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探索 经济体制的演变与博弈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 焦光辉著 著
- 出版社: 陕西出版传媒集团;陕西人民出版社
- ISBN:9787224112405
- 出版时间:2014
- 标注页数:528页
- 文件大小:199MB
- 文件页数:542页
- 主题词:世界经济-经济体制-研究
PDF下载
下载说明
探索 经济体制的演变与博弈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概述1
第一章 资本主义国家市场经济的发展5
一、英国市场经济的产生、发展5
二、法国市场经济的发展7
三、德国市场经济的发展9
四、日本经济的发展及二战后的复兴13
五、美国市场经济的兴起17
(一)北美殖民地及美国独立17
(二)美国南北战争与解放黑奴18
(三)美国的西进扩张19
(四)工业革命20
(五)科技立国21
(六)自由竞争与国家监管21
(七)走向超级大国23
第二章 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共同特征25
一、封建社会的衰落是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兴起的前奏25
二、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兴起是与当时社会思想环境的启蒙、开放分不开的26
三、资本主义经济的兴起发展是与振兴教育和科学技术的创新发明进步相结合的28
四、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的兴起,是与对内实行剥削压迫,对外进行侵略掠夺相伴进行的31
(一)英国的殖民战争及经济掠夺31
(二)法国的对外侵略和殖民掠夺33
(三)德国的对外侵略及扩张34
(四)日本的对外侵略扩张35
(五)美国的开拓者对原印第安人的残杀、抢掠及扩张侵略战争39
五、资本主义经济是在市场自由竞争与政府干预调控下发展的41
(一)英国从重商主义发展转变为经济自由主义政策41
(二)法国从重商主义到经济自由主义及戴高乐独立自主的经济政策43
(三)德国从李斯特重商主义的“幼稚工业保护论”到俾斯麦的营业自由法,从希特勒的经济军事化到艾哈德的“市场经济+国家干涉+社会保障”经济体系44
(四)日本的“统制主义经济模式”到二战后的不同时期的经济发展战略46
(五)美国从自由市场经济到国家的干预调节,从1929年的经济危机到2007年的次贷危机引发的世界经济衰退48
六、资本主义国家对社会主义国家计划经济、社会分配、福利制度的借鉴、吸收及变化67
(一)资本主义国家的计划调节69
(二)资本主义国家对生产资料私有制实现形式的调节70
(三)资本主义国家的社会福利制度75
第三章 社会主义计划经济的建立、发展及变化77
一、苏联社会主义计划经济的产生、发展及作用77
(一)十月革命前的俄罗斯概况77
(二)从军事共产主义到列宁的新经济政策81
(三)苏联的计划经济政策83
二、苏联的政治经济体制改革及解体94
(一)赫鲁晓夫的政治经济改革94
(二)勃列日涅夫的政治经济体制改革100
(三)安德罗波夫与契尔年科时期的改革103
(四)戈尔巴乔夫的改革、改制直到苏联解体105
(五)苏联从改革、改制到解体109
三、俄罗斯政治、经济体制转制112
(一)叶利钦时期的政治、经济转制112
(二)普京的政治、经济转制117
(三)梅德韦杰夫、普京合作执政118
(四)普京再次执政,俄转制成绩不容小觑122
四、对俄罗斯发展趋势的简要评析123
(一)强军征战扩张是其首要特征123
(二)经济结构长期严重不合理124
(三)巩固国土,防止分裂。要认真对待人口下降124
(四)俄罗斯崛起之路的探讨124
第四章 东欧社会主义国家计划经济的建立、发展、变化及改革、改制127
一、建立起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制度和计划经济体系127
(一)东欧各国二次大战前的经济概况127
(二)东欧各国战后经济得到迅速恢复和发展129
二、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经济改革133
(一)匈牙利的渐进改革133
(二)波兰一波三折的经济改革134
(三)捷克修修补补的经济改革135
(四)保加利亚的曲折改革136
(五)罗马尼亚的艰难改革137
(六)阿尔巴尼亚的滞后改革138
(七)对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的经济改革评析139
三、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经济转制139
(一)匈牙利的“外卖式”私有化转制140
(二)波兰的从“休克疗法”到“第三条道路”的转制143
(三)捷克的“证券私有化”及经济转制146
(四)保加利亚的崎岖转制149
(五)罗马尼亚步履维艰的转制153
(六)阿尔巴尼亚的动荡和曲折转制156
(七)南斯拉夫的解体与转制困境160
四、东欧国家社会主义经济的建立、发展、改革、改制之简要评析163
第五章 蒙古、朝鲜、越南、老挝、古巴等国家社会主义政治及计划经济的建立、发展、改革、改制167
