:向英国法院申请一个宣示判决肯定有一条有效的伦敦仲裁条文/协议260

1.4.3.5对策之五:向成立的伦敦仲裁庭申请作出一个止诉禁令262

1.4.3.5.1问题之一:仲裁庭在1996年《英国仲裁法》下没有作出中间/暂时性的止诉禁令的权力262

1.4.3.5.2问题之二:要成立仲裁庭后才会有仲裁庭作出止诉禁令263

1.4.3.5.3香港的法律允许仲裁庭作出止诉禁令264

1.4.3.5.4国际仲裁中由仲裁庭作出的止诉禁令264

1.4.3.6对策之六:相信其他欧共体国家法院会中止诉讼程序265

1.4.3.7对策之七:涉及欧共体国家当事人避免伦敦仲裁265

1.4.3.8有关The“ Front Comor”的结论与中国当事人的关系265

1.5永久性的与中间/暂时性的止诉禁令及中止命令266

1.5.1英国法院作出止诉禁令的权力来源267

1.5.2中止命令268

1.5.3近期的永久性与中间/暂时性的止诉禁令案例269

1.6向英国法院申请止诉禁令的原则272

2.针对外国仲裁所作出的止诉禁令274

2.1序言274

2.2国家法院对外国仲裁作出的干预276

2.3英国法院对外国仲裁作出的止诉禁令279

3.破产或债务重整下的止诉禁令281

3.1序言281

3.2破产法院作出命令或禁令以保护破产/清盘或债务重整过程的权力与做法282

3.3国际仲裁员面对破产法院命令/禁令的难处283

3.4跨国境破产的问题与各国的一贯做法284

3.5法院对外国仲裁员会作出禁令的例子286

3.6国际友好的说法287

3.7破产/清盘或债务重整带来的“新身份”争议288

3.8破产/清盘或债务重整带来的适用法律的争议289

3.9联合国针对跨国境破产的示范法:《UNCITRAL Model Law on Cross-Boarder Insolvency》291

3.10国际仲裁面对跨国境破产的问题与应对293

4.向仲裁庭申请针对对方当事人的中间或最后禁令294

第四章 仲裁员受到当事人攻击的应对295

1.当事人向法院寻求赶走仲裁员或对裁决书的救济应否通知受影响的仲裁员295

1.1当事人在何种情形下去法院寻求赶走/挑战仲裁员296

1.1.1在仲裁程序中途296

1.1.2在仲裁庭作出了中间或最后裁决书之后296

1.2仲裁员在受到攻击时是否会出庭抗辩的常理分析296

1.3要求正式通知与送达给仲裁员的先例:Port Sudan v.Chettiar297

1.4涉及国际仲裁员的通知如何送达申请书299

1.5申请救济如果成功赶走仲裁员或撤销裁决书的诉讼费用会否要仲裁员承担?299

1.6 1996年《英国仲裁法》下的改变300

1.7受到攻击仲裁员面对要承担法院诉讼费用的危险302

1.8受到攻击仲裁员比较安全的做法303

2.法院传召仲裁员作为事实证人出庭举证303

2.1仲裁员可否被传召为证人?303

2.2仲裁员作为证人可以提供给法院的证据304

2.3笔者的相关经历306

2.4加拿大的一个有关案件介绍307

2.5美国以及其他国家与香港在这个问题上的地位309

2.6仲裁员作为证人被传召时不必说的内容311

2.6.1内容之一:关于裁决书的内容311

2.6.2内容之二:仲裁庭成员之间的合议312

3.仲裁庭合议的机密性313

3.1有关仲裁庭合议的机密性的指引313

3.2合议的机密性313

3.3有关合议机密的案例介绍315

3.3.1案例之一: Noble China Inc.v.Lei Kat Cheong (1998) O.T.C.LEXIS 2175315

3.3.2案例之二:The Czech Republic v.CME Czech Republic BV (Transnational Dispute Management.Vol.1,Issue #02—May2004)316

3.3.3案例之三:马绍尔群岛第一投资公司(First Investment Corp[Marshall Islands])诉福建省马尾造船股份有限公司317

3.4通过裁决书附上不同意见违反合议机密的例子319

3.5合议机密的总结320

4.笔者被试图赶走的一个案例:Jung Science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Ltd v ZTE Corporation(HCCT 14/2008)321

5.发觉有仲裁庭成员偏袒或与他的委任方有机密往来的应对323

第五章 开庭的准备与开庭程序326

1.为何要开庭326

1.1《英国仲裁法》让仲裁员决定是否开庭327

1.2英国商业法院的做法328

1.3商业法院使用者委员会(The Commercial Court User' s Committee或Commercial Court Committee)329

