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词汇与句法界面的双向互动研究=BIDIRECTIONAL INTERACTION OF LEXICON AND SYNTAX INTERFACE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词汇与句法界面的双向互动研究=BIDIRECTIONAL INTERACTION OF LEXICON AND SYNTAX INTERFACE
  • 刘宇红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大学出版社
  • ISBN:
  • 出版时间:2013
  • 标注页数:199页
  • 文件大小:37MB
  • 文件页数:213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词汇与句法界面的双向互动研究=BIDIRECTIONAL INTERACTION OF LEXICON AND SYNTAX INTERFACE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1章 词汇与句法在现代语言理论中的地位1

1.1词汇与句法的关系概述1

1.2乔姆斯基的主张与其学生们的批评2

1.2.1生成语法的主张3

1.2.2乔姆斯基的学生们的批评4

1.2.3评论5

1.3系统功能语法、认知语法与神经认知语言学的主张7

1.3.1系统功能语法的主张7

1.3.2认知语法的主张7

1.3.3神经认知语言学关于词汇与句法关系的主张7

1.3.4评论8

1.4构式语法9

1.4.1构式语法的主张9

1.4.2评论9

1.5小结11

第2章 词汇与句法界面的研究历史12

2.1引言12

2.2影响句子结构的动词意义及其表征方式12

2.2.1基于语义角色表征的动词意义12

2.2.2基于谓词分解的动词意义13

2.3动词意义向句子结构的映射15

2.3.1一对一映射与多对一、一对多的映射15

2.3.2普遍映射与个别映射16

2.3.3直接映射与调适映射17

2.3.4静态映射与动态映射21

2.3.5整数目映射与非整数目映射21

2.4词汇与句法界面研究的不足之处22

2.4.1语义角色的定义存在问题22

2.4.2词汇语义与句法相互“串通”23

2.4.3对词汇语义映射为句法结构的过分维护24

2.4.4界面研究必须是双向的,而不只是单向的25

2.4.5界面研究必须结合话语生成与话语解读进行25

第3章 词汇与句法界面研究:生成语法的题元理论27

3.1题元理论述略27

3.2题元角色在本体论上的悖论28

3.3题元角色的理据悖论28

3.4题元理论在语义本性上的悖论30

3.5题元理论在句法功能上的悖论31

3.6题元栅与子范畴化框架的冲突33

3.7关于题元理论悖论链的思考34

第4章 生成语法的界面问题与神经认知语言学的互证36

4.1引论36

4.2标准理论阶段词汇语义与句法的界面36

4.3管约论阶段词汇语义与句法的界面37

4.4最简方案阶段词汇语义与句法的界面39

4.5句法对词汇语义具有反作用吗40

4.6词汇语义与句法界面的ERP验证41

4.6.1与语言研究有关的ERP成分41

4.6.2从ELAN看语类特征与词汇语义的关系42

4.6.3从N400和P600看词汇语义与句法的互动42

4.7结语44

第5章 词汇与句法界面研究:Charles Fillmore的范式嬗变45

5.1引言45

5.2格语法出现的背景及其作用45

5.3格语法的困惑之一:词汇语义关系能定义语义格吗?47

5.4格语法的困惑之二:语义格对句法关系有多大的决定作用?48

5.5框架语义学对格语法的超越50

5.6从框架语义学走向构式语法53

5.7结语56

第6章 词汇与句法界面的单向研究与双向互动58

6.1引言58

6.2四种模式及其代表性理论59

6.2.1词汇语义决定句法59

6.2.2词汇结构决定句法60

6.2.3句法语义影响词汇62

6.2.4句法结构影响词汇62

6.3单向研究的缺陷64

6.3.1“从下到上”方法的缺陷64

6.3.2“从上到下”方法的缺陷65

6.4词汇与句法的双向互动65

6.4.1双向互动对“从下到上”方法的制约65

6.4.2双向互动对“从上到下”方法的制约66

6.5双向互动的神经机制66

6.6结语70

第7章 词汇与句法界面的三种研究模式71

7.1词汇与句法界面研究中的映射理论71

7.2构式语法对界面研究73

7.3因果元构式与界面研究76

7.3.1事件、因果链与因果元构式76

7.3.2因果元构式的构式本质77

7.3.3因果元构式对具体构式的超越及其不足79

7.4结语80

第8章 汉语非受事宾语的题元层级研究82

8.1引言82

8.2如何确定题元层级82

8.3语料构成与实验设计83

8.4实验结果86

8.5对题元层级的解释87

8.5.1题元角色的确定机制87

8.5.2句子成分之间的互动机制89

8.5.3句法构式对题元层级的认可机制90

8.5.4语义压制的可靠性问题92

8.6结语93

附录93

第9章 题元层级与宾语的类典型性100

9.1引言100

9.2语料的设计原则100

9.3词频与语感测评统计结果102

9.4数据分析106

9.5结论108

附录109

第10章 题元层级:基于脑电位(ERP)的研究116

10.1引言116

10.2新的研究方法117

10.3操作步骤118

10.4 ERP测试过程119

10.5脑电图记录与分析121

第11章 词汇与句法界面的双向互动:格的视角123

11.1格的定义与类别123

11.2词汇、句法和格的关系124

11.3结构格与词汇/句法界面的关系124

11.3.1结构格的句法表征功能124

11.3.2结构格与词汇层的关系126

11.3.3结构格在界面中的作用127

11.4语义格在词汇/句法界面中的作用127

11.4.1语义格与词汇层的关系128

11.4.2语义格向句法层的映射129

11.4.3语义格在界面中的作用130

11.5抽象格与词汇/句法界面的关系131

11.5.1抽象格的产生及其对句法的表征131

11.5.2抽象格的再抽象及其句法功能的实现132

11.5.3抽象格在界面中的作用133

11.5.4两种抽象格的比较134

11.6本章的小结与研究之本足136

第12章 词汇与句法界面的三级互动模型138

12.1词汇与句法界面研究的回顾138

12.1.1传统的界面研究138

12.1.2神经认知语言学的界面研究139

12.1.3格视角的界面研究140

12.2三级互动模型的结构与互动机制142

12.2.1词汇语义和词汇语法的互动143

12.2.2句子成分之间的互动145

12.2.3临时性句法/语义组合与抽象句法结构的互动147

12.3三级互动模型兼容并超越了现有界面研究150

12.3.1与传统界面研究的比较150

12.3.2与两种神经认知模型的比较150

12.3.3与格视角研究的比较151

12.4关于神经认知过程的深层思考152

12.5结语153

第13章 词汇与句法的界面——汉语名物化问题研究155

13.1引言155

13.2如何摆脱两个困境156

13.2.1区分“名物化”与“名词化”156

13.2.2简评157

13.2.3关联标记模式与包含模式157

13.2.4简评158

13.3关注语义才能找到两个困境的根源159

13.4“零词缀”假说能解决两个困境160

13.5名物化词组的语义取向与语义向心性161

13.6“零后缀”假说的现实性163

13.7“零词缀”假说与DP假说的关系164

13.7.1两种DP假说164

13.7.2三种假说的可兼容性与可整合性165

13.7.3对何元建和王玲玲模式的一点思考167

13.8结语170

第14章 心理动词的题元层级与题元结构171

14.1引言171

14.2用深层结构取代表层结构173

14.3对OE动词深层结构的解释174

14.4题元层次与体层次的整合175

14.5 Causer作为题元角色的心理现实性177

14.6结语178

第15章 结束语180

参考文献184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