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长三角自主创新体系建设 目标现状路径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长三角自主创新体系建设 目标现状路径
  • 徐根兴,陈辉等编著 著
  • 出版社: 合肥: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
  • ISBN:9787565000690
  • 出版时间:2009
  • 标注页数:248页
  • 文件大小:15MB
  • 文件页数:271页
  • 主题词:长江三角洲-地区经济-经济发展-研究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长三角自主创新体系建设 目标现状路径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长三角自主创新——在技术之外的难题(代前言)1

第一章 区域创新理论体系研究1

一、区域创新系统理论内涵1

(一)区域创新系统的发展背景及成立前提条件1

(二)区域创新系统的概念及其分类3

(三)区域创新系统的构成要素及其功能6

(四)区域创新系统的演化及运行机制8

(五)政府和中介机构在区域创新系统中的作用11

(六)发展区域创新系统的政策研究展望12

二、区域创新能力理论13

(一)区域创新能力的内涵13

(二)区域创新能力构成与研究模型16

(三)影响区域创新能力的因素分析18

(四)区域创新能力测评研究23

(五)提升区域创新能力的政策建议32

三、区域创新体系建设的国际经验33

(一)美国(硅谷)区域创新体系建设的经验33

(二)印度班加罗尔的区域创新体系建设经验35

(三)加拿大(安大略省)区域创新体系建设经验37

(四)日本区域创新体系建设的经验38

(五)欧盟区域创新体系建设的经验39

第二章 长三角自主创新能力现状评估与分析42

一、长三角创新环境能力43

(一)基础设施43

(二)市场需求44

(三)劳动者素质45

(四)金融环境46

(五)创业水平46

二、长三角知识创造能力47

(一)研究开发投入48

(二)研究开发产出48

(三)过程管理水平48

三、长三角知识获取能力49

(一)科技合作49

(二)技术转移50

(三)外商直接投资(FDI)50

四、长三角企业创新能力51

(一)研究开发能力51

(二)设计能力51

(三)生产制造能力51

(四)创新产出能力52

五、长三角创新的经济效益53

(一)宏观经济状况53

(二)产业结构优化度53

(三)产业国际竞争力54

(四)居民收入水平54

(五)就业水平54

六、长三角自主创新总体水平的国内比较55

(一)各区域创新能力排序55

(二)区域创新能力排序情况简述57

(三)区域创新能力差异因素分析59

第三章 长三角区域创新体系建设的目标与途径69

一、区域创新体系建设的目标69

(一)区域创新体系建设目标选择依据69

(二)区域创新体系的系统构成72

(三)区域创新活动关系互动74

二、长三角区域创新体系建设的目标75

(一)国家对长三角区域创新体系建设的要求75

(二)长三角地区的区域创新体系建设目标76

三、以创新政策的协调为创新体系建设的基础77

(一)区域创新体系政策协调的要求77

(二)长三角区域创新政策协调的目标79

(三)促进长三角区域创新体系政策协调的建议81

四、以重点技术联动开发为主要的内容83

(一)重点技术的联动开发是形成长三角区域创新体系建设的载体83

(二)长三角区域联动开发的重点技术内容84

(三)推进长三角区域重点技术联动的建议88

五、以建立高度共享的资源平台为基本框架89

(一)长三角区域创新资源平台建设目标89

(二)加快推进长三角区域资源共享的途径思考90

六、以形成发达的创新配套市场为关键目标93

(一)进一步完善区域人才市场93

(二)大力推进多层次资本市场发展94

(三)进一步推动长三角技术市场联动发展96

第四章 长三角自主创新政策概览99

一、上海市、江苏省、浙江省自主创新政策概要99

(一)战略目标99

(二)主攻方向101

(三)创新体系建设102

二、上海市浦东新区、苏州市、杭州市自主创新政策概要106

(一)浦东新区加快推进自主创新的决定106

(二)苏州市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的政策意见107

(三)杭州市推进创新型城市建设的决定111

三、上海市闵行区、苏州市相城区、杭州市萧山区自主创新政策概要112

(一)上海市闵行区推进科技创新和成果产业化的实施意见112

(二)苏州市相城区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的政策意见115

