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战后国际关系史 1945-1995 下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 方连庆,刘金质,王炳元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 ISBN:7301040490
- 出版时间:1999
- 标注页数:618页
- 文件大小:27MB
- 文件页数:648页
- 主题词:中国治政
PDF下载
下载说明
战后国际关系史 1945-1995 下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序言1
第一章 盟国在处理战败国问题上的矛盾和斗争1
第一节 对意、罗、保、匈、芬五国和约的缔结1
从伦敦第一届外长会议到苏美英三国外长在莫斯科的妥协1
第二届外长会议与巴黎和会5
纽约第三届外长会议与五国和约的缔结9
多瑙河会议13
第二节 在处置德国问题上的斗争15
盟国在对德政策上的分歧15
美苏在德国问题上的争夺与第一次柏林危机17
两个德国的建立24
第三节 美国对日本的单独占领28
美国排斥盟国独占日本28
民主改革的实施32
美国对日政策的转变38
第一节 美国的全球战略和冷战政策43
美国称霸世界的计划43
第二章 美国霸权地位的确立及其对西欧的控制43
美苏从合作走向对抗与乔治·凯南的“遏制”理论47
丘吉尔的富尔顿演说51
杜鲁门主义与美苏冷战的开始53
第二节 从“马歇尔计划”到《北大西洋公约》56
英国的“三环外交”和《英法同盟互助条约》56
“马歇尔计划”59
《布鲁塞尔条约》63
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的建立66
第三节 美国在拉丁美洲的扩张和“第四点计划”70
《里约热内卢条约》70
美洲国家组织的建立73
“第四点计划”75
第一节 苏联国际地位的提高及其对外政策78
苏联成为与美国抗衡的世界大国78
第三章 苏联成为世界大国及其同东欧和南斯拉夫的关系78
战后初期苏联的对外政策84
第二节 苏联同东欧和南斯拉夫的关系89
东欧人民民主国家的建立89
东欧国家人民政权的巩固93
苏联同东欧和南斯拉夫的友好合作互助条约98
经济互助委员会的成立101
第三节 欧洲共产党和工人党情报局的建立及苏南关系的破裂104
欧洲共产党和工人党情报局的建立104
苏南关系的破裂108
第一节 越南和朝鲜革命的胜利113
越南民主共和国的建立113
第四章 亚洲各国争取民族独立斗争的胜利113
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的诞生115
第二节 东南亚和南亚民族独立运动的高涨117
印度尼西亚的独立117
菲律宾和缅甸的独立121
印度和巴基斯坦的独立125
第三节 西亚各国人民反帝反殖斗争的蓬勃发展128
叙利亚和黎巴嫩的独立128
巴勒斯坦问题129
第一次中东战争132
第一节 美国对华政策的破产135
美国的扶蒋反共政策135
第五章 美国对华政策的破产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135
马歇尔使华139
“白皮书”的发表144
第二节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149
中国革命的胜利及其对国际关系的影响149
新中国外交的基本原则和具体政策152
肃清帝国主义在中国的特权154
第一节 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外关系的发展161
第六章 美国推行敌视中国的政策及其在亚洲的侵略扩张活动161
同各国建立外交关系161
《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165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和实施168
中美大使级会谈171
第二节 美国对朝鲜的武装干涉180
朝鲜战争的爆发与美国的武装干涉180
中国人民志愿军入朝作战183
朝鲜停战谈判与停战协定185
确立188
第三节 美国单独对日媾和与日美“安全体系”的188
旧金山和会与《旧金山对日和约》188
《日美安全条约》192
日台“和约”195
《日美共同防御援助协定》199
第四节 印度支那战争和日内瓦会议203
美国策划扩大印度支那战争与“多米诺理论”203
日内瓦会议206
第七章 西欧联合趋势的发展和欧洲经济共同体的建立209
第一节 从舒曼计划到“伦敦—巴黎协定”209
