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人才学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人才学
  • 孙密文著 著
  • 出版社: 长春:吉林教育出版社
  • ISBN:7538310231
  • 出版时间:1990
  • 标注页数:549页
  • 文件大小:20MB
  • 文件页数:565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人才学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绪论1

第一节 人才定义及特征1

一、人才定义概述1

二、人才定义的原则2

三、衡量人才的要点3

四、人才的基本特征9

第二节 人才思想及渊源11

一、原始社会的人才思想11

二、古代人才思想的精华12

三、近代人才思想的发展20

四、革命导师的人才思想23

第三节 人才个性及类别25

一、人才的层次25

二、人才的类型28

三、人才的个性33

四、对反面人才的理解与评价35

第四节 人才学产生的依据及特点38

一、人才学产生的基础38

二、人才学生产的依据42

三、人才学研究的内容45

四、人才学研究的特点47

五、人才学研究的方法49

第五节 人才学与相关学科的关系55

一、人才学与自然科学56

二、人才学与社会科学64

三、人才学与数学68

四、人才学与心理学68

一、人的本质含义70

二、人才本质特性70

第一节 人才本质与特性70

第二章 人才本质与价值70

三、天才与群众关系71

第二节 人才价值与作用75

一、人才的作用76

二、人才的价值84

第三章 人才学基本原理86

第一节 择优性原理86

一、择优性原理含义86

二、人才优化的原则87

三、人才优化的训练88

一、系统性原理概述89

第二节 系统性原理89

二、人才的系统工程90

第三节 反求性原理92

一、反求社会工程93

二、反求教育工程95

三、反求家庭工程106

四、反求个体工程110

第四节 人才动机理论111

一、需求、期望理论111

二、强化、激励理论113

三、公平、沟通理论114

第四章 人才要素与结构117

第一节 人才的基本要素117

一、人才要素的内容117

二、人才要素的主线120

三、人才要素间的关系120

第二节 人才的自身结构123

一、人才的德育结构123

二、人才的知识结构133

三、人才的智力结构142

四、人才的体育结构149

第五章 成才因素及奥秘152

第一节 人才成功的内在因素152

一、目标志向与成才153

二、素质修养与成才157

三、献身精神与成才161

四、模仿创新与成才163

五、联想幻想与成才165

六、时间运筹与成才165

一、社会需求与成才172

第二节 人才成功的外在条件172

二、地域环境与成才173

三、亲友资助与成才175

四、名人指教与成才177

第三节 残疾者的自立与成才179

一、残疾者成才的科学依据180

二、残疾者的成才与实践181

三、成才后的残疾及再成才185

第四节 失足者成才的社会效益186

一、失足者成才的社会条件186

二、失足者成才的自身努力188

第六章 性别差异与成才191

第一节 性别差异与目标选择191

一、性别差异与各自特点191

二、形成思维差异的原因192

三、男女智力发展的最高点196

第二节 女性成才的自我挖掘196

一、女子成才的优势197

二、妇女成才的自我挖掘198

三、女性成才的社会发掘199

第三节 婚恋与成才的互促效应200

一、婚恋与成才的正促效应201

二、婚恋与成才的负促效应206

三、婚恋效应与成才的关系208

第七章 成才途径及环节210

第一节 人才成长的途径210

一、校门成才的途径210

二、自学成才的途径212

三、在职培训的途径214

第二节 人才成长的分段215

四、从师学艺的途径215

一、智力萌发阶段216

二、知识继承阶段217

三、羽翼丰满阶段217

四、学业创新阶段218

五、持续发展阶段218

第三节 人才成长的环节219

一、早期教育环节219

二、求学拜师环节225

四、定向攻关环节226

三、升学考试环节226

五、余热释放环节227

第八章 成才年限及概率229

第一节 人才成功的概率229

一、成才中的逆比现象229

二、成才概率与方向选择230

第二节 人才成功的年限231

一、不同行业成才年限不同232

二、同行业成才年限因人而异232

第三节 人才成功的最佳年龄233

一、智力发展的最佳年龄与最佳年龄区233

二、人才成功的最佳年龄与最佳年龄区234

三、不同行业成才的最佳年龄不同237

四、同行业成才的最佳年龄亦有差别240

五、成才峰值年龄的后延241

六、抓住成才的“三黄”季节244

第九章 人才规律及公式251

第一节 人才成长法则251

一、科班成才法则251

二、顺时成才法则254

三、苦练成才法则255

四、提携成才法则256

第二节 人才运动规律259

一、人才成长规律259

二、螺旋上升规律260

三、交替代谢规律261

第三节 人才成长的公式263

一、人才效率表达式263

二、人才杰出性公式264

三、成才公式表达式264

一、PS效应的含义269

第四节 成才后的PS效应269

二、克服PS效应的主观因素270

第十章 人才设计与培养272

第一节 人才设计及其战略意义272

一、未来人才设计272

二、人才终生设计273

三、被定设计成才274

三、自行设计成才275

第二节 人才设计的战略思想277

一、人才设计的出发点277

二、人才设计的业务要求279

三、人才设计的政治标准280

第三节 人才培养的战略目标282

一、强化教育与人才培养282

二、人才培养的战略对策285

