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国国情与发展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 胡鞍钢,鄢一龙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 ISBN:7300208282
- 出版时间:2016
- 标注页数:549页
- 文件大小:106MB
- 文件页数:562页
- 主题词:国情-研究-中国;社会发展-研究-中国
PDF下载
下载说明
中国国情与发展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1章 导论:中国国情与发展之路1
1.1 为什么要研究中国国情2
1.2 国情与发展经济学8
1.3 怎样认识和理解“中国之路”16
1.4 认真阅读中国这部“天书”20
1.5 本书的主要内容21
第一篇 自然国情与发展28
第2章 地理与发展28
2.1 地理与发展的关系29
2.1.1 地理对发展的影响29
2.1.2 如何重塑经济地理32
2.2 中国自然地理与发展35
2.2.1 幅员辽阔的大陆型国家36
2.2.2 地形、地势复杂38
2.2.3 气候条件多样41
2.2.4 生态环境的多样性和脆弱性43
2.2.5 地理资源分布不均衡43
2.3 重塑中国经济地理45
2.3.1 集聚经济47
2.3.2 要素流动49
2.3.3 消除分割51
2.3.4 超载开发52
2.4 构建高效协调可持续的家园53
2.5 小结:建设美丽中国、绿色中国55
第3章 资源与发展58
3.1 资源消耗与发展模式59
3.1.1 自然资源的特性59
3.1.2 自然资源财富60
3.1.3 不同发展模式与资源消耗61
3.1.4 影响资源消耗的因素63
3.2 中国自然资源的特点65
3.3 中国资源工业的发展68
3.4 资源集约高效利用72
3.5 充分利用两种资源76
3.6 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78
3.7 小结:创新绿色现代化80
第4章 环境与发展82
4.1 环境与经济发展82
4.1.1 环境的经济学特性84
4.1.2 增长与环境86
4.1.3 名义储蓄率、真实储蓄率和绿色储蓄率88
4.2 中国古代环境状况变迁91
4.3 生存型环境压力94
4.4 工业化生态赤字迅速扩大96
4.5 生态赤字逐步缩小99
4.6 转向生态盈余103
4.7 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105
4.8 小结:从生态赤字扩大到生态赤字缩小107
第5章 自然灾害、气候变化与发展109
5.1 自然灾害、气候变化与发展的关系110
5.1.1 自然灾害、气候变化110
5.1.2 自然灾害损失影响因素112
5.2 自然灾害历史变迁114
5.2.1 中国自古就是世界灾害大国114
5.2.2 新中国成立以来自然灾害损失115
5.2.3 我国自然灾害的分布118
5.3 气候变化的最大受害国119
5.4 温室气体排放超级大国124
5.5 提高防灾减灾能力128
5.5.1 建设低灾害风险型社会128
5.5.2 建设气候适应型社会130
5.6 小结:积极应对自然灾害与全球气候变化132
第二篇 人力资源与发展137
第6章 人口与发展137
6.1 人口与经济发展138
6.1.1 现代人口转变过程138
6.1.2 生育率影响因素139
6.1.3 人口红利与人口负担142
6.2 中国人口历史变迁145
6.3 中国现代人口转变147
6.4 计划生育与人口红利150
6.5 老龄化、少子化的双重挑战155
6.6 从控制一代到调整一代158
6.7 小结:从人口包袱到人力资源财富161
第7章 健康与发展163
7.1 健康与发展的关系164
7.1.1 公共健康定义与衡量164
7.1.2 健康的经济学属性167
7.1.3 健康与经济发展的关系168
7.2 健康发展的黄金期171
7.3 健康发展的缓慢进展期177
7.4 构建世界最大的全民医保网181
7.5 建设全民健康型社会185
7.6 小结:从“东亚病夫”到“东方巨人”188
第8章 教育与发展191
8.1 教育与人力资本积累192
8.1.1 教育的经济学属性192
8.1.2 人力资本积累193
8.1.3 人力资本与经济发展197
8.2 从文盲充斥大国到初级教育大国200
8.3 从人口大国到人力资源大国204
8.4 迈向人力资源强国207
8.5 小结:从文盲充斥大国到人力资源强国216
第9章 就业与发展218
9.1 就业与发展的关系219
9.1.1 就业供给219
9.1.2 就业创造222
9.1.3 就业转型224
9.2 从劳动力大国到就业大国226
9.3 从就业大国到就业强国230
9.4 实现高质量的更加充分就业的目标239
9.5 小结:从劳动力大国到就业强国240
第三篇 经济国情与发展246
第10章 中国现代经济增长246
10.1 经济增长及来源247
10.1.1 现代经济增长247
10.1.2 现代经济增长来源248
10.1.3 后发优势与经济追赶250
10.1.4 经济发展的制度因素252
10.2 中国经济发展从领先到衰落254
10.3 从“一穷二弱”到世界经济大国256
10.4 人类历史上最为壮观的经济增长奇迹261
10.4.1 史无前例的高增长261
10.4.2 经济增长来源变迁265
10.4.3 经济结构变迁267
10.5 小结:从“一穷二弱”之国到世界第二大经济体268
第11章 农业与发展271
11.1 农业发展与转型272
11.1.1 农业是国民经济基础性部门272
11.1.2 农业发展的影响因素274
11.1.3 农业转型275
11.2 传统农业大国278
11.3 农业初步转型发展期281
11.4 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全面转型290
11.5 从农业大国到世界现代农业大国300
11.6 迈向现代农业强国303
