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冠心病证治与现代研究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冠心病证治与现代研究
  • 欧明主编 著
  • 出版社: 青岛:青岛出版社
  • ISBN:7543609290
  • 出版时间:1994
  • 标注页数:633页
  • 文件大小:22MB
  • 文件页数:650页
  • 主题词:冠心病 中医治疗法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冠心病证治与现代研究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篇 基础理论1

第一章 中医对心血管系统的认识1

第一节 形态及功能描述1

第二节 病因、病机及症候3

第二章 中西医结合对心血管疾病的研究10

第一节 中西医理论的探讨10

第二节 中西医结合临床研究15

第三节 中西医结合防治心血管疾病展望18

第三章 心脏的生理20

第一节 氧自由基与心脏功能20

第二节 钙离子对心脏功能的作用22

第四章 心血管系统的组织结构27

第一节 心脏27

第二节 血管30

第五章 心血管疾病的生物化学40

第一节 遗传因子与心血管疾病40

第二节 高胆固醇血症与动脉粥样硬化45

第三节 心肌梗塞的血清酶学诊断47

第四节 几种治疗高胆固醇血症药物的作用机理48

第六章 血小板生化及其功能52

第一节 血小板超微结构的特点52

第二节 血小板质膜54

第三节 血小板的功能55

第四节 血小板的脂类代谢57

第五节 血小板在血栓形成过程中的作用58

第六节 中药对血小板聚集及血栓形成的影响58

第七章 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研究60

第一节 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的假说60

第二节 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形成64

第三节 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逆行65

第四节 其它因素对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影响66

第五节 动脉粥样硬化的实验室检查66

第六节 有待解决的问题67

第八章 高脂血症的生物化学69

第一节 血脂69

第二节 血浆脂蛋白的分类70

第三节 脂蛋白的结构71

第四节 载脂蛋白72

第五节 脂蛋白代谢73

第六节 血浆胆固醇及甘油三酯75

第七节 高脂蛋白血症的分型76

第二节 纤溶酶原的激活物78

第一节 纤溶酶原与纤溶酶78

第九章 纤维蛋白溶解系统78

第三节 纤溶酶原激活物的抑制剂与纤溶酶抑制剂79

第四节 纤溶酶对纤维蛋白(原)的降解作用80

第五节 血栓与纤溶系统81

第六节 药物对纤溶系统的影响81

第十章 纤维蛋白(原)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85

第一节 凝血因子85

第二节 血浆凝血因子与冠心病86

第三节 凝血因子与高脂血症和糖尿病86

第四节 纤维蛋白与血栓和动脉粥样硬化87

第五节 纤维蛋白与人类动脉粥样硬化损伤88

第十一章 血液流变学基础理论91

第一节 与流变学有关的力学概述91

第二节 血液的流变特性94

第三节 影响血液流变特性的因素及意义96

第一节 微量元素与心血管疾病100

第十二章 微量元素与心血管疾病的关系100

第二节 微量元素与生理病理101

第十三章 药物代谢动力学的基本理论107

第一节 速率过程(动力学过程)107

第二节 药物代谢动力学模型及其分析110

第三节 剂量设计和调整120

第十四章 中药制剂的质量控制123

第一节 中药制剂质量控制的目的和意义123

第二节 中药制剂质量控制的依据和范围124

第三节 中药制剂质量控制的方法125

第一节 冠心病心绞痛133

第一节 概述133

第二篇 临床辨治133

第二节 中医证治141

