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秦汉交通考古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秦汉交通考古
  • 王子今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ISBN:7516174531
  • 出版时间:2015
  • 标注页数:356页
  • 文件大小:50MB
  • 文件页数:376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秦汉交通考古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武关道蓝桥河栈道形制及设计通行能力的推想1

一 武关道:联系秦楚的重要通路1

二 蓝桥河栈道遗迹考察3

三 蓝桥河栈道的通行条件5

四 蓝桥河栈道的选线和施工:工程史视角的考察7

“汉三颂”交通工程技术史料丛说9

一 说“格”“阁”10

二 说“高格”“高阁”“桥阁”12

三 说“接木相连”“木石相距”13

四 说“石?”“石道”17

五 说“舆”“车”“载乘”18

六 说“鐉烧”19

七 说“刻臽”21

八 说“柙致土石”22

秦汉“复道”考24

一 秦汉宫廷“复道”24

二 “复道”形制25

三 作为军事防御设施的“复道”28

四 “复道”和“阁道”29

五 秦汉“复道”兴起的时代条件32

秦汉“甬道”考33

一 “甬道”形制解说33

二 历史旁证之一:西晋“御道”“两边筑土墙”34

三 历史旁证之二:唐长安的“夹城”34

四 服务于军运的“甬道”35

五 “路沟”非“甬道”辨36

六 交通工事构筑38

七 “甬道”衰微原因推想39

秦直道石门考察41

一 石门遗存41

二 “石门”与秦晋石门之战43

三 “石阙”与“石关”43

四 秦人意识中“门”的神秘意义与“秦北门”探索45

五 石门扶苏传说47

试说秦烽燧——以直道军事通信系统为中心49

一 军事通信方式与军事交通体系的建设49

二 秦“燔燧”制度50

三 秦直道烽燧遗址考察52

四 直道的“亭”与相关设置54

五 关中的“烽燧”史56

六 烽燧信号攻守兼用的意义59

秦直道九原“度河”方式探讨60

一 “秦直道沿途所经最大的一条河流”61

二 周穆王“沈璧于河”62

三 赵武灵王经营北河与“直南袭秦”计划64

四 战国策士关于“秦下甲云中、九原”的设想65

五 “河”与蒙恬九原军事建设66

六 直道“度河”的可能形式67

七 关于卫青“梁北河”70

八 王莽“填河亭”地名71

九 “宜梁”县名推想73

汉代拱桥考述75

一 “?”与“高梁”:先秦拱桥出现的可能性75

二 汉代的拱桥76

三 拱桥始建年代81

四 拱桥史若干误识的澄清84

五 西汉拱桥建造的技术条件86

阴山岩画古车图像与早期草原交通88

一 阴山岩画所见古车图像88

二 轩辕传说:车辆发明与上古文明的进步93

三 草原交通的历史意义94

四 穆天子西行路线96

五 若干阴山“车辆岩画”的年代推定97

六 中国北方草原地区岩画古车图像的综合考察99

四川汉代画像中的“担负”画面101

一 “负笼土”101

二 “千里负担”102

三 “担负之苦”103

四 四川汉代画像“担负”史料104

秦汉驿道虎灾——兼质疑几种旧题“田猎”画像的命名112

一 秦汉虎患112

二 危害交通的“虎暴”“虎患”113

三 “崤、黾驿道多虎灾”114

四 汉代画像表现的驿路虎灾116

五 秦二世“梦白虎啮其左骖马”解说120

六 “持虎”与“建虎旗”121

七 秦汉生存环境与“多虎”的原因122

八 汉墓驿路“虎灾”画像的意义123

汉代神车画像124

一 龙车124

二 鱼车126

三 虎车129

四 鸟车130

五 鹿车131

六 “斗为帝车”134

七 神车画像体现的人世交通形式135

放马滩秦地图与林业交通138

一 放马滩秦地图在地图史上的地位及其应用价值138

二 放马滩秦地图反映的林业开发信息140

三 放马滩秦地图交通史料的认识142

四 关于放马滩秦地图性质的推定145

马王堆汉墓古地图交通史料研究147

一 交通道路图示148

二 “泠道”和“龁道”149

三 “箭道”疑问150

四 乡里道路与“封”“障”152

五 “波”与水道153

六 关于“复道”154

七 古地图文化信息与南楚交通形势155

荥经何君阁道石刻再发现的意义159