舒曼计划和欧洲煤钢共同体209
普利文计划和“欧洲防务集团条约”215
“伦敦—巴黎协定”219
第二节 欧洲经济共同体的建立223
《罗马条约》223
实施关税同盟计划及共同农业政策226
戴高乐重新执政后法国的独立自主外交政策229
第一节 斯大林逝世后的苏联外交234
第八章 苏联对外政策的新变化234
对奥和约的缔结234
日内瓦四国首脑会议236
苏联同日本恢复外交关系241
戴维营会谈244
第二节 苏联与东欧各国关系出现的新情况247
华沙条约组织的建立247
苏南关系的改善250
波兹南事件255
匈牙利事件259
中苏分歧的背景265
第三节 中苏关系变冷的趋势265
“共建长波电台”与“共同潜艇舰队”问题268
赫鲁晓夫对台湾问题和中印边界冲突的立场272
第九章 亚非会议和亚非国家反帝斗争的高涨277
第一节 亚非国家万隆盛会277
科伦坡五国总理会议和茂物会议277
亚非会议的胜利召开和“十项原则”279
苏伊士运河事件282
第二节 苏伊士运河事件和第二次中东战争282
第二次中东战争285
艾森豪威尔主义287
第三节 艾森豪威尔主义与美国军事干涉黎巴嫩的失败287
伊拉克革命对中东军事联盟的打击290
美国军事干涉黎巴嫩的失败293
第一节 U—2飞机事件和第二次柏林危机296
第十章 美苏争霸格局的形成296
U—2飞机事件和四国首脑会议的流产296
肯尼迪的“和平战略”299
维也纳会谈305
第二次柏林危机308
第二节 古巴导弹危机和部分禁止核试验条约313
古巴革命胜利后的古美关系313
吉隆滩战役317
古巴导弹危机321
部分禁止核试验条约327
第三节 第三次中东战争和葛拉斯堡罗会谈332
第三次中东战争332
葛拉斯堡罗会谈335
第一节 欧洲经济共同体的发展及其同美英之间的矛盾337
欧洲经济共同体的巩固和发展337
第十一章 西欧、日本对外政策的调整337
“狄龙回合”和“肯尼迪回合”340
欧洲自由贸易联盟与英国加入共同体的波折343
第二节 法国对美国霸权的挑战346
拒绝美国的“多边核力量计划”346
《法德合作条约》350
退出北约军事一体化组织354
中法建交357
第三节 联邦德国的“新东方政策”360
“哈尔斯坦主义”360
“新东方政策”的形成364
第四节 日本经济的高速增长和日美安全条约的修改369
日本经济的高速增长和日美矛盾的发展369
《日美共同合作和安全条约》373
日本人民反对日美安全条约的斗争377
第十二章 苏联恶化中苏关系和加强对东欧的控制381
第一节 中苏两国关系的恶化381
苏联恶化中苏两国关系的步骤381
苏联挑起边界冲突和珍宝岛事件385
第二节 苏联入侵捷克斯洛伐克和勃列日涅夫主义389
“布拉格之春”389
苏联出兵捷克斯洛伐克393
勃列日涅夫主义397
第十三章 第三世界的兴起403
第一节 不结盟运动和“77国集团”403
不结盟运动的兴起403
“77国集团”等第三世界国际组织的出现406
第二节 亚洲反帝斗争的发展409
东南亚国家联盟的建立409
印支人民的抗美救国战争412
第三节 非洲国家独立的浪潮416
英法非洲殖民体系的瓦解416
阿尔及利亚民族独立战争420
刚果事件423
非洲统一组织的建立426
第四节 拉丁美洲的反美爱国斗争429
巴拿马争取收回运河主权429
多米尼加事件及美国武装干涉432
拉美国家联合自强的努力434
第五节 中国同第三世界国家的关系437
《中国同印尼关于双重国籍问题的条约》437
中国同缅甸、尼泊尔、巴基斯坦、阿富汗边界问题的解决440
中印边界事件447
支持印度支那三国人民的抗美斗争453
第一节 美苏对外战略的调整463
尼克松主义463
第十四章 美苏在缓和中的争夺463
苏联的全球攻势战略467
“东方条约”与“四国柏林协定”471
第二节 东西方关系的缓和471
美苏首脑会谈474
苏美关于限制进攻性战略武器谈判479
欧洲安全与合作会议482
中欧裁军会议485
第三节 苏联在缓和掩盖下加紧向外扩张488
苏联在南亚的渗透与扩张488
苏联对非洲事务的干涉492
苏联支持越南反华和侵占柬埔寨497
苏联出兵占领阿富汗499
第十五章 西欧联合趋势的加强和日本的“多边自主外交”502
第一节 欧洲共同体的扩大和政治合作的进展502
欧洲共同体的扩大和发展502
政治联合在曲折中前进505
第二节 欧洲共同体在对外政策上协调行动508
在国际事务中力争“用一个声音说话”508
大西洋关系宣言511
“防务+缓和”——对苏政策的两只轮子515
从《雅温得协定》到《洛美协定》518
第三节 日本的“多边自主外交”522
日本经济实力的增强和国际地位的提高522
日本开展“多边自主外交”和“全方位外交”526
日本对东盟政策的调整531
第十六章 第三世界联合反帝反殖反霸斗争的新局面536