11.7 小结: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305
第12章 工业与发展309
12.1 工业化311
12.1.1 工业化的不同定义311
12.1.2 世界四次工业革命314
12.1.3 中国工业化战略的不同版本318
12.2 国家工业化:建成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321
12.3 混合工业化:建成世界工业大国328
12.4 新型工业化:建成世界第一大工业国331
12.5 绿色工业化:建成绿色工业强国338
12.6 小结:从世界工业化落伍国到世界工业强国341
第13章 知识与发展345
13.1 知识、创新与经济发展347
13.1.1 知识的内涵与特征347
13.1.2 科技实力衡量349
13.1.3 知识与经济发展351
13.1.4 后发国家的知识追赶353
13.2 “李约瑟之谜”357
13.3 从现代科技空白国到知识追赶国359
13.4 加速追赶与信息革命363
13.5 走向世界科技实力大国369
13.5.1 科学创新能力369
13.5.2 技术创新能力372
13.5.3 高科技市场创新能力375
13.5.4 科技资金投入能力375
13.5.5 科技综合实力377
13.6 迈向世界创新强国378
13.7 小结:从科技空白国到世界创新强国380
第四篇 公平与发展385
第14章 减贫与发展385
14.1 四类贫困与综合减贫387
14.2 为消除贫困奠定基础391
14.3 明显减少四类贫困人口394
14.3.1 减少收入贫困人口最大贡献国394
14.3.2 减少人类贫困取得重大进展397
14.3.3 知识贫困程度大大减轻400
14.3.4 消除生态贫困面临重大挑战401
14.4 消除贫困的做法与经验403
14.5 未来全面消除各类贫困408
14.6 小结:从世界最大贫困人口国到世界最大人类发展国409
第15章 城乡与发展412
15.1 城乡转型413
15.1.1 发展中国家城市化413
15.1.2 城乡二元结构与四元结构414
15.2 从二元结构到四元结构419
15.2.1 城镇化起步与城乡二元结构的初步形成419
15.2.2 从二元结构到三元结构423
15.2.3 从三元结构到四元结构425
15.3 中国超大规模城镇化428
15.3.1 人类历史上最为迅速的城镇化过程429
15.3.2 人类历史上最大规模的城镇化430
15.3.3 成功避免了大规模的贫民窟433
15.4 四化同步破解四元结构435
15.4.1 从两化到四化同步破解四元结构435
15.4.2 城乡发展趋同437
15.4.3 走新型城镇化之路439
15.5 小结:从城乡二元结构到城乡一体化441
第16章 地区与发展443
16.1 地区差距444
16.1.1 多维地区差距衡量444
16.1.2 地区差距演变的不同模式445
16.1.3 地区发展趋同446
16.2 中国地区发展战略的变化及影响448
16.3 计划经济时期的地区差距变迁451
16.4 改革开放时期地区发展差距变迁454
16.4.1 经济发展水平变迁455
16.4.2 生活水平变迁456
16.4.3 公共服务水平变迁458
16.4.4 人类发展指数变迁460
16.4.5 地区发展差距的总体变迁463
16.5 促进区域协调发展,逐步实现共同富裕465
16.6 小结:从大发展大趋异到共同发展大趋同466
第五篇 中国与世界471
第17章 中国与世界471
17.1 全球化与中国472
17.1.1 三次全球化与全球大趋同472
17.1.2 后发国家的追赶路径477
17.2 全球化的边缘化者480
17.3 全球化的参与者和受益者482
17.4 从全球化的受益国到贡献国484
17.5 中国在世界地位和作用的跃迁487
17.6 小结:从全球化边缘化者到最大贡献者491
第六篇 总结497
第18章 中国之路回顾与展望497
18.1 中国之路的命题498
18.2 中国之路的历程503
18.3 中国发展战略创新510
18.4 东方巨人的成功之道513
18.5 未来中国走向517
18.6 结语:而今迈步从头越520
附录1 主要名词解释522
附录2 数据库索引539
后记546
热门推荐
- 1943365.html
- 2531594.html
- 2707644.html
- 2666135.html
- 1176394.html
- 3097447.html
- 545919.html
- 709260.html
- 2979290.html
- 1376053.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989966.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927522.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054379.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132224.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447199.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706569.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996155.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015746.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576378.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7650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