2.开庭前的准备工作332

2.1问卷(Questionnaire)332

2.1.1案件备忘录(case memorandum)334

2.1.2争议/争端清单(list of issues)335

2.1.3预先争议/争端(preliminary issue)335

2.1.4文件披露(disclosure)335

2.1.5事实与专家证人(factual and expert witness)336

2.1.6预先会议(preliminary meeting)336

2.1.7费用担保(security for costs)337

2.1.8调解(mediation)337

2.2开庭案卷的制作(trial bundling)338

2.2.1制作案卷的时间340

2.2.2开庭案卷可以十分昂贵341

2.2.3开庭案卷中文件的法律地位与质疑其真实性做法341

2.2.4开庭的证据(evidence at trial)342

2.3论点大纲(skeleton argument)或开庭陈词(opening submissions)343

2.4同意事项名单(documents setting out common ground)344

2.5事实时间表(chronology)345

2.6有关人士名单(dramatis personae)345

2.7双方同意的开庭证据清单(list of documents agreed as being in evi-dence)345

2.8开庭前的阅读名单(reading list)345

2.9开庭时间表(trial timetable)346

2.10权威先例案卷(bundle of authorities)346

2.11争议清单的修改(amendment to list of issues)347

3.事实证人(factual witnesses)349

3.1要求交换证人的名单与作证的主旨350

3.2证人证言(witness statement)351

3.3证人证言在开庭前交换的做法351

3.3.1不准时交换证人证言的后果351

3.3.2批准迟交证人证言的情况352

3.3.3补充证人证言(supplemental witness statements)的交换353

3.3.4证人不允许在开庭时再提供新的证据353

3.3.5单方面交出证人证言的弊端354

3.4证人证言的优点355

3.5证人证言的缺点356

3.6证人证言的内容359

3.7证人证言过长与过短360

3.8质询(interrogatories)361

3.9传召证人(subpoena or witness summon)361

3.9.1美国《联邦仲裁法》容许仲裁员传召证人362

3.9.2传召证人可以要求他出庭提供口头证据或提供文件362

3.9.3国际仲裁很少涉及传召证人出庭提供证据的原因363

3.9.4英国法院在CPR下可以提前向第三者要求披露文件证据的新做法363

3.9.5向第三方证人提前要求披露文件证据只能适用在法院诉讼但不适用在仲裁366

3.10开庭时证人举证的顺序369

3.11以视频方式举证(evidence by video-link)369

3.12国外取证(taking evidence abroad)370

3.13口供书(deposition)370

3.14证人不出席开庭370

3.15 允许或禁止其他证人在场371

3.16证人参考一些未呈堂的个人文件371

3.17盘问证人(examination)371

3.17.1盘问的作用371

3.17.2不盘问证人但在结案陈词时对他的证言作出攻击的不公道之处372

3.17.3不盘问证人但可以对他的证言作出攻击的两种传统的例外372

3.17.4不盘问证人但可以对他的证言作出攻击可以更有弹性处理的说法373

3.17.5盘问前的准备374

3.17.6盘问的十大戒条376

3.17.7仲裁员在盘问过程中的应对态度378

3.17.8盘问过程中双方律师的态度378

3.18再盘问(re-examination)379

4.专家证人(expert witnesses)379

4.1为何需要专家证人379

4.2法院或仲裁庭是否允许聘请专家证人协助的考虑因素381

4.3专家证人的挑选383

4.3.1专家证人在时间上的可能性(availability)384

4.3.2避免委任与当事人非常亲近的同事或者朋友作为专家证人384

4.3.3将所有适合人士都收纳为自己一方的专家证人386

4.4专家证人受到对方攻击主要原因386

4.5专家证人举证的做法、程序与证人会议388

4.5.1专家报告的内容389

4.5.2专家在开庭前的会面390

4.5.3伦敦海事仲裁委员会的《LMAA仲裁规则》有关专家证人的一些程序390

4.5.4开庭中专家证据的做法或程序391

4.6共同专家证人(single joint expert)392

4.7专家证人作证时享有免于被起诉的豁免权394

4.8法官或仲裁员对专家证人意见的取舍397

5.翻译400

6.开庭记录(transcript)403

7.给予各方均等的开庭陈词时间403

7.1尽量分配给双方均等的时间404

7.2 记录时间与有争议的时间404

7.3是否延长分配了的时间406

7.4国际象棋程序的优点与其他方面408

7.5国际象棋程序的命令/指令样本408

7.6法院与国际象棋程序409

8.证人在证人证言或出庭接受盘问时作伪证的问题410

9.结案陈词(closing submission)412

10.其中一位仲裁员或一方当事人不出庭的情况414

11.一方当事人开庭结束后有新证据的情况416

11.1情况之一:在开庭后仲裁庭自己有新证据,而双方当事人并不知道416

11.2情况之二:在开庭后,一方当事人提供新证据给仲裁庭416

11.3情况之三:一方当事人在开庭后但在裁决书作出之前,知道了有有关的证据还没有取得417

11.4情况之四:在裁决书作出后才出现的新证据418

12.国际仲裁有关开庭取证的特定问题419

12.1应适用什么程序法?419

12.2大陆法的传统——事实证人420

12.3大陆法的传统——专家程序420

12.4普通法的传统——事实证人421

12.5普通法的传统——专家证人421

12.6国际仲裁将两个法律体系合并的做法421

12.7与对方的证人联系422

12.8律师作证422

12.9法律特权422

12.10保证双方当事人理解游戏规则424

12.11宣誓或保证(oath or affirmation)425

12.12证人的培训425

12.13英国与香港律师427

第六章 裁决书的书写429

1.裁决书与命令/指令的分别429

1.1案例之一:The “Smaro” (1999) 1 Lloyd' s Rep.225429

1.2案例之二:The “ Vasso” (1983) 2 Lloyd's Rep.346430

1.3案例之三:The “Trade Fortitude” (1992) 1 Lloyd's Rep.169430

1.4案例之四:Cargill v.Kadinopoulos (1992) 1 Lloyd' s Rep.1431

1.5案例之五:The “ Robin” (1998) ADRLN 35, LMLN 492432

1.6案例之六:Kaiser v.Krauss (2003) 122 ACWS (3D) 981432

1.7案例之七:Trustees of the Edmond Stern Settlement v.Levy (No.2)(2009)EWHC 14(TCC)433

