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华民俗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 乌尔沁编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致公出版社
- ISBN:7800969975
- 出版时间:2002
- 标注页数:494页
- 文件大小:23MB
- 文件页数:517页
- 主题词:风俗习惯
PDF下载
下载说明
中华民俗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序篇一 中华民俗的第一时空——中华文明1
序篇二 中华民俗的永恒主题——慈母情怀3
第一篇 物质消费民俗7
第一章 节日民俗8
第一节 中华民族节日民俗特征8
(一)民族节日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珍贵遗产8
(二)民族节日象征老百姓对美好生活寄托9
(三)民族节日是透视民族心理的一面镜子12
第二节 中华民族传统节日(上)13
(一)中华民俗通行的历法13
(二)中华民俗四季的风情14
(三)中华民俗节气的规律15
(四)中华民俗节日的种类17
(五)中国百姓的节日家宴18
1.家宴风俗18
2.后厨预备18
3.餐桌摆设19
4.上菜程序20
5.家肴美味21
(六)中国百姓的大年春节28
民间“年”的起源28
“祝福”谢大年29
“饺子”的来历31
民间饺子宴(108种)32
“除夕”年夜饭33
爆竹声中一岁除35
庭燎“压岁钱”35
春节对联喜盈门36
大年百姓贴窗花37
皇帝春节早朝“坐班”39
第三节 中华民族传统节日(下)40
尧舜接班任人唯贤 百姓爱主元旦敬祭40
元宵节张灯结彩夜41
二月二龙抬头43
清明柳节祭先45
清明上河图47
端午节拜龙47
中秋月圆时节49
九九喜度重阳51
腊月合欢喝粥52
第四节 中华少数民族主要传统节日54
(一)少数民族主要春节54
白族春节54
壮族春节54
哈尼族春节54
高山族春节55
拉祜族春节55
景颇族春节55
仫佬族春节55
普米族春节56
僳僳族春节56
畲族春节56
赫哲族春节57
鄂温克族春节57
佤族春节57
鄂伦春族春节57
基诺族春节58
(二)少数民族主要节庆58
水族端节58
藏历新年58
蒙古族新年59
达斡尔族新年60
瑶族新年60
古尔邦节61
苗族赶秋节62
侗族花炮节63
傣族泼水节64
白族三月三66
瑶族达努节67
彝族火把节68
蒙古族那达慕70
布朗族过年节71
仫佬族衣饭节71
(三)少数民族主要民俗节日72
瑶族耍歌堂72
藏族旺果节72
藏族雪顿节72
黎族三月三73
维吾尔族圣纪节73
彝族庆年节73
苗族四月八73
侗族舞春牛74
苗族吃新节74
苗族龙船节74
哈尼族苦扎扎节74
布依族跳花会74
土族塔尔寺灯节75
崩龙族采花节75
高山族丰年祭75
衣服76
(一)衣饰的起源76
第一节 中华民族衣饰民俗特征76
第二章 衣食住行民俗76
饰品78
(二)服饰分类80
(三)民族服饰81
第二节 少数民族服饰的文化内涵84
(一)服饰反映民族生活方式85
(二)服饰具有民生史料价值86
(三)服饰是民族工艺的镜子87
(四)服饰是民族文化的载体88
(五)服饰是原始文化的表征89
(六)服饰受民族文化相互影响90
第三节 中华民族饮食民俗文化91
(一)民生以食为天91
(二)饮食烹调艺术94
(三)饮食文化心理100
(四)南北饮食差异102
(五)少数民族饮食民俗109
1.南北饮食109
2.饮食特点112
3.吃酒风俗117
4.品茶习俗119
第四节 中华民族居住民俗文化123
(一)居住的门户样式123
堂123
楼124
阁124
舍125
室125
寝125
厢125
斋125
轩125
房126
馆126
卷126
广126
(二)居住的地理环境126
(三)居住的经济环境128
(四)居住的社会结构129
(五)居住的风俗风水131
(六)居住与文化心理134
(七)少数民族居住风俗136
1.三个阶段136
2.建筑分类137
3.建筑的文化内涵140
第五节 中华民族交通民俗文化143
(一)交通的起源和意义143
1.车144
2.轿146
3.船147
(二)少数民族交通方式149
第二篇 物质生产民俗158
(一)节气——信天由人的耕作特点159
第一章 社会生产民俗159
第一节 农作与民俗159