第三节 方药治疗147

第四节 针灸治疗168

第五节 推拿治疗189

第二章 心肌梗塞208

第一节 概述208

第二节 中医证治215

第三节 临床研究220

第三章 袁氏心复康系列方药的研究233

第一节 概述233

第二节 证治237

第三节 临床研究240

第四章 心力衰竭257

第一节 概述257

第二节 中医证治264

第三节 毛冬青甲素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研究270

第三篇 实验研究285

第一章 消退斑块方药的实验研究285

第一节 概述285

第二节 痰浊瘀血与动脉粥样硬化289

第三节 化痰软坚活血化瘀中药防治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研究292

第四节 实验性心肌缺血家兔心电图311

第二章 泽泻的实验研究319

第一节 泽泻的降血脂作用320

第二节 泽泻降血脂和抗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作用320

第三节 泽泻降低高血脂和脂质过氧化作用323

第四节 泽泻抗血栓形成作用324

第五节 泽泻有促进纤溶活性的作用327

第六节 泽泻抑制血小板聚集功能及释放反应328

第七节 泽泻可降低血栓素B2(TXB2)含量,升高6-酮-PGF-la/TXB2比值作用330

第八节 泽泻具有降低血液粘度、改善血液流变特性异常的作用333

第九节 泽泻可调节血管壁血清微量元素的异常水平334

第十节 泽泻对钙通道具有拮抗作用334

第十一节 泽泻可使血清自由脂肪酸含量及组成保持正常状态336

第三章 参芦冠心合剂的药理学研究340

第一节 参芦冠心合剂的药理试验340

第二节 参芦冠心合剂的毒理试验347

第四章 毛冬青甲素的实验研究352

第一节 毛冬青甲素的心血管效应352

第二节 毛冬青甲素活血强心、保护心肌的超微结构研究358

第三节 毛冬青甲素对心肌和血管平滑肌钙离子的影响362

第四节 毛冬青甲素药代动力学研究及其胶囊制剂的生物利用度366

第五节 毛冬青甲素对心血管组织环核苷酸水平的影响372

第六节 毛冬青甲素对钠--钾--ATP酶的影响375

第五章 参芎冲剂的实验研究380

第一节 参芎冲剂对犬急性实验性心肌缺血的影响380

第二节 参芎冲剂对犬侧支循环的影响383

第三节 参芎冲剂对犬心肌组织内氧分压的影响385

第四节 参芎冲剂对大鼠离体心脏灌流的影响389

第五节 参芎冲剂对培养乳鼠心肌细胞45Ca内流的影响392

第六节 参芎冲剂对培养乳鼠心肌细胞耗氧量及缺氧缺糖性损伤的影响395

第七节 参芎冲剂对培养心肌细胞氧矛盾的影响400

第八节 参芎冲剂对家兔呼吸的影响402

第九节 参芎冲剂对小鼠自主活动的影响403

第十节 参芎冲剂急性及长期毒性实验404

第六章 复方血竭的实验研究411

第一节 复方血竭改善兔实验性血瘀模型的微循环和血液流变学411

第二节 复方血竭影响小牛血管内皮细胞产生6-keto-PGI2和TXB2水平416

第三节 复方血竭液对大鼠血流动力学的影响419

第四节 血竭对豚鼠离体心肌电生理的影响425

第七章 袁氏心复康系列方药的实验研究432

第一节 袁氏心复康Ⅰ号口服液432

第二节 袁氏心复康Ⅱ号口服液436

第三节 袁氏心复康Ⅲ号口服液438

第四节 袁氏心复康Ⅳ号口服液438

第五节 袁氏心复康Ⅴ号胶囊443

第八章 核磁共振高技术在冠心病研究中的应用447

第一节 核磁共振基本原理和高分辨核磁共振技术简介449

第二节 心血管系统中蛋白质的高分辨核磁共振研究455

第三节 血细胞和心肌细胞组织的研究457

第四节 心脏代谢的研究458

第五节 心肌梗塞患者红细胞的研究460

第六节 中国人血清的研究461

第七节 心肌梗塞患者血清的研究462

第八节 益气活血中药对患者血清谱峰的效应462

第九节 患者血清中辅酶的色谱波谱检测463

第十节 患者血清的脉冲电泳谱与波谱465

第十一节 核磁共振成像原理和核磁共振成像技术简介467

第十二节 中国人心血管的核磁共振成像472

第十三节 心肌梗塞患者心血管的核磁共振成像473

第十四节 冠心病的核磁共振成像及其彩色图像处理474

第十五节 心脑血管疾病核磁共振研究的展望475

