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史记学概论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史记学概论
  • 张新科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商务印书馆
  • ISBN:7100038154
  • 出版时间:2003
  • 标注页数:406页
  • 文件大小:14MB
  • 文件页数:419页
  • 主题词:史记-研究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史记学概论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基础性研究9

一、作家作品基本情况研究9

二、文献整理11

三、乡土教材16

四、普及宣传19

五、相关性研究21

第二章 理论性研究24

一、鉴赏、评论24

二、外部、内部规律研究28

三、《史记》研究之研究33

第三章 “史记学”的体系构成37

一、建立体系的基本思路37

二、体系的构成40

价值论47

第四章 “史记学”建立的基础47

一、广阔的历史画卷47

二、丰富的思想内涵51

三、独特的四夷列传55

四、不朽的民族精神59

五、深刻的人生体验68

六、鲜明的人物形象77

第五章 “史记学”的意义、价值87

一、“史记学”的意义87

二、“史记学”的价值95

一、汉魏六朝:“史记学”的萌芽期107

源流论107

第六章 “史记学”的形成与发展107

二、唐宋:“史记学”的形成期112

三、元明:“史记学”的发展期120

四、清代:“史记学”的高潮期127

五、近现代:“史记学”的转折期135

第七章 “史记学”的兴盛与繁荣140

一、初见成效期140

二、逐步深入期144

三、全面丰收期147

第八章 “史记学”疑案156

一、司马迁生卒年156

二、司马谈作史162

三、《史记》断限167

四、《史记》缺补172

五、太史公释名、《史记》书名177

六、《史记》倒书180

本质论189

第九章 “史记学”的特点189

一、多学科性189

二、多层面性203

三、现实性207

四、世界性208

一、“史记学”与史学218

第十章 “史记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218

二、“史记学”与哲学221

三、“史记学”与文学223

四、“史记学”与民族学、地理学230

五、“史记学”与其他社会科学233

六、“史记学”与自然科学235

方法论241

第十一章 “史记学”的基础理论241

一、“史记学”的理论支柱:唯物史观241

二、“史记学”的具体理论247

一、“史记学”的基本资料253

第十二章 “史记学”的资料与方法253

二、“史记学”的研究方法266

三、《史记》研究应走出误区276

生存论289

第十三章 “史记学”与现实社会289

一、《史记》与汉代社会现实289

二、“史记学”与当代人文精神293

三、“史记学”与当代社会经济296

四、“史记学”与当代学术298

第十四章 “史记学”的学术组织302

一、学术组织302

二、学术会议306

一、成果产生331

第十五章 “史记学”成果的产生及批评331

二、成果表述335

三、成果批评340

主体论347

第十六章 “史记学”研究者的素养347

一、才学识的结合347

二、继承与创新结合349

三、求实与求美结合351

四、逻辑思维与形象思维结合353

五、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结合355

一、走综合化之路358

第十七章 《史记》研究者的使命及努力的方向358

二、以理论作统帅360

三、多样化的形式363

四、立体化的研究365

五、世界化的目标369

六、生产化的方式372

七、余论374

附录 从著作看日本先哲的《史记》研究——古今传承1300年间的变迁376

一、《史记》的传来和近江、奈良朝时代377

二、日本留下《史记》古钞本的人378

三、刊行和刻《史记》诸版本的人382

四、古来遗留《史记》名著的人385

后记404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