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犯罪被害人国家补偿制度基本问题研究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 董文蕙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检察出版社
- ISBN:9787510206450
- 出版时间:2012
- 标注页数:315页
- 文件大小:114MB
- 文件页数:334页
- 主题词:被害人-国家赔偿法-研究-中国
PDF下载
下载说明
犯罪被害人国家补偿制度基本问题研究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内容摘要1
引言1
一、选题背景、意义及研究目的1
二、研究现状7
三、基本思路及主要创新9
四、研究方法14
第一章 犯罪被害人国家补偿制度的形成及基本 概念16
第一节 犯罪被害人国家补偿制度的起源与变迁16
一、被害人的兴盛时期17
二、被害人被“遗忘”的时期17
三、被害人被重新“发现”和“承认”的时期18
第二节 各国犯罪被害人国家补偿制度简介22
一、英国22
二、美国24
三、德国25
四、日本27
五、韩国28
六、评述30
第三节 犯罪被害人国家补偿制度的基本概念32
一、犯罪被害人的概念32
二、国家补偿的概念40
三、犯罪被害人国家补偿的概念45
第二章 犯罪被害人国家补偿制度的理论基础47
第一节 犯罪被害人国家补偿制度的理论基础之争47
一、国家责任说47
二、社会福利说51
三、社会保险说54
四、刑事政策说56
五、政治利益说57
六、小结58
第二节 犯罪被害人国家补偿制度的内生性根据——权利与义务视角下“优位法益多重保护”之论说59
一、犯罪被害人国家补偿请求权的理论纷争与实践现状61
二、犯罪被害人国家补偿请求权的宪法学分析66
三、被害人国家补偿请求权的刑法学分析——优位法益之多重保护76
第三节 犯罪被害人国家补偿制度的外生性根据——风险社会视域中“危险共担”之论说87
一、风险社会中的犯罪被害危险和犯罪被害人88
二、风险社会的“危险共担”——被害人国家补偿的现实选择95
三、被害补偿的“危险共担”与社会保险“危险分散”的区别102
四、本章小结:“优位法益多重保护之危险共担说”105
第三章 犯罪被害人国家补偿制度的性质定位与基本原则107
第一节 犯罪被害人国家补偿制度的性质与定位107
一、犯罪被害人国家补偿制度是具有刑事法色彩的新型社会法制度107
二、犯罪被害人国家补偿制度是一种补充性的法律制度113
三、犯罪被害人国家补偿制度是刑事政策的有机组成部分114
四、犯罪被害人国家补偿不是对被害人的“社会救助”116
第二节 犯罪被害人国家补偿制度的基本原则120
一、补偿法定原则121
二、补偿必要原则122
三、补偿妥当原则123
四、补偿及时原则123
第四章 犯罪被害人国家补偿制度的排除与限制条款之一——被害人可归责事由125
第一节 互动场域中的被害人行为及法律意义126
一、互动场域中的被害人行为——“被害人可归责事由”研究的逻辑起点126
二、作为被害性因素之一的被害人行为128
三、被害人行为在刑法领域中的法律意义130
四、被害人行为在被害补偿法领域中的法律意义131
五、两大法域中的被害人责任(归责原则)之比较132
第二节 被害人可归责事由立法例之解读与评述134
一、被害人可归责事由之立法概览134
二、对立法例的解读:模式与类型135
第三节 被害人可归责事由的原理及判断标准144
一、被害人可归责事由的判断标准之一——“实质性引发”144
二、被害人可归责事由的判断标准之二——对被害后果的发生具有“促成作用”146
第四节 被害人可归责事由的类型化研究147
一、被害人行为的差序化类型149
二、被害人行为的差序类型化归责研究150
三、被害人可归责事由的案例综合分析187
第五章 犯罪被害人国家补偿制度的排除与限制条款之二——被害补偿的妥当性考量192
第一节 被害补偿的妥当性考量之意涵与向度192
一、“一般社会观念”的内涵193
二、妥当性考量的意涵与向度194
第二节 妥当性考量的特殊事由197
一、被害人与加害人之间存在一定身份关系198
二、其他特殊情况205
第六章 我国犯罪被害人救助的实践与立法209
第一节 我国地方被害人救助的探索性实践述评210
一、我国地方被害人救助的实践评述211
二、关于被害救助工作公正性的反思与诘问215
第二节 我国被害人救助的地方性立法评述217
一、《无锡市刑事被害人特困救助条例》简介217
二、《宁夏回族自治区刑事被害人救助条例》简介220
三、评析222
四、经验与问题226
第三节 我国犯罪被害人救济立法的可行路径——由“救助”过渡至“补偿”227
一、观点聚讼及评述227
二、可行路径:由“救助”过渡至“补偿”230
第四节 我国犯罪被害人国家救助制度的设计234
一、我国犯罪被害人国家救助制度的定位235
二、我国犯罪被害人救助制度的粗略构想239
第五节 我国犯罪被害人国家补偿立法的必然性和现实性241
一、犯罪被害人国家救助制度必然存在的缺陷——补偿立法的必然性241
二、我国犯罪被害人国家补偿立法的现实性之展望243
第七章 我国犯罪被害人国家补偿制度的立法设计245
第一节 补偿的基本原则与补偿经费245
一、补偿的基本原则245
二、补偿经费的来源与监管247
第二节 补偿范围252
一、补偿范围划定之基准252
二、被害补偿范围的具体问题257
第三节 补偿对象268
一、遗属范围的划定268
二、遗属补偿的序位269
第四节 补偿的排除与限制条款270
一、关于“被害人可归责事由”的规定271
二、关于“妥当性考量”的规定271
三、例外规定272
四、其他绝对排除补偿情形之规定272
第五节 补偿金的若干问题272
一、补偿金的项目272
二、补偿金的额度273
三、补偿金的给付方式275
四、预付补偿金276
五、与其他支付之关系278
六、受领补偿金权利之保护284
第六节 国家补偿机构的设置与权限285
一、补偿机构之设置285
二、补偿机构的权限291
第七节 补偿程序293
一、补偿申请293
二、补偿审理294
三、补偿决定295
四、不服补偿决定之救济296
结语297
参考文献299
后记314
热门推荐
- 3800985.html
- 1779427.html
- 3552352.html
- 2389783.html
- 2010079.html
- 3846613.html
- 2521511.html
- 52704.html
- 136107.html
- 1438779.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122346.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659455.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92814.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092970.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975703.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981127.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033293.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178134.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281385.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1865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