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防疫圣典 人类与生物疫病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防疫圣典 人类与生物疫病
  • 夏金法编著 著
  • 出版社: 昆明:云南科技出版社
  • ISBN:9787541633768
  • 出版时间:2009
  • 标注页数:658页
  • 文件大小:313MB
  • 文件页数:682页
  • 主题词:防疫-普及读物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防疫圣典 人类与生物疫病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系统防疫的概念1

一、地球是个有限的大生物圈1

(一)生命的起源3

1.原核细胞是最小的生命体4

2.人类与动植物都是真核生物5

(二)人类是生物进化的产物6

(三)地球生物的多样性9

1.生物界的划分9

2.动物界10

3.植物界10

4.地球上已知的生物种类11

(四)生物多样性是人类生存的基本条件11

二、警惕地球生物圈中的致病微生物13

(一)地球微生物的多样性13

(二)致病微生物的多样性14

(三)地球致病微生物的自然属地14

(四)人类与生物疫病的关系16

三、生物疫病的系统防控17

(一)现有防疫体系的不足和缺陷17

(二)系统防疫是全球公共卫生最重要的课题17

第二章 生物病原体威胁人类的健康和生存20

一、病原微生物21

(一)细菌21

(二)病毒22

(三)支原体23

(四)衣原体24

(五)立克次体24

(六)真菌24

(七)放线菌25

(八)螺旋体25

二、病原微生物的危害程度及分类名录26

(一)病原微生物的危害程度分类26

(二)人间传染的病原微生物分类名录26

1.病毒分类名录26

2.朊病毒分类名录(Prion)28

3.细菌、放线菌、衣原体、支原体、立克次体、螺旋体分类名录28

4.真菌分类名录29

三、寄生虫30

(一)体表寄生虫30

1.虱子30

2.蚤31

3.蜱32

4.疥螨34

(二)体内寄生虫35

1.钩虫35

2.绦虫和囊虫35

3.蛔虫36

4.蛲虫36

5.丝虫37

6.疟原虫37

7.恙虫37

8.血吸虫38

四、超级媒介害虫38

(一)全球虫媒传染病呈增加趋势38

(二)超级媒介害虫40

1.蚊子40

2.苍蝇44

3.蟑螂46

4.老鼠48

5.蚂蚁50

第三章 动物是人类的朋友也是潜在的敌人54

一、人类的起源与动物的关系54

(一)人类源自于古代的野生动物54

(二)人类始祖逐渐远离野生动物55

(三)人类创造了物质和精神文明55

(四)人类捕食野生动物是不文明的古风习俗56

(五)人类的文明程度与野生动物的距离远近密切相关57

(六)远离野生动物是人类明智的选择58

二、动物是人类的朋友也是潜在的“敌人”60

(一)动物是人类的朋友60

1.中国的“国宝”——大熊猫60

2.狗是人类最好的朋友62

3.鸽子——和平的象征62

(二)动物:致病微生物的中间宿主63

(三)动物也是人类潜在的敌人67

1.陆地动物68

2.水生动物73

(四)原始森林和荒漠草原是野生动物的栖息地75

第四章 食用动物与生物疫病77

一、畜禽与生物疫病77

(一)猪传染病与寄生虫病77

(二)牛传染病与寄生虫病80

(三)羊传染病与寄生虫病81

(四)犬传染病与寄生虫病82

(五)鸡传染病与寄生虫病83

(六)鸭传染病与寄生虫病84

二、野生动物与生物疫病85

(一)野猪85

(二)果子狸86

(三)蛇86

(四)穿山甲87

(五)蜥蜴87

(六)其他动物88

三、水生动物与生物疫病89

