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温州古代经济史料汇编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温州古代经济史料汇编
  • 俞光编 著
  • 出版社: 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 ISBN:7806815902
  • 出版时间:2005
  • 标注页数:629页
  • 文件大小:24MB
  • 文件页数:681页
  • 主题词:经济史-史料-汇编-温州市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温州古代经济史料汇编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温州文献丛书》出版缘起1

《温州文献丛书》整理凡例1

前言1

一、秦汉江淮以南民无积聚1

二、晋宋齐梁永嘉郡利兼水陆1

三、隋括州、唐东嘉州民勤纺绩1

四、北宋温州一片繁华2

五、宋时温州其货纤靡其人多贾2

六、宋元温州民勤于力2

七、元代民习于机巧妙丽2

八、元明乐清多藉鱼盐之利3

九、明代温州实东南沃壤3

十、明时民握微资以自营殖3

一一、清初兵燹东萧条4

一二、清开禁后温州商贾辐辏4

一三、清代平阳妇尚女红5

一四、清时泰顺瘠民贫地6

一五、清代玉环旁海居民以柴鱼盐为利6

一六、东周越亡民散7

一七、西汉东迁国7

一八、东汉永和间永宁建县地广民稀8

一九、晋自中原丧乱百姓南奔8

二○、东晋永嘉建郡户仅六千8

二一、南朝官宦留居永嘉9

二二、南朝齐范述曾收编流民9

二三、隋代永嘉郡户逾万9

二四、唐时温州户达四万10

二五、唐末五代避乱徙温10

二六、北宋温州户口剧增12

二七、南宋温州户逾十七万12

二八、元初温州户近十九万14

二九、明代温州户口下降15

三○、清初迁界温州户口锐减18

三一、清中、后期温州府户口22

三二、清中、后期永嘉县户口23

三三、清中、后期乐清县户口24

三四、清中、后期瑞安县户口24

三五、清中、后期平阳县户口25

三六、清中期泰顺县户口26

三七、清末温州府人口近二百十八万26

三八、晋民江左造创豪族并兼27

三九、晋咸康横阳朱曼妻买地宅券27

四○、南朝安固张进之家世富足27

四一、宋代温州世家贵盛无比28

四二、南宋温州田宅无定主28

四三、宋时郡校官有赐田28

四四、南宋初温州往往无田可佃29

四五、南宋温州近城土地占有统计29

四六、元、明南田刘基家买卖土地30

四七、元、明王氏开发永嘉英桥里32

四八、明代温州土地二万六千余顷33

四九、明代永嘉县土地七千余顷33

五○、明代瑞安县土地约五千顷35

五一、明代乐清县土地五千余顷35

五二、明代平阳县土地约八千顷37

五三、明代泰顺县土地八百余顷38

五四、明代温州屯田四百余顷38

五五、明时泰顺山交寺僧开山造田39

五六、明时永嘉王氏军装田40

五七、明成化间王右军祠祭田出租40

五八、明弘治间乐清能仁寺田万多亩40

五九、明清永嘉县学土地租佃41

六○、明嘉靖间永嘉县拨补学田41

六一、明嘉靖间张璁建宝纶楼强市买42

六二、明代温州江心寺香灯田逾二千亩42

六三、明嘉靖初瑞安仙岩寺田为豪家所有43

六四、明时乐清熊驿丞丈量田土43

六五、明嘉靖间张璁子侄占田害人43

六六、明隆庆间瑞安儒学立公田44

六七、明天启间瓯之学田与他郡异44

六八、清初内徙温州土地锐减44

六九、清初内徙永嘉弃地千余顷45

七○、清初内徙乐清弃地三千余顷48

七一、清初内徙瑞安弃地三百多顷49

七二、清初内徙平阳弃地五千余顷51

七三、清初泰顺存地七百多顷52

七四、清初玉环存地千五百余顷52

七五、清初温州屯田53

七六、清中后期温州土地二万余顷53

七七、清中后期永嘉县土地七千余顷54

七八、清中后期乐清县土地四千余顷56

七九、清中后期瑞安县土地近五千顷57

八○、清中后期平阳县土地近五千顷57

八一、清代泰顺县土地七百余顷58

八二、清中后期玉环厅土地二千余顷59

八三、清康熙间仙岩寺有田三百亩59

八四、清雍正间瑞安飞云渡拨官田修船60

八五、清乾隆间温州育婴堂田二千多亩61

八六、清乾隆间东山书院学田近二千亩62

八七、清乾隆间永嘉县有银租62

八八、清乾隆间永嘉林长公等卖田63

八九、清乾隆间永嘉蒋式言等典田64

九○、清嘉庆间永嘉蒋振升典田64

九一、清嘉庆间永嘉高载楠等卖田找尽65

九二、清代瑞安沿海百年得地几二十里65

九三、清嘉庆间瑞安宗族祀田66

九四、清中后期乐清徐氏土地罗络数十里66

九五、清道光间瑞安贫民租佃徒自贱苦66

九六、清道光间瑞安土地买卖67

九七、清后期瑞、平富户有田三四千亩68

九八、清道咸以来瑞安、玉环梯山为田68

九九、清同治间永嘉江培城等买卖土地68

