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国现代化报告 2006 社会现代化研究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 中国现代化战略研究课题组,中国科学院中国现代化研究中心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 ISBN:730110300X
- 出版时间:2006
- 标注页数:451页
- 文件大小:30MB
- 文件页数:479页
- 主题词:现代化建设-研究报告-中国-2006
PDF下载
下载说明
中国现代化报告 2006 社会现代化研究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目录1
图表目录1
图一 世界社会现代化的路径图1
综述1
图1-1 人类社会和社会领域的宏观结构示意图2
上篇 社会现代化研究2
表1-1 1700年东方和西方国家的社会指标2
第一章 社会领域现代化的历史事实2
表1-2 社会学关于社会的定义3
第一节 社会领域现代化的分析方法3
一、社会现代化的时序分析方法3
表1-3 社会指标的领域范围4
表1-5 社会变量的趋势分类5
表1-4 社会领域的范围和维度5
二、社会现代化的截面分析方法6
表1-6 社会现代化的时序分析的国家样本6
表1-7 2001年社会现代化截面分析的84个社会变量7
表1-8 2001年社会截面分析的国家分组8
三、社会现代化的坐标分析方法9
表1-9 现代化研究的坐标分析方法9
表1-10 现代化研究的坐标体系10
表1-11 社会时间与历史时间的对照表11
表1-12 人类社会史上的基本社会类型及其代表性特征12
图1-2 人类社会史上社会生产力的结构演变13
表1-13 社会类型的分类方法13
一、社会生活的300年时序分析14
第二节 社会领域现代化的时序分析14
表1-14 1700~2001年社会生活变迁的社会事实15
图1-4 1750~2001年婴儿死亡率的变化趋势16
图1-3 1750~2002年预期寿命的变化趋势16
图1-5 1700~1998年人口自然增长率的变化趋势17
图1-6 1850~2001年综合入学率的变化趋势17
图1-7 1700~2001年社会生产力的变化趋势17
图1-8 1870~2001年成人文盲率的变化趋势18
图1-9 1870~2001年的周工作小时的变化趋势18
图1-12 1890~2001年电话普及率的变化趋势19
图1-10 1870~1998年的年休闲天数的变化趋势19
图1-11 1900~2000年汽车普及率的变化趋势19
表1-15 1750~2002年平均预期寿命的世界前沿和国际差距20
表1-16 1960~2000年预期寿命的国家分组及其转移概率20
表1-17 1700~2001年社会生产力的世界前沿和国际差距21
表1-18 1700~2001年社会生产力的国家分组及其转移概率21
表1-19 1900~2000年汽车普及率的世界前沿和国际差距22
表1-20 1950~2000年汽车普及率的国家分组及其转移概率22
二、社会结构的300年时序分析22
表1-21 1700~2001年社会结构变迁的社会事实23
图1-14 1500~2002年城市化的变化趋势24
图1-13 1750~2002年人口老龄化的变化趋势24
图1-15 1900~2000年郊区化的变化趋势25
图1-16 1750~2002年大学入学率的变化趋势25
图1-17 1801~2000年农业劳动力比重的变化26
图1-18 1801~2000年工业劳动力比重的变化26
图1-19 1801~2000年服务业劳动力比重的变化26
图1-21 1960~2003年服务性职业比例(a)和生产性职业比例(b)的变化27
图1-20 1960~2003年知识性职业比例(a)和专业技术职业比例(b)的变化27
图1-22 1995~2003年国际旅游的变化趋势28
图1-23 1990~2002年因特网普及率的变化趋势28
图1-24 1980~2001年社会保障费用的变化趋势28
表1-23 1950~2000年城市化的国家分组及其转移概率29
表1-22 1700~2002年城市化的世界前沿和国际差距29
三、社会制度和观念的时序分析30
表1-25 1990~2000年因特网普及率的世界前沿和国际差距30
表1-24 1950~2000年农业劳动力比重的世界前沿和国际差距30
表1-26 人类社会史上基本社会制度的代表性特征31
表1-27 人类社会史上的社会思想的演化33
第三节 社会领域现代化的截面分析34
一、社会现代化的2001年截面35
表1-28 2001年人口与健康领域社会变量与社会生产力的特征关系36
图1-25 人口变量与社会生产力的关系37
图1-26 家庭变量与社会生产力的关系37
表1-29 2001年人口与健康领域社会变量与社会生产力的特征关系的分类37