1.8英国法律在这方面的地位总结433

1.9澳大利亚相关案例433

1.10美国相关案例434

1.11法国相关案例434

1.12香港相关案例434

1.13仲裁程序的决定有多种不同类别与难以区分是否是最后决定435

1.14有关命令/指令与裁决书的总结436

2.仲裁员最困难与重要的工作:写裁决书436

2.1谁来草拟裁决书?437

2.2延误作出裁决书438

2.3抗拒作出裁决书439

3.裁决书的类型439

3.1实质性争议的裁决书439

3.1.1金钱的裁决书440

3.1.2宣示裁决书442

3.1.3履约裁决书443

3.1.4禁令裁决书446

3.1.5修正的裁决书448

3.1.5.1什么是修正?448

3.1.5.2什么是撤销 或废止450

3.1.5.3普通法下仲裁员的权力450

3.2辅助性裁决书451

3.2.1管辖权裁决书451

3.2.1.1管辖权决定是否是裁决书?451

3.2.1.2仲裁员作出的管辖权裁决书是否终局性?452

3.2.1.3新加坡法院的有关案例452

3.2.1.4英国的地位是认同管辖权决定是裁决书453

3.2.1.5两种方式的管辖权裁决书453

3.2.2同意的裁决书(agreed awards)454

3.2.2.1双方当事人实际上还没有全面达成和解协议的情况455

3.2.2.2英国法律对同意裁决书的担心与特殊规定455

3.2.2.3同意裁决书的格式457

3.3程序裁决书(procedural award)457

3.3.1以原告懈怠为由撤销诉讼请求的裁决书457

3.3.2以原告没有提供费用担保而撤销诉讼请求的裁决书458

3.4不同时间作出的裁决书461

3.4.1针对不同争议的裁决书(awards on separate issues)461

3.4.1.1英国仲裁法的有关条文与DAC报告461

3.4.1.2什么是不同“争议事项”(event)与“争议/争端”(issue)?463

3.4.1.3中间裁决书所作的决定是一事不再审464

3.4.1.4针对不同争议作出裁决书的恰当名称465

3.4.1.5什么是恰当情况作出中间或部分裁决书?466

3.4.1.6作出中间或部分裁决书的缺点与危险467

3.4.1.6.1考虑之一:中间或部分裁决书要针对的预先争议是否明确与直接467

3.4.1.6.2考虑之二:复杂案件分割争议或是争端468

3.4.1.6.3考虑之三:把多个独立的争议事项分割处理469

3.4.2最后裁决书470

3.4.3发还后作出的裁决书472

3.4.4进一步作出补充原因的裁决书473

3.4.5不给原因的裁决书473

3.4.6机构裁决书474

3.4.7残缺裁决书476

3.4.7.1普通法要求一致决定到 1979年《英国仲裁法》的改变476

3.4.7.2仲裁庭的首席仲裁员477

3.4.7.3在现实中一致或多数意见的决定或裁决书478

3.4.7.4少数仲裁员意见表达方式之一:提出反对意见479

3.4.7.5少数仲裁员意见表达方式之二:拒绝出庭479

3.4.7.6少数仲裁员意见表达方式之三:拒绝签署裁决书480

4.草拟裁决书(draft award)481

5.裁决书的实质要求(substantive requirements)482

5.1符合双方提交的争议483

5.1.1裁决书遗漏了双方提交的某些争议483

5.1.2什么是主要争议?484

5.1.3裁决书针对双方没有提交的某些争议485

5.1.4文件审理仲裁在这方面的危险486

5.2有说服力(cogency)487

5.2.1裁决书实质内容的第一部分:事实或背景介绍488

5.2.2裁决书实质内容的第二部分:事实的认定488

5.2.3裁决书实质内容的第三部分:法律的判定489

5.3肯定490

5.4终局性491

5.5可以被履行/执行492

6.裁决书的书写风格与格式494

6.1标题 与内容清单495

6.2语言496

6.3分段与编号497

6.4裁决书的附件497

6.5签字的证人497

6.6裁决书原因498

7.裁决书的一般格式498

7.1标题498

7.2案件叙述500

7.3实质内容/原因502

7.4生效与执行部分的序言503

7.5生效与执行部分503

7.6保留事项504

7.7证明、签字与例行事项505

第七章 裁决书原因507

1.要给裁决书原因的原因507

1.1原因之一:败诉方有权知道败诉的原因507

1.2原因之二:仲裁员全面作出裁决原因是良好的思考纪律与理性的过程508

1.3原因之三:充分的裁决原因方便败诉方向法院申请救济508

1.4原因之四:全面与有说服力的裁决原因可能方便裁决书的执行509

2.原因的长短510

2.1法院判决与仲裁裁决的长短比较510

2.2短到何种程度的裁决书原因不能为法院接受511

2.2.1什么是足够的原因?512

2.2.2什么是看得明白的原因?515

2.3裁决书的原因应该长到什么程度515

2.3.1裁决书应否冗长的节录证据?515

2.3.2裁决书应否针对一些与最后决定无关的争议?516

2.4个别案件决定原因长短之一:双方的争辩是全面/复杂还是简短517

2.5个别案件决定原因长短之二:是否会面对法律观点的上诉与法院下令仲裁员补加原因517

2.6个别案件决定原因长短之三:难以作出书面原因的案件或仲裁员是商业人士519

2.7总结有关裁决原因的长短519

3.倾向要求裁决原因详尽的先例520

4.倾向不要求裁决原因详尽的说法522

5.裁决原因应该针对之处523

6.法院的裁量权下作出的判决是否需要给原因?525

7.仲裁员的裁量权下作出的裁决是否需要给原因?528

7.1针对仲裁程序下作出决定不必给原因528

7.2临时裁决书(Provisional Award)529

7.3延长时限的裁量权是否需要给予原因?530

8.仲裁庭成员之间的合议需要给原因531

9.仲裁机构作出决定是否需要给原因533

10.总结536

第八章 向英国法院就不满意的裁决书寻求救济538

1.向法院申请有关质疑仲裁庭管辖权的救济538

1.1序言538

1.2 Bruce Harris先生领导的委员会对1996年《英国仲裁法》10年实际操作的检讨与建议538

2.以仲裁庭、仲裁程序或裁决书有严重不正常向法院申请救济540

2.1序言540

2.2 1996年《英国仲裁法》改变或收紧之处542

2.2.1什么是“重大不公正”(substantial injustice)?543

2.2.1.1不造成重大不公正不给予救济的先例543

2.2.1.2 1996年《英国仲裁法》生效前的普通法地位544

2.2.1.3 1996年《英国仲裁法》所作出的改变545

2.2.1.4严重不正常所造成的不公正被视为是不够严重的情况545

2.2.2什么是只包括Section 68 (2) (a)-(i)的九项情况?546

2.2.3少数轻重掌握受到质疑的案例547

2.3是否严重不正常之一:裁决书显示了法律观点的错误548

2.4是否严重不正常之二:裁决书包括了双方当事人没有针对与争辩过的事实551

2.5是否严重不正常之三:裁决书显示了仲裁庭私下考虑秘密证据或不恰当以自己的专业知识作出事实认定552

2.6是否严重不正常之四:裁决书漏了针对双方当事人要求仲裁庭作出裁定的争议556

2.7是否严重不正常之五:裁决书包括了双方当事人没有要求仲裁庭作出裁决的争议557

2.7.1案例之一:BTC Bulk Transport Corporation v.Glencore Interna-tional AG (2006)EWHC 1957(Comm.)557

