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五代(前后蜀)两宋时期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五代(前后蜀)两宋时期
  • 粟品孝等著;《成都通史》编纂委员会主编 著
  • 出版社: 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
  • ISBN:9787220084300
  • 出版时间:2011
  • 标注页数:557页
  • 文件大小:212MB
  • 文件页数:578页
  • 主题词:成都市-地方史-五代十国时期;成都市-地方史-宋代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五代(前后蜀)两宋时期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概述1

一、行政建置及人口状况3

二、基本历史线索13

三、历史地位与时代特点43

第一章 求治于乱世:王建、孟昶治蜀52

第一节 王建“永致清平”的努力52

第二节 孟昶“孜孜求治”60

一、孟昶的品性61

二、孟昶治蜀的主要措施62

三、“用匪其人,坐致沦丧”66

第二章 首倡“均贫富”——王小波李顺农民起义70

第一节 “均贫富”口号的提出70

一、大土地所有制发展情况70

二、北宋对四川的残暴统治72

三、关于“贩茶失职”74

第二节 王小波李顺起义的经过76

一、起义的爆发与初期斗争76

二、大蜀政权的建立78

三、宋军的反扑与起义的失败80

第三节 王小波李顺起义略评81

一、中国农民战争的新阶段81

二、起义对宋朝统治的影响82

三、起义失败的教训83

第三章 宋朝在成都的特殊统治85

第一节 险、远、富、要的四川与成都85

一、险远的地理形势85

二、优越的经济条件90

三、重要的战略地位93

第二节 北宋成都知府的选任与便宜行事96

一、成都知府的严格选任96

二、成都知府兼任两路钤辖99

三、成都知府的“便宜行事”特权101

四、朝廷对成都知府的控制104

第三节 南宋制帅兼任成都知府106

一、南宋初川陕宣抚司对成都的特殊控制107

二、绍兴五年后四川制帅兼知成都府概况109

三、南宋后期朝廷对成都统治形式的调整113

第四节 南宋四川类省试116

一、四川类省试的由来与长期延续116

二、四川类省试进士的特殊待遇120

三、四川类省试的积极作用125

第四章 城市建设与管理的新发展128

第一节 城市建设的新发展128

一、成都城的改建与整修129

二、城市交通的发展138

第二节 坊市制度的变化145

一、坊与坊市的变化145

二、十二月市与夜市149

第三节 城市景观的发展166

一、名副其实的“水城”167

二、“园林之城”名不虚传172

第五章 日益发展的农业和农村市场185

第一节 都江堰岁修制度的建立185

第二节 农田的整治与耕作水平的提高191

一、农田的整治192

二、耕作水平的提高195

三、农业生产的稳定性198

第三节 “天彭牡丹”、海棠等花卉种植业的发展200

一、“天彭牡丹”的种植200

二、海棠的种植203

三、“蓉城”来历的一种说法207

第四节 草市镇的发展208

一、草市的形式208

二、镇市的发展210

第六章 繁荣发展的手工业217

第一节 丝织业的发展与成都锦院的设立217

一、丝织业的发展218

二、成都锦院的设立221

第二节 茶业的大发展225

一、茶叶的生产225

二、茶政228

三、茶马贸易231

四、茶业大发展的原因233

第三节 富有特色的蜀纸与蜀刻234

一、富有特色的蜀纸234

二、富有特色的蜀刻239

第四节 陶瓷业的长足进步243

一、陶瓷技术243

二、重要窑址246

三、陶瓷业发展的特点251

第七章 世界最早的纸币“交子”253

第一节 交子产生的基础253

第二节 交子的产生及交子务的设立258

一、私交子的产生和发展258

二、交子务的设立261

第三节 交子的发展演变264

一、钱引取代交子264

二、会代替钱引266

第四节 交子产生的历史意义267

第八章 官学的发达与书院的兴起270

第一节 宋代成都府学之盛271

一、“庆历兴学”与成都府学的快速发展272

二、李石与成都府学的鼎盛277

三、成都府学与四川理学发展的关系281

第二节 书院的兴起286

一、书院发展概况287

二、书院的教学288

三、书院与理学的发展293

第九章 蜀学的鼎盛发展296

第一节 “蜀石经”与“易学在蜀”297

一、经学发展概况297

二、“蜀石经”302

三、“易学在蜀”309

第二节 “西蜀史学”的繁荣316

一、史学发展概况316

二、张唐英与《蜀梼杌》326

三、范祖禹与《唐鉴》328

四、吴缜《新唐书纠谬》330

五、成都“四记”考述332

第三节 理学名儒魏了翁337

一、理学入蜀及其在成都地区的传播和发展338

二、魏了翁学术取向的两次转变345

三、魏了翁理学思想的特点及其主要贡献349

第四节 著名的学术家族354

一、双流宋氏、邓氏与成都宇文氏354

二、“世显以儒”的华阳范氏358

三、“理学名门”蒲江魏氏、高氏362

第十章 成就辉煌的文学艺术与科学技术366

第一节 前后蜀时期成都地区的文学366

一、前后蜀时期成都的文人群体366

二、赵崇祚与《花间集》369

第二节 宋代成都地区的文学373

一、宋代成都本地的文学之士373

二、宋代宦游成都的陆游与范成大378

三、蜀中第一部文选《成都文类》384

第三节 绘画艺术的大发展386

一、辉煌的绘画成就387

二、兴旺的画学著作395

第四节 前蜀永陵的陵墓建筑与石刻艺术400

一、永陵的陵墓建筑401

二、永陵的石刻与艺术402

第五节 集本草学大成的医学名著——《证类本草》409

一、唐慎微《证类本草》的知识渊源409

二、《证类本草》的撰写、内容与流传412

三、《证类本草》的杰出贡献416

第十一章 文字禅与居士佛教419

第一节 文字禅大师圆悟克勤及其《碧岩录》420

一、圆悟克勤生平421

二、《碧岩录》的成书、内容及影响425

三、圆悟克勤的文字禅理论428

第二节 居士佛教的代表张商英432

一、张商英生平及其佛界交游434

二、张商英的护法活动与《护法论》438

三、张商英三教融合思想及其影响442

第三节 大慈寺与昭觉寺445

一、大慈寺452

二、昭觉寺457

第十二章 道教的新发展459

第一节 道教天师杜光庭460

一、杜光庭的生平与著作460

二、杜光庭的思想465

三、杜光庭对巴蜀道教的贡献468

第二节 道教圣地青城山与清微派476

一、道教圣地青城山477

二、清微派478

三、金丹派南宗481

第三节 成都玉局观和青城山道观482

一、成都玉局观484

二、青城山道观487

第十三章 社会风尚的变化492

第一节 移民与社会风貌的变化493

一、唐末五代移民与成都社会风貌的变化493

二、宋代移民与成都社会风貌的变化500

第二节 修祠建庙与俗神信仰505

一、修祠建庙活动505

二、俗神信仰512

三、民间俗神信仰的变化趋势517

第三节 游乐之风的极盛518

一、游乐活动的主要内容519

二、游乐活动的特点526

三、游乐活动兴盛的原因530

大事记534

后记552

《成都通史》编纂委员会后记554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