图1-27 家居变量与社会生产力的关系38
图1-28 卫生变量与社会生产力的关系38
表1-30 2001年学习与工作领域社会变量与社会生产力的特征关系39
图1-29 教育变量与社会生产力的关系40
表1-31 2001年学习与工作领域社会变量与社会生产力的特征关系的分类40
图1-30 工作变量与社会生产力的关系41
图1-31 收入变量与社会生产力的关系41
图1-32 贫困变量与社会生产力的关系42
表1-32 2001年休闲与福利领域社会变量与社会生产力的特征关系42
图1-34 交通通信变量与社会生产力的关系43
图1-33 休闲变量与社会生产力的关系43
表1-33 2001年休闲与福利领域社会变量与社会生产力的特征关系的分类43
图1-36 公共安全变量与社会生产力的关系44
图1-35 社会保障变量与社会生产力的关系44
表1-34 2001年人口与健康领域的前沿和差距44
表1-35 2001年学习与工作领域的前沿和差距45
表1-36 2001年休闲与福利领域的前沿和差距46
表1-37 国家人口规模对社会变量的影响47
表1-38 国家人口规模对社会变量影响的统计分析47
表1-39 社会变量与社会生产力的关系分类48
二、社会生活和结构的7个截面48
图1-37 人口与健康变量与社会生产力的关系49
表1-40 1980年社会变量与社会生产力的特征关系的分类49
图1-39 休闲与福利变量与社会生产力的关系50
表1-41 1960年社会变量与社会生产力的特征关系的分类50
图1-38 学习与工作变量与社会生产力的关系50
图1-42 休闲与福利变量与社会生产力的关系51
图1-41 学习与工作变量与社会生产力的关系51
图1-40 人口与健康变量与社会生产力的关系51
表1-42 1900年国家分组52
表1-43 1900年社会变量与社会生产力的特征关系52
表1-44 1900年社会变量与社会生产力的特征关系的分类53
表1-45 1900年社会变量的前沿和差距53
表1-46 社会变量与社会生产力的关系分类54
表1-47 1870年国家分组54
表1-48 1870年社会变量与社会生产力的特征关系54
表1-49 1870年社会领域的前沿与差距55
表1-50 1820年社会变量与社会生产力的特征关系55
表1-51 1750年社会领域的前沿与差距56
三、社会制度和观念的5个截面57
表1-52 1700年社会领域的前沿与差距57
表1-53 1700~2001年基本社会制度的世界分布58
表1-54 社会现代化的六次浪潮60
第四节 社会领域现代化的路径分析60
一、社会现代化的历史进程60
图1-43 1800~2003年人口出生率(a)和死亡率(b)的变化趋势66
二、社会三大领域的现代化66
表1-55 社会三大领域的现代化路径66
图1-45 1800~2002年结婚率(a)和离婚率(b)的变化趋势67
图1-44 1960~2003年抚养比的变化趋势67
三、社会现代化的影响因素69
表1-56 社会变迁的原因和理论69
表1-57 社会领域现代化的36个长期趋势和基本事实70
第二章 社会领域现代化的基本原理72
图2-1 2001年截面社会类型和世界人口的分布72
表2-1 人类文明中心和社会思想的变迁73
第一节 社会思想与社会现代化73
一、社会现代化的思想溯源74
表2-2 社会现代化理论一些基本观点的思想溯源74
二、社会现代化与社会思想75
图2-2 社会变迁与社会现代化的结构关系76
三、社会现代化与社会变迁76
表2-3 社会变迁的类型和理论解释76
图2-3 经典现代化理论的结构77
第二节 经典社会现代化的理论分析77
表2-4 社会变迁的四种理论的比较77
图2-4 现代化理论的形成78
一、经典社会现代化理论的形成过程78
二、经典社会现代化理论的基本内容79
表2-5 经典社会现代化理论的结构79
表2-6 经典社会现代化的一般理论80
表2-7 经典社会现代化的定义80
第三节 广义社会现代化的理论分析82
三、经典社会现代化理论的局限性82
图2-5 第二次现代化理论的结构83
一、广义社会现代化理论的两个基础83
表2-9 第二次社会现代化的主要变化84
表2-8 第二次现代化理论的基本要素84
图2-6 20世纪70年代以来的新现代化研究85
表2-10 社会现代化300年进程的12个启示85
二、广义社会现代化理论的基本内容87
表2-11 20世纪后期4个社会指标的国家分组及其转移概率87
表2-12 广义社会现代化理论的结构87
表2-13 广义社会现代化的一般理论88
表2-14 广义社会现代化的定义89
表2-15 社会学的几个相关概念89
表2-17 社会发展、社会进步和社会适应的关系模型90
表2-16 广义社会现代化的基本范畴90
图2-7 广义社会现代化的社会时间图91
表2-18 广义社会现代化的基本类型91
表2-20 广义社会现代化的周期表——社会形态变化92