(二)农谚——丰衣足食的经验总结164
第二节 农耕与游牧166
(一)农耕——信天由人167
(二)狩猎——疆原生存169
(三)渔业——得天独厚170
第三节 商号与匠作172
(一)钱庄——金融特权172
(二)票号——金融兑网173
(三)商号——店栈业务174
(四)典当——押款买卖175
(五)匠作——大众手艺176
(六)商业——交换商所178
集市179
行商179
坐商180
幌子180
第四节 客商与庙会181
(一)客商——生意他乡181
(二)商帮——运动码头183
(三)贩运——贾市贸易184
(四)庙会——百姓百货187
(五)庙火——集市活动188
(六)庙市——商业内涵189
(七)庙风——民间节日190
第三篇 社会世像民俗193
第一章 婚姻民俗194
第一节 民间婚姻195
(一)百姓婚姻程序195
1.说媒195
2.相亲195
3.过礼196
4.择期196
5.铺房197
6.开脸197
7.戴绒花197
11.搬谷豆198
10.障面198
9.吃合和饭198
8.穿凤衣 戴凤冠198
12.迎亲199
13.拜堂200
14.婚宴201
15.交杯喜酒203
16.花烛之夜203
17.闹房203
18.开箱礼204
19.回门204
(二)民间婚姻风俗204
1.潮州婚歌204
3.过埠新娘206
2.潮汕看新娘206
4.潮阳婚趣207
5.粤东婚俗208
6.陕南婚中情209
7.南阳悄婚210
8.婚礼挂门帘211
9.大媒小媒212
10.打听经期213
11.分红喜蛋213
12.苏北娶亲习俗214
13.浙江提亲风情215
14.湖南婚俗中的“哭”217
15.山东鱼台婚习219
1.礼规220
16.广东汤园情话婚证220
(三)台湾婚嫁习俗220
2.婚嫁风俗228
3.婚嫁忌讳229
4.吵新娘230
5.谚语婚姻观231
(四)少数民族婚庆风俗234
1.蒙古族婚礼234
2.彝族婚嫁235
3.苗族婚情237
4.朝鲜族婚俗238
5.黎族喜仪240
7.羌族婚俗——女儿麻241
6.基诺族婚风——花为媒241
8.布依族婚情——跳月242
9.傣族恋情242
10.哈尼族婚俗243
11.东乡族婚典244
12.景颇族婚缘——闯六关245
13.侗族婚习246
14.裕固族婚俗247
15.满族婚姻习俗250
(五)婚姻表格254
第二节 葬丧255
(一)葬丧白喜255
1.送终255
3.入殓256
2.报丧256
4.守铺257
5.搁棺257
6.居丧257
7.吊唁258
8.接三258
9.出殡259
10.落葬260
11.丧礼260
12.丧服262
(二)送葬文书262
1.讣告262
3.悼词263
2.遗嘱263
4.唁电264
5.墓铭265
6.挽联266
7.祭轴267
8.宿星267
(三)祭祀仪节268
1.家祭268
2.忌辰269
3.压纸269
(四)祭礼栏目270
第三节 吉期寿辰271
(一)五福之首271
(二)天命之星272
1.寿星图273
(三)寿辰样式273
2.龟鹤鹿274
3.吉祥数字274
(四)长寿之道275
1.民间长寿谚语275
2.民间长寿诗歌276
(五)寿诞用语277
1.总角277
2.垂髻277
3.及笄277
8.不惑278
10.天命278
9.强壮278
5.破瓜278
7.而立278
6.弱冠278
4.豆蔻278
11.如艾279
12.花甲279
13.耳须279
14.耆耆279
15.古稀279
16.耄耋279
(六)祝寿礼仪280
1.祈子282
第四节 诞日282
(一)孕育时期282
2.怀孕283
3.生产284
4.三旦284
5.满月285
6.洁月285
7.周岁286
8.办喜286
9.挂灯286
(二)幼童时期287
1.断乳287
3.“收惊”288
2.“过关”288
4.入学289
5.“灿斗”289
6.“出幼”290
(三)个人生命圈290
第五节 家族与社会291
(一)族内亲属292
(二)族外亲属293
(三)亲子关系293
(四)夫妇关系294
(五)婆媳关系295
(一)人际代称296
第六节 社会关系296
(七)外戚关系296
(六)兄弟关系296
(二)长辈称谓297
(三)平辈称谓300
(四)晚辈称谓304
(五)各式称谓306
(六)祝颂安语309
第四篇 精神文化民俗311
第一章 精神生活起源物质文明312
第一节 生活与诗风312
(一)劳动与歌谣312
(二)神话与艺术315
(三)民风与诗史319