一○○、清光绪间永嘉厉崇绪等租田69

一○一、清后期平阳宋恕家佃札清册69

一○二、清光绪间英教会永嘉租地70

一○三、清末永嘉县田亩等级、价额70

一○四、清末瑞安张棡买卖土地71

一○五、西晋横阳周凯治理三江72

一○六、唐贞元间路应命民筑堤乐成、横阳72

一○七、唐会昌间韦庸率民开凿会昌湖73

一○八、五代时丁公教乐成民治水73

一○九、北宋初戚纶浚治永嘉陂塘73

一一○、宋绍兴间张頠以修代赈建陶山湖塘74

一一一、宋绍兴间赵敦临率民修乐清堤塘74

一一二、宋绍乾间吴蕴古三代筑沙塘斗门74

一一三、宋淳熙间韩彦直募民浚郡河76

一一四、宋淳熙间瑞安等县开河建塘76

一一五、宋淳熙间石岗陡门以石代木77

一一六、宋淳熙间沈枢率民重修南塘78

一一七、宋淳熙间黄度治理瑞安海塘78

一一八、宋嘉定间汪季良率众筑阴均堤79

一一九、宋德祐间王应嘉治理平阳内河79

一二○、宋代殷户解囊修水利80

一二一、元大德间汤士宣倡修阴均陡门81

一二二、元至顺间赵大讷率众筑永嘉塘埭81

一二三、元末平阳史伯璇著《上河埭议》82

一二四、明洪武间彭尚贤率民修江口陡门83

一二五、明永乐间平阳浚河修堤84

一二六、明天顺间周正督修乐清四塘84

一二七、明弘治间何重器率民筑蒲岐海塘85

一二八、明弘治间永嘉以塘田易银修塘86

一二九、明正德间徐宏领民筑埭87

一三○、明正德间程资督修蒲州埭87

一三一、明嘉靖间朱沾率民疏天井垟88

一三二、明万历初何钫劝民重修凤浦埭88

一三三、明万历初齐柯率众开河筑山89

一三四、明万历中刘芳与领众重筑谢婆埭89

一三五、温地环山平衍宜兴水利90

一三六、明清温属各县设埭陡闸夫90

一三七、清乾隆间修永嘉新洲等陡门91

一三八、清嘉庆间周田陡门勒石示禁91

一三九、清道光初永强捐田浚河92

一四○、清道光间双穗场修城浚河92

一四一、清道光间洪守一倾资修官塘93

一四二、清咸丰间张显承倡修东平埭94

一四三、清同治间永嘉县浚河示禁95

一四四、清同治间郑观岳重筑燕埭陡门96

一四五、清光绪间平阳陈体强制成冲泥机97

一四六、清光绪间瑞安广浚北湖98

一四七、清光绪间瑞安重修龟山陡门101

一四八、清光绪间瑞安修筑海塘102

一四九、清光绪间芦浦陡门勒石示禁103

一五○、温州府城水道沿革104

一五一、永嘉县水利沿革105

一五二、乐清县水利沿革110

一五三、瑞安县水利沿革117

一五四、平阳县水利沿革125

一五五、泰顺县水利沿革135

一五六、玉环厅水利沿革136

谷类138

一五七、秦汉楚越之地已种水稻138

一五八、南朝陶弘景福全山种白谷138

一五九、宋太平兴国间温州嘉禾九穗138

一六○、宋大中祥符间江淮两浙引种占城稻138

一六一、宋宣和初温州再生稻亩产一石139

一六二、南宋温州海滨无不耕之田139

一六三、南宋温州屡有嘉禾139

一六四、南宋闽浙上田收米三石140

一六五、元代温州稻岁再熟140

一六六、元末明初浙闽交界满山粳稻140

一六七、明永乐间乐清谷品廿四种141

一六八、明代温州农事141

一六九、明代温州嘉麦一本五穗141

一七○、明弘治间温州腴田一岁三获142

一七一、明弘治间温州谷类四十八种142

一七二、明万历间温州谷类七十九种143

一七三、明代台、温稻麦菽粟尚有余饶143

一七四、明时泰顺早、晚仅止一收143

一七五、清代温州手车引水灌田143

一七六、清代泰地多山不便戽水143

一七七、清初番荠传入温州145

一七八、清乾隆间瑞安冬种油菜146

一七九、清乾隆间永嘉冬种多二麦146

一八○、清乾隆间温郡番薯少而贵146

一八一、清代温州多美稻146

一八二、清代平阳有卑地十年仅二三收147

一八三、清代温州之米多资闽148

一八四、清代楠溪有香稻148

一八五、清道光间瑞安有田年产千斤149

一八六、清同治间泰顺多种番薯149

一八七、清同治间泰顺有花壳米150

一八八、清光绪间乐清稻有早中晚之分150

一八九、清光绪间温产脂麻最佳151

一九○、清光绪间永嘉县务农廿万人152

一九一、清光绪间永嘉亩产谷三百多斤152

一九二、清光绪间玉环山乡多种薯麦153

一九三、清光绪间瑞安平年仅足自给154

一九四、清末温属各邑多蓄萍以壅田154

一九五、清末瑞安山村以兽骨粉蘸秧155

一九六、清末瑞安农人以蛎灰壅田155

一九七、清末大宗瑞安茹丝粜运闽人155

柑桔155

一九八、三国吴永宁界有鸡桔子155

一九九、唐代温州永嘉郡贡柑桔156

二○○、五代及宋温柑、福州荔眼并称156

二○一、宋代诗人争咏温柑美156

二○二、宋天圣间罢贡温柑158

二○三、宋时泥山之柑实名天下158

二○四、宋宣政间温州贡柑千金颗160

二○五、宋绍兴间李处廉买乳柑不支还160

二○六、宋绍兴间温州科柑明理科扰160

二○七、宋淳熙间韩彦直作《桔录》161

二○八、南宋时温柑舟载江浙161

二○九、宋时温州柑桔宜斥卤之地162