表2-19 广义社会现代化的社会时间表——劳动力结构变化92
图2-8 广义社会现代化的坐标系93
图2-9 四种社会形态的就业结构93
图2-10 广义社会现代化的路径图94
表2-21 广义社会现代化的一般特点和分阶段特点95
表2-22 广义社会现代化的10个原理96
图2-11 1950~2001年国家社会生产力的国际地位的转移概率97
表2-23 广义社会现代化的研究对象的结构矩阵102
图2-12 广义社会现代化的动力模型105
图2-13 现代化的创新驱动模型106
图2-14 21世纪广义社会现代化的三条基本路径107
表2-24 第二次社会现代化理论的结构108
表2-25 第二次社会现代化的一般理论108
表2-26 知识社会的八个特点109
图2-15 第二次社会现代化的示意图109
表2-27 综合社会现代化的一般理论110
图2-17 工业社会和知识社会形成的“联动模型”111
三、广义社会现代化理论的研究方法111
图2-16 综合社会现代化的示意图111
表2-28 社会现代化研究的对象界定112
表2-29 社会现代化研究的内容界定112
第四节 社会现代化的一般途径113
表2-30 国家社会现代化的途径114
一、第一次社会现代化的途径114
二、第二次社会现代化的途径116
三、综合社会现代化的途径118
图2-18 综合社会现代化的要素配方的变化119
第三章 中国社会现代化的理性思考120
第一节 中国社会现代化的国际环境120
图3-1 21世纪中国社会现代化的一种路径选择120
表3-1 社会现代化的基本内涵和特征121
一、世界社会现代化的历史概述121
表3-2 社会现代化的两个阶段和六次浪潮122
表3-3 1700~2001年世界人口分布的大致估计123
二、世界社会现代化的现状概述124
表3-4 世界土著民族中现在仍然(或曾经)以狩猎和采集为生的估计人数124
表3-5 2001年世界人口分布的估计125
表3-6 美国的土著民族(Native American)和少数民族125
表3-7 2003年世界社会现代化的国家分布126
表3-8 2003年世界社会现代化的地理分布126
三、世界社会现代化的前景概述127
表3-9 21世纪世界第一次社会现代化水平的估计128
表3-10 21世纪世界第二次社会现代化水平的估计129
表3-11 21世纪第二次社会现代化指数的世界先进水平的三种估计129
表3-12 发达国家社会现代化评价指标的分类131
表3-13 21世纪社会现代化指标世界先进水平的一种估算132
表3-14 1960~2003年的世界社会现代化水平133
表3-15 2003年社会现代化的世界中等水平133
表3-17 2050年第二次社会现代化指数的世界平均值的预期水平134
表3-16 2050年社会现代化的世界中等水平的估计134
表3-18 2050年社会现代化的世界中等水平的估算135
一、中国社会现代化的历史概述135
第二节 中国社会现代化的客观条件135
表3-19 中国社会现代化的阶段136
表3-21 1700~2001年中国社会生产力水平的相对变化137
表3-20 中国社会领域现代化的起步137
表3-22 1820~2002年中国人平均预期寿命的相对变化138
表3-24 1913~2000年中国劳动力就业结构的相对变化139
表3-23 1700~2002年中国城市化的相对变化139
表3-25 1700~2001年中国社会生产力总量占世界的比例140
表3-26 1700~2001年中国社会生产力水平的国际比较140
表3-27 2001年中国人口与健康领域29个指标的国际比较142
二、中国社会现代化的现状概述142
表3-28 2001年中国学习与工作领域38个指标的国际比较144
表3-29 2001年中国休闲与福利领域23个指标的国际比较145
表3-30 中国社会指标与发达国家先进水平的比较147
表3-31 2001年中国社会指标与发达国家历史水平的比较148
三、中国社会现代化的前景概述149
表3-32 2001年中国社会现代化与发达国家的综合比较149
表3-33 21世纪中国第一次社会现代化的三种估算150
表3-34 21世纪中国第二次社会现代化指数的三种估算150
表3-36 21世纪中国第二次社会现代化指数的一种国际比较151
表3-35 21世纪中国综合社会现代化指数的三种估算151
表3-37 世界银行公布的我国绝对贫困人口比例和数量152
第三节 中国社会现代化的战略选择153
一、中国社会现代化的战略目标153
图3-2 2000年世界社会现代化的坐标153
表3-38 21世纪中国社会现代化的政策目标的时间分解154
表3-39 21世纪前50年世界和中国第二次社会现代化指数的一种估算155
表3-40 21世纪前50年中国社会现代化的分阶段目标156
表3-41 中国24个社会评价指标的实际增长率和达到目标所需的增长率156
表3-42 21世纪前50年中国24个社会评价指标的一种估计157
