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信息技术与道德哲学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信息技术与道德哲学
  • (荷兰)尤瑞恩·范登·霍文,(澳大利亚)约翰·维克特主编;赵迎欢,宋吉鑫,张勤译;陈凡名誉主编;赵迎欢,宋吉鑫丛书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科学出版社
  • ISBN:9787030390714
  • 出版时间:2014
  • 标注页数:327页
  • 文件大小:131MB
  • 文件页数:343页
  • 主题词:信息技术-伦理学-文集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信息技术与道德哲学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引言1

参考文献6

第一章 诺伯特·维纳和信息伦理学的兴起7

一、科学、技术和伦理学7

二、信息伦理学的诞生8

三、控制论和人性10

四、控制论和社会11

五、社会和“智能”机器12

六、美好的人类生活与正义原则14

七、熵和信息伦理学形而上学15

八、维纳形而上学思想的解释力17

九、摩尔的计算机伦理学理论18

十、弗洛里迪的计算机伦理学原理19

十一、维纳对计算机伦理学的方法论贡献20

十二、维纳的信息伦理学遗产21

参考文献22

第二章 为什么我们需要更好的新兴技术伦理规范24

一、引言24

二、技术革命25

三、技术革命和伦理规范29

四、三种快速发展的技术31

五、更好的伦理规范33

参考文献35

第三章 信息伦理学:本质和范畴36

一、信息伦理学研究的统一方法36

二、宏观信息伦理学41

三、六种常见误解52

四、结论54

参考文献55

第四章 公共领域的变革——政治权威、言论自由及网络公共领域58

一、公共领域、负责人、代理人:政治权威的变革59

二、公众与公共领域:一些概念性问题63

三、交流自由与分散公共领域:代理机构的作用66

四、从公众到公共领域:跨国民主制度形式70

五、结论75

参考文献76

第五章 民主与网络78

一、思想实验79

二、公共(与私人)论坛80

三、专门化——和分工化82

四、社会级联86

五、共同经验87

六、建议88

七、反对审查制度,但超越反对审查制度91

参考文献91

第六章 博客的社会认识论92

一、基于互联网交流的民主和认识论特点92

二、传统媒体与博客世界的认识论比较94

三、信息过滤或者不过滤95

四、博客——一个对抗性系统98

五、社会机制及博客用户的心理学特点99

参考文献101

第七章 多重自我和关系本体——在线亲密性和隐私102

一、引言102

二、主动自我与被动自我105

三、关系、自我展示和理解108

四、在线高度自愿自我展示的优势111

五、结论114

参考文献115

第八章 本体与信息技术116

一、引言116

二、在线本体118

三、电子人121

四、性格本体126

五、自我展示对本体的重要性128

六、结论130

参考文献130

第九章 信任、信赖和互联网132

一、信任和信赖133

二、信任的两种形式135

三、互联网140

参考文献143

第十章 自尊、可识别性和互联网145

一、自尊、信誉和“复合效应”145

二、三个与网络相似的案例148

三、匿名是一种保险的策略152

四、匿名作为一种尊重优化战略154

五、匿名作为一种特权156

六、回到未来:网络环境158

参考文献160

第十一章 文化和全球网络——期待全球伦理规范吗?162

一、引言162

二、收敛167

三、全球伦理挑战176

四、结论181

五、不科学的终曲181

参考文献182

第十二章 集体责任、信息和通信技术189

一、集体目的理论在社会知识获取方面的应用190

二、使用ICT方式的知识沟通、存储和获取的集体责任199

参考文献207

第十三章 计算机作为代理者209

一、人类代理机构210

二、计算机、计算机程序和机器人212

三、计算机系统作为代理者214

四、责任、义务和责备的问题220

五、结论222

参考文献223

第十四章 道德哲学、信息技术和版权——Grokster公司侵权案224

一、引言224

二、结果论225

三、重大变化228

四、从属责任:技术提供者231

五、Grokster公司侵权案233

六、遗留问题回顾234

七、处理版权问题的道义论方法235

八、意图与Lockean附加条件240

九、技术责任243

十、结论245

参考文献245

第十五章 信息技术、隐私及个人数据保护248

一、为什么对个人数据总有需求250

二、个人数据252

三、保护个人数据的道德理由255

四、结论262

参考文献263

第十六章 在技术中体现价值——理论与实践265

一、引言265

二、认识论266

三、实践270

参考文献286

第十七章 信息技术研究伦理学290

一、引言290

二、科学与价值观293

三、CUDOS294

四、科学家的伦理判断295

五、科研管理297

六、言论自由与科研自由299

七、研究自由的理由301

八、潜在的有害后果302

九、研究者的义务304

十、结论304

参考文献305

第十八章 分配公正与信息的价值——(广义上的)罗尔斯方法论307

一、引言307

二、信息是一种基本必需品309

三、关于复杂的平等问题:对罗尔斯体系提出的质疑和反对315

四、结论322

参考文献322

译后记325

译者简介327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