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政治经济学基础教程 第6版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政治经济学基础教程 第6版
  • 列昂捷也夫著;胡明译 著
  • 出版社: 上海光明书店
  • ISBN:
  • 出版时间:1949
  • 标注页数:449页
  • 文件大小:19MB
  • 文件页数:463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政治经济学基础教程 第6版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什麽是政治经济学,它研究什麽?1

记取颠覆了的榨取制度!1

一 资本主义下各阶层间的对立性4

富有并贫穷的都市4

一支火柴劈做四支5

为什麽把失业的尤捏曼处死刑5

失业者食堂和狗饭店6

两个阵营6

二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7

什麽是生产7

生产力7

生产关系8

社会革命9

什麽是阶层11

三 政治经济学12

卡尔——伊里奇主义是普罗列塔利亚的学说12

政治经济学研究什麽15

资本主义的法则是不是永久的?16

政治经济学与社会主义建设16

理论与实践17

政治经济学是战斗的阶层的党派性的科学18

四 两个世界的战争19

两个世界——两种体制20

资本主义或是社会主义22

普罗列塔利亚专政是走到社会主义之路23

毫不妥协的阶层斗争是走到无阶层社会的手段24

普罗列塔利亚专政是社会主义的导力26

第二章 前阶层社会27

一 谁是我们的祖先27

美国的「猿猴诉讼」27

劳动创造了人类27

二 原始公产制度29

苏联的目的是无阶层社会主义社会30

阶层是否任何时候都存在过30

共同或孤独31

由什麽地方我们知道原始人的生活32

原始人如何生活33

氏族共同体34

劳动生产品如何分配36

原始无阶层社会37

原始社会的崩溃38

阶层的发生39

原始公产制度的残余40

原始民族与资本主义41

由家长制到社会主义42

第三章 前资本主义的榨取形态44

一 奴隶所有者制度(奴隶制度)44

剩余生产品是分解为阶层的基础44

奴隶和奴隶所有者45

奴隶制度的发生46

由家庭经济到大规模生产47

大规模奴隶所有者的生产47

『能言的工具』48

奴隶所有者社会的技术49

奴隶制度如何成为社会发展的障碍50

古希腊及罗马的衰落50

奴隶的暴动与奴隶所有者制度的破灭52

资本主义时代奴隶所有者的经济53

现代资本主义的奴隶制度及奴隶贸易54

二 封建制度(农奴制度)54

封建制度的发生54

『没有无主的土地』55

封建的层级56

农民的农奴化58

『命了名的所有物』58

农奴的奴隶制度59

封建的大地产60

赋役的赋贡61

封建生产的主要特徵63

封建的榨取形态64

中世纪的城市与手工业64

同行公会66

交换的发展及农奴制度榨取的增大66

资本主义生产的发生67

农奴的斗争68

资本主义下农奴制度的残余71

第四章 商品生产73

一 什麽是商品生产73

计划的苦闷73

什麽是商品75

由自然生产到商品生产75

商品生产的基础就是社会分工76

由小生产到资本主义77

资本主义下的无计划性是在什麽地方78

生产的无政府状态78

二 商品80

商品的两个因素80

使用价值80

交换价值81

各别商品的共通性包括在什麽里面82

价值82

劳动决定价值83

价值量与劳动生产性84

抽象劳动与具体劳动85

商品的二重性及劳动的二重性86

社会——必需劳动86

单纯劳动与熟练劳动87

三 交换及价值形态的发展88

交换价值是价值的表现形态88

单纯的价值形态88

完全的或扩大的价值形态89

扩大的价值形态的缺点90

一般的价值形态91

一般的等价物91

货币的价值形态92

四 价值在商品生产中的机能92

价格由价值偏离92

价值法则如何活动93

商品是社会联系的负担者94

私劳动的社会性质94

在物体外被下的社会关系95

价值是社会关系96

商品的物神崇拜97

价值法则是商品——资本主义生产的发展法则98