二、中国社会现代化的运河路径159
表3-43 21世纪中国社会现代化政策目标的实现概率的一种估算159
表3-44 中国社会现代化运河路径的新型城市化的八个特点162
表3-46 中国社会现代化运河路径的领域布局163
三、中国社会现代化的路径图163
图3-3 中国地区现代化的三大片和八大区的布局163
表3-45 中国社会现代化运河路径的地理布局163
图3-4 中国社会现代化的路径图(1)——基本路径164
图3-5 中国社会现代化的路径图(2)——战略目标165
图3-6 中国社会现代化的路径图(3)——国际地位的目标165
图3-7 中国社会现代化的路径图(4)——历史进程的目标166
表3-47 中国社会现代化路径图的时间阶段166
图3-8 中国社会现代化的路径图(5)——基本任务168
图3-9 中国社会现代化的路径图(6)——监测指标169
图3-10 中国社会现代化的路径图(7)——生活质量指标170
图3-11 中国社会现代化的路径图(8)——生活条件指标171
图3-12 中国社会现代化的路径图(9)——生活方式指标172
图3-13 中国社会现代化的路径图(10)——社会转型指标173
图3-14 中国社会现代化的路径图(11)——社会保障指标174
图3-15 中国社会现代化的路径图(12)——社会和谐指标175
第四节 中国社会现代化的战略要点176
表3-48 中国生活质量的国际比较177
一、提升生活质量是重中之重177
图3-16 中国社会发展模式的三种模型和两次转变178
表3-49 中国社会生产力和绝对贫困的国际比较179
二、实现社会转型任重而道远180
表3-50 中国社会保障和社会公平的国际比较180
图3-17 1950~2050年中国城市化和新型城市化181
表3-51 中国城市化的国际比较181
表3-52 中国生活方式的国际比较183
图3-18 1950~2050年中国劳动结构的两次转型184
表3-53 中国劳动结构的国际比较184
三、提升国民素质是当务之急185
表3-54 国际标准职业分类(ISCO-88)的知识性职业185
表3-55 中国国民教育的国际比较186
表3-56 中国卫生领域指标的国际比较187
表3-57 2002年中国的两个信息鸿沟187
图二 世界现代化评价190
表4-1 社会现代化水平评价的结构191
第四章 社会现代化五十年191
第一节 世界社会现代化五十年191
下篇 世界和中国现代化评价191
表4-2 社会现代化进程的判断标准192
表4-3 2003年世界社会现代化指数192
一、2003年世界社会现代化指数194
图4-1 2003年世界社会现代化的坐标195
表4-4 2003年世界社会现代化的前沿195
表4-5 2003年世界社会现代化水平的国家差距196
表4-6 世界社会现代化的国家地位的转移概率197
表4-7 2003年世界社会现代化的国家分布和不平衡性198
表4-8 社会现代化评价三种指数的相关性198
图4-2 1950~2002年工业劳动力比重的变化200
二、1950~2003年世界社会现代化进程200
图4-3 1950~2002年物质产业劳动力比重的变化200
表4-9 1950~2003年世界社会现代化的阶段201
图4-4 1950~2003年世界社会现代化进程201
表4-10 1970~2003年世界社会现代化的国际差距202
表4-11 1950~2003年社会现代化分组升级和降级的国家202
表4-13 1950~2003年世界社会现代化水平的结构203
表4-12 1960~2003年社会现代化的世界地位发生升降的国家203
表4-14 发展中国家第一次社会现代化的预期完成时间204
表4-15 世界社会现代化与世界现代化的相关系数204
表4-16 1950年世界社会现代化的国家分布和不平衡性205
表4-17 1960年世界社会现代化的国家分布和不平衡性206
表4-18 1970年世界社会现代化的国家分布和不平衡性207
表4-19 2000年世界社会现代化的国家分布和不平衡性209
表4-20 2003年中国社会现代化水平211
第二节 中国社会现代化五十年211
一、2003年中国社会现代化指数211
表4-21 2003年中国社会现代化水平的国际差距212
表4-24 中国综合社会现代化指数达到2003年的100分的预期时间213
表4-23 中国第二次社会现代化指数达到2003年的100分的预期时间213
表4-22 中国完成第一次社会现代化的预期时间213
图4-5 1950~2003年中国社会现代化指数214
表4-25 1950~2003年中国社会现代化进程214
二、1950~2003年中国社会现代化进程214
表4-26 1950~2003年中国现代化的协调性215
表4-27 1970~2003年中国社会现代化指数的国际差距216
表4-28 1950~2003年中国社会现代化评价指标的表现217
第三节 中国地区社会现代化进程219