二一○、宋时柑桔采、藏甚谨163

二一一、宋淳熙间温州金柑价重京师164

二一二、宋时永嘉之土最宜树桔164

二一三、宋时瓯桔多异品165

二一四、元代温州进柑入京165

二一五、明弘治间仙洋、陶?柑桔盛166

二一六、明代温州乳柑味甚珍167

二一七、清代北人珍瓯柑能辟煤毒167

二一八、清雍正间永嘉县采办柑桔勒石杜扰167

二一九、清乾隆间温州有狮子柑、佛手柑168

二二○、清代温州贡柑之累169

二二一、清时温州盛产柑桔、香泡170

二二二、清末永、瑞柑田四万余亩170

二二三、清末永嘉县种柑桔近万亩171

二二四、清后期温州柑桔畅销国内外171

二二五、清末温州港出口柑桔统计171

其他果蔬172

二二六、南朝永嘉郡产蔗、襄瓜、笋等172

二二七、唐代温州永嘉郡贡蔗173

二二八、宋代温州盛产竹笋、菌173

二二九、宋时乐清产莼、梅、桃等174

二三○、南宋永嘉煮梅转卖倾江湖174

二三一、南宋瑞安林民达佣人艺果蔬175

二三二、元代乐清市人蒸梨卖之175

二三三、明永乐间乐清果蔬三十四种175

二三四、明代温州果蔬七十余种175

二三五、清代温州美果垂枝怜色嫩177

二三六、清代温州蔬菜名目多178

二三七、清末瑞安县笋、蔗售之外洋179

二三八、清末永嘉县果蔬产销统计179

茶叶181

二三九、唐初永嘉县有白茶山181

二四○、中唐雁山茶亦为第一181

二四一、宋嘉祐间温州土贡茶叶181

二四二、宋崇宁间温州以平阳置茶场182

二四三、北宋雁荡山有新茶182

二四四、北宋后期仙岩已出雨前茶182

二四五、宋绍兴末温州产茶五万多斤183

二四六、宋乾道间温州住卖茶盐权免赏罚183

二四七、元代温州岁贡芽茶183

二四八、明弘治间雁山茶入贡183

二四九、明万历间楠溪茶与雁山茶无异184

二五○、明末泰顺泗溪、南窍茶独佳184

二五一、明清诗人竞咏雁山茶184

二五二、清康熙间温州贡茶为怨聚186

二五三、清道光间朝廷不准温茶海运186

二五四、清道光间温人购新茶备一年用187

二五五、清末瓯茶出口以平阳南北港为大宗187

二五六、清末永嘉年产茶叶八千斤187

二五七、清末瑞安茶叶以凤山为第一188

二五八、清末平阳制茶有红、绿等法188

二五九、清末温州港茶叶出口统计189

蚕桑棉麻189

二六○、南朝宋谢灵运率众种桑189

二六一、南朝宋永嘉有八辈蚕190

二六二、隋豫章、永嘉等地蚕一年四五熟190

二六三、北宋永嘉胡氏栽靛为业191

二六四、宋代温地不宜桑191

二六五、元末平阳已种橦花191

二六六、明前中期乐清县产苎麻棉桑192

二六七、明弘万间温州种桑四万余株192

二六八、瑞邑向来寡蚕桑193

二六九、罗阳有榆蚕193

二七○、清末温州力兴蚕桑193

二七一、清末乐清、瑞安多种棉、葛、靛青194

二七二、清末永嘉县植桑七万五千株194

二七三、清末永嘉县年出丝二万五千两195

花卉196

二七四、东晋时南塘以荷花名196

二七五、南朝宋永嘉竹间多牡丹196

二七六、唐代簇蝶花出温州196

二七七、宋时王十朋笔下的温州花卉196

二七八、宋绍兴间王十朋乐清辟园栽花198

二七九、宋绍兴间王十朋首创盆景198

二八○、宋时永嘉中塘梅花之盛199

二八一、宋时温州奇花异草200

二八二、明弘治间温州梅花奇品尤多200

二八三、明隆万间温州花卉七十九种201

二八四、明代雁山花卉盛202

二八五、清时温人好种花203

二八六、清代温地暖多奇花204

二八七、清季花时往游询为大观207

二八八、清代姑苏人至瑞、平觅买墨兰208

二八九、清道光间永嘉灶丁改为种花208

药材208

二九○、南朝宋永宁县出赤石脂等208

二九一、唐时温、括有放杖木、蓼蠃209

二九二、宋时温州柑橘皮、积实、积壳入药209

二九三、宋宣和间温州岁贡干姜209

二九四、元代平阳有种药轩210

二九五、明弘治间温产药材廿五种210

二九六、明隆万间温产药材八十二种210

二九七、清乾隆间温产药材七十七种211

二九八、明、清丛书引录的温药212

二九九、清同治间泰顺产药一百三十一种213

三○○、清末永嘉县产药三十二万余斤214

三○一、清末瑞安姜黄、苡仁销售他省216

林业217

三○二、晋代温州盛产豫樟217

三○三、东晋、南朝横阳、乐成产筋竹、苦竹217

三○四、东晋、南朝永宁出松、桐218

三○五、宋宫木植有温台衢婺之豫樟218

三○六、宋代石竹等诸种并出温州219

三○七、宋时王十朋咏木诗话219

三○八、南宋间温、处良材入海者众220

三○九、元代竹出温州诸山中220

三一○、明弘治前温州已置竹木场221

三一一、明隆万间温产竹木六十三种221

三一二、明万历间瑞安仙岩立碑护林222

三一三、清乾隆间永嘉县桂树怪伟223

三一四、清代温产竹木六十余种223

三一五、清嘉庆间平阳狮球山禁伐山林225

三一六、清道光间平阳禁伐三十一都道树226

三一七、清咸丰间平阳上下村立约栽树227

