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北京西山地区中生代岩浆作用、变质作用及其对华北东部岩石圈厚度变化的约束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北京西山地区中生代岩浆作用、变质作用及其对华北东部岩石圈厚度变化的约束
  • 张树明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地质出版社
  • ISBN:9787116067202
  • 出版时间:2010
  • 标注页数:108页
  • 文件大小:21MB
  • 文件页数:117页
  • 主题词:中生代-岩浆作用-研究-北京市;中生代-岩石圈-厚度-研究-华北地区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北京西山地区中生代岩浆作用、变质作用及其对华北东部岩石圈厚度变化的约束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1绪论1

1.1研究目的和意义1

1.2研究现状与存在的问题1

1.3研究内容、方法和技术思路3

1.3.1研究内容3

1.3.2研究方法及技术思路4

1.4实物工作量4

2区域地质背景与地壳厚度变化5

2.1地层与区域地质演化史5

2.1.1地层5

2.1.2区域地质演化简史7

2.2岩浆岩与变质岩8

2.2.1岩浆作用与岩浆岩8

2.2.2变质岩10

2.3西山地区前白垩纪地壳结构与组成11

2.3.1前白垩纪地壳结构与组成的确定11

2.3.2与中国东部大陆地壳平均结构与组成的对比12

3周口店岩体的岩石学、地球化学及年代学13

3.1周口店岩体概述13

3.2岩体的岩石学与矿物学13

3.2.1花岗闪长岩体13

3.2.2石英二长闪长岩和闪长岩17

3.3岩体的岩石地球化学18

3.3.1岩石的主量元素19

3.3.2岩石的稀土元素21

3.3.3岩石的微量元素25

3.4周口店岩体的同位素特征及形成时代27

3.4.1岩体的同位素特征27

3.4.2周口店岩体形成时代和活动期次划分28

4周口店岩体的成因及地质学意义30

4.1周口店岩体的成因和形成机制30

4.1.1周口店岩体与典型埃达克岩(adakite)的对比30

4.1.2周口店岩体的成因31

4.1.3周口店岩体的形成机制32

4.2周口店岩体岩浆物质来源同位素示踪33

4.2.1钕、锶同位素示踪33

4.2.2铅同位素示踪34

4.2.3氧、碳、氢同位素示踪36

4.3地壳厚度及地壳成分36

4.3.1 K60与地壳厚度估算36

4.3.2地壳厚度减薄38

4.3.3岩浆事件引起的地壳成分变化38

4.4南大岭组中基性火山岩及研究意义38

4.4.1火山岩的分布和岩相学38

4.4.2地球化学特征39

4.4.3研究意义42

5西山变质岩带与热动力变质作用44

5.1西山变质岩带特征及变质相划分44

5.1.1北京西山变质岩带特征44

5.1.2北京西山变质岩带变质相的划分44

5.2西山地区变质岩与地壳组成变化45

5.2.1变质岩的岩石学45

5.2.2变质岩的岩石化学与深部地壳主元素组成47

5.3西山变质岩造岩矿物的矿物化学特征49

5.3.1石榴子石50

5.3.2其他造岩矿物55

5.4北京西山热动力变质作用及温压估算57

5.4.1印支-燕山期区域热动力变质作用57

5.4.2燕山期接触热变质作用58

5.4.3热动力变质作用的温压估算61

5.5几条典型热动力变质作用剖面介绍64

5.5.1中窖村公路断面65

5.5.2周口店岩体北侧东岭子村公路断面66

5.5.3周口店岩体南侧官地村羊屎沟剖面66

5.5.4周口店岩体南侧东山口村旧铁路线断面67

5.5.5周口店岩体西侧车厂村简易大路断面68

5.6热动力变质岩白云母40 Ar/39 Ar定年及年代学意义68

5.6.1样品与40 Ar/39 Ar同位素分析68

5.6.2结果与可靠性69

5.6.3年代学意义77

6华北东部中生代岩石圈厚度约束79

6.1华北东部中生代岩石圈厚度的几个问题79

6.1.1燕山期中国东部高原的提出与问题79

6.1.2中生代构造体制重大转折特征及岩石圈减薄由来80

6.1.3华北东部中生代岩石圈减薄的幅度问题81

6.2华北东部中生代岩石圈减薄时限的约束81

6.2.1关于华北东部中生代岩石圈减薄时间的争论81

6.2.2对华北东部中生代岩石圈减薄时限的限定83

6.3华北东部岩石圈厚度减薄机制模式的评述85

6.3.1拆沉去根模型85

6.3.2加厚地壳拆沉模式85

6.3.3热机械-化学侵蚀模型86

6.3.4“蘑菇云”模型86

6.3.5俯冲碰撞-构造底垫模式86

6.3.6上地壳滑脱假说87

6.3.7岩石圈演化与岩浆活动模型87

6.4“岩石圈内部复杂的热状态及物质组成调整”模式87

6.4.1基本事实和理论依据87

6.4.2“岩石圈内部复杂的热状态及物质组成调整”模式的建立92

7结束语94

7.1主要工作成果和结论要点94

7.2存在的问题95

主要参考文献97

Abstract106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