第九章 针刺治疗冠心病的实验研究479

第一节 电针改善实验性心肌梗塞犬心外膜心电图的作用479

第二节 电针改善实验性心绞痛犬心泵功能的效应480

第三节 电针后心肌缺血犬等容收缩相心肌收缩性能的变化481

第四节 实验性心绞痛及电针前后心肌收缩性的改变482

第五节 电针后心肌缺血犬不同区域心肌节段张力的改变484

第六节 心肌缺血心绞痛时心脏氧代谢和冠脉循环血气变化及其电针效应485

第七节 心肌缺血过程中心脏葡萄糖及游离脂肪酸代谢的变化及其电针效应486

第八节 电针缩小心肌梗塞面积的形态学观察487

第九节 电针改善实验性心肌梗塞犬冠脉侧支循环功能的研究489

第十节 电针后心肌缺血犬冠脉窦血浆心钠素水平的变化490

第十一节 电针降低实验性心肌缺血犬冠脉窦血SOD水平的作用491

第十二节 电针、硝酸甘油、心得安及酚妥拉明对心肌缺血作用的比较492

第十三节 电针对实验性心肌缺血不同层次心肌损伤范围的影响494

第十四节 电针后心肌梗塞犬心肌组织化学的改变496

第四篇 实验方法501

第一章 模型的制备501

第二节 家兔快速性高脂血症模型的制备503

第三节 实验性高脂血症动物模型的制备505

第四节 实验性犬心绞痛模型的制备506

第五节 实验性犬心肌梗塞及再灌注模型的制备507

第六节 实验性体内血栓形成的制备509

第一节 动脉粥样硬化模型的制备510

第七节 实验性体外血栓形成的制备510

第八节 自身肺血栓动物模型的制备511

第九节 心律失常模型的制备512

第十节 实验性心力衰竭模型的制备516

第十一节 血瘀模型的制备518

第十二节 实验性家兔动脉粥样硬化模型的制备520

第二章 新实验技术525

第一节 高分辨核磁共振技术525

第二节 核磁共振成像技术527

第三节 高效液相色谱技术528

第四节 多功能脉冲电泳技术529

第五节 急性心肌梗塞的超声心动530

第六节 血管内皮细胞培养536

第七节 动脉平滑肌细胞培养539

第八节 放射薄层层析自显影法543

第三章 生物化学指标的测定546

第一节 血清甘油三酯的测定546

第二节 血清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测定547

第三节 血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测定548

第四节 血清总胆固醇的测定549

第五节 血清自由脂肪酸的测定550

第六节 血液纤溶活性的测定--纤维蛋白平板法552

第七节 血浆纤维蛋白溶解酶活性的测定552

第八节 血液凝固与纤溶动态的测定554

第九节 血小板聚集功能的测定556

第十节 血小板ATP释放功能的测定557

第十一节 β血小板球蛋白的测定558

第十二节 脂质过氧化物含量的测定561

第十三节 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的测定562

第十四节 6-酮-前列腺素Fla放射免疫分析563

第十五节 血栓素B2的放射免疫分析565

第十六节 心钠素的测定567

第十七节 磷酸肌酸激酶的测定570

第十八节 载脂蛋白的测定572

第十九节 急性心肌缺血的组织化学方法574

第二十节 血清及组织中微量元素的测定577

第四章 生理指标的测定579

第一节 全血表观粘度及血浆粘度的测定579

第二节 红细胞聚集性的测定580

第四节 红细胞压积及血浆纤维蛋白原含量的测定582

第三节 红细胞变形性的测定582

第五节 组织内钙离子浓度的测定583

第六节 药物对钙通道效应的测定585

第七节 心脏等容收缩相心肌收缩性能指标的测定586

第八节 心脏泵血功能的测定591

第九节 心肌氧耗量的测定593

第十节 冠脉侧支循环功能指标的测定596

第十一节 微循环功能的测定598

第十二节 心肌节段张力的测定606

第十三节 心肌节段长度的测定610

第十四节 EF斜率的扇超测定法612

第十五节 腧穴--内脏性相关性的辣根过氧化物酶(HRP)示踪法615

第十六节 自行车功量计分级踏车运动试验检测法618

第十七节 心功能(阻抗)的检测法621

第十八节 心脏舒缩功能多普勒超声与切面超声检测法627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