(一)河豚91

(二)甲鱼92

(三)蛤蟆92

(四)鱼类93

(五)虾类95

(六)蟹类95

(七)贝类、甲壳类95

(八)螺类95

第五章 食用植物与生物疫病97

一、植物的双面性:有益也会有害97

(一)可食性植物是人类生存的基本食物97

(二)植物的疫病和癌症98

(三)植物防治疾病的作用99

二、中国农业植物检疫性有害生物名单100

(一)全国农业植物检疫性有害生物名单100

(二)应施检疫的植物及植物产品名单101

三、病害粮食植物102

(一)父本稻102

(二)免淘洗色素米102

(三)麦角菌黑麦102

(四)镉米103

(五)毒马铃薯103

(六)毒木薯104

(七)陈化粮104

(八)霉玉米104

四、病害蔬菜植物105

(一)空气污染105

(二)土壤污染105

(三)灌溉水污染106

(四)农药污染106

五、病害菌类植物107

(一)毒菌菇食物中毒107

(二)病害食用菌108

1.食用菌虫害108

2.食用菌螨害108

3.食用菌病害109

六、病害油料植物109

(一)霉大豆109

(二)霉花生109

(三)毒棉籽110

七、病害水果植物110

(一)农药水果110

(二)有毒保鲜水果110

(三)激素水果111

(四)霉变水果111

第六章 动物疫病与人畜共患生物疫病112

一、动物疫病112

(一)一类动物疫病112

1.口蹄疫112

2.猪水泡病114

3.猪瘟115

4.非洲猪瘟115

5.高致病性猪蓝耳病116

6.非洲马瘟118

7.牛瘟119

8.牛传染性胸膜肺炎119

9.牛海绵状脑病120

10.痒病120

11.蓝舌病120

12.小反刍兽疫121

13.绵羊痘和山羊痘121

14.高致病性禽流感122

15.新城疫124

16.鲤春病毒血症124

17.白斑综合征126

(二)二类动物疫病127

1.伪狂犬病127

2.魏氏梭菌病128

3.副结核病128

(三)三类动物疫病129

二、人畜共患的生物疫病130

1.牛海绵状脑病(BSE)131

2.甲型流行性感冒(高致病性禽流感、猪流感)134

3.狂犬病135

4.炭疽135

5.布鲁氏菌病136

6.弓形虫病137

7.棘球蚴病138

8.钩端螺旋体病139

9.沙门氏菌病140

10.牛结核病与禽结核病142

11.日本血吸虫病144

12.猪乙型脑炎145

13.猪Ⅱ型链球菌病146

14.旋毛虫病149

15.猪囊尾蚴病151

16.马鼻疽153

17.野兔热154

18.大肠埃希氏杆菌病(O157:H7)155

19.李氏杆菌病157

20.类鼻疽159

21.放线菌病160

22.肝片吸虫病161

23.丝虫病162

24.Q热163

25.利什曼病164

26.附红细胞体病167

27.破伤风170

28.莱姆病171

29.衣原体病173

30.曲霉菌病174

31.念珠菌病175

32.弯曲菌病176

33.皮肤真菌病177

34.小肠结肠炎耶尔森氏菌中毒症177

35.肉毒梭状芽胞杆菌中毒症178

36.葡萄球菌病179

37.绿脓杆菌病181

第七章 人类感染和抗御传染病的奥秘182

一、人类疾病及传染病发生的原因182

(一)人类疾病和传染病的致病因素182

(二)活的病原体是人类传染病的根源183

(三)病原体的致病和变异能力184

1.病原体的侵入数量184

2.病原体的入侵部位185

3.病原体的致病能力186

4.病原体的变异能力187

(四)病原体侵入人体的感染过程187

1.病原体被消灭或清除出体外187

2.病原体被携带及部分排出体外187

3.病原体隐性感染188

4.病原体潜伏感染188

5.病原体显性感染188

(五)病原体感染致病的表现188