表4-29 2003年中国地区社会现代化水平220
一、2003年中国地区社会现代化指数221
表4-30 2003年中国地区社会现代化的国内差距和国际差距222
表4-31 中国31个地区完成第一次社会现代化的预期时间223
表4-33 1970~2003年中国大陆内地31个地区的社会现代化224
二、1970~2003年中国地区社会现代化进程224
表4-32 2003年中国地区社会现代化的阶段和不平衡性224
表4-34 1970~2003年中国地区社会现代化的阶段和不平衡性225
表4-34 中国31个地区社会现代化指数的排名和排名升降226
表4-35 中国31个地区综合社会现代化指数的升降227
表4-36 1970年中国地区社会现代化的阶段和不平衡性228
表4-37 2000年中国地区社会现代化的阶段和不平衡性231
一、2003年世界现代化指数235
第一节 2003年世界现代化指数235
第五章 2003年世界和中国现代化指数235
表5-1 世界现代化指数的组成235
表5-2 2003年世界现代化指数236
图5-2 2003年根据第二次现代化水平的国家分组238
表5-3 2003年处于第二次现代化发展期的国家238
图5-1 2003年世界现代化水平的坐标图238
表5-4 世界现代化水平的国家差距239
表5-5 世界现代化的国家地位的转移概率239
表5-7 2003年世界现代化的国家分布和不平衡性240
表5-6 1960~2003年世界现代化的国际地位发生变化的国家240
图5-3 2003年世界现代化的地理分布241
二、2003年世界现代化的水平评价241
表5-8 2000年与2003年世界第二次现代化指数排前10名的国家242
表5-9 2003年世界第二次现代化水平的五大洲分布242
第二节 2003年中国现代化指数243
一、2003~2004年中国现代化指数243
图5-4 世界综合现代化水平的国家分布243
表5-10 2003年中国现代化指数243
二、2003~2004年中国现代化的水平评价244
图5-5 2004年中国第一次现代化的特点244
图5-6 2003年中国第二次现代化的特点245
表5-11 中国综合现代化水平指数245
表5-12 2003年中国地区现代化指数246
一、2003~2004年中国地区现代化指数246
第三节 2003年中国地区现代化指数246
表5-13 2003年中国大陆内地地区现代化水平与世界水平的差距247
表5-14 2003~2004年中国34个地区现代化的阶段和不平衡性247
图5-7 2004年中国地区第一次现代化实现程度248
二、2003~2004年中国地区现代化的水平评价248
表5-15 中国大陆内地地区完成第一次现代化的时间估算248
图5-8 2003年中国地区第二次现代化水平249
表5-16 中国大陆内地三大片和八大区的现代化水平的比较250
技术注释251
主要参考文献260
数据资料来源268
附录一 社会现代化的评价方法270
附录二 社会现代化水平评价的数据集287
附录三 世界现代化水平评价的数据集399
附录四 中国地区现代化水平评价的数据集432
热门推荐
- 3403945.html
- 1493258.html
- 110644.html
- 2649023.html
- 2929266.html
- 3253517.html
- 2193545.html
- 3551981.html
- 3870271.html
- 3023109.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148691.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84546.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666938.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748142.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736004.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792771.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839469.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15350.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537051.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6834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