普罗列塔利亚专政是苏维埃经济的导力100

苏联经济性质被托洛茨基主义的歪曲101

苏联经济性质被右派机会主义的歪曲102

五 单纯商品生产与资本主义103

单纯商品生产与资本主义间的区别103

由单纯商品生产过渡到资本主义104

单纯商品生产与普罗列塔利亚革命105

托洛茨基主义及右派机会主义对小生产者地位的歪曲105

第五章 货币107

关於用不尽的卢布的幻梦107

货币的权威107

货币如何发生108

贵金属109

货币的权威是由什麽地方引来109

价值尺度111

流通手段112

财宝113

支付手段114

世界货币115

纸币115

苏联货币的机能115

第六章 资本主义的榨取117

革命以前伊凡诺夫的织工生活117

现今波兰的织工生活118

一 资本的原始积蓄120

关於资本主义发生的布尔乔亚的谎话120

发生资本主义的两个条件121

生产者与生产手段分离122

『羊吃人』122

公爵夫人塞特尔然德的勋业123

创造『自由的工作人手』124

对付被剥夺者的血的立法124

资本家从何而来125

劫掠印度126

美洲是金窖126

黑色的黄金127

海上劫掠127

怎样把?血作成货币128

俄国农民由土地解放128

俄国资本家从何而来130

司特罗加诺夫氏131

结米多夫氏132

承包商132

发了财的吸血鬼133

在发展的资本主义时代的原始积蓄方法134

关於『社会主义原始积蓄』的托洛茨基派的『理论』135

三 资本与剩余价值136

货币变为资本136

劳动力是商品138

无论什麽时候劳动力都是商品吗138

劳动力的买卖及其价值139

劳动力及劳动140

劳动力的价值及价格140

资本家由什麽地方获取利润141

劳动力的价值与劳动力所产出的价值142

剩余劳动及剩余价值142

资本主义下的劳动过程143

资本家致富的来源144

对剩余劳动无厌的贪欲145

什麽是资本146

不变资本及可变资本147

固定资本及流通资本148

剩余价值率149

资本主义国家中榨取的指标150

提高榨取程度的两种方法151

额外的剩余价值152

苏联社会主义经济中榨取的不存在153

对苏联企业性质的托洛茨基派的中伤154

三 工作日周围的斗争155

这种事情如此其多155

什麽是工作日156

掠夺工人的生命157

关於延长工作日的法律158

工人阶层求缩短工作日的斗争159

工作日的立法限制160

三八制160

现代资本主义各国的工作日161

社会主义国家的工作日162

四 由手工业到资本主义工场163

单纯合作164

共同劳动的生产力165

资本指挥生产166

分工与手工工场166

手工工场的两种起源167

手工工场是过渡的阶段168

由手工工场到工场169

机器169

英国工业革命170

刀子有没有罪171

机器该死171

把儿童的鲜血变为金属货币172

英国的拉纤夫——妇女173

资本主义应用机器的界限174

劳动强化175

资本主义应用机器的矛盾175

资本主义的工场是苛罚的拷问室176

资本主义与技术的发展178

五 雇佣劳动的奴隶制度180

资本国家中的无掩蔽的奴隶制度181

第七章 工资184

赚得什麽就取得什麽184

劳动力的价值和价格185

劳动力价格的变态186

工资隐蔽着榨取关系186

汤盆与汤匙186

工资的两种主要形态187

计时的酬报188

计件的酬报188

赏金及分红189

血汗制度189

科学劳动的组织189

台诺尔制度及福特制度190

现物支付或货币支付190

名义工资的高度和实际工资的高度191

熟练劳动的酬报192

各国的工资水准193

在殖民地的榨取194

工资及工人阶层的斗争195

消灭雇佣的奴隶制度195

苏联的工资197

第八章 资本积蓄与普罗列塔利亚贫穷化198

一 再生产与资本积蓄198

生产与再生产198

单纯再生产与扩大再生产199

资本主义诸关系的再生产199

工人垫借给资本家200

一切资本都是积蓄了的剩余价值201

『活的机器』201

雇佣奴隶制度的不朽化201

都能成为百万富翁吗202

资本主义的积蓄203

什麽强制资本家积蓄203

资本主义矛盾的深化204

资本的有机构成及其成长204

资本的集中与集合205

生产集中206

阶层间鸿沟的深化207

