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农村社会学新论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 谷中原编著 著
- 出版社: 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
- ISBN:9787307075238
- 出版时间:2010
- 标注页数:279页
- 文件大小:19MB
- 文件页数:296页
- 主题词:农村社会学-高等学校-教材
PDF下载
下载说明
农村社会学新论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绪论1
第一节 农村社会学的定义与研究对象1
一、农村社会学的定义1
二、农村社会学的研究对象4
第二节 农村社会学的研究内容与任务6
一、农村社会学的研究内容6
二、农村社会学的研究任务8
第三节 农村社会学的发展历程10
一、农村社会学的产生条件10
二、农村社会学的形成途径12
三、农村社会学的发展与传播14
四、农村社会学的发展趋势26
第二章 农村社会系统的基本特性31
第一节 农村社会特性研究回顾31
一、国外农村社会特性研究31
二、国内农村社会特性研究33
第二节 农村社会系统的相关定义与特性研究方法36
一、农村社会系统的相关定义36
二、农村社会系统特性研究方法42
第三节 农村社会系统的基本特性44
一、农村社会的城市对比特征45
二、农村社会的历史对比特性54
第三章 农村社会的根基67
第一节 农村地理空间67
一、农村地理空间构成与特征67
二、农村地理空间对农村社会发展的价值69
三、利用多功能农业经营方法改善和保护农村地理空间生态环境74
第二节 农村人口76
一、农村人口的构成与特征76
二、农村人口的社会价值80
三、从加速农村社会现代化的高度开发农村人力资源85
第三节 农村文化88
一、农村文化的构成与特征88
二、农村文化对农村社会发展的价值92
三、多途径保护和传承农村文化94
第四章 农村社区102
第一节 农村社区研究回顾102
一、国外农村社区研究情况103
二、国内农村社区研究情况104
第二节 农村社区的特点与类型105
一、农村社区的特点105
二、农村社区的类型109
第三节 农村社区的构成与演化111
一、农村社区的构成111
二、农村社区的演化113
第四节 农村社区建设116
一、农村社区建设原则116
二、农村社区建设内容118
第五章 农村社会主体122
第一节 农村社会首属主体122
一、农村家庭122
二、农村家庭的放大体126
三、民族130
第二节 农村社会经济主体131
一、农业经济组织131
二、乡村工业经济组织133
三、乡村三产经济组织134
第三节 农村社会管理主体135
一、政党组织135
二、乡村政权组织136
三、中国村民自治组织138
第四节 农村社会民力主体139
一、农村民间经济组织139
二、农民利益维护组织143
第五节 农村社会阶级与阶层145
一、中国农村社会的阶级146
二、中国农民阶级的市民化147
三、中国农民阶级的层化147
第六章 农民行为150
第一节 农民150
一、农民的定义151
二、学者对农民的社会特性的认识153
第二节 农民行为研究回顾155
一、农民行为特性研究155
二、农民具体行为研究157
三、农民行为变革致因研究158
四、农民行为促改策略研究159
第三节 农民行为的理论分析160
一、农民行为的类型160
二、农民行为的社会特点162
三、农民行为的变革165
第七章 农村社会问题的防治171
第一节 农村社会问题的理性认知171
一、农村社会问题研究回顾171
二、农村社会问题的特征177
三、农村社会问题产生的根源178
第二节 中国农村社会问题的例析181
一、农村人口问题181
二、农村贫困问题182
三、农村生态问题187
第三节 农村社会问题的防治189
一、制定农村社会发展规划189
二、建立农村社会问题预警机制190
三、持续开展农村社会问题防治教育192
第八章 农村社会发展的原则与模式194
第一节 农村社会发展概述194
一、农村社会发展的定义194
二、农村社会发展的特点195
三、农村社会发展研究观点综述197
第二节 农村社会发展原则197
一、农村社会应坚持可持续发展原则198
二、农村社会应坚持和谐发展原则201
三、农村社会应坚持低代价发展原则204
第三节 农村社会发展模式208
一、以农为本的农村社会发展模式209
二、以工为本的农村社会发展模式213
三、城乡一体化的农村社会发展模式216
第九章 农村社会发展的内源动力226
第一节 转换农民科技素质结构226
一、当代农民科技素质结构特点226
二、转换农民科技素质结构的动因价值228
三、转换农民科技素质结构的措施229
第二节 转变落后的农业经济发展方式232
一、有限功能农业的缺陷233
二、多功能农业替代有限功能农业的理由235
三、有限功能农业转向多功能农业的探索235
第三节 大力培养农村经济能人239
一、农村经济能人推动农村社会发展的表征240
二、农村经济能人培养措施242
第十章 农村社会建设245
第一节 世界农村建设模式选介245
一、韩国农村建设模式:新村运动245
二、日本农村建设模式:造村运动250
三、中国台湾地区农村建设模式:富丽乡村运动255
四、德国农村建设模式:城乡生活等值化建设260
第二节 旧中国的乡村建设运动262
一、乡村建设运动的背景262
二、乡村建设运动的主要工作262
三、值得当代新农村建设借鉴的经验264
第三节 中国当今新农村建设运动265
一、中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根本性质265
二、中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新要求和新内容266
三、中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做法268
参考文献270
后记277
热门推荐
- 1801973.html
- 1508880.html
- 613243.html
- 2604397.html
- 3070756.html
- 468501.html
- 2628687.html
- 3734685.html
- 1420418.html
- 804460.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444671.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856974.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922786.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359598.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333.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070190.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840214.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650022.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246717.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7508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