三一八、清光绪间瓯、括两郡樟木殆尽228

三一九、清光绪间瑞、永交界种树护林228

三二○、清末瑞安松、樟、木炭出口229

三二一、清末永嘉县植树近四十万株229

三二二、清末永嘉县竹园一万余亩230

畜牧业230

三二三、南朝宋永嘉郡人已养蜂230

三二四、宋时王十朋戒杀蛙230

三二五、明代乐清县畜牧业兴盛231

三二六、明代温州编远方马头232

三二七、清初东瓯蜜以雁山为最233

三二八、清初温州颇多畜马233

三二九、清乾隆间温州育婴堂饲养乳牛233

三三○、清嘉庆间永嘉两林君戒食牛、蛙234

三三一、清道光间瑞安张阿五养猪亏本235

三三二、清光绪间乐清县火焙孵鸡235

三三三、清光绪间永嘉县六畜兴旺235

三三四、清末瑞安县猪贩至台湾237

三三五、东周王会东越贡海蛤238

三三六、三国时永嘉茗岙稻田养鱼238

三三七、南朝宋永嘉郡多海产238

三三八、唐、宋温州贡鲛鱼皮239

三三九、唐、宋温州肴则水族居多239

三四○、南宋临安鱼鲞产于温、台等郡240

三四一、宋时乐清蛎房魁海错241

三四二、元代温州频海人家捕鱼度年241

三四三、元时雁山有斑鱼241

三四四、明代温州土贡海产241

三四五、明隆万间温产鱼介九十六种242

三四六、明时平阳渔民卖鱼先输官243

三四七、明代宁、台、温旁海网罟随时弗论244

三四八、明万历间温州渔民由?长管束244

三四九、明代温州水产多异品245

三五○、清代温州海错之美250

三五一、清代温州海错远销外地253

三五二、温州鱼名杂考254

三五三、清道光间瑞安渔船出洋需给照稽查258

三五四、清末玉环渔民直将性命争鱼蟹259

三五五、清末玉环渔民捕鱼之法259

三五六、清末永嘉县内河渔业年产七千元260

三五七、清末永嘉县外海渔业年产三十万斤261

三五八、清末瑞安下垟《毒鱼禁约》262

三五九、清末瑞安董田人捕鲽鳗262

三六○、清末瑞安县水产品录要263

三六一、清末瑞安县渔界、渔具264

三六二、清末瑞安捕鱼之法265

三六三、清末平阳县禁毒鱼虾267

陶瓷业269

三六四、东瓯自晋已陶269

三六五、唐代诗人盛誉缥瓷270

三六六、宋时温州瓷器远销国内外270

三六七、明代永嘉、泰顺出陶瓷270

三六八、清代平阳蕉滩、顺溪陶瓷传家270

三六九、清同治间泰顺洪日等地出陶瓷271

三七○、清末永嘉县陶瓷出品四十余种271

造船业272

三七一、春秋战国秦汉越人以船为车272

三七二、三国吴置横屿船屯272

三七三、晋代东舟船济江泛海272

三七四、唐贞观间江南十二州造船欲征高丽273

三七五、宋天圣间温、台打造澶州浮桥用船273

三七六、宋元丰间温州实造漕船、官舟273

三七七、宋元祐间温、明岁额造船六百只273

三七八、宋绍圣间请假温、明州运船给用274

三七九、宋崇宁初导洛物货场拨借温州运船274

三八○、宋政和间明、温州船材有失274

三八一、宋政和间移温之船场于明州274

三八二、宋宣和初诸路造船欠数至多275

三八三、北宋时温、明州置造船官275

三八四、宋绍兴初裁减温州造船场官兵275

三八五、宋绍兴末福建依蒲门寨船样造船276

三八六、宋隆兴间明、温等州造海、江船276

三八七、宋乾道初赦免温、明等州未造船数276

三八八、宋淳熙初裁减温州粮船额数277

三八九、宋淳熙间温、台海船来明州教阅277

三九○、南宋时永嘉船场之扰277

三九一、宋嘉定间温州利诱海商造船应公278

三九二、宋嘉定间温州打造海船费广278

三九三、元至元间温州造征爪哇船278

三九四、明初浙闽濒海九卫造海舟御倭279

三九五、明初温州造巨舰如履平地279

三九六、明宣德间温州造漕运海艘279

三九七、明弘治前造船场在州治东279

三九八、清同治间温州造快蟹哨船、龙艚船280

三九九、清时温州造船厂额造船九十只280

纺织业283

四○○、晋代温州已有鸡鸣布283

四○一、唐代温州土贡布284

四○二、宋嘉定间温州有机织户284

四○三、元代平阳缫丝常辛寒284

四○四、元、明温州置织染局284

四○五、明永乐间乐清产、贡帛之品285

四○六、明弘治间温州出现为人分纺分织285

四○七、明代温克(缂)丝之名遍东南285

四○八、明弘、嘉间温州织染局岁造织品286

四○九、明隆庆间乐清织品众多286

四一○、明万历间双线布、斜文布独为他郡最286

四一一、明代平阳布成早得官债偿287

四一二、明代瓯绸等自可单行287

四一三、明末泰顺纯葛为布最佳287

四一四、清康熙间温州吉贝失其制288

四一五、清乾隆间平阳夏绩苎、冬纺棉288

四一六、清嘉庆间瑞安出三港纱288

四一七、清道光间温州丝绸业行规种种289

四一八、清代永嘉妇女竞买红花染布289

四一九、清代瓯绸算湖绉、杭续难比290

四二○、清代东瓯双纱布为女工之最善者291

四二一、清代温州栲纱制尤工291

四二二、清光绪间永嘉县有冻绿布291

四二三、清后期温州织品种种292