2.7.2案例之二:Fairmount Development Pte Ltd v.Soh Beng Tee&Co Pte Ltd (2006)SGHC 189558

2.7.3案例之三:Bandwidth Shipping Corporation v.Intaari (2007)EWCA Civ 998559

2.8是否严重不正常之六:仲裁庭对证据不恰当的处理(考虑了不可接受的证据、证据不足、没有任何证据、不合理拒绝败诉方提供证据等)560

2.8.1 1996年《英国仲裁法》之前有关证据法是否必须适用在仲裁的法律地位560

2.8.2有关接受和解特权文件先例之一:Brown v CBS (Contractors)(1987)1 Lloyd's Rep 279560

2.8.3有关接受和解特权文件先例之二:K/S A/S Bill Biakh v.Hyundai Corporation(1988)1 Lloyd's Rep 187561

2.8.4证据不足所认定的事实带来的问题561

2.8.5没有任何证据所认定的事实带来的问题562

2.8.6 1996年《英国仲裁法》的有关证据法适用在仲裁的法律地位563

2.8.7有关仲裁中对证据恰当处理的总结564

2.9是否严重不正常之七:仲裁员没有给一方当事人提供证据的机会565

2.10是否严重不正常之八:欺诈取得裁决书或违反公共政策567

2.10.1欺诈取得裁决书567

2.10.2裁决书或取得裁决书的过程违反公共政策569

2.10.3 Elektrim SA v.Vivendi Universal SA(2007)1 Lloyd's Rep.693的先例570

2.11是否严重不正常之九:社交的接触(social contact)572

2.12 Section 68的实际操作与相关问题573

3.向法院申请上诉批文的救济574

3.1第一种情况:双方当事人同意576

3.2第二种情况:向法院申请上诉批文576

3.2.1涉及一个法律的问题577

3.2.2事实/法律问题区分577

3.3 Section 69的订约自由578

3.3.1友好仲裁条文(equity clause)579

3.3.2不要求裁决书原因579

3.3.3双方当事人约定外国的实体法580

3.4订约自由还可以约定不需要Section 69的批文就可以就法律观点进行上诉580

3.5 Section 69的实际操作与相关问题580

3.5.1 Bruce Harris委员会有关Section 69的调查580

3.5.2什么是“明显错误”?581

3.5.3“严重怀疑”应该是何种程度?582

3.5.4什么是公平与恰当(just and proper)?583

3.5.5拒绝上诉是否要给予原因?585

3.5.6申请上诉批文的程序585

3.5.7上诉批文被高院拒绝可否上诉上诉庭?586

3.5.8法律观点上诉成功的判决是否是一份伦敦裁决书?586

3.5.9裁决书中法律观点上诉法院的一些数字588

4.向法院申请救济应该是哪一种救济?589

5.申请裁决书的救济与执行是否需要保持机密的问题592

6.香港对裁决书的救济594

第九章 对裁决书向法院申请救济的时限问题与做法597

1.序言597

1.1 1950年《英国仲裁法》针对时效/时限的延长597

1.2 1996《英国仲裁法》的针对延长不同时效/时限的四条不同条文598

1.3延长时限/时效的政策考虑599

2.程序的时限与《欧洲人权公约》600

3.1996年《英国仲裁法》有关对裁决书申请救济在时限上的规定601

4.时限第一个起算点——裁决书作出之日602

5.留置裁决书会带来的延误604

6.时限第二个起算点——仲裁机构内部的上诉机制与仲裁庭对裁决书的澄清、修改或追加裁决书606

7.延长申请上诉或审查时限裁量权问题608

8.向法院对裁决书寻求救济与要求仲裁庭/仲裁机构审查所针对的事项不一致609

9.延长时限的考虑611

10.向法院申请对裁决书作出救济的28天时限内要做的工作613

10.1在时限内向法院作出申请必须准确与全面提交的文件614

10.1.1申请上诉法律观点批准的仲裁索赔申请表615

10.1.2申请撤销或发还裁决书的仲裁索赔申请表627

10.1.3申请法院作出宣示裁决书与禁令以阻止仲裁推进的仲裁争议申请表631

10.2有关申请是否可以“单方面”或需要事前通知仲裁胜诉方的被告?633

11.香港仲裁在这方面的做法与规定634

11.1香港仲裁比伦敦仲裁的裁决书救济少得多634

11.2向法院申请救济的时限是从裁决书收到起算635

11.3什么算是“收到”?635

11.4《联合国示范法》下有关仲裁庭有权延长时限636

第十章 裁决书的执行之一:一事不再审638

1.一事不再审的合理性638

2.一事不再审在英国的法律地位642

2.1一事不再审之一:诉因的禁止翻供642

2.2一事不再审之二:争端的禁止翻供642

2.3一事不再审之三:合并/较早的救济644

2.4一事不再审之四:滥用司法程序644

3.1982年《Civil Jurisdiction and Judgments Act》的立法646

4.一事不再审原则的要求647

4.1条件之一:同一个诉因649

4.2条件之二:同样的当事人或其利害关系人651

4.3条件之三:称职的法院651

4.4条件之四:最后的判决652

4.5条件之五:针对实质性问题653

5.同一案件在两个不同法院或仲裁庭作出同步审理的问题654

6.一事不再审原则适用在仲裁656

7.诉因或争端的禁止翻供是否适用在第三者?659

7.1案例一:George Moundreas&Co SA v.Navimpex Centrala Navala(1985)2 Lloyd's Rep 515661

7.2案例二:Hayter v.Nelson and Home Insurance Co.(1990) 2 Lloyd's Rep 265661

7.3案例三:The “Sargasso” (1994) 1 Lloyd' s Rep 412662

7.4案例四:The “ Henriette Tholstrup” (1998) 1 Lloyd's Rep 518664

7.5案例五:Ali Shipping Corporation v.Shipyard Trogir (1999) 1 WLR 314664

7.6案例六:Lincoln National Life v.Sun Life of Canada & Ors (2004) 1Lloyd's Rep 737665

7.7案例七:Dadourian Group International Inc & Ors v.Paul Simms &Ors (2009)1 Lloyd's Rep.601667