1.局部感染189

2.全身感染189

二、人类的免疫系统及其功能189

(一)人类的免疫系统组成及功能190

1.人类免疫系统的组成190

2.人类免疫系统的功能194

(二)人类的非特异性免疫功能196

1.天然免疫屏障作用197

2.免疫吞噬作用199

3.自然杀伤作用202

4.多种抗感染体液成分(非特异性物质)203

(三)人类的多肽抗生素205

1.什么是多肽抗生素206

2.人类多肽抗生素的种类207

3.人类多肽抗生素的作用213

4.影响人类多肽抗生素活性的因素215

(四)人类常见的获得性免疫力217

1.中国现行的儿童计划免疫方案217

2.获得特异性免疫预防的方法218

3.传统疫苗存在的问题218

(五)人类的特异性免疫功能220

1.细胞免疫220

2.体液免疫225

三、人体免疫系统的网络及信号转导228

(一)人体免疫系统的防御网络228

1.人体免疫系统的防御主力228

2.循环流动的立体防御网络231

3.重要组织器官驻守免疫防御235

(二)人体免疫系统的自稳网络236

1.细胞外基质是人体细胞的生存场所236

2.特异性免疫细胞的“早期识别教育”237

3.人体的“免疫赦免区”239

4.人体细胞的自稳机制239

5.人体免疫系统清除“体内垃圾”和细胞修复的机理242

(三)人体免疫系统的监视网络243

1.人体哪些细胞易发生癌变244

2.细胞识别是免疫监视的首要环节244

3.天然免疫和获得性免疫系统构筑强大的免疫监视网络245

4.癌细胞是如何逃避免疫监视的247

(四)人体免疫系统的细胞信号转导249

1.免疫细胞的信号转导249

2.免疫细胞的信号转导途径251

3.免疫细胞信号转导异常253

(五)人体免疫系统与神经-内分泌系统的信息通道256

1.免疫系统对神经-内分泌系统影响256

2.神经-内分泌系统对免疫系统的调控259

3.应激对免疫系统的影响262

第八章 各类病原体的感染免疫机理265

一、细菌的感染免疫265

(一)胞外菌的感染免疫265

1.胞外菌的致病机制266

2.重要胞外菌的种类268

3.抗胞外菌免疫272

4.胞外菌逃避免疫的机制274

(二)胞内菌的感染免疫275

1.胞内菌的致病机制275

2.重要的胞内菌种类276

3.抗胞内菌免疫279

4.胞内菌逃避免疫的机制280

二、病毒的感染免疫280

(一)病毒的致病机制281

1.病毒吸附细胞281

2.病毒穿入细胞281

3.病毒脱壳282

4.病毒的生物合成282

5.病毒在细胞内组装282

6.病毒从细胞释放282

(二)对人类致病的病毒种类283

1.呼吸道病毒283

2.肠道病毒284

3.肝炎病毒284

4.人疱疹病毒286

5.虫媒病毒287

6.出血热病毒287

7.逆转录病毒288

8.其他病毒290

(三)病毒与癌症291

1.人类肿瘤病毒291

2.病毒致癌机制297

3.分步癌变:从病毒感染到癌细胞再到实体瘤300

(四)抗病毒免疫303

1.非特异性的天然免疫303

2.特异的获得性免疫304

(五)病毒逃避免疫的机制305

三、真菌的感染免疫306

(一)真菌的致病机制306

(二)主要的致病真菌307

1.表面感染真菌307

2.皮肤癣真菌308

3.皮下组织感染真菌308

4.深部感染真菌309

5.条件致病性真菌309

(三)真菌与癌症310

1.“癌从口入”不是危言耸听310

2.致癌的真菌毒素312

3.真菌毒素致癌机理317

4.防癌先从防霉做起321

(四)抗真菌免疫323

1.非特异性的天然免疫323

2.特异的获得性免疫324

(五)真菌逃避免疫的机制324

四、体内寄生虫的感染免疫325

(一)寄生虫的致病机制325

(二)致病性寄生虫的种类327

1.土源性线虫327