一、蒙古独立及社会主义计划经济的建立、发展、改革、改制167
(一)蒙古的独立167
(二)蒙古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系的建立及发展概况170
(三)蒙古的经济改革170
(四)蒙古的经济转制171
二、朝鲜社会主义计划经济的建立、发展、改革及“核问题”175
(一)朝鲜社会主义计划经济的建立及发展176
(二)朝鲜的经济改革179
(三)朝鲜的安全形势及“核问题”182
三、越南的建国统一及社会主义计划经济的建立、发展和改革186
(一)越南的建国统一186
(二)越南社会主义计划经济的建立及曲折发展188
(三)越南社会主义经济的革新开放190
(四)越南在中国南海岛礁问题上立场的变化195
四、老挝社会主义计划经济的建立、发展和改革201
(一)老挝社会主义计划经济的建立发展概况201
(二)老挝经济的改革开放简况202
五、古巴社会主义计划经济的建立、发展及改革开放204
(一)古巴的革命及走向社会主义204
(二)古巴的改革开放209
(三)古巴的社会主义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发展和壮大213
六、蒙古、朝鲜、越南、老挝、古巴社会主义体制的建立、改革、转制的评析219
第六章 中国社会主义计划经济的建立及曲折发展221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的社会经济概况221
(一)中国经济和文明领先世界数千年221
(二)鸦片贸易和鸦片战争是中国走向衰落的开始221
(三)日本明治维新后对中国的疯狂侵略223
(四)各帝国主义列强对中国的侵略瓜分224
(五)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及中华民国的建立225
(六)中共根据地经济的发展226
(七)日本对中国东北的侵占与掠夺227
(八)日本对中国占领区的破坏与掠夺及占领区经济的崩溃227
(九)抗战时期的国统区经济228
(十)中共抗日根据地的建立和经济发展230
(十一)国统区经济的崩溃231
(十二)中共解放区新民主主义经济的胜利发展234
(十三)新中国经济发展的初始条件234
二、新民主主义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国民经济的恢复236
(一)新民主主义经济体制在全国的建立236
(二)国民经济的恢复244
三、过渡时期总路线与社会主义改造、 “一五”计划及计划经济体系的形成,反右派运动的巨大影响248
(一)过渡时期总路线248
(二)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249
(三)对手工业和小商贩的社会主义改造252
(四)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254
(五)“一五”计划提前超额完成255
(六)计划经济体制的形成260
(七)反右派运动的巨大影响265
四、总路线、大跃进、人民公社及其纠偏和“反右倾”267
(一)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267
(二)脱离客观实际的“大跃进”269
(三)人民公社化运动与“共产风”272
(四)纠偏整顿与压缩调整高指标274
(五)庐山会议的转折276
(六)庐山会议后的继续“跃进”278
(七) “大跃进”的成就及其严重后果279
五、国民经济的调整与恢复283
(一)国民经济调整方针的实施283
(二)国内外形势对经济调整的影响289
六、“文化大革命”295
(一)“文化大革命”前期对国民经济的严重破坏297
(二)1969—1973年“三个突破”与新的经济调整299
(三)“文化大革命”后期经济的起伏波动303
(四)“三线”建设307
(五)国防尖端技术新突破和地方及社队工业的发展313
(六)国外先进技术的引进316
(七)对“文化大革命”的评价317
七、毛泽东与中国革命324
第七章 中国的改革开放331
一、历史性的伟大转折与新的经济发展战略332
二、农村经济体制改革333
(一)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建立和推广334
(二)政社分设与农村人民公社的终结335
(三)农村经济制度的改革与成效336
三、城市经济体制改革起步337
(一)国家和企业关系的调整337
(二)多种经济成分的发展339
(三)流通体制的改革340
(四)城市经济体制综合改革341
四、对外开放政策的实行342
(一)改革对外贸易体制342
(二)多种形式利用外资342
(三)经济特区的创建343
五、改革开放促进国民经济的快速增长和发展344
(一)国民经济的快速增长344
(二)国民经济的结构调整344
(三)人民生活水平提高345
六、经济体制改革中的理论创新和经济发展战略346
(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论理论346
(二)有计划的商品经济理论347
(三)“三步走”的发展战略348
七、经济体制改革的全面展开349
(一)以城市为重点的经济体制改革349
(二)由行政计划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体制的转变354
