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公路几何设计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公路几何设计
  • (美)美国各州公路工作者协会著;交通部第一公路勘察设计院译 著
  • 出版社: 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
  • ISBN:15044·1665
  • 出版时间:1983
  • 标注页数:439页
  • 文件大小:31MB
  • 文件页数:450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公路几何设计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目 录1

第一章序言及主要设计控制与指标的提要1

序言1

提要1

设计的控制与标准(第二章)2

设计要素(第三章)6

横断面要素(第四章)12

公路类型(第五章)15

控制进入的公路(第六章)18

交叉设计要素(第七章)20

平面交叉(第八章)29

立交与互通式立交(第九章)35

第二章设计的控制与标准42

第一节地形与自然特征42

第二节交通43

一、交通量43

二、交通量的方向分配45

三、交通组成46

四、交通规划47

二、正常横坡53

第三节汽车特生与设计车辆54

一、小汽车54

二、单一载重汽车与公共汽车55

三、载重汽车组合57

四、汽车高度60

五、汽车大小的发展趋势60

第四节速度61

六、小结:设计车辆61

一、设计速度62

二、行驶速度65

第五节供设计控制用的通过能力68

一、连续车流68

二、交叉处的通过能力76

三、设计通过能力与设计交通量的比较83

第六节安全84

第七节用路者受益分析89

第九节设计指示90

第八节系统与分类90

第三章设计要素92

二、停车视距92

一、概述92

第一节视距92

三、双车道公路的超车视距96

四、纵坡对超车视距的影响100

五、超车路段的出现率和长度100

六、多车道公路的视距101

七、量取视距的标准101

八、视距的量取和记录102

第二节平面线形104

一、最大曲率104

二、超高率108

三、缓和(螺旋)曲线113

四、超高缓和段119

五、曲线上路面的加宽125

六、平曲线上的视距129

七、平面线形的一般控制131

第三节纵面线形——纵断面132

一、纵坡132

二、竖曲线138

三、纵面线形的一般控制144

第四节平、纵面线形的配合145

一、一般的设计控制145

二、设计中线形的协调146

第五节影响几何设计的其它要素146

一、排水147

二、冲刷控制与景观的开发148

三、路侧避车道与休息区148

五、照明149

四、支路与路侧控制149

六、公用设施151

七、标志和标线151

第四章横断面要素153

第一节路面153

一、路面类型153

第二节车道宽度155

第三节缘石157

一、缘石类型157

二、缘石的设置160

第四节路肩、人行道与护栏161

一、路肩宽度162

二、路肩横断面163

三、路肩的稳定性164

四、路肩的区分165

五、间断式路肩或避车道165

六、人行道166

七、护栏与标柱167

第五节排水沟与边坡168

一、排水沟168

二、边坡169

第六节外侧横断面图式170

一、正常路拱横断面171

二、设有超高的横断面172

第七节中央分隔带173

二、宽度与横断面174

三、中央分隔带缘石176

第八节侧道与外分隔带177

第一节双车道公路178

一、一般特征178

第五章公路类型178

一、宽度179

二、横断面与用地180

三、超车设施182

四、分隔式四车道公路的最后发展188

第二节非分隔式四车道公路190

第三节分隔式公路191

一、一般特征191

二、路面、路肩和中央分隔带191

三、平、纵面布置192

四、设有超高的横断面199

五、横断面与用地200

六、车行道分隔得较远的横断面203

第六章控制进入的公路204

第一节引言204

第二节不设侧道的控制进入205

第三节设有侧道的控制进入206

第四节道路用地207

第五节互通式立交的控制进入207

第六节栅栏208

第七节控制进入的费用208

参考文献210

一、对于最急转弯的极小设计211

第七章交叉设计要素211

第一节交叉曲线211

二、对于转弯车道的极小设计219

三、速度—曲率关系221

四、缓和曲线与复曲线224

第二节转弯车道的宽度228

一、路面宽度228

二、路面边缘以外的净空233

第三节变速车道234

一、概述234

二、线形与运行235

三、渐变段237

五、长度238

四、宽度238

第四节交叉处曲线的超高245

一、超高率245

二、超高缓和段246

三、转弯车道端点处超高的展开247

第五节转弯车道的视距249

一、最小停车视距250

第六节路岛与渠化252

一、路岛的类型252

二、路岛的尺寸和标示254

三、标界与引道端部的处理255

四、出口端点与入口端点的设计257

第八节与铁路的平面交叉262

第七节交通管理设施262

第八章平面交叉264

第一节引言264

第二节交叉处的线形与纵断面265

一、改善线形265

二、纵断面266

第三节交叉处的视距267

一、最小视距三角形267

二、在交叉处无停车管制或信号管制267

三、次要道路上的停车管制269

四、斜交的影向271

五、纵坡的影响272

第四节菱形匝道终点处的交叉273

一、沿横交道路的视距273

二、防止错向进入的设计275

第五节 中央分隔带的开口276

一、左转弯的极小设计276

二、左转弯的非极小设计285

三、为横交交通进行的设计287

四、U形转弯设计288

第六节 中央分隔带车道291

一、中央分隔带车道的渐变段292

二、附加车道的宽度与长度292

三、减窄的中央分隔带的端部295

四、分车岛或分隔带295

五、中央分隔带开口的长度296

六、左转弯的特殊设计296

一、三岔交叉(T形与Y形)297

第七节平面交叉型式与示例297

二、四岔交叉310

三、多岔交叉322

四、交通信号管制的效果323

第八节环形交叉324

一、概述324

二、环形交叉的优缺点324

三、适于环形交叉设计的交通条件325

四、环形交叉的设计要素325

五、环形交叉的型式与示例331

第九章立交与互通式立交333

第一节引言333

一、互通式立交的一般型式333

三、缺点335

二、优点335

第二节公路立交与互通式立交的适应性336

一、交通与运行336

二、工地条件337

三、公路类型与交叉设施337

四、安全338

五、分期发展338

六、经济因素338

第三节修建互通式立交的保证339

第四节立交构造物340

一、构造物型式340

二、上跨与下穿比较343

三、桥的宽度与侧向净空345

四、竖向净空354

第五节 没有匝道的公路立交355

第六节互通式立交355

一、连接跨道桥的引道355

二、匝道358

第七节土方与景观的开发376

一、土方施工设计376

二、播种与种植378

第八节互通式立交型式与示例379

一、三岔交叉设计379

二、四岔交叉设计387

三、特殊设计408

附录1. 交叉设计步骤与示例411

附录2. 公路几何设计标准(不包括高速公路)432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