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信息化指标构建理论及测度分析研究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信息化指标构建理论及测度分析研究
  • 郑建明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ISBN:9787516102220
  • 出版时间:2011
  • 标注页数:324页
  • 文件大小:13MB
  • 文件页数:340页
  • 主题词:信息化-理论模型-研究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信息化指标构建理论及测度分析研究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社会信息化总论1

一 社会信息化1

(一)社会信息化的含义2

(二)社会信息化的内容8

(三)信息化的层次概说16

(四)信息经济与可持续发展20

二 社会信息化的影响和作用24

(一)社会信息化对中国社会生活与运行的积极作用24

(二)社会信息化对中国社会生活与运行的消极影响26

(三)中国社会信息化建设的问题31

三 不同领域的信息化指标测度35

(一)企业信息化35

(二)产业信息化36

(三)教育信息化37

(四)区域信息化38

第二章 社会信息化测度概述42

一 社会信息化测度的逻辑基础42

(一)复杂社会现象测度的抽象阶梯43

(二)信息化测度的逻辑构造及阐释45

(三)信息化测度的逻辑属性50

二 社会信息化测度指标体系的结构属性54

(一)信息化测度的同一性56

(二)信息化测度的整体性59

(三)结构的理性与构造逻辑的简化63

三 信息经济测度与信息化测度概述65

(一)信息经济测度与信息化测度的差异66

(二)信息经济测度与信息化测度的关联70

(三)信息化运动的复杂性与测度指标体系的整体性75

第三章 信息化水平测度指标体系的历史演变77

一 国内外主要的信息化水平测度指标体系77

(一)波拉特法77

(二)厄斯的分析方法78

(三)信息技术和电信分类78

(四)国际电信联盟法79

(五)RITE模型79

(六)七国信息化的指标体系80

(七)信息社会坐标法80

(八)信息利用潜力指数模型81

(九)三维度的信息化指数82

二 不同信息化视角趋于融合的测度体系82

(一)《国家信息化指标构成方案》82

(二)中国国家统计局社会信息化水平统计测度指标体系83

(三)《中国社会信息化进程测度报告》中测度指标体系84

(四)信息化递阶多层次灰色测度指标体系84

(五)综合信息产业力度法85

三 信息化水平测度指标体系的综合评价87

(一)信息化测度指标体系是社会信息化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87

(二)信息化测度指标体系的理论基础相对比较薄弱88

(三)指标选择和设计时的主要问题89

第四章 信息化测度方法论91

一 国内主要的信息化水平测度方法91

(一)主成分分析法92

(二)多层次分析法93

(三)综合信息产业力度法94

(四)综合指数法95

二 基于RITE测度的数据变换97

(一)RITE中的数据变换问题99

(二)对RITE数据变换的本质102

(三)基于RITE的数据变换问题分析104

三 基于指标增长特征的降维方法108

(一)降维方法的基本思路109

(二)降维方法的可行性110

(三)降维方法的实证研究110

(四)进一步讨论113

第五章 信息化测度指标体系的构建116

一 信息化测度中信息资源指标117

(一)信息资源及其在信息化测度体系中的定位120

(二)信息资源测度重要指标来源分析123

(三)社会信息化之信息资源测度依据125

(四)信息资源测度理论的效果和可靠性在现实中的挑战129

二 信息化测度中信息设施指标130

(一)信息存储技术分析130

(二)硬件设施作为信息化测度指标的理论依据及重要指标性意义145

(三)现有测度体系关于信息设施认识的局限性147

(四)硬件设施指标体系的构建150

三 信息化测度中信息主体素质指标155

(一)信息化测度体系中教育指标的使用156

(二)教育作为信息化测度指标的理论依据156

(三)对教育指标的分析160

(四)信息社会中的信息主体素质及其测度165

四 信息化测度中信息产业指标175

(一)信息化测度中信息产业指标的理论依据176

(二)信息化测度中信息产业相关指标界定193

(三)信息产业与经济增长的关系204

五 信息化测度中电子政务信息评估指标211

(一)世界主要国家电子政务信息的评估要素211

(二)我国电子政务信息测度指标的确定212

(三)结构变量至观测变量的转化219

(四)对我国电子政务公众满意度评估要素的验证220

第六章 信息化专项指标测度实证分析225

一 社会信息化之信息资源发展水平测度225

(一)信息资源测度指标构建的逻辑结构225

(二)我国各省市信息资源发展水平的主成分分析228

(三)测度结果分析231

(四)数据之后的思考和启示233

二 基于主成分分析法的全国各省市信息主体素质水平测度234

(一)数据来源234

(二)主成分分析法的基本原理236

(三)测度过程及结果238

(四)全国各省市信息主体素质水平测度结果分析240

三 基于菲德模型和C-D模型的信息产业指标对经济增长贡献的测度245

(一)基于C-D模型的信息产业指标对经济增长贡献分析245

(二)基于菲德模型的信息产业指标对经济增长贡献分析256

(三)实证启示264

第七章 上海为个案的电子政务信息测度的实证分析266

一 确定变量和假设模型266

(一)潜在变量的确定266

(二)模型的假设268

二 电子政务信息测度指标体系各级指标权重的确定269

(一)层次分析法方法的运用270

(二)二级指标权重的计算过程271

(三)三级指标权重的计算和确定272

三 测度实证273

(一)研究对象273

(二)数据采集274

(三)实证分析277

第八章 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发展281

一 信息化和工业化的关系283

(一)工业化与信息化的本质差异283

(二)工业化与信息化的有机联系285

(三)对工业化与信息化融合的理解286

二 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发展内容289

(一)国民经济信息化289

(二)社会信息化292

(三)电子政务293

(四)先进网络文化294

(五)综合信息基础设施295

(六)加强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295

(七)信息产业竞争力296

(八)国家信息安全保障体系297

(九)国民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和信息化人才队伍298

三 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度测度298

(一)制定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评价指标的依据300

(二)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的评价指标301

(三)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度分析评估方法305

参考文献309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