一 交通建设纪事石刻的工程史料价值和交通史料价值159

二 何君阁道石刻的发现和再发现161

三 汉代西南夷交通和“南方丝绸之路”的新认识165

秦“封”试探170

一 秦穆公“封殽尸”故事170

二 封界的原始意义171

三 秦直道的“石关”“封峦”173

四 “封”与“鄂博”“敖包”174

五 秦军史和罗马军史的对读176

秦陵步兵俑的“行縢”178

一 秦俑“行縢”的考古记录178

二 秦俑“行縢”的考古研究179

三 说“行縢”非“汉服之制”181

四 “行縢”使用“兵种”说及“等级”说补议181

五 关于“行縢”的形制182

六 “行縢”于交通史的意义183

汉代民间的玩具车187

一 项橐身份标志187

二 “鸠车”文物实证191

三 许阿瞿画像“鸠车”游戏193

四 “泥车”等儿童玩具的交通文化分析195

释里耶秦简“端行”196

一 里耶“端行”简文196

二 对“端行”的不同解说197

三 借助语言学的讨论:“端行”即“直行”197

秦法“刑弃灰于道者”试解200

一 关于“殷之法,弃灰于公道者断其手”200

二 商君之法,刑弃灰于道者201

三 “刑弃灰于道者”立法动机的分析203

四 神秘的“灰”204

五 汉武帝“止禁巫祠道中者”210

秦汉时期湘江洞庭水路邮驿的初步考察——以里耶秦简和张家山汉简为视窗213

一 先秦水上航路213

二 里耶秦简水驿资料215

三 张家山汉简:南郡江水以南,至索南水,廿里一邮218

张家山汉简《二年律令·津关令》所见五关221

一 《津关令》中的五关221

二 五关的地位224

三 广义的“关中”225

四 关于“扞关”230

五 五关构成的南北轴线231

张家山汉简《二年律令·秩律》所见巴蜀县道设置234

一 珍贵的地方行政史料234

二 陴·阆中·符·垫江236

三 巴蜀的“道”238

四 “秩”与县道经济水准和行政难度239

关于居延“车父”简241

一 《车父名籍》遗存241

二 “转输”运动和“转输”人245

三 关于车序编号246

四 “车父卒”与“车父车卒”249

五 “车父”与一般“戍卒”252

六 关于“卒史车父”253

汉简所见“就人”与“将车人”256

一 “就”与“就人”256

二 “将车”人身份259

三 车人·车子·车士260

汉代西北边境关于“亡人”的行政文书262

一 汉代西北边境简牍资料中有关“亡人”的信息262

二 有关“亡人”的行政文书265

三 官文书资料反映的汉帝国的“亡人”政策268

四 “客民赵闳范翕”出亡案例271

居延简文“临淮海贼”考274

一 居延汉简所见“临淮海贼”274

二 “海贼”活动与治安史、军事史、交通史275

三 西汉与新莽时期的海上反政府武装277

四 居延“海贼”简文的年代分析279

五 “海贼”与“江贼”281

长沙东牌楼汉简所见“津史”“津卒”283

一 津史·津吏283

二 “津卒”及“雇”“直”关系287

三 车卒·漕卒·棹卒·邮卒·驿卒288

四 “卒”的交通生活290

五 “朝鲜津卒霍子高”故事290

六 “关津之税”与“关卒”“津卒”291

居延“马禖祝”简文与“马下卒”劳作294

一 “清酒”祀“主君”294

二 “马禖祝”礼俗296

三 农牧文化交流史中的“乳”298

四 禂:为马祷无疾300

五 河西的“马医”302

六 戍卒“马下”劳作303

中国古代交通系统的特征——以秦汉文物资料为中心306

一 交通条件的皇帝专有和皇权优先制度306

二 交通秩序维护的“贱避贵”原则310

三 交通建设的国家控制方式313

四 交通管理的军事化特征315

古武关道栈道遗迹调查320

一 蓝桥河栈道遗迹321

二 流峪河栈道遗迹323

三 黑龙口栈道遗迹324

四 武关道栈道遗迹的特点324

陕西丹凤商邑遗址调查326

一 商邑遗址交通形势326

二 商邑遗址出土文物327

三 商邑遗址文化内涵分析332

子午道秦岭北段栈道遗迹调查333

一 子午道的历史作用333

二 子午峪古道路遗迹334

三 石砭峪古道路遗迹335

四 沣峪古道路遗迹336

五 关于子午道秦岭北段栈道遗迹的几点认识339

“武候”瓦当与战国秦汉武关道交通342

一 武关与武关道342

二 武关位置异议344

三 武关镇的秦汉遗存345

四 “武候”瓦当发现的意义347

交通考古学的成功实践——评《黄河漕运遗迹(山西段)》349

后记352

本书内容初刊信息354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