2.食源性寄生虫330

3.其他寄生虫332

(三)寄生虫与癌症334

1.致癌的寄生虫334

2.寄生虫致癌机理336

(四)抗寄生虫免疫338

1.寄生虫的抗原和免疫特点339

2.非特异性的天然免疫339

3.特异的获得性免疫341

4.寄生虫免疫性变态反应343

(五)寄生虫逃避免疫的机制344

第九章 人类免疫系统的维护与强化347

一、人类免疫系统的缺陷347

(一)人类免疫系统的多态性347

1.从微生物看人体免疫系统348

2.从遗传基因的多态性看人体免疫系统352

(二)人类免疫系统的漏洞354

1.免疫防御系统漏洞354

2.免疫自稳系统漏洞355

3.免疫监视系统漏洞356

4.免疫系统的补漏356

(三)人类的免疫系统功能失调358

1.体内垃圾是影响人类免疫功能的重要因素358

2.亚健康状态是人体免疫功能失调的早期表现359

(四)人类的自身免疫、自身抗体与自身免疫病361

1.人类的自身免疫与自身抗体361

2.人类的自身免疫病362

(五)人类的免疫缺陷病363

1.原发性免疫缺陷病(先天性免疫缺陷)363

2.继发性免疫缺陷病(获得性免疫缺陷)363

二、影响人类免疫系统功能的四大因素364

(一)营养不良与免疫365

1.营养不良对人体免疫系统的影响365

2.胎儿期营养不良对婴儿免疫的影响366

3.营养素不足对人体免疫系统的影响367

(二)药物与免疫370

1.免疫功能调节剂370

2.免疫抑制剂372

3.普通西药对人体免疫系统的不良反应372

(三)抗生素是一把双刃剑374

1.大多数抗生素是细菌、放线菌或真菌的产物374

2.抗生素的抗菌谱377

3.谨防医生滥开抗生素药378

4.抗生素药物防过量379

5.改变抗生素用药习惯380

(四)环境污染与免疫380

1.环境污染物及其来源381

2.环境污染物的种类383

3.环境污染对人体健康的危害386

4.环境污染对人体免疫功能的影响390

三、自然增强人体免疫力的方法393

(一)营养免疫393

1.蛋白质的功能与免疫作用394

2.植物营养素的免疫作用397

(二)运动免疫398

(三)精神免疫400

四、补益中药对人体免疫功能的强化作用403

(一)补气中药的免疫作用404

(二)助阳中药的免疫作用405

(三)养血中药的免疫作用406

(四)滋阴中药的免疫作用407

第十章 中外历史上的致命瘟疫409

(一)人类历史上最残酷最悲惨最致命的瘟疫灾难409

1.雅典瘟疫:人类遭遇瘟疫的编年史从雅典开始409

2.流感:人类规模最大的传染病411

3.鼠疫:最残酷最致命的黑死病414

4.霍乱:摧毁人类的最可怕瘟疫之一419

5.天花:人类惟一消灭的死神帮凶421

6.肺结核:穷人坐以待毙的富贵病424

7.狂犬病:死亡率极高的疫病425

8.艾滋病:使人类丧失免疫力的恶魔427

(二)中国历史上的瘟疫灾难429

1.古代中国人对瘟疫起源的认识429

2.古代中国人对瘟疫传播的认识432

3.古代中国人对瘟疫防治的方法433

4.中国历史上流行的瘟疫435

第十一章 新型超级病菌和病毒对人类的危害441

(一)新型超级病菌、病毒与人类远在天边近在咫尺441

1.致病微生物的进化442

2.致病微生物的变异443

(二)新型超级病菌、病毒对人类及动物的危害445

1.A型流感病毒与禽流感病毒(AIV)446

2.埃博拉病毒450

3.肠出血性大肠埃希菌O157:H7451

4.西尼罗病毒452

5.超级耐药致病菌(杀人菌)453

6.SARS冠状病毒455

第十二章 人类流行的生物疫病和瘟疫457

一、传染病和瘟疫的判断标准457

(一)流行传播的速度457

1.传染源的种类457

2.传播途径458

(二)流行传播的程度458

(三)病死率的高低458

