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劝化金箴 清代善书研究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劝化金箴 清代善书研究
  • 游子安著 著
  • 出版社: 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
  • ISBN:7201032887
  • 出版时间:1999
  • 标注页数:314页
  • 文件大小:12MB
  • 文件页数:327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劝化金箴 清代善书研究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导言1

第一节 善书概说1

一、善书的中心观念1

二、善书的内容3

三、善书的范畴5

四、小结6

第二节 善书研究的回顾7

第三节 本书研究旨趣15

一、以书志学研究为基础15

二、善人、善书与善堂构成完整的“善的体系”16

三、善书的传播:趋向多样化的传播方式17

四、善书与民众心理18

五、善书与其他劝戒教化文献的关系19

第二章 清代善书的发展与流行23

第一节 清代善书概述23

一、宋明善书体系的形成23

二、清代善书的发展25

三、小结:清代善书的特色33

第二节 清代庶民教化之推广36

——从宣讲圣谕到宣讲善书36

一、《圣谕广训》的颁布与推行36

二、辅助宣讲的善书:《感应篇直讲》40

三、清末民初的“说善书”42

四、余论——圣谕信条深入民心44

第三节 三教合一运动与民间宗教盛行下的善书47

一、三教合一运动与善书的流行48

二、民间宗教氛围下善书的涌现50

三、文士扶乩之风与文帝善书的关系52

四、吕祖道坛与吕祖善书55

五、小结58

第四节 善与人同——善人兴办善堂与编刊善书61

一、活跃于地方社会的善人62

二、善书所载行善纲目63

三、清代善人、善堂与善书65

四、慈善活动的地域性:苏松地区的例子69

五、余论72

第三章 清代善书的个案研究76

第一节 周梦颜善书著述与清初江南社会76

一、清代江南地域社会76

二、从袁黄到周梦颜的“善书运动”77

三、周梦颜善书所揭示的苏松浮粮问题79

四、《欲海回狂》与江南奢淫的社会风气83

五、小结84

第二节 “吴中积善之家”长洲彭氏及其善书事业87

一、彭氏在地方上的慈善事业87

二、彭氏在善书方面的编著和推广92

三、小结96

第三节 余治《得一录》与募赈类善书99

一、江南善人劝世度人的传统99

二、余治生平概述100

三、清后期新类型善书:《得一录》101

四、清末义赈活动的兴起与募赈类善书的出现103

五、附论:善书与蒙学105

第四节 “崇正黜邪”——周汉反教书刊与112

清后期湖南善书112

一、从刊善书到辟西教的周汉113

二、清后期“崇正黜邪”的善书:《金科辑要》119

三、后话122

第五节 关帝善书的流通与清后期社会126

一、关帝信仰与关帝善书126

二、关帝善书的撰著特点128

三、关帝善书的流通媒介130

四、救劫消灾——关帝善书与清后期社会134

五、小结139

第四章 清代善书流通及其意义145

第一节 “贵乎流通”、“攸关教化”145

——善书的传播及其劝化功能145

一、清代印刷业与普及施本形式的劝善书146

二、善书流通法的拟定149

三、善书印送网络的中心点:善书局152

四、渐趋多样化的传播方式156

五、劝善金箴——善书与教化165

第二节 善书所见的职业道德规范及其175

特定的劝戒对象175

一、“四民行善”说与善书具列的职业道德规范176

二、善书特定的劝戒对象:居官、幕客与书吏181

三、善书对乡绅角色的要求192

——以《乡绅约》说明192

四、小结197

一、“善书传统”与宗教小册的散布204

第三节 清后期中西劝善书刊的相遇204

二、从诵读善书到接受福音209

——基督信徒的自述209

三、中西劝善书刊共同的流通场所:科举试场212

四、善书与西教书刊的互相贬抑214

五、小结217

第五章 结论224

附录(一)书影227

(二)贺箭村辑《古今善书大辞典》240

(三)参考文献296

后记312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