第一节 东南亚国家的反霸斗争536
印支人民抗美救国斗争的胜利536
东盟国家的联合反霸斗争540
第二节 阿拉伯国家反对霸权主义和以色列侵略的斗争542
第四次中东战争和石油斗争542
埃及、苏丹抵制苏联的干涉546
戴维营协议的签署548
第三节 非洲的民族独立运动和反霸斗争552
非洲之角的动荡552
葡属殖民地的独立和美苏的干预554
南部非洲人民反对白人种族主义的斗争558
第四节 拉丁美洲的联合反霸斗争562
拉美国家反对海洋霸权562
拉美国家争取经济独立的努力564
巴拿马收回运河管辖权567
第十七章 中国对外关系的新篇章570
第一节 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恢复和国际威望的提高570
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恢复570
中国在联合国为反对霸权主义和维护世界和平而斗争574
第二节 中美外交关系的建立585
基辛格秘密访华585
尼克松访华与中美《上海公报》589
中美建交592
中日恢复邦交598
第三节 中日关系正常化598
《中日和平友好条约》603
第四节 中国对外关系的全面发展608
同西欧国家建交的高潮608
同东欧国家和南斯拉夫关系的变化611
同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建交616
第一节 美苏争夺的新态势619
第十八章 美苏争夺的新态势和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发展619
卡特主义619
里根的新遏制政策622
“星球大战计划”626
戈尔巴乔夫的外交政策新思维629
美苏首脑日内瓦会晤和雷克雅未克会晤632
里根主义635
美苏中程导弹协议的签署638
布什的“超越遏制”战略641
第二节 西欧联合步伐的加快644
欧共体的进一步扩大和发展644
“尤里卡”计划649
西欧防务联合的进展652
东欧剧变及其对西欧的影响656
“德洛尔计划”661
第三节 日本从经济大国走向政治大国665
综合安全保障战略的提出和实施665
日本的环太平洋经济合作671
日美加强同盟关系676
第十九章 第三世界争取和平与发展的斗争682
第一节 亚洲地区的热点问题682
两伊战争682
以色列入侵黎巴嫩686
柬埔寨、阿富汗人民反侵略斗争的高涨689
苏联从阿富汗和越南从柬埔寨撤军693
巴勒斯坦国的诞生与美国中东政策的变化696
第二节 非洲局势的动荡700
津巴布韦共和国的成立和纳米比亚人民争取独立的斗争700
乍得内战和外部势力的军事干涉703
西撒哈拉问题706
西南非洲和平协议的签署708
第三节 拉丁美洲的反帝反殖反霸斗争711
债务危机711
马尔维纳斯群岛战争716
中美洲危机和美国入侵格林纳达719
拉美国家的和平努力与中美洲和平协议的签署722
第四节 发展南南合作推进南北对话726
争取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与南北问题的提出726
南北对话的艰难历程729
南南合作的进展731
第二十章 中国对外关系的发展和变化736
第一节 中美关系的发展和变化736
“八·一七公报”的发表736
中美两国领导人的互访743
中美经济技术合作的发展748
中美关系存在的困难和障碍750
第二节 中国同苏联、东欧和南斯拉夫关系的改善与发展756
中苏关系的逐步改善756
戈尔巴乔夫访华和中苏关系正常化761
中国同东欧和南斯拉夫关系的新发展767
中日关系四原则的确立772
第三节 中日友好关系的发展和存在的问题772
教科书问题775
参拜靖国神社事件与光华寮案779
第四节 中国同第三世界的团结合作进一步加强783
努力发展同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关系783
扩大同非洲国家的友好合作关系796
增进同拉丁美洲各国的关系801
第二十一章 转换中的世界格局805
第一节 美苏两极格局的瓦解和冷战的结束805
美苏签署削减战略核武器条约805
戈尔巴乔夫外交新思维的实施808
布什的“世界新秩序”811
苏联的解体815
冷战的结束818
北大西洋合作委员会的成立822
独立国家联合体825
美俄首脑会晤828
北约东扩与“和平伙伴关系”833
第二节 欧洲格局的新变化837
“新大西洋主义”和《欧共体—美国关系宣言》837
德国的统一841
《新欧洲巴黎宪章》845
《欧洲联盟条约》849
欧洲经济区协议854
南斯拉夫解体857
波黑冲突860
第三节 日本走向政治大国的外交实践865
《联合国维持和平活动合作法》的通过865
日美贸易摩擦激化868