(三)杭州市萧山区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的政策117

第五章 长三角创新资源的整合与共享机制的完善122

一、创新资源整合与共享对长三角自主创新体系建设的影响122

(一)区域创新体系中的创新资源及整合共享机制122

(二)创新资源的整合与共享是建设长三角自主创新体系的必由之路128

二、长三角创新资源整合与共享的难点分析132

(一)长三角创新资源整合与共享存在的问题132

(二)长三角创新资源整合与共享的难点问题135

三、完善长三角创新资源共享的条件与途径138

(一)进一步完善长三角创新资源整合与共享的制度保障条件138

(二)进一步培育与发展中介机构,为长三角区域创新资源整合与共享创造条件140

(三)以“产学研一体化”模式推动创新资源整合与共享143

第六章 长三角区域创新的人才机制147

一、长三角人才建设为区域创新体系做出重要贡献147

(一)长三角科技人才资源集中147

(二)长三角集聚大量的海外人才148

(三)长三角人才一体化建设初见成效148

二、长三角区域创新中人才机制建设存在的问题150

(一)长三角人才自由流动存在的障碍150

(二)激励人才自主创新的税收政策障碍153

(三)高技能人才的缺乏成为人才结构失衡突出问题154

三、完善长三角区域创新体系的人才机制对策建议156

(一)构建长三角有效的国际化人才集聚机制157

(二)构建长三角人才资源配置和共享机制159

(三)注重人才能力建设,构建长三角教育培训开发体系163

(四)完善人才市场体系和服务体系,强化市场配置169

(五)完善人才自主创新的激励机制171

第七章 长三角区域创新的投融资体制和创新成果市场化风险控制机制173

一、对当前长三角区域创新的投融资体制评价173

(一)长三角区域创新亟待投融资体系的完善173

(二)长三角区域创新投融资现状分析174

(三)长三角区域创新投融资体制存在的问题180

二、对当前长三角创新成果市场化风险控制机制的评价186

(一)长三角地方政府开始关注创新成果市场化风险控制187

(二)创新成果市场化的风险仍然主要由企业承担187

三、完善与优化创新投融资体制的途径189

(一)形成合理有效的投融资体系189

(二)加强投融资服务机构合作193

(三)降低创新成果市场化风险194

第八章 长三角知识产权保护区域协调机制198

一、知识产权制度是区域自主创新活动开展的基础性条件198

(一)知识产权制度是自主创新的有效保障机制198

(二)知识产权制度是自主创新的有效激励机制199

(三)知识产权制度是自主创新的导向机制200

二、知识产权区域协调机制是区域创新活动的保障200

(一)行政整体性是知识产权保护工作的客观要求200

(二)知识产权保护工作的区域协调是知识产权保护的重点任务201

(三)区域知识产权保护的协调机制将激发区域创新活动积极性202

三、长三角知识产权保护工作的现状与问题的研究203

(一)长三角各地知识产权保护工作的现状203

(二)长三角知识产权保护存在的问题204

四、长三角知识产权区域协调的难点问题208

(一)协调的组织机构及作用209

(二)知识产权制度对接的难点210

(三)知识产权协同执法的问题211

五、制定与实施长三角区域知识产权发展战略212

(一)制定长三角区域知识产权发展战略的背景212

(二)制定长三角区域知识产权发展战略的意义214

(三)制定长三角区域知识产权发展战略的基本原则215

六、进一步推进知识产权制度的衔接216

(一)以实现制度实施的每个环节对接为突破重点217

(二)以组织机制推动制度的对接217

七、完善长三角知识产权市场体系218

(一)加快知识产权市场法规和政策环境建设218

(二)完善知识产权市场交易机制219

(三)大力推进知识产权市场的信息化建设220

(四)进一步促进知识产权市场融合221

第九章 自主创新政策的实践演绎223

一、高新企业的孵化器与加速器223

(一)厦门火炬高新区孵化科技成果223

(二)“瞪羚企业加速器”新探索下的“西安模式”224

二、风险投资的成功典型227

(一)无锡市政府成为风投与尚德公司的发展227

(二)上海杨浦区:以金融创新服务创新企业230

三、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的创新实践232

(一)青岛开发区:龙头项目—产业链—产业集群—制造业基地232

(二)西安高新区实现龙头辐射周边不断扩散的区域带动力233

(三)昆山经济开发区创新产业载体健全产业体系235

(四)广州开发区科技领军人才可获资助236

参考文献240

后记247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