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价值论美学论稿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价值论美学论稿
  • 朱贻渊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
  • ISBN:7810647423
  • 出版时间:2005
  • 标注页数:499页
  • 文件大小:25MB
  • 文件页数:510页
  • 主题词:美学-研究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价值论美学论稿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绪 论 现代虚无主义和价值论美学的使命1

第一节 现代虚无主义——20世纪90年代的历史遭遇2

一 上帝之死3

二 历史的终结与意识形态主流话语的变异5

三 90年代国人精神气质与心态扫描9

1.跟随,毫无羞感的跟随10

2.媚俗,或者说“献媚”12

3.顽主及玩世现象14

4.逸世现象16

第二节 价值论美学的使命18

一 审美经验在人类生活中的位置20

1.人的生存与审美主义20

2.现代生存与现代审美主义24

3.审美的“归位”28

二 以往美学理论方法检省31

1.认识论模式批判32

2.主体价值论模式批判38

3.形式论模式批判43

4.接受论模式批判46

三 价值论美学的基本构想50

1.价值论美学的方法论立场50

2.价值论美学的第一个概念——生命活动52

3.价值论美学的理论框架56

第一章 审美价值的本体论61

第一节 人的存在意味着什么——价值追问的起点61

一 人的基本需要和价值预设63

1.人的基本需要63

2.意识的镜像与价值预设66

二 终极存在与终极价值70

三 终极关怀的一般本体论界说75

1.终极存在与终极价值的本质规定75

2.终极关怀的功能79

3.终极关怀的一般特征82

第二节 价值本体的构成逻辑85

一 第一步骤:切中事物本身86

二 第二步骤:解释基源性命题96

第三节 “在世之中”——价值本体追问的道路104

一 生存方式与诗性生存方式105

1.重行动,高估行动,但缺乏价值106

2.重价值,高估价值,但缺乏行动107

3.沉沦式108

4.诗性生存方式110

二 诗性生存方式的构建原则113

1.中介化113

2.透视他者118

3.关爱123

第二章 审美价值的本质、基本形态与特征133

第一节 关于审美价值的本质的五个结论133

一 审美价值本质上是生存价值的原初形式135

二 审美价值本质上是终极性的生存价值137

三 审美价值本质上具有中介属性140

四 审美价值本质上具有真实性属性142

五 审美价值本质上具有情感体验的属性145

第二节 审美价值的经验形态:感悟146

一 “感悟”与“感性直观”及“体悟”148

1.感悟意味着人的存在感149

2.感悟意味着体+悟153

二 审美感悟的主要特点160

1.整体把握160

2.“在感”体验163

3.历史生成164

4.前概念真理165

第三节 审美价值的特征:空灵与充实166

第三章 审美价值发生学178

第一节 “实践”概念与审美价值的发生178

一“实践”辨义178

二“实践”的启动条件182

1.实践对“思”的霸权地位的取消与对基源性命题的保留183

2.实践给予存在优先地位同时也取消着“定在”187

三 实践的两个阶段188

1.“未定存在”的追问(勘探、筹划、抉择)189

2.决断—化入阶段190

四 结论:人——价值存在是发生出来的193

第二节 价值存在实践发生的主要原理196

一 发生的原因、动力、条件196

1.原因:自由196

2.动力:存在的欲望197

3.发生的条件198

二 发生的内在机制204

1.自我作为核心要素204

2.两种方向:自失—自认;自阉—自欺206

3.自我认同的两种心理模式212

三 价值存在发生的方式218

1.体悟:实存方式220

2.移情:艺术方式220

3.神游:游戏方式221

第四章 审美活动的运演系统及审美价值的基本范畴223

第一节 审美活动作为价值实践活动的系统性224

一 审美活动的性质224

二 审美活动的空间结构227

三 审美活动的系统性——“实存、艺术、游戏”三个层面的一体化延展240

四 审美活动的运演过程248

1.不在之感:怨恨与解构249

2.纠结:拒绝与选择253

3.解放:超越与追忆257

4.衰减:优雅与冗余259

五 两种审美活动路线:表现与表演263

第二节 审美价值与美感的基本范畴266

一 荒诞与焦虑感267

二 丑与厌恶感及轻蔑感269

三 崇高与升华感及谦卑感271

四 优美与适性得意感及羞感274

五 悲剧与痛苦276

六 喜剧与狂喜285

第五章 实存审美活动与实存美290

第一节 概说290

一 什么是实存,什么是实存美290

二 本然实存与非本然实存297

三 实存美的构成特征303

第二节 实存美的内核—魅力人格306

一 魅力人格界说307

二 魅力秩序与魅力人格313

第三节 实存美的分类形态321

一 实存美是否可以分类321

二 “姿势”范式及实存美324

三 “行止”范式及实存美330

四 “仪式”范式与实存美335

第六章 艺术审美活动与艺术美343

第一节 艺术审美的存在及其形式343

一 艺术审美的存在论根据343

1.艺术审美立足何处343

2.艺术审美作为轴心事态与作为展开事态352

二 艺术美的形式及其与实存美的关系356

1.什么是艺术美的存在形式356

2.艺术审美与实存审美的关系364

第二节 艺术审美的发生369

一 移情—想像—符码化:艺术审美发生的基本过程369

1.预期370

2.想像372

3.符码化376

二 艺术审美发生的内在程序及其效验380

1.述说与交谈380

2.艺术审美发生的效验391

第三节 艺术美的母题范式描述403

一 母题范式概念403

二 叙述型艺术母题范式408

1.出走410

2.回归412

3.寻宝或游历413

4.毁灭415

5.真相417

三 言说型艺术母题范式421

1.诞生423

2.苦难424

3.死亡427

4.祈告429

5.忏悔431

6.归真434

7.圣迹436

8.谢恩438

9.宴享440

10.追忆441

第七章 游戏审美活动与形式美444

第一节 游戏的定位与界别445

一 游戏的定位445

1.游戏:思辨的和实际存在的445

2.形式化与审美447

3.游戏的虚拟化与非游戏的虚拟化451

二 游戏的存在理由及其功能457

1.游戏与人的存在结构459

2.情结与趣味:游戏的精神—心理根源463

三 游戏的界别:审美性游戏、纯游戏和越界的游戏469

第二节 游戏的特征及其形式美规则475

一 游戏的活动特征475

1.无主体性475

2.平等共谋477

3.表演性(角色化)477

4.重复性479

二 游戏的构成特征479

1.幻化的环境和事态479

2.超现实的感知和动机481

3.只注重过程,过程的意义大于目的481

4.技术有着重要的意义482

三 游戏的快感特征483

四 游戏的旨趣484

1.赢取484

2.变身485

3.进入486

4.权力487

5.冒险489

6.幻游489

7.怀旧492

五 游戏审美的形式规则与手法492

1.悬疑493

2.陌生化493

3.极化494

4.仪式化494

主要参考文献496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