第二节 民间传说与民间故事320
(一)汉族民间传说320
1.《牛郎织女》与乞巧节321
2.《梁山伯与祝英台》和双蝶节324
3.《孟姜女》和寒衣节325
4.《白蛇传》和端午节327
(二)汉族民间故事329
(三)少数民族民间传说348
第二章 民间风情来自百姓生活352
第一节 音乐舞蹈352
1.音乐352
2.舞蹈357
1.工艺362
第二节 工艺美术362
2.美术365
第三节 岩画雕塑372
1.岩画372
2.雕塑375
第四节 生活与信仰376
(一)对天的信仰377
(二)对地的信仰377
(三)对江河信仰378
(四)对日月信仰378
(五)对星辰信仰379
(六)对风雨雷电信仰379
(九)对人类祖先信仰380
(七)对土地神信仰380
(八)对山神的信仰380
第五节 生活与禁忌381
(一)生活禁忌382
1.祖灵禁忌383
2.天象禁忌384
3.节日禁忌387
(二)人事禁忌389
1.妇女禁忌391
2.人名禁忌392
3.年龄禁忌394
4.交往禁忌395
5.行为禁忌397
6.语言禁忌399
1.服饰禁忌405
(三)衣食住行禁忌405
2.饮食禁忌407
3.居住禁忌410
4.旅行禁忌414
(四)行业禁忌416
1.经商禁忌416
2.戏业禁忌417
3.农事禁忌419
4.作业禁忌421
第五篇 娱乐文化民俗423
(一)娱乐性424
第一章 娱乐游艺民俗文化的意义424
(二)竞技性425
(三)大众性425
(四)民族性425
第二节 娱乐游艺民俗文化的内涵427
(一)时节性427
(二)伴生性427
(三)模式性428
(四)地方性428
第三节 娱乐游艺民俗文化的源起429
(一)祭祀429
(三)兵事430
(四)综合430
(二)劳动430
第四节 娱乐游艺民俗文化的形态431
(一)节日娱乐民俗431
(二)日常娱乐民俗432
(三)竞技娱乐民俗433
(四)戏法娱乐民俗434
第二章 娱乐游艺民俗文化的灵性436
第一节 娱乐游艺民俗的龙文化436
(一)龙舟——神圣的沐浴436
1.中华民间龙文化436
2.节日的民间竞渡440
3.龙舟竞渡的风俗441
4.龙舟文化的源起444
(二)舞蹈——游艺的灵者449
(三)体育——心智的冶炼456
1.体育游戏的分类456
2.体育游戏的特点457
3.体育游戏的功能461
第二节 娱乐游艺民俗文化与旅游462
(一)民俗——根基与形式大观462
(二)自然——视点与心境放松464
(三)风土——猎奇与精神生活466
(四)圣地——神游与壮丽河山470
(五)家园——中华五十六民族484
结语(一) 中华民俗的洁身自好——民族尊严488
结语(二) 中华民俗的民间心境——乡恋神话493
热门推荐
- 1442160.html
- 3445012.html
- 638191.html
- 422240.html
- 1640410.html
- 371295.html
- 303718.html
- 685339.html
- 9787.html
- 1522716.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044973.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963695.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024954.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717717.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270067.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21933.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752302.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529980.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955832.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5419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