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生活落意度视角下的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 曹大宇,常瑞甫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
- ISBN:9787511607485
- 出版时间:2012
- 标注页数:155页
- 文件大小:11MB
- 文件页数:163页
- 主题词:环境-关系-经济发展-研究-中国
PDF下载
下载说明
生活落意度视角下的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引言1
第一节 研究问题的由来1
一、为什么要研究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的问题1
二、为什么要从生活满意度的角度来进行研究3
第二节 文献综述6
一、关于可持续发展的思想6
二、关于环境与经济增长之间关系的研究8
三、关于经济状况与主观幸福感关系的研究9
四、关于环境因素与生活满意度关系的研究13
第三节 研究目的、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15
一、研究目的15
二、研究内容16
三、研究方法17
四、创新与不足17
第二章 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的理论探讨19
第一节 现代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分析19
一、经济学对环境问题的一般解释19
二、现代社会与环境问题21
第二节 物质财富与人类社会的发展26
一、适当的物质财富是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的基础26
二、物质财富对人类发展的好处是有限度的26
三、人类过度追求物质财富的原因27
四、过度追求物质财富对人类发展的损害31
第三节 生活满意度作为人类发展目标的理论说明33
一、物质财富不是衡量社会进步的唯一标准33
二、生活幸福是人们追求的终极目标34
三、本章小结36
第三章 我国环境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分析38
第一节 我国环境问题概述38
一、环境污染状况38
二、资源使用状况41
三、环境治理费用状况43
第二节 我国经济增长与环境质量关系的EKC曲线分析44
一、环境EKC曲线的概述44
二、对我国EKC曲线的检验——以农村为例45
三、环境EKC曲线中外生变量的影响分析56
四、本章小结58
第四章 经济发展与居民生活满意度的关系60
第一节 收入与幸福悖论60
一、国际上经济发展水平与居民生活满意度状况的比较61
二、国内各省经济发展水平与居民幸福感状况的比较62
三、我国居民总体幸福感在时间序列上的变动64
第二节 个人收入与幸福感65
一、传统效用函数下收入与幸福感的关系65
二、数据与变量67
三、数据处理的方法69
四、回归结果及其讨论75
第三节 地区经济总体水平与居民幸福感的计量分析84
一、我国东部、中部和西部的比较84
二、人均GDP对幸福感的影响87
三、本章小结89
第五章 经济发展与居民生活满意度关系的解释91
第一节 对幸福悖论的理论解释——相对收入理论91
一、相对收入理论回顾91
二、引入相对收入后的效用函数93
第二节 对相对收入理论的计量经济学检验96
一、计量模型的设定96
二、参照收入的选取97
三、收入分配与居民幸福感105
第三节 对相对收入理论的实验检验109
一、利用实验方法检验的必要性109
二、理论模型111
三、实验方法与调查设计113
四、数据处理及分析116
五、本章小结120
第六章 生活满意度框架下的环境质量与经济增长之间的权衡122
第一节 传统的环境价值评估方法122
一、国外的研究122
二、国内的研究124
第二节 基于生活满意度的环境价值评估方法124
一、理论框架124
二、现有的研究成果127
第三节 环境质量与生活满意度函数关系的计量分析127
一、宏观的生活满意度函数127
二、微观的生活满意度函数132
第四节 支付意愿的计算135
一、边际支付意愿135
二、超边际支付意愿136
三、本章小结137
第七章 在生活满意度的框架下实现环境与经济的协调发展138
第一节 以生活满意度为目标,重新认识发展的内涵138
一、重新认识发展内涵的重要性138
二、改变衡量发展成就的标准139
第二节 非物质化与均等化的发展141
一、非物质化发展的含义141
二、非物质化发展的可能性142
三、非物质化发展的途径143
四、均等化的发展145
第三节 结论与展望146
一、结论:改变现有发展模式146
二、展望:未来的趋势147
参考文献149
热门推荐
- 860527.html
- 1368868.html
- 576423.html
- 2643305.html
- 249139.html
- 2766493.html
- 1759609.html
- 3117703.html
- 746102.html
- 1484087.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458683.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798875.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503132.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383342.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759215.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867292.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661712.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069774.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645737.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9272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