二 资本主义积蓄的一般法则207

资本主义榨取的增大208

工人阶层绝对贫穷化208

自由工作人手数目的增大209

用机械排斥工人210

产业预备军211

相对的人口过剩212

工人阶层状况的恶化212

对明天的疑惧212

僧侣玛尔萨司及其法螺213

资本主义积蓄的一般法则214

财富的积蓄与贫穷的积蓄215

背叛阶层利益的调和论216

恐慌条件中普罗列塔利亚的贫穷化与失业217

英国218

美国贫困和榨取的增长及失业219

德国法西主义的苦役221

波兰普罗列塔利亚的贫穷化221

三 资本主义积蓄的史的趋势224

劳动因资本主义社会化224

代替劳动的所有为资本主义的私有225

一个资本家杀死许多资本家226

对剥削者剥夺226

资本主义准备了自己的掘墓人227

第九章 资本家间剩余价值的分配229

一 平均利润229

求利润水准的斗争229

平均利润率的法则230

利润率的均等化231

资本周转的速度232

利润掩蔽了榨取关系232

生产价格是变相的价值形态233

利润率趋於降低234

反作用的原因235

利润率趋於降低的意义235

二 商业资本及商业利润236

工业资本家和商业资本家236

商业利润236

商业资本榨取小生产237

各种商业238

商品交易所238

投机238

三 借贷资本及利息239

泊拉意司博士的幻想239

货币的增殖239

银行240

借贷资本收入的源泉240

买卖资本241

利息是资本的价格242

利息与平均利润242

高利贷资本及其历史的作用243

股份公司243

股票价格244

交易所246

虚拟资本247

资本的所有与企业的指导分离248

第十章 地租及资本主义在农业中的发展249

一 地租249

土地私有249

前资本主义的地租249

资本主义的地租250

地租是剩余价值的一部分251

级差地租251

绝对地租252

绝对地租与级差地租间的区别253

地租是由榨取农民而来253

关於『土地肥沃递减』的捏造254

土地的买卖255

地租及土地价格的增长256

地租与农业的落後256

农业生产与土地所有权分离257

资本主义下土地国有化可能吗258

二 资本主义在农业中的发展260

工业与农业分离260

资本主义下城市与乡村间的对立性261

农村中资本主义发展的两种途径262

农业中的大生产和小生产263

大生产的利益264

大生产排斥小生产266

农业中资本主义发展的特徵266

『带有分地的雇农』267

资本主义下农民经济的不安定性267

二二三五年的美国269

帝俄的土地分配270

现代资本主义国家的土地分配271

资本主义下农民的分化272

中农及其命运272

农业人口过剩274

债务的奴役276

交换下的榨取277

恐慌条件中农民的贫穷化278

殖民地农民的状况281

农民是普罗列塔利亚革命中的同盟者283

第十一章 再生产及恐慌285

一 再生产及资本主义下的实现285

生产与流通285

个人资本与社会资本287

实现问题的本质包含在什麽里面288

单纯再生产下的实现条件289

扩大再生产下的实现条件291

资本主义再生产的矛盾293

均衡论294

资本主义自动崩溃论295

二 资本主义的恐慌及其原理296

由丰富而来的饥饿297

生产过剩的流行病297

恐慌的可能性及必然性299

生产的社会性和占有的私有——资本主义的形态300

资本主义的根本矛盾怎样显现出来302

生产倾向无限的增大303

有支付能力的需要相对的缩小304

资本家怎样争夺商品的销路305

生产过剩的恐慌由何发生306

资本主义的周期307

恐慌周期性的原因308

三 布尔乔亚如何解释恐慌309

在自己的祖国没有预言者309

关於『无恐慌的』资本主义的传说310

生产和消费311

生产的不均衡性314

四 恐慌的意义316

恐慌及生产力与生产关系间的矛盾316

苏联社会主义经济无恐慌的发展318

第十二章 帝国主义及其主要特徵321

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的最高阶段321

伊里奇的帝国主义论322

帝国主义的五个特徵323

帝国主义是独占资本主义324

一 生产的集中独占324

什麽是独占324

自由竞争和生产集中325