7.8有关“一事不再审原则”约束第三者时的结论667

8.涉及一事不再审原则的近期的仲裁案件介绍669

9.仲裁员作出最后裁决书履行职责完毕再也不是仲裁员的“functus offi-cio”说法671

9.1 “functus officio'”的定义671

9.2裁决书是最终与有约束力的以及例外的情况672

9.3普通法对“functus officio”严格的说法与《英国仲裁法》作出的改变673

9.4有关SIM Group Ltd v.(1) Neil Jack and (2) Douglas Dickson(Property Management) Ltd (June 5, 2002)的介绍675

第十一章 裁决书执行之二:《纽约公约》676

1.主要的法院与次要的院法676

2.有关《纽约公约》Article V所用的“may”一词给予执行地法院裁量权的探讨679

3.《纽约公约》下可以拒绝执行外国裁决书的理由679

4.拒绝执行理由之一:Article V (1)(a)订约的当事方根据相关适用法是没有订约能力 或双方的仲裁协议根据仲裁地点法律(如果双方没有另外约定)是无效680

4.1并非合约双方之间的仲裁何来文书仲裁协议?681

4.2什么是仲裁协议的适用法律?682

4.3什么是没有订约能力?684

4.4什么是仲裁协议无效?684

4.5有关英国先例的介绍之一:Dardana Ltd.v.Yukos Oil Co.(2002) 2 Lloyd's Rep.326684

4.6有关英国先例的介绍之二:Svenska A.B.v.Republic of Lithuania(2005)1 Lloyd's Rep.515686

4.7《纽约公约》要求文书仲裁协议所带来的问题687

5.拒绝执行理由之二:Article V (1) (b)裁决书败诉的一方没有被给予适当的委任仲裁员通知或有关仲裁程序的通知或无法陈述他的争辩689

5.1没有给予适当的委任仲裁员通知689

5.1.1仲裁通知的方式与内容690

5.1.2有关没有给予仲裁通知案例介绍之一:Arab National Bank v.El-Abdali(2005)1 Lloyd's Rep.541692

5.1.3有关没有给予仲裁通知案例介绍之二:Danish Buyer v.German Seller, Oberlandesgericht(Court of Appeal),Co-logne,10 June 1976,reported in Y.B.Comm.Arb.IV(1979)pp.258-60(Germany No.14)693

5.1.4有关没有给予仲裁通知案例介绍之三:Sesostris SAE v.Transportes Navales SA and M/V Unamuno,US District Court,District of Massachusetts,28 December 1989693

5.2没有给仲裁程序的通知693

5.2.1近期笔者一个仲裁的介绍694

5.2.2仲裁程序什么才算作恰当或足够的通知695

5.3败诉方无法陈述他的争辩696

5.3.1败诉方无法陈述他的争辩不能是败诉方自己的错造成697

5.3.2有关在缺席开庭中提出新主张的先例:Kanoria&Ors v.Guin-ness (2006) 1 Lloyd's Rep.701698

5.3.3缺席审理中原告提出新主张的危险700

5.3.4其他无法陈述争辩的案例之一:United Mexican State v.Feld-man,4 December 2003700

5.3.5其他无法陈述争辩的案例之二:Aoot Kalmneft v.Glencore In-ternational AG&Other (2002) 1 Lloyd's Rep.128701

5.3.6其他无法陈述争辩的案例之三:Minmetals Germany GmbH v.Ferco Steel Ltd(1999)1 All ER(Comm) 315702

5.3.7其他无法陈述争辩的案例之四:OTV v.Hilmarton (1999) 2 Lloyd's Rep.222702

5.3.8其他无法陈述争辩的案例之五:Paklito Investment Ltd v.Klockner East Asia Ltd(1993)2 HKLR 39703

6.拒绝执行理由之三:Article V (I)(c)裁决书所处理之争议非为交付仲裁之标的或裁决书包括有关于交付仲裁范围以外的事项706

6.1委任仲裁员局限管辖之案例一:The “ Samos Glory” (1988) 1 Lloyd's Rep.51707

6.2委任仲裁员局限管辖之案例二:The “ Petros Hadjikyriakos ”(1988)2 Lloyd's Rep.56707

6.3委任仲裁员局限管辖之案例三:The “Standard Ardour” (1988) 2Lloyd's Rep.159708

6.4委任/指定仲裁员局限管辖之总结709

6.5其他的情况/案例710

7.拒绝执行理由之四:Article V (1) (d)仲裁庭的组成或仲裁程序并非按照双方当事人所约定,或如果双方没有明确约定,没有依照仲裁地点法律的相关规定711

7.1明示条文与默示(隐含)法律地位的关系711

7.2法律默示合并仲裁与明示仲裁协议中当事人委任仲裁员的约定可能带来的冲突712

7.3香港国际仲裁中心根据立法有权决定仲裁庭人数做法上的顾虑713

7.4对挑战仲裁庭的组成不符合双方明确的约定或默示的要求的弃权715

7.5仲裁庭的组成不符合明示的约定或默示的规定案例之一:Rederi Aktiebolaget Sally v.srl Ternarea,Corte di Appello(Court of Ap-peal),Florence,13 April 1978715

7.6仲裁庭的组成不符合明示的约定或默示的规定案例之二:Ency-clopaedia Universalis S.A.v.Encyclopaedia Britannica, US Court of Appeals,Second Circuit,31 March 2005716

7.7 Article V (1) (d)的仲裁程序并非按照双方当事人所约定716

7.8仲裁程序不符合明示的约定或默示的规定案例之一:OTV v.Hilmarton(1999)2 Lloyd's Rep.222717

7.9仲裁程序不符合明示的约定或默示的规定案例之二:Tongyuan (USA) International Trading Group v.Uni-Clan Limited(January 2001),unreported718

7.10仲裁程序不符合明示的约定或默示的规定案例之三:China Agri v.Balli(1998) 2 Lloyd's Rep.76718

7.11仲裁程序不符合明示的约定或默示的规定案例之四:Tema Fr-ugoli SpA,in liquidation v.Hubei Space Quarry Industry Co.Ltd,Corte di Cassazione(Supreme Court),7 February 2001719