(四)目前有无特别有效的预防办法459

(五)未知疫病的确定459

(六)进入21世纪的中国传染病流行趋势460

二、人类流行的传染病464

(一)甲类传染病464

1.鼠疫464

2.霍乱467

(二)乙类传染病469

1.传染性非典型肺炎469

2.艾滋病470

3.病毒性肝炎473

4.脊髓灰质炎475

5.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476

6.甲型H1N1流感(原称人感染猪流感)478

7.麻疹481

8.流行性出血热482

9.狂犬病483

10.流行性乙型脑炎485

11.登革热486

12.炭疽488

13.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490

14.肺结核492

15.伤寒和副伤寒494

16.流行性脑脊髓膜炎495

17.百日咳496

18.白喉496

19.新生儿破伤风497

20.猩红热499

21.布鲁氏菌病499

22.淋病500

23.梅毒502

24.钩端螺旋体病503

25.血吸虫病505

26.疟疾506

(三)丙类传染病508

1.流行性感冒508

2.流行性腮腺炎509

3.风疹510

4.急性出血性结膜炎511

5.麻风病512

6.流行性与地方性斑疹伤寒513

7.黑热病514

8.包虫病515

9.丝虫病516

10.除霍乱、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伤寒和副伤寒以外的感染性腹泻病517

11.手足口病(HFMD)524

第十三章 人类感染生物疫病的途径及传播链528

一、食入途径感染529

(一)口-消化道感染(即医学上的粪-口途径)529

1.饮水感染529

2.食物感染531

(二)致病的食物链536

1.生物性致病的食物链536

2.毒素性致病的食物链538

二、吸入途径感染542

(一)呼吸道的生物学屏障和天然抗病能力543

(二)鼻-呼吸道感染544

(三)口-呼吸道感染545

三、接触途径感染546

(一)眼接触感染546

(二)皮肤接触感染547

(三)针具接触感染547

1.输血感染547

2.注射吸毒感染548

3.手术器具感染549

(四)性接触感染549

1.性接触传播的疾病549

2.异性的性接触感染551

3.同性的性接触感染552

4.人与动物的性接触感染554

(五)母婴接触感染555

1.胎盘血流感染555

2.分娩产道感染555

3.哺乳感染555

四、医院感染556

1.医院和医生曾经是流行性传染病的交叉感染源556

2.医院是病菌、病毒最集中最活跃的场所557

3.SARS病毒在医院暴发流行的惨痛教训559

五、其他感染途径562

1.人类的不卫生陋习导致感染562

2.室内环境不卫生导致感染564

3.封建迷信和传统陋俗导致感染565

4.缺乏公共卫生设施导致交叉感染567

5.缺乏有效的防疫隔离措施导致感染568

6.隐性病菌携带者导致感染570

六、生物战与生物恐怖威胁570

(一)战争与生物疫病571

1.人类历史上最早的生物战571

2.天花随着入侵者肆虐571

3.斑疹伤寒毁掉了拿破仑60万大军572

4.英国占领军将霍乱带回伦敦572

5.侵华日军的细菌战573

6.汉坦病毒使中朝韩美军队染上出血热573

(二)现代的生物恐怖威胁574

1.人工合成病毒574

2.五大生物恐怖威胁574

3.实验室泄漏与生物试验扩散576

第十四章 自然灾害衍生的生物疫病581

一、自然灾害的分类、等级及发生的原因581

(一)自然灾害的分类581

(二)自然灾害的等级582

(三)自然灾害发生的原因582

(四)自然灾害对人类生存环境的影响583

