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复归山水 从山水画到山水城市的可能性探析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复归山水 从山水画到山水城市的可能性探析
  • 初冬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 ISBN:9787112221189
  • 出版时间:2018
  • 标注页数:161页
  • 文件大小:73MB
  • 文件页数:170页
  • 主题词:城市景观-景观设计-研究-中国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复归山水 从山水画到山水城市的可能性探析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1章 绪论1

1.1 研究什么1

1.2 为什么研究中国古代山水画与现代“山水城市”理念的关系3

1.2.1 文化内核的缺失3

1.2.2 “物化”与“人化”5

1.2.3 艺术认知途径——中国古代山水画的媒介作用6

1.3 研究思路与结构9

1.3.1 研究内容概述9

1.3.2 研究思路与篇章结构11

1.4 相关文献综述13

1.4.1 国外研究动态13

1.4.2 国内研究动态15

1.5 研究创新之处19

1.6 研究框架19

第2章 思维背景21

2.1 宇宙论21

2.1.1 中国宇宙论:阴阳五行宇宙论体系22

2.1.2 不同宇宙论意识影响下的艺术表现形式30

2.2 主体认知结构34

2.2.1 何为主体的认知结构35

2.2.2 构成要素36

2.3 “现代性”反思40

2.3.1 现代性与现代化40

2.3.2 现代性危机41

2.3.3 现代性特征43

2.4 艺术经验认知途径46

2.4.1 可行性分析47

2.4.2 山水画的认知媒介48

2.4.3 山水画的现代性媒介价值49

2.5 小结52

第3章 山水画的价值论——从山水之“道”到山水之“画”54

3.1 道通为一55

3.1.1 山水释义55

3.1.2 山水情结55

3.1.3 山水文化56

3.2 儒家的影响58

3.2.1 比德58

3.2.2 同类相动59

3.3 道家的影响60

3.3.1 道法自然60

3.3.2 玄对山水62

3.3.3 物化62

3.3.4 达生64

3.4 佛家的影响65

3.4.1 心生65

3.4.2 离形66

3.5 小结67

第4章 山水画观照论68

4.1 观物取象68

4.1.1 外师造化68

4.1.2 度物象而取其真70

4.2 立象以尽意73

4.2.1 中得心源73

4.2.2 以心统物77

4.2.3 通情达理80

4.3 意境83

4.3.1 意境之义83

4.3.2 超以象外84

4.3.3 畅神87

4.3.4 以意达逸88

4.4 小结89

第5章 传移摹写——从山水画到“山水城市”的认知转换91

5.1 殊途同归91

5.1.1 中国人的栖居理想91

5.1.2 城市山林94

5.1.3 山水画与山水园的互通95

5.2 “山水城市”释意99

5.2.1 钱学森的“山水城市”理念100

5.2.2 理论发展102

5.2.3 重新界定103

5.3 迁想妙得——艺术哲学与设计理念105

5.3.1 意象性105

5.3.2 文化性111

5.3.3 体验性118

5.3.4 基于“山水”概念的现代景观意境营造126

5.4 小结130

第6章 基于“山水”概念的景观设计的认知启发132

6.1 观念132

6.2 角度135

6.2.1 艺术传承136

6.2.2 类推137

6.3 态度139

6.3.1 人文态度140

6.3.2 主体修养论141

6.4 整合144

6.4.1 “集成通变”的思维体系144

6.4.2 艺术思维整合146

6.4.3 学科整合147

6.5 小结149

第7章 结论与展望150

参考文献152

致谢161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