第四节 人才的转向与培训293

一、人才转向的含义293

二、人才的第一职业及专深294

三、人才的第二职业与深造295

四、两用人才的培养与提高295

一、群体结构作用及演变297

第一节 人才群体类型及特征297

第十一章 人才群体及效益297

二、人才群体结构的类型301

三、人才群体结构的特性304

四、人才群体行为及方略306

第二节 人才群体的基本功能307

一、人才群体的放大功能307

二、人才群体的互感功能308

三、人才群体的互补功能308

四、人才群体的互存功能309

一、人才群体结构的要素310

第三节 人才群体要素及优化310

二、搭配微观群体的原则312

三、群体冗员及非匹效应314

四、群体心理氛围的调整314

第四节 领导班子结构及配备316

一、组建领导班子的原则316

二、配备基层班子的设想320

三、智囊团的组合与作用322

一、人才管理的含义326

第一节 人才管理的本质及要素326

第十二章 人才管理的基础326

二、人才管理的本质327

三、人才管理的要素327

四、人才管理的内容328

第二节 人才管理的演变与发展328

一、人才管理的艺术探讨328

二、人才管理思想的演变328

三、人才管理理论的发展331

四、人才管理的时空观念333

一、集权分级管理法337

第三节 人才管理的方法及措施337

二、法规约束管理法338

三、三环制约管理法338

四、九九和谐管理法339

第四节 人才管理的基本原则341

一、统一规划原则341

二、能级能质原则341

三、弹性动力原则342

四、激发鼓励原则342

一、鉴别人才的目的344

第一节 人才发现与鉴别344

第十三章 人才鉴别与选拔344

二、鉴别人才的方法345

三、鉴别人才的经验349

第二节 选才制度及原则350

一、我国古代的选才制度350

二、我国现代的选才制度351

三、选拔人才的基本原则353

一、考试问卷法356

二、公开招聘法356

第三节 选拔人才的方式方法356

三、他人引荐法357

四、伯乐寻荐法357

五、毛遂自荐法358

第四节 选拔人才的战略思考359

一、选拔人才勿论资排辈359

二、选拔人才应看其本质360

三、选拔人才的先见之明362

四、选拔人才的错误思维366

五、注意选才的群居效应368

一、伯乐的地位与作用369

第五节 人才选拔与伯乐作用369

二、伯乐的层次及分类370

三、伯乐必备的品格及才能371

第十四章 人才使用与调整379

第一节 使用人才的原则379

一、用人如器对口原则379

二、知人善任能级原则384

三、赏罚分明激励原则385

四、宽容和谐兼术原则387

一、用人授权不疑389

第二节 用人艺术与教训389

二、用人贵在及时391

三、使用保护并举393

四、用人力戒守旧394

五、用人正反经验396

第三节 人才使用与调整398

一、人才使用的理论依据398

二、结业分配与人尽其才400

三、因人调岗与因岗配人401

一、人才考核的意义403

第一节 人才考核的内容及原则403

第十五章 人才考核与晋级403

二、人才考核的史实404

三、人才考核的内容406

四、人才考核的原则409

第二节 人才考核的类别及方法412

一、人才考核的类别412

二、人才考核的基础416

三、人才考核的步骤417

四、人才考核的方法418

五、人才测评的会诊429

第三节 人才晋级与退休430

一、人才的晋级430

二、人才的职称432

三、人才的薪水434

四、人才的致仕435

第十六章 人才引进与流动440

第一节 人才活力与流通440

一、人才流动的意义440

二、人才流动的形式443

三、人才流动的捷径450

四、人才流动的对策451

第二节 人才流速及原理454

一、人才流动的起源454

二、人才流动的原理456

三、人才流动的方程457

四、期望效应与流速459

第三节 人才外流的后果460

一、人才外流的损失461

二、人才外流的原因461

三、人才外流的控制463

第四节 人才引进的策略464

一、人才引进的作用464

二、人才引进的方式466

三、人才引进的战略466

四、人才引进的政策468

第十七章 人才预测与规划470

第一节 人才预测的功能及要素470

一、人才预测的概念470

二、人才预测的要素471

三、人才预测的功能473

四、人才预测的原理474

第二节 人才预测的方法及步骤475

一、预测方法的分类475

二、人才预测的步骤477

三、人才预测的方法478

第三节 人才规划的目的和任务495

一、人才规划的目的495

二、人才规划的任务496

三、人才规划的策略497

一、智力开发的含义499

第一节 智力开发的作用及依据499

第十八章 智力开发与投资499

二、智力开发的依据500

三、智力开发的作用504

四、智力开发的基础504

第二节 智力投资的效益及实质506

一、智力投资的意义506

二、智力投资的实质507

三、智力投资的效益508

四、教育投资的收益510

一、智力投资的属性512

第三节 智力投资的属性及措施512

二、智力投资的方式516

三、智力投资的引导517

四、智力投资的挖潜518

第十九章 人才立法与政策519

第一节 人才立法的意义及原则519

一、人才立法的内涵519

二、人才立法的意义519

三、人才立法的原则521

四、人才立法的特性523

一、人才立法的作用525

第二节 人才立法的作用及实施525

二、人才法规之先河526

三、人才立法的依据528

四、立法脉络及程序529

第三节 人才政策与战略思考531

一、人才政策含义及作用531

二、人才政策与策略关系533

三、制定人才政策的基础和依据534

四、技术革命的挑战与人才对策540

后记548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