(三)农村商品经济的发展与乡镇企业的崛起357
(四)国民经济的高速增长与存在的问题358
(五)国民经济的治理整顿360
八、中国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的主要特点362
第八章 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365
一、国际、国内经济发展的环境365
(一)国际政治经济发展环境365
(二)国内经济发展环境367
(三)邓小平南方谈话369
(四)中共十四大: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371
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的发展373
(一)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373
(二)产品市场与要素市场的进一步完善377
(三)进一步对外开放与加入世贸组织381
(四)社会保障体系的建立384
(五)政府职能的转变与现代宏观调控体系385
(六)国民经济在波动中发展387
三、党和政府对国民经济的宏观驾驭391
(一)党的十四大和十五大确立经济发展指导思想及发展战略391
(二)政府对经济的宏观调控393
(三)实施科教兴国和可持续发展与西部大开发战略395
第九章 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进一步发展和完善401
一、经济发展面临的新问题和促进经济发展的新思想401
(一)经济发展和深化改革面临的新问题401
(二)党的十六大以来促进经济改革与发展的新思想406
(三)党的十七大关于经济发展和改革的新部署410
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进一步完善411
(一)深化财税、金融、投资体制改革,健全宏观调控体系411
(二)形成“反哺”机制,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414
(三)深化企业改革,建设创新型国家415
(四) “以人为本”,促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417
(五)积极发展对外经济关系419
三、政府对就业、收入的调控和社会保障的发展419
(一)新世纪以来的就业情况、趋势和政府政策419
(二)收入差距的扩大和政府对分配的调控421
(三)社会保障覆盖面的扩大和水平的提高422
四、加强宏观调控,应对全球金融危机424
(一)中国金融改革的深入和资本市场的培育424
(二)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金融危机427
(三)中国政府的应对措施430
五、国民经济高位稳定增长433
六、中国经济未来发展的挑战与选择439
(一)中国经济未来发展的挑战439
(二)中国经济未来发展的选择443
第十章 中国的道路 世界的影响451
一、为什么中国共产党能够正确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并不断取得胜利453
(一)马克思列宁主义作为指导思想,是中国共产党取得革命和建设伟大胜利的根本原因453
(二)建立一个为民的、先进的、革命的党,是中国共产党取得革命和建设伟大胜利的核心所在467
二、世界的影响480
(一)世界强烈影响中国480
(二)中国也深刻影响世界494
参考资料521
后记527
热门推荐
- 3090281.html
- 2884831.html
- 2002679.html
- 531171.html
- 308834.html
- 2791338.html
- 201883.html
- 2238781.html
- 2807052.html
- 861361.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916237.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436726.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892525.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095344.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26849.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639868.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278067.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679090.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435800.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6739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