日俄关系的曲折发展872
宫泽主义与日本同亚洲的关系876
日益活跃的联合国维持和平行动880
第四节 联合国作用的加强880
酝酿之中的联合国改革883
新时期联合国的地位和作用886
第二十二章 第三世界的动荡与发展890
第一节 西亚、非洲的国际关系890
海湾战争890
中东和平进程894
南非民主进程898
非洲的发展与动荡902
第二节 东亚、中亚地区的国际关系905
朝鲜半岛局势的变化905
巴黎和平协议与柬埔寨大选909
中亚、外高加索地区的动荡913
拉丁美洲的“民主化进程”918
第三节 拉丁美洲的国际关系918
拉美国家经济一体化的进展922
古巴同美、苏、俄关系的变化925
第二十三章 九十年代前半期中国的对外关系929
第一节 中美关系的曲折发展929
美国对中国的制裁929
中美最惠国待遇问题936
中美贸易谈判948
布什批准向台湾出售F—16战斗机958
克林顿政府的对华政策961
第二节 中俄新型的国家关系981
江泽民总书记访问苏联981
中国同前苏联各国建立外交关系984
叶利钦访华与《中俄联合声明》999
江泽民访问俄罗斯与面向21世纪的中俄新型伙伴关系1002
中俄经贸关系的发展1010
第三节 中日关系的进一步发展1013
海部访华与中日关系的全面恢复1013
中日最高级互访的实现1016
中日关系中的摩擦与问题1019
第四节 中国同欧洲、北美、大洋洲各国关系的发展1023
中国同西欧国家关系的改善和发展1023
中国同欧共体关系的改善和发展1043
中国同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友好合作的加强1048
第五节 中国同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合作关系1056
中越领导人互访和两国关系正常化1056
中印关系的新发展1066
中韩建交1074
中国同东盟各国关系发展的新阶段1079
附录一 1945—1995年苏联、俄罗斯、美国、英国、法国、德国、日本历届政府更迭表1086
1.1945—1995年苏联、俄罗斯历届政府主要成员名单1086
2.1945—1995年美国历届政府主要成员名单1090
3.1945—1995年英国历届政府主要成员名单1095
4.1945—1995年法国历届政府主要成员名单1100
5.1949—1995年德国历届政府主要成员名单1108
6.1945—1995年日本历届政府主要成员名单1112
附录二 大事年表1124
附录三 外国人名译名对照表1175
附录四 外国地名译名对照表1185
第一编 战后初期的国际关系(1945—1949
第二编 五十年代的国际关系(1950—1959
第三编 六十年代的国际关系(1960—1969
第四编 七十年代的国际关系(1970—1979
第五编 八十年代的国际关系(1980—1989
第六编 九十年代前半期的国际关系(1990—1995
热门推荐
- 3608524.html
- 3911770.html
- 2711897.html
- 2400354.html
- 3720148.html
- 306413.html
- 576865.html
- 1413874.html
- 1708332.html
- 2348604.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774304.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376108.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808448.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419351.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812810.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45768.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500195.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541078.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409342.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643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