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华北中新元古界油气地质与沉积学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 赵澄林等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地质出版社
- ISBN:7116022635
- 出版时间:1997
- 标注页数:261页
- 文件大小:19MB
- 文件页数:274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华北中新元古界油气地质与沉积学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绪论1
第一节 中、新元古界沉积学研究的进展1
一、典型陆表海环境中的潮汐-波浪沉积作用2
二、明显的周期性沉积作用和韵律性2
三、正常沉积作用中的事件沉积作用3
四、从原核生物到真核生物的化学和生物化学沉积作用3
五、碳酸盐岩岩石学及白云岩的成因机理4
六、硅质岩岩石学及层状燧石岩的有机成因4
七、成烃及成藏条件5
第二节 中、新元古界沉积学研究的展望6
第三节 层序地层学及其在中、新元古界中的应用6
第二章 华北中、新元古代地层和构造8
第一节 燕山西段中、新元古界8
一、北京十三陵中、新元古界8
二、河北涿鹿黑山寺中、新元古界17
三、河北赤城古子房中、新元古界22
四、河北宣化下葛峪中、新元古界26
第二节 燕山东段中、新元古界29
一、地层概述30
二、地层界线接触关系36
三、地层对比36
第三节 太行山中-北段中、新元古界37
一、地层综述37
二、沉积间断43
三、河北曲阳中、新元古界45
四、易县-涞水中、新元古界52
五、太行山中-北段高于庄组对比66
第四节 华北南部中、新元古界地层68
一、地层分区68
二、地层划分和描述(表2—10)68
三、地层对比73
第五节 华北中、新元古代构造演化77
一、构造运动的期次和性质77
二、构造运动和沉积作用78
一、分类和命名81
第一节 沉积岩石学81
第三章 华北中、新元古界沉积学81
二、岩石类型82
三、颗粒碳酸盐岩88
第二节 沉积相分析94
一、沉积结构构造94
二、沉积相标志97
三、沉积相模式102
四、沉积相带特征102
第三节 沉积后作用105
一、硅化作用105
二、重结晶作用106
三、胶结作用106
四、充填作用107
五、压溶作用107
六、泥晶化作用108
二、显微结构109
一、叠层石分类109
第四章 华北中、新元古界与沉积学相关问题讨论109
第一节 叠层石分类及环境意义109
三、显微结构与宏观构造之间的关系111
四、叠层石的描述111
五、叠层石的环境解释112
六、结论115
第二节 白云岩成因115
一、不同学者对原生白云岩存在的肯定115
三、中、新元古界白云岩的成因解释117
二、中、新元古界原生白云岩存在的证据117
第三节 硅岩成因118
一、层状燧石岩有机成因及其与油气生成关系118
二、高于庄组原生成因燧石122
三、次生成因124
四、硅质来源125
第四节 角砾岩成因及分布规律125
一、名称术语及类型125
二、岩溶角砾岩体地质特征126
四、岩溶角砾岩体与其它角砾岩体地质特征比较128
三、裂隙角砾岩地质特征128
六、岩溶角砾岩体分布规律及其控制因素129
五、角砾岩体成因129
七、角砾岩体与油气的关系130
第五节 风暴沉积130
一、潮下带原地风暴沉积131
二、陆棚区异地风暴沉积132
三、潮上带风暴沉积135
四、结论135
一、概述136
第六节 中、新元古界石英形变研究136
二、形变137
三、形变因素讨论138
四、结论140
第七节 大红峪组-高于庄组水动力分析140
一、波浪作用141
二、潮汐作用142
三、结语142
第一节 层序地层学基本原理143
第五章 华北中、新元古界层序地层学143
一、层序地层学的主要地层单位144
二、层序地层型式149
第二节 华北中、新元古界层序地层分析153
一、华北中、新元古界层序地层分析153
二、中、新元古代沉积层序级别和形成机制讨论163
第三节 中、新元古界层序地层格架中碳、氧同位素分布规律165
一、分析方法166
二、碳、氧同位素的一般分布规律和影响因素167
三、中、新元古界层序地层格架中碳、氧同位素的分布规律168
第四节 层序地层学在油气勘探中的应用172
四、讨论172
五、结论172
一、层序地层中生、储、盖层的一般分布规律173
二、层序地层学在油气勘探中的应用176
三、层序地层学在中、新元古界油气勘探中的应用前景178
第六章 华北中、新元古界油气地质特征和评价179
第一节 燕山西段中、新元古界油气地质学179
一、烃源岩179
二、储集岩186
三、盖层特征190
四、生储盖组合192
五、圈闭条件193
六、燕山西段中、新元古界原生油气藏194
七、燕山地区原生油气藏的保存条件195
八、勘探目标选择197
第二节 燕山东段中、新元古界油气地质学198
一、燕山东段油苗及沥青的原生性198
二、生烃条件201
三、储集条件204
四、封盖条件205
五、生储盖组合205
六、原生油藏保存条件205
七、勘探目标选择206
第三节 太行山中-北段中、新元古界油气地质学206
一、生油条件206
二、雾迷山组储集条件207
三、高于庄组储集条件210
四、结论211
第四节 冀中地区中、新元古界油气地质学212
二、石油地质条件综合分析213
一、地层概况213
三、任丘油田中、新元古界油气地质学217
四、雁翎油田雾迷山组储层特征231
五、盖层及圈闭条件235
六、冀中地区原生油气藏远景预测235
七、结论236
第五节 华北南部地区中、新元古界油气地质学236
一、烃源岩236
四、生储盖组合237
二、储集条件237
三、盖层层位及其分布237
五、石油地质综合评价和勘探目标选择238
第六节 华北地区中、新元古界原生油气藏远景238
一、潜在油气资源评估238
二、油气远景评价240
参考文献243
英文摘要248
图版说明及图版252
热门推荐
- 3193200.html
- 1635292.html
- 1694194.html
- 238392.html
- 1480753.html
- 1564528.html
- 432396.html
- 664847.html
- 1957785.html
- 2655154.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660415.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950477.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892742.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141329.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190737.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585557.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818955.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481608.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580744.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7211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