8.拒绝执行之五:Article V (1)(e)裁决书尚未约束双方当事人,或者已经被作出裁决书的国家或作出裁决书法律下有关法院撤销或暂停执行719

8.1针对“约束”而不针对“最后”的原因719

8.2裁决书被仲裁地法院撤销或暂停执行的情况721

8.2.1问题之一:仲裁地点法院撤销,令无效或者暂停执行的理由与执行地点法律不一致721

8.2.2问题之二:《纽约公约》下哪些国家法院可以撤销裁决书并不稳定723

8.2.2.1什么是作出裁决书的法律?723

8.2.2.2败诉方可以有两个选择撤销裁决书或令其无效的坏处724

8.2.2.3美国法院把主要法院与次要法院在《纽约公约》下分工的说法725

8.2.2.4有关主要法院与次要法院可撤销裁决书问题的总结726

8.2.2.5英国法院阻止败诉方适用法国家法院申请撤销伦敦裁决书的先例:C v.D (2008) 1 Lloyd's Rep 239726

8.2.2.6其他理由把外国裁决书撤销或令无效728

8.2.3问题之三:执行法院不承认裁决书被主要法院撤销或被判无效的情况728

8.2.3.1法国的情况728

8.2.3.2美国的情况730

9.拒绝执行理由之六:Article V (2) (a)有关裁决书的争议根据执行地点国家的法律是不能以仲裁解决732

10.《纽约公约》与《华盛顿公约》/ICSID仲裁之间的关系733

第十二章 裁决书执行之三:公共政策(public policy)735

1.序言735

2.公共政策的定义736

3.国际公共政策与本土公共政策的区分737

4.支持本国/本土公共政策的国家738

5.支持国际公共政策的国家或地区与有关先例739

6.公共政策涉及的不同方面741

6.1裁决书在认定事实或判定法律有错是否违反公共政策741

6.2违反国家外交政策是否违反公共政策744

6.3惩罚性赔偿的裁决书是否违反公共政策746

6.4费用的分摊是否违反公共政策747

6.5违反自然公正是否违反公共政策749

6.6争议涉及欺诈或通过欺诈手段取得裁决书是否违反公共政策750

6.7不执行国际仲裁裁决书是否违反公共政策751

6.8贪污受贿的非法行为是否违反公共政策753

6.8.1国际与国家针对国际贸易贪污受贿的立法753

6.8.2针对贪污受贿的非法行为可能作出的对策754

6.8.3对策之一:仲裁的实质抗辩754

6.8.3.1什么是非法754

6.8.3.2由仲裁员对贪污受贿的非法合约作出裁决的局限755

6.8.4对策之二:在仲裁地点(seat)的管辖法院把有关的裁决书撤销756

6.8.5对策之三:根据《纽约公约》在执行时抗拒758

6.8.5.1案例之一:Westacre v.Jugoimport (1998) 2 Lloyd ' s Rep.111;(1999) 2 Lloyd's Rep 65(CA)759

6.8.5.2案例之二:OTV v.Hilmarton (1999) 2 Lloyd's Rep.222760

6.8.5.3案例之三:R v.V (2009) 1 Lloyd's Rep 97761

6.8.5.4对策之三的总结762

6.8.6仲裁地点的监督法院与裁决书执行地点法院之间的矛盾与分工762

6.8.6.1早期对两个不同法院分工的看法762

6.8.6.2现在对倾向执行裁决书的看法762

6.9败诉方在履约裁决书无法履约是否违反公共政策763

6.10揽讼/包讼是否违反公共政策768

第十三章《纽约公约》Article V以外的拒绝执行裁决书的理由772

1.序言:772

2.理由之一:美国根据本土法律以裁决书的胜诉方与败诉方都没有与美国有最低限度的联系或不方便管辖权为由拒绝协助执行外国的裁决书772

3.理由之二:执行地法院以《纽约公约》在本国没有变为正式的立法或有关的仲裁地点国家没有作出正式通知为由拒绝执行裁决书774

4.理由之三:要执行的是否是一份裁决书775

5.理由之四:互惠保留与商业保留778

6.理由之五:裁决书当事人的名称是否准确779

6.1造成当事人的名称错误的原因779

6.2当事人的名称在仲裁程序中途被发现错误780

6.2.1法院的做法780

6.2.2仲裁的做法781

6.3当事人的名称错误在裁决书作出后被发现782

6.4当事人的名称错误在裁决书执行的过程中被发现782

6.5总结名称错误在什么情况下可以更改782

7.理由之六:裁决书与法院判决的合并785

8.理由之七:裁决书与仲裁协议的公证或确认785

9.理由之八:主权豁免(sovereign immunity)790

9.1抗拒执行仲裁裁决书的理由之主权豁免概述790

9.2有关绝对豁免与限制豁免790

9.3有关主权豁免立法与国际公约794

9.4限制豁免795

9.5主权国家的定义796

9.5.1中央银行798

9.5.2国家政府组织机构(State Organ或State Agency)800

9.5.3国家工具(State Instrumentality,或也被称为para-statal entity)800

9.6明示排除之一:商业行为或交易不享有豁免803

9.6.1商业行为或交易的定义804

9.6.2有关案例之一:Svenska Petroleum v.Government of Lithuania(No.2) (2007) 1 Lloyd's Rep.193(CA)804

9.6.3有关案例之二:FG Hemisphere Associates LLC v.Democratic Re-public of the Congo,China Railway Group(Hong Kong) Limited &Others (2008) HKCFI 1110805

9.6.4有关案例之三:Tsavliris Salvage (International) Ltd v.Grain Board of Iraq (2008) 2 Lloyd's Rep 90806