四二四、清末永嘉县年产土布四十余万匹293

四二五、清末永嘉县年产丝绸三千匹293

四二六、清末永嘉县年产麻类五万七千元294

矿冶及金属制品业295

四二七、唐代安固产铜295

四二八、宋元祐间乐清铸成巨镬295

四二九、宋元祐间永嘉县铸铁井栏296

四三○、宋代温州南溪、潮溪产铜296

四三一、宋代温、台等处铸造铜器尤盛297

四三二、宋代温州产铅297

四三三、宋时瑞安县有矾石297

四三四、明初温州平阳已产矾298

四三五、明代温、处银坑冶之课298

四三六、明宣德末平阳银矿优免杂役军需301

四三七、明弘治间泰顺银矿封坑301

四三八、明弘万间瑞、平、泰、永淘砂炼铁302

四三九、清代永嘉县出磁石、铁砂303

四四○、清康熙间平阳营溪铁矿岁产五万斤303

四四一、清时平阳矾矿成本颇重303

四四二、清咸丰间平阳勒石毋许奸徒勒索窑户304

四四三、清末孙诒让组富强矿务公司304

造纸业306

四四四、五代温州有蠲纸306

四四五、宋代温州贡蠲纸306

四四六、明永乐间乐清贡纸五万七千张307

四四七、明宣德间温州蠲纸罢贡307

四四八、明、清泰顺县产纸308

四四九、清乾隆间泽雅纸坊合股建水碓308

四五○、清代楠溪产大贡纸308

四五一、清道光间葵溪有白钱纸309

四五二、清同治间东瓯染纸亦名坊309

四五三、清末瑞安亦产南屏纸309

四五四、清末永嘉县出纸近廿九万件309

砚墨业310

四五五、东晋温州华严石为砚310

四五六、宋代永嘉叶谷作油烟墨成名311

四五七、宋时永嘉观音石砚比端溪良311

四五八、清嘉道间泰顺百步岭石可为砚311

漆器业311

四五九、宋代开封、临安有温州漆器铺311

四六○、元代真腊欲得温州漆盘312

四六一、明代温之漆器名天下312

四六二、明时天下马头皆有温州漆器313

四六三、明代有贡生以温之漆器通关节313

四六四、清康熙间温州漆器渐失其制313

酒业313

四六五、宋代温州佳酿著名酒史313

四六六、北宋温州酒务岁额五六万贯314

四六七、南宋温州上供名酒315

四六八、宋时温州酒税之累315

四六九、清时温州多美酒316

四七○、清末永嘉县酿造业概况316

其他手工业317

四七一、北宋永嘉土贡竹丝灯317

四七二、宋建炎间温州上供螺钿饰器317

四七三、宋代温州已制香料、药桔等317

四七四、南宋淳熙间温州有蜃灰318

四七五、明代温州蜃灰功用甚博318

四七六、明代温州织席通四方319

四七七、明时乐清产腊320

四七八、明代温州制弓、箭、皮、翎、棕鞋320

四七九、明设温州卫军器局321

四八○、清代温州产藤盘、梅篮等321

四八一、明、清温州油品多322

四八二、明、清温州竹丝灯最精322

四八三、明、清温州其他货品323

四八四、清后期泰顺县诸艺均足323

四八五、清末温州小摆设324

四八六、清光绪间瑞安蔡桥车骨业议列条规325

四八七、清末永嘉县伞业重整条规325

四八八、清末瑞安县鞋业最为发达327

四八九、清末永嘉县手工业年产四十五万元328

四九○、清末永嘉县美术业概况329

四九一、唐乾元初置永嘉监盐官330

四九二、唐大历间永嘉等十监当百余州之赋330

四九三、宋至道前置天富南北监331

四九四、宋至道末温州产盐七万四千余石331

四九五、宋天圣前天富南北监欠盐课甚多331

四九六、宋天圣中温有一监三场332

四九七、宋熙宁后杭、温等州盐价苦高332

四九八、宋熙宁中温州各场得盐最多332

四九九、宋崇宁初罢官卖盐333

五○○、宋政和间置长林盐场333

五○一、宋宣和间措置新钞以济亭户333

五○二、宋宣和间客算温盐增给333

五○三、宁建炎间温、台盐供不应求334

五○四、南宋初温、台贩私百十成群334

五○五、宋时温州盐仓官宋适不受亭户金335

五○六、宋绍兴末温盐积压335

五○七、宋绍兴末温产盐十九万石335

五○八、宋隆兴初温盐展限加饶给卖337

五○九、宋乾道间温州罢置州仓337

五一○、宋时平阳县有天富南监338

五一一、宋淳熙初温盐积剩减额并灶338

五一二、宋淳熙间温州复置州仓339

五一三、宋嘉定间裁减温州盐官339

五一四、宋嘉定间温、台、明州槽船贩运私盐340

五一五、宋嘉定间庆元照温州例裁减盐官340

五一六、元代温州盐政机构设置沿革341

五一七、元初温州盐制342

五一八、明洪武初设温台等盐运分司342

五一九、明洪武间温州盐政343

五二○、明洪武间平阳岁办盐三千六百余引343

五二一、明宣德间温州商税收钞343

五二二、明景泰初两浙盐场灶丁盐课344

五二三、明成化间灶户纳盐、征银各半344

五二四、明弘治间温州额办盐近二万引344

五二五、明弘治间鬻余盐、建南监场仓345

五二六、明代乐清县盐法345

五二七、明嘉靖间永嘉场折色盐课敷之通县346

五二八、明嘉靖间各场清理灶丁、均分荡地348

五二九、明嘉靖间建温州盐运分司公署348