德国生产的集中325

美国生产的集中327

其他国家生产的集中328

集中的不均衡性328

生产集中与独占329

独占的形态330

康采恩331

怎样进行过渡到独占331

最主要各国的独占同盟332

帝俄的独占334

美国的钢铁托辣斯335

梯生及克虏伯335

德国的化学托辣斯336

独占与竞争337

独占与生产社会化339

二 银行的新作用及金融资本340

银行的集中340

银行的独占342

银行作用的变迁343

银行与工业间的联系344

金融的?头政治345

金融资本346

参与制度347

三 资本输出348

资本输出如何进行348

为什麽输出资本349

少数最富的国家榨取全世界350

金融资本网351

四 资本家同盟间瓜分世界352

争夺销售市场的斗争352

倾销353

国际的独占354

血?的国际战争356

五 列强间瓜分世界及求其再分割的斗争356

经济的瓜分世界以後即是领土的瓜分356

先前的殖民地和现今的殖民地357

世界分割完了358

第十三章 帝国主义是普罗社会主义革命的前夜360

一 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崩溃的时代360

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的特殊阶段360

独占是帝国主义最深刻的基础361

独占的四种形式363

独占阻碍技术的进步364

资本主义是人类发展的障碍365

资本主义的腐化与寄生状态368

贪污与腐败369

收买上层工人370

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破灭的时代371

资本主义矛盾的尖锐化371

普罗列塔利亚革命的时代372

二 资本主义不平衡发展的法则及一国社会主义的胜利373

资本主义下发展的不平衡性373

帝国主义下发展的不平衡性之本质的变更374

新部门超过旧部门374

一国上升别国落後377

争夺世界工业首位的斗争378

帝国主义下发展不平衡性的法则379

战争及恐慌激化了发展的不平衡性381

不平衡发展的法则与普罗列塔利亚革命382

一国社会主义的胜利383

三 反伊里奇帝国主义论的批判384

超帝国主义论384

考茨基涂抹资本主义的矛盾386

卢森堡的理论387

托洛茨基主义388

有组织的资本主义论389

右派机会主义390

第十四章 资本主义的总危机393

一 大战及十月革命是资本主义总危机的起源393

帝国主义及资本主义的破灭393

怎样掀起了一九一四——一九一八年的世界大战394

人命的毁灭396

经济的破坏397

大战的代价是多少398

对於工人是苦役对於资本家是利益398

普罗列塔利亚的革命斗争399

俄国伟大的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400

人类历史中的新时代401

一国建设社会主义与世界普罗列塔利亚革命402

二 资本主义总危机的主要特徵403

世界分裂为两种体制403

社会主义在资本主义前面的优先权403

苏联与资本主义矛盾的深化405

凡尔塞条约与重新再分割世界的斗争406

美国的新地位407

协约国间的债务与德国的赔款409

帝国主义与殖民地410

企业慢性的运转不足与恒久失业411

三 资本主义总危机的三个时期412

第一期412

第二期413

第三期415

资本主义安定的破灭416

第十五章 经济恐慌与特种萧条419

资本主义总危机的基础上的经济恐慌419

生产过剩的恐慌421

恐慌的图画422

一切恐慌中最深刻的及最尖锐的恐慌423

恐慌空前深化的原因425

信用恐慌及破产426

通货膨胀及争夺市场的斗争429

生产的衰落430

生产力的破坏432

人民收入的低落及国民财产的减少433

失业与工人阶层的状况434

工资的减低436

工业恐慌与农业恐慌的综合438

农业的衰落439

恐慌与独占441

对外贸易的衰落443

由最大的衰落点到特种萧条444

因什麽条件转到了特种萧条445

萧条的特性446

进攻的观念在大众意识中成熟了447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