9.7明示排除之二:海事争议807

9.8明示排除之三:仲裁809

9.8.1明示放弃主权豁免810

9.8.2默示放弃主权豁免811

9.8.3主权国家同意仲裁被视为是主权豁免权利的放弃813

9.8.4主权豁免作为抗拒仲裁裁决书执行的理由815

9.9结论817

第十四章 裁决书的执行之五:实质执行的做法819

1.普通法下对裁决书的执行819

2.立法下对裁决书的简易执行820

3.简易执行与普通法执行的差异与适用821

3.1例子之一:口头仲裁协议821

3.2例子之二:裁决书格式有缺陷822

3.3例子之三:宣示裁决书822

3.4例子之四:裁决书的执行部分要求败诉的被告在英国以外作出支付823

3.5例子之五:仲裁员管辖权有问题824

4.简易执行的做法825

4.1简易执行的两种做法825

4.2简易执行的程序826

5.香港对裁决书与仲裁员的命令/指示的执行828

6.暂停执行(stay of enforcement)829

6.1案例一:The “New Vanguard”(1995)1 Lloyd's Rep.191829

6.2案例二:Far Eastern v.Sovcomflot(1995)1 Lloyd's Rep.520830

6.3案例三:Apis AS v.Fantazia Kereskedelmi KFT (2001) 1 All ER 348830

6.4案例四:Socedec SA v.Pan Afric Impex Co.Ltd (2003) EWHC 2086830

6.5案例五:G Middleton Ltd v.Berry Creek Overseas Development Ltd (2007)EWHC 318(TCC)831

7.部分执行(partial enforcement)832

8.实质执行裁决书的各种手段与做法832

8.1执行办法之一:提供资料命令833

8.2执行办法之二:清盘834

8.3执行办法之三:第三债务人命令834

8.3.1全球性第三债务人命令——英国近期的判例834

8.3.2全球性冻结令协助裁决书的执行836

8.3.3全球性第三债务人命令——美国危险的案例838

8.4执行办法之四:押记命令841

8.5执行办法之五:对资产的执行841

8.6执行办法之六:把败诉方的资产接管841

8.6.1资产接管人命令的本意841

8.6.2对付船东互保协会躲在1930年立法后可能有的办法842

8.6.3针对全球资产的接管人命令844

9.裁决书的时效846

9.1根据第一个判决去取得第二个判决847

9.2《LimitationAct》之Section 29下新的诉因848

9.2.1诉讼时效的争议849

9.2.2程序的滥用850

9.2.3一事不再审850

9.2.4结论851

10.要求执行所提供裁决书的形式852

11.国际商会有关裁决书执行的不同国家及地区法院在程序上的报告/指引855

11.1国际裁决书根据《纽约公约》在香港地区的执行程序与要求855

11.1.1生效时间855

11.1.2有关《纽约公约》的保留855

11.1.3仲裁地点是香港的国际裁决书向香港法院寻求协助执行时《纽约公约》是否适用?855

11.1.4其他缔约国的裁决书向香港法院寻求承认与协助执行时所要依据的法律855

11.1.5其他缔约国的裁决书向香港法院寻求承认与协助执行在时效上的限制856

11.1.6具体应该向香港的哪一级法院提出申请?856

11.1.7香港法院受理类似的申请有否必须满足的条件,如要求被申请人在香港必须有住所或是财产?856

11.1.8一审法院做出承认或拒绝执行的决定是否只需要申请人的单方面申请?856

11.1.9由一审法院做出承认或拒绝执行的决定是否可以上诉?最多可以进行几级上诉?857

11.1.10在申请外国裁决书执行的法律程序中,在得到法院同意执行的决定后,申请人最早何时可以将被申请人的财产执行?858

11.1.11所需要的证据858

11.1.11.1要披露的文件858

11.1.11.2文件份数和语言858

11.1.12执行程序的中止859

11.1.12.1如果在裁决书的败诉方根据《纽约公约》Article V (1)(e)向称职法院申请要求将裁决书撤销或中止,而该称职法院尚未作出裁决时,香港的执行法院能否中正申请承认与执行的程序?859

11.1.12.2香港的执行法院还可以何种其他理由中止申请承认与执行的程序?859

11.1.12.3法院命令中止承认与执行程序是否必须以要求被执行人提供担保为条件?859

11.1.13关于机密性859

11.1.13.1承认与执行程序中提交的法律文件是否都要成为公众记录(public record)的一部分?如果是的话,是否会采取一些步骤来保持机密性?859

11.1.13.2如果有开庭程序,这些听证程序是否要保持机密?如果不是,是否可以采取一些措施来保持听证程序的机密性?859

11.1.13.3申请承认与执行《纽约公约》裁决书的有关判决是否要公开?如果是,当事人的名字可否从判决中删除?有关商业机密与国家安全方面的信息是否可以不在判决中公布?860

11.1.14其他问题860

11.1.14.1如果是中间或者部分裁决书,一方当事人可否获得承认与执行?860

11.1.14.2在涉及《纽约公约》裁决书的承认与执行时,以金钱为执行内容的裁决书与非以金钱为执行内容的裁决书是否有区别?861

11.1.14.3《纽约公约》裁决书的部分承认与执行861

11.1.14.4如果《纽约公约》裁决书被《纽约公约》Art.V (1) (e)中规定的称职法院(competent authority)撤销,那么该裁决书是否在香港法院还可以得到承认与执行?861

11.1.14.5是否有其他程序上或实际操作中值得一提的注意事项?(如异常高的法院费用、申请费用、税费、提供担保的义务、找出可供执行财产的义务)861

11.2国际裁决书根据《纽约公约》在中国内地的执行程序与要求861

11.2.1生效时间861

11.2.2有关《纽约公约》的保留862

11.2.3《纽约公约》是否适用于一些以中国内地为仲裁地点作出的裁决书?862

11.2.4其他缔约国的裁决书向中国法院寻求承认与协助执行时所要依据的法律862

11.2.5其他缔约国的裁决书向中国法院寻求承认与协助执行在时效上的限制862

11.2.6具体应该向中国的哪一级法院提出申请?862

11.2.7中国法院受理类似的申请有否必须满足的条件?862

11.2.8法院做出承认或拒绝执行的决定是否只需要申请人的单方面申请?863

11.2.9由法院做出承认或拒绝执行的判决是否可以上诉?最多可以进行几级上诉?863

11.2.10如果法院同意执行公约裁决书,最早何时可以强制执行?863

11.2.11所需要的证据863

11.2.11.1要披露的文件863

11.2.11.2文件份数和语言863

11.2.12执行程序的中止864

11.2.12.1如果在裁决书的败诉方根据《纽约公约》Article V (1)(e)向称职法院申请要求将裁决书撤销或中止,而该称职法院尚未作出裁决时,中国的执行法院能否中止申请承认与执行的程序?864