五三○、明隆庆末杭州等所照温州随到随掣349

五三一、明万历间的温州盐政机构349

五三二、明万历间温州岁办盐一万六千余引349

五三三、明代乐清县以竹盆煮盐350

五三四、明万历间双穗场盐法351

五三五、明万历间温州各场盐课银351

五三六、明万历间平、瑞优免灶户杂役351

五三七、清初两浙改用小引352

五三八、清初两浙掣验之规352

五三九、清初两浙各分司就近督课353

五四○、清初徙界各场灶全弃界外353

五四一、清初瑞安飞云江两岸开煎354

五四二、清康熙初乐清内地开煎354

五四三、清康熙初永嘉茅竹岭开煎355

五四四、清康熙初张志尹巡历温盐真情355

五四五、清康熙间永嘉复垦场坛近七百亩356

五四六、清康熙间乐清复垦坛地千余亩356

五四七、清康熙间平阳县禁派灶户杂差356

五四八、清康熙间军民侵占双穗场灶地357

五四九、清康熙间瑞安灶丁叹空灶358

五五○、清康熙间温台分司归并360

五五一、清时双穗场地主出租坦地360

五五二、清康熙间南监场并归双穗场360

五五三、清康熙间乐清县残灶颠连361

五五四、清雍正初温、台无地灶民止纳丁科362

五五五、清雍正间温、台盐外运遭缘枭棍363

五五六、清雍正间永嘉、南监二场复设场官364

五五七、清雍正间李卫发帑银收买温盐365

五五八、清乾隆间温所盐场365

五五九、清乾隆间温场行盐地方366

五六○、清乾隆间各场承办政366

五六一、清乾隆间温州场灶概况366

五六二、清时温州制盐之法369

五六三、清乾隆间温所实销引目370

五六四、清乾隆间温盐掣挚概况371

五六五、清乾隆时温属各场课373

五六六、清乾隆间平阳舥艚设灶煎盐374

五六七、清乾嘉间平阳禁止盐商按丁配买375

五六八、清嘉道间乐清县盐法375

五六九、清道光间温州试行票引兼行377

五七○、清同治初南监场认缴盐钱378

五七一、清同光间永嘉场逐渐废弛379

五七二、清末平阳县盐政要事380

五七三、清末玉环灶丁叹381

五七四、清末永嘉县盐业概况381

五七五、清末瑞安县盐政381

五七六、三国时东瓯先民架屋舍于栈格上384

五七七、晋太康间平阳县筑城384

五七八、晋太宁初郭璞建郡城384

五七九、唐天宝间始筑乐清城385

五八○、唐、北宋间建江心东、西塔385

五八一、五代、北宋间温州增筑内外城386

五八二、宋绍圣间郡城建三十六坊386

五八三、宋端平末永嘉筑江山胜概楼387

五八四、宋嘉定初温州重建开元寺千佛阁388

五八五、元延祐间永嘉重建东岳行宫389

五八六、元末重修瑞安、平阳县城389

五八七、元末府城重修温州路谯楼389

五八八、历朝修筑江心寺纪事390

五八九、明初永嘉重建天宁寺大佛殿391

五九○、明代温州府城、堡所392

五九一、明嘉靖间永嘉场新建堡城393

五九二、明代瑞安县城堡395

五九三、明嘉靖间瑞安壶山建狮岩寨396

五九四、明代乐清县城堡396

五九五、明嘉靖间乐清县重建盘石卫城398

五九六、明代平阳县城堡398

五九七、明代泰顺县城堡399

五九八、明嘉靖间王叔果建玉介园400

五九九、明万历间王叔果筑肠湖别墅402

六○○、明万历间温州筑镇宁楼403

六○一、清代温州府及各县屡修城堡404

六○二、清代泰顺、玉环民居405

六○三、南朝宋永嘉郡舟行沿海406

六○四、南朝时永嘉有南亭406

六○五、唐贞观间建三条桥406

六○六、唐代永嘉江为水运要道407

六○七、唐开元间永嘉有上浦馆407

六○八、五代南雁荡驿路马蹄香407

六○九、北宋元祐间万规建桥408

六一○、宋时温州邮驿408

六一一、南宋温州水运通百粤三吴409

六一二、南宋瑞安有飞云渡410

六一三、元代闽浙运粮脚价410

六一四、元延祐间温、台运粮甚为险恶410

六一五、元时瑞安有海运船411

六一六、元时温州运舟受钞之制411

六一七、元代永嘉南塘设有邮驿412

六一八、元代乐清有横春驿412

六一九、明弘治间温州有铺一百廿412

六二○、明弘治间温州烽堠三十七处413

六二一、明嘉靖间温州驿五铺一百十三413

六二二、明嘉靖时飞云渡之制414

六二三、明嘉靖末重筑瓯南塘路414

六二四、明万历间永嘉县桥一百六十八座415

六二五、明万历间瑞安县桥一百四十三座417

六二六、明万历间乐清县桥一百六十座418

六二七、明万历间平阳县桥六十九座420

六二八、明万历间泰顺县桥五十七座421

六二九、明万历间温州府铺一百十五422

六三○、明万历间温州各县津渡423

六三一、明时温州卫漕船二百多只426

六三二、明崇祯间飞云江复官渡426

六三三、明代温州设渡、船夫426

六三四、清康熙间平阳平安渡垦田济渡427

六三五、清时温属各县渡、桥夫工食银428

六三六、清乾隆间金、衢、温等漕帮债欠尤多428

六三七、清乾隆间温州各县邮传428

六三八、清道光间重建平阳安步桥432

六三九、清道光间平阳南山溪建矴步432

六四○、清咸同间泰顺建回澜桥433