二、自然灾害对生物疫病流行机制的影响583

1.易发生水源性生物疫病584

2.易发生与人群高密度聚集有关的生物疫病584

3.易发生虫媒等传播的生物疫病585

4.易发生与自然灾害相关的生物疫病587

5.易发生燃料短缺和食品污染带来的生物疫病589

三、重大自然灾害对生命财产的破坏及其衍生的生物疫病589

(一)旱灾590

1.干旱的分级标准590

2.城市干旱591

3.旱灾对人类生活和健康的影响591

4.旱灾衍生的人畜共患生物疫病593

(二)洪灾595

1.洪水的分类595

2.洪灾对生命财产的破坏595

3.洪灾衍生的人畜共患生物疫病596

(三)地震603

1.地震的类型603

2.地震的震级603

3.地震的直接灾害和次生灾害604

4.地震衍生的人畜共患生物疫病605

四、自然灾害之后生物疫病的发展趋势和防疫措施要点608

1.自然灾害产生的主要问题608

2.自然灾害之后生物疫病的发展趋势608

3.灾后公共卫生与生物疫病控制的重点609

4.灾后防疫措施609

第十五章 食源性动物的安全隐患611

一、食源性动物的营养学特点611

(一)肉类食物611

(二)鱼类及其他水产动物612

二、食用动物肉体的腐败变质机理612

(一)肉的腐败变质过程612

(二)引起肉品腐败变质的微生物614

1.微生物的来源614

2.微生物的种类614

(三)腐败变质的毒性615

(四)腐败变质肉的主要特征615

(五)腐败变质鱼的主要特征616

三、肉类、鱼类等动物的食用安全隐患616

(一)私宰肉、注水肉及病死畜禽动物肉617

(二)病虫鱼、污染鱼及有害水生动物619

(三)“修饰”过的病体肉质难以识别620

(四)“有抗肉、鱼、奶”是传播超级耐药病菌的“隐形杀手”622

(五)肉类制品加工中的问题623

1.熟食制品或半熟制品623

2.假冒伪劣或有毒的肉制品623

(六)生鲜和熟食肉制品的贮存、运输保质问题624

(七)饭店、餐馆和家庭的烹饪食用安全隐患625

四、食用动物肉应当遵循“安全第一、营养第二”的原则625

(一)食源性动物必须安全第一626

(二)严格把住肉类食物链的各个关口626

1.养殖许可或临时许可制度627

2.食源性动物疫病监测及报告制度627

3.严禁私宰肉、病死动物肉流入市场627

4.加强对野生动物经营的监管627

第十六章 转基因生物食品和克隆生物食品的安全隐患629

一、从揭开生物遗传秘密到转基因、克隆生物629

(一)生物遗传的奥秘629

(二)转基因生物和克隆生物问世630

(三)生物的基因调控系统极其复杂631

(四)构成生命的蛋白质生物合成633

二、转基因生物食品的安全隐患634

(一)转基因生物技术635

(二)转基因生物食品636

(三)转基因生物食品的安全隐患637

(四)转基因生物食品的安全原则和谨慎原则641

1.人类对自身的基因和蛋白研究才刚开始641

2.转基因生物食品的安全原则642

3.转基因生物食品的谨慎原则642

4.转基因生物食品的管理原则643

三、克隆生物食品的安全隐患643

(一)克隆生物技术644

(二)克隆生物食品646

(三)克隆生物食品的安全隐患646

(四)克隆生物食品的安全原则和谨慎原则648

1.克隆生物食品的安全原则648

2.克隆生物食品的谨慎原则649

3.克隆生物食品的管理原则649

第十七章 人类要保护管理好地球生物圈650

一、管理好人类生存的空气650

二、管理好人类的生命水源651

三、管理好人类的食物653

四、管理好人类的居住654

五、管理好人类的公共活动场所654

六、建立公共卫生紧急处理系统655

七、共同建设人类社会美好的大家园656

参考文献658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