11.2.12.2中国的执行法院还可以何种其他理由中止申请承认与执行的程序?864

11.2.12.3法院命令中止承认与执行程序是否必须以要求被执行人提供担保为条件?864

11.2.13关于机密性864

11.2.13.1承认与执行程序中提交的法律文件是否都要成为公众记录(public record)的一部分?如果是,是否会采取一些步骤来保持机密性?864

11.2.13.2如果有开庭程序,这些听证程序是否要保持机密?如果不是,是否可以采取一些措施来保持听证程序的机密性?864

11.2.13.3申请承认与执行《纽约公约》裁决书的有关判决是否要公开?如果是,当事人的名字可否从判决中删除?有关商业机密与国家安全方面的信息是否可以不在判决中公布?864

11.2.14其他问题865

11.2.14.1如果是中间或者部分裁决书,一方当事人可否获得承认与执行?865

11.2.14.2在涉及《纽约公约》裁决书的承认与执行时,以金钱为执行内容的裁决书与非以金钱为执行内容的裁决书是否有区别?865

11.2.14.3《纽约公约》裁决书的部分承认与执行865

11.2.14.4如果《纽约公约》裁决书被《纽约公约》Art.V (1) (e)中规定的称职法院(competent authority)撤销,则该裁决书是否在中国法院还可以得到承认与执行?865

11.2.14.5是否有其他程序上或实际操作中值得一提的注意事项?(如异常高的法院费用、申请费用、税费、提供担保的义务、找出可供执行财产的义务)865

11.3国际裁决书根据《纽约公约》在英国的执行程序与要求865

11.3.1生效时间865

11.3.2有关《纽约公约》的保留865

11.3.3《纽约公约》是否适用于一些以英国为仲裁地点作出的裁决书?865

11.3.4其他缔约国的裁决书向英国法院寻求承认与协助执行时所要依据的法律865

11.3.5其他缔约国的裁决书向英国法院寻求承认与协助执行在时效上的限制866

11.3.6具体应该向英国的哪一个法院提出申请执行?866

11.3.7英国法院受理类似的申请有否必须满足的条件?866

11.3.8法院做出承认或拒绝执行的决定是否只需要申请人的单方面申请?866

11.3.9由法院做出承认或拒绝执行的判决是否可以上诉?最多可以进行几级上诉?867

11.3.10如果法院同意执行公约裁决书,最早何时可以强制执行?867

11.3.11所需要的证据867

11.3.11.1要提供的文件867

11.3.11.2文件份数和语言868

11.3.12执行程序的中止868

11.3.12.1如果在裁决书的败诉方根据《纽约公约》Article V(1) (e)向称职法院申请要求将裁决书撤销或中止,而该称职法院尚未作出判决时,英国的执行法院能否中止申请承认与执行的程序?868

11.3.12.2英国的执行法院还可以何种其他理由中止申请承认与执行的程序?868

11.3.12.3法院命令中止承认与执行程序是否必须以要求被执行人提供担保为条件?869

11.3.13关于机密性869

11.3.13.1承认与执行程序中提交的法律文件是否都要成为公众记录(public record)的一部分?如果是,是否会采取一些步骤来保持机密性?869

11.3.13.2如果有开庭程序,这些开庭程序是否要保持机密?如果不是,是否可以采取一些措施来保持开庭程序的机密性?869

11.3.13.3申请承认与执行《纽约公约》裁决书的有关判决是否要公开?如果是,当事人的名字可否从判决中删除?有关商业机密与国家安全方面的信息是否可以不在判决中公布?869

11.3.14其他问题870

11.3.14.1如果是中间或部分裁决书,一方当事人可否获得承认与执行?870

11.3.14.2在涉及《纽约公约》裁决书的承认与执行时,以金钱为救济的裁决书与非以金钱为救济的裁决书是否有区别?870

11.3.14.3《纽约公约》裁决书的部分承认与执行870

11.3.14.4如果《纽约公约》裁决书被《纽约公约》Art.V(1)(e)中规定的称职法院撤销,则该裁决书是否在英国法院还可以得到承认与执行?870

11.3.14.5是否有其他程序上或实际操作中值得一提的注意事项?(如异常高昂的法院费用、申请费用、税费、提供担保的义务、找出可供执行财产的义务)870

12.外国投资协议仲裁(ICSID)裁决书的执行870

12.1根据《ICSID公约》的抗拒执行871

12.2非根据《ICSID公约》的抗拒执行873

12.3其他可能有的执行渠道874

第十五章 有关国际仲裁的一些最新发展876

1.从美国法律对仲裁的态度看国际仲裁的兴衰876

2.国际仲裁在拉丁美洲的前景879

3.《联合国仲裁规则》的更新880

4.《国际商会仲裁规则》的修改884

4.1“起草委员会”工作的指导原则885

4.2“工作小组”的工作目标886

4.3部分修改的介绍886

4.3.1 Article 1的修改886

4.3.2 Article 9的修改887

4.3.3 Article 19的修改890

5.《纽约公约》的更新891

5.1超越/替代《纽约公约》的草拟公约891

5.2草拟公约的解释894

6.《香港仲裁条例》的修改913

6.1香港仲裁立法的最早起源913

6.2 1987年建议采用《联合国示范法》913

6.3 UNCITRAL Model Law的不足之处914

6.3.1不足之处之一:文书仲裁协议形式上要求太严格914

6.3.2不足之处之二:中间措施的规定不明确与不全面915

6.3.3不足之处之三:没有条文针对利息与仲裁费用916

6.3.4不足之处之四:没有条文针对仲裁员或仲裁机构免责916

6.3.5不足之处之五:仲裁庭成员必须是三位导致昂贵的仲裁费用916

6.3.6不足之处之六:UNCITRAL Model Law引进之后导致与本土仲裁立法的不协调之处917

6.4 1997年《香港仲裁条例》生效后到目前为止仍有令人不满意之处918

6.5将要生效的全新《香港仲裁条例》的介绍919

案例目录920

附录:Departmental Advisory Committee on Arbitration Law, Report on the Arbitration Bill953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