六四一、清代开禁后温州海舶云集435

六四二、清代温州内河舟船如织435

六四三、清末温州试行人力车436

六四四、清末温瑞通汽船437

六四五、清末温州通电报438

商业439

六四六、唐时郡城有百贾坊439

六四七、宋熙宁末温州六务商税四万余439

六四八、北宋温州镇市439

六四九、宋代温州坊市昼夜喧阗440

六五○、宋时郡城有众乐园、八仙楼440

六五一、宋行和预买之法440

六五二、宋嘉定间叶适称抑末厚本非正论441

六五三、南宋时林叔和弃农经商441

六五四、宋咸淳间温、台海鲜惮通江浙441

六五五、元代温州百货所萃442

六五六、明初乐清镇市故址442

六五七、明永乐间乐清县镇市442

六五八、明弘治间永嘉有官酒楼443

六五九、明代徽商始贾瓯括443

六六○、明弘治间温州有廿二市十镇443

六六一、明万历间温州有廿六市十镇444

六六二、明崇祯间泰顺县新增百丈市444

六六三、明时瓯货日夜商贩而北444

六六四、清乾隆间闽浙商贾丛集温州444

六六五、清乾隆间永嘉县严禁苎麻内藏杂物445

六六六、清乾隆间闽商二百余人设义家446

六六七、清乾隆间温州有市廿八镇十449

六六八、清开禁后温州依旧繁华449

六六九、泰顺县旧有罗阳市450

六七○、清光绪间乐清集市有期450

六七一、清光绪间玉环厅街市451

六七二、清代温属各县药肆简况451

六七三、清代温州叶同仁药肆纪功碑452

六七四、清代温州牙户颇多453

六七五、清末温州府设商会453

六七六、清末温州新建商务局457

六七七、清末永嘉正记南北货行458

六七八、清末瑞安县山货、鱼行六十余间458

六七九、清末永嘉县有行栈二百八十七家458

六八○、清末永嘉县设店铺近一千七百家460

六八一、清末永嘉县丝绸商年销十六万元462

六八二、清末永嘉县茶叶岁出口万余箱463

六八三、清末永嘉县年销纸廿一万元464

外贸业464

六八四、唐显庆间日本遣唐使抵达括州464

六八五、唐中期明、温、台始对日贸易465

六八六、五代后梁初滨海诸州置博易务465

六八七、北宋咸平初周伫赴高丽经商被留465

六八八、南宋绍兴初温州已设市舶务465

六八九、宋绍兴间温州巨商张愿世为海贾466

六九○、宋绍兴间大火燔温州府征舶等务466

六九一、宋绍兴间江阴军依温州例置市舶务466

六九二、宋绍兴间温州等市舶务置专职监官466

六九三、宋乾道初两浙路惟温州等五市舶467

六九四、宋淳熙初温州等务上解抽解博买货物467

六九五、宋庆元初温、秀等务废467

六九六、宋嘉定间永嘉大商漏船乳香467

六九七、宋时永嘉王德用赴交趾468

六九八、宋末永嘉蔡起莘为海上市舶468

六九九、宋末元初平阳商贾十年隔音信468

七○○、元时温州市舶司之制468

七○一、元代永嘉城蕃舶夷琛之所填委469

七○二、元初永嘉薛氏居真腊469

七○三、元时温州商贾赴南海未归469

七○四、明初温州民有市沉香诸物469

七○五、明弘治前市舶务在龙首桥北470

七○六、清乾隆间温州海关470

七○七、清光绪初温州为通商口岸470

七○八、清时温州海贾风浪难当470

七○九、清光绪间玉环税关471

七一○、平阳县关市之征沿革471

七一一、清光绪间温州开埠商务大盛472

七一二、清末温州出口宜设公司472

七一三、清末瓯海关进出口货值473

七一四、清末瓯海关直接出口贸易货值473

七一五、清末瓯海关主要出口货物数量474

七一六、清末瓯海关进口商品货值475

七一七、清末瓯海关主要进口商品数量476

七一八、唐时温州土贡478

七一九、唐代温州徭役478

七二○、五代晋汉间钱氏赦免境内租税478

七二一、宋代温州贡、役479

七二二、北宋时温州有监税官479

七二三、宋宣和末省减温州贡赋479

七二四、南宋初减两浙贫户丁盐钱480

七二五、宋绍兴初温州上供细以衣绢代发480

七二六、宋隆兴末温州二税物帛以银折输481

七二七、宋乾道间温州水旱灾减税481

七二八、宋乾道间温、台等州点检官吏俸给482

七二九、宋淳熙间温、处流民丁籍尚存482

七三○、宋淳熙间乐清县赋税483

七三一、元代乐清县赋税、徭役483

七三二、元代平阳悍吏登门索钱484

七三三、明初定赋役法484

七三四、明永乐间乐清县土贡、课程485

七三五、明宣德间温州府商税复纳钞486

七三六、明宣德间永嘉等县欠盐粮、鱼课米486

七三七、明宣德间温州均陆、水田税487

七三八、明弘治间温州府田赋487

七三九、明弘治间温州府课程488

七四○、明弘治间温州府土贡489

七四一、明弘治间温州府差役490

七四二、明嘉靖间瑞安县土贡491

七四三、明嘉靖间温州府贡赋491

七四四、明前、中期乐清县赋税492

七四五、明前、中期乐清县徭役493

七四六、明隆庆间乐清县银役详情493

七四七、明隆庆间永嘉王氏里役498

七四八、明隆万间温州行一条鞭法498

七四九、明万历间温州税课司499

七五○、明万历间何钫议平阳田均四则500

七五一、明万历间温州府贡赋500

七五二、明万历间永嘉县贡赋502

七五三、明万历间瑞安县贡赋503

七五四、明万历间乐清县贡赋504

七五五、明万历间平阳县贡赋506

七五六、明万历间泰顺县贡赋507

七五七、明后期平阳县科则508

七五八、明时平阳县渔税509

七五九、清康熙间平阳永免畲民差徭510

七六○、清康熙间平阳县禁革杂税511

七六一、清康熙间平阳先行以丁配田512

七六二、清乾隆后期黄梅勒贪平阳钱粮512

七六三、清乾隆末永嘉设庄长催科512

七六四、清代温州府田赋514

七六五、清代永嘉县贡赋515

七六六、清代乐清县贡赋518

七六七、清代瑞安县贡赋519

七六八、清代平阳县贡赋521

七六九、清代泰顺县贡赋527

七七○、清代玉环厅贡赋527

七七一、清道咸间瑞安酷吏勒派杂税527

七七二、清道光间双穗场升科清册532

七七三、清同治间温州府减征钱粮南米532

七七四、清光绪间乐清县南米浮收案533

七七五、清光绪间固定温郡药业商税536

金融538

七七六、宋绍兴间温州民间已借贷538

七七七、宋淳熙间温州借贷月息二至五分538

七七八、宋嘉熙间乐清陈光庭典当不取息539

七七九、明代永嘉灶民称贷应急539

七八○、明末泰顺贫民倍利称贷539

七八一、清乾隆间温州存典月息一分五厘539

七八二、清道光间文庙书院、育婴堂存典生息540

七八三、清道光间瓯俗典铺息重540

七八四、清道光间瑞安农村多有借贷541

七八五、清咸丰间瑞安亲友贷钱月息八厘541

七八六、清咸同间私铸铜钱官不能禁541

七八七、清后期温州文成会等存典生息542

七八八、清光绪间温州典当兴盛542

七八九、清末瑞安有同人集543

七九○、清末瑞安县存典月息八厘544

七九一、清末永嘉县汇兑票庄概况545

七九二、清末仁和当店经营状况546

七九三、清末德丰当店经营状况547

七九四、清末善赉当店经营状况548

七九五、清末公大当店经营状况548

七九六、清末通济当店经营状况549

物价550

七九七、南宋初永嘉县拍卖没官田产550

七九八、宋绍兴间温州拍卖僧道违法田产550

七九九、宋绍兴间江浙等地依温州拍卖官产551

八○○、宋绍兴末温州茶价551

八○一、明万历间东盐价腾涌551

八○二、清乾隆间瑞安平粜以抑谷价552

八○三、清嘉庆间瑞安薯干百斤价二千七八百文552

八○四、清道光间瑞安农村伴哺月谷五十553

八○五、清道光十一至十四年瑞安物价飞涨553

八○六、清道光十四年瑞安饥民劫市554

八○七、清道光十四年瑞安减价轮粜555

八○八、清道光后期瑞安粮价又涨557

八○九、清道光末瑞安谷价又跌558

八一○、清咸丰间瑞安谷价复涨558

八一一、清道咸间乐清鲜薯二三钱一斤561

八一二、清末温州米价562

八一三、清末温州工价562

八一四、清末瑞安粮价562

八一五、晋代永嘉郡灾异565

八一六、南朝乐城灾年民无生意565

八一七、唐代温州永嘉郡灾异565

八一八、宋代温州灾异566

八一九、宋乾道二年温州大水569

八二○、宋淳熙七年温州贡院大火569

八二一、元代温州灾异570

八二二、元时永嘉灾后景象572

八二三、元末平阳大水伤稼572

八二四、明代温州灾异573

八二五、明万历二年永嘉水潦泛滥576

八二六、清嘉庆前温州灾异576

八二七、清嘉庆后永嘉县灾异579

八二八、清嘉庆后乐清县灾异581

八二九、清嘉庆后瑞安县灾异583

八三○、清嘉庆后平阳县灾异590

八三一、唐上元间李皋冒死开仓赈济温民594

八三二、宋元丰间温州借粮五万石赈灾594

八三三、宋乾道间朝廷多方赈救温州水灾594

八三四、宋淳熙间楼钥赈恤灾民596

八三五、宋代温州殷户在恤政中的作用596

八三六、元至正间江浙常平仓皆满597

八三七、明代温州粮政机构597

八三八、明代永嘉县恤政597

八三九、明嘉靖间永嘉王澈赈饥598

八四○、明代瑞安县恤政598

八四一、明万历间周悠创瑞安备赈义仓599

八四二、明万历间周悠改建瑞安养济院600

八四三、明代乐清县恤政600

八四四、明代平阳县恤政601

八四五、历代平阳县仓储沿革601

八四六、明代平阳县仓储602

八四七、明代泰顺县恤政603

八四八、清代永嘉县恤政604

八四九、清乾隆间温州府创建育婴堂607

八五○、清乾隆间珠浦岭建义家608

八五一、清代乐清县恤政608

八五二、清末乐清西乡社仓章程(节录)612

八五三、清代瑞安县恤政613

八五四、清代平阳县恤政614

八五五、清时平阳屡禁土棍阻碍谷米流通620

八五六、清代泰顺县恤政621

八五七、泰顺社仓章程623

八五八、清代玉环厅恤政626

八五九、清末童兆蓉温州施赈626

八六○、温州古代赈灾简况627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