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江苏发展研究报告 2007-2008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江苏发展研究报告 2007-2008
  • 江苏省社会学院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
  • ISBN:7511209689
  • 出版时间:2011
  • 标注页数:309页
  • 文件大小:17MB
  • 文件页数:322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江苏发展研究报告 2007-2008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苏南全面小康社会建设模式的实证研究3

一、苏南发展的路径与轨迹3

(一)建设全面小康社会——苏南发展的新阶段3

(二)贯彻科学发展观——发展路径的再创新5

(三)重要的阶段性成果——部分市县率先达标10

二、苏南建设全面小康社会的基本经验11

(一)坚持率先发展,积极探索,不断创新11

(二)坚持科学发展,全面协调,城乡统筹11

(三)坚持和谐发展,以民为本,富民优先12

(四)坚持全面发展,深化体制改革,提高管理水平13

三、苏南发展模式的再认识14

(一)创新是苏南发展模式的本质内涵14

(二)和谐是苏南发展模式的基本特征15

(三)苏南建设全面小康社会的发展模式具有普遍意义15

江苏促进自主创新的政策研究17

一、全面把握自主创新的深刻内涵17

二、促进自主创新的国际经验18

(一)营造良好的自主创新制度环境18

(二)注重自主创新的政策杠杆作用19

(三)完善自主创新的法制环境22

三、江苏促进自主创新的政策思路和政策重点22

(一)促进自主创新的政策思路22

(二)促进自主创新的政策重点24

四、江苏促进自主创新的具体政策建议27

江苏支柱产业的竞争能力与对策研究32

一、支柱产业的衡量标准与江苏现阶段的支柱产业32

(一)支柱产业及其衡量标准32

(二)江苏现阶段的支柱产业33

二、江苏支柱产业竞争力评估36

(一)江苏支柱产业在国内的竞争地位36

(二)江苏支柱产业综合发展能力37

(三)江苏制造业为主体的支柱产业存在问题38

(四)如何认识江苏支柱产业的国际竞争力38

三、提升江苏支柱产业竞争力的对策思考40

(一)以世界眼光从战略高度认识的几个问题40

(二)提升江苏支柱产业竞争力的对策思考42

当前影响江苏构建和谐社会的主要因素及对策研究46

一、江苏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现状分析46

(一)生活和谐47

(二)劳动和谐49

(三)管理和谐50

(四)文化和谐51

(五)结构和谐52

(六)生态和谐53

二、当前构建和谐社会主要影响因素分析54

(一)区域和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差距依然较大54

(二)公共产品的供给尚不能适应民生要求55

(三)群体间不合理收入差距影响社会公平57

(四)社会矛盾突出考验江苏社会管理能力58

(五)环境资源成为制约江苏可持续发展的瓶颈60

三、进一步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发展路径61

(一)培育扩大中等收入群体,缩小贫富差距,保证社会和谐发展61

(二)进一步加快政府职能转变,更加注重社会公共服务61

(三)增加就业总量,继续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提高就业质量62

(四)建立健全各级公共危机管理机制,提高公共管理能力63

(五)大力培育非营利组织,发挥社会组织作用,营造公民社会64

(六)加快和谐社区建设,奠定和谐社会构建的基础64

(七)进一步缩小城乡差距,合理调节收入分配,促进协调发展65

(八)建立健全社会保障制度,大力发展慈善机构,进一步完善“托底”机制65

江苏新农村建设典型经验与模式研究67

一、江苏新农村建设基本情况67

(一)江苏推进新农村建设方面的重大举措67

(二)江苏新农村建设的阶段性成效71

二、江苏新农村建设典型模式及启示74

(一)江苏新农村建设典型模式74

(二)江苏新农村建设模式带来的启示80

三、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值得重视的几个问题81

增强江苏消费动力的十大政策建议86

一、消费动力的变化轨迹与现实状况86

二、抑制消费需求增长的制约因素87

三、“十一五”期间消费动力的变化趋势89

(一)消费动力演进的宏观因素分析89

(二)影响消费动力演进的因素分析与展望90

四、增强消费动力的十点对策建议92

(一)努力增加城乡居民收入92

(二)合理调整收入分配关系94

(三)加快完善社会保障体系95

(四)切实解决消费突出问题96

(五)重视培育消费增长热点98

(六)渐次转换消费习惯模式100

(七)大力整治消费市场环境101

(八)抓紧梳理消费政策机制102

(九)发展提升市场流通服务103

(十)深化推进消费信用创新105

江苏省“省直管县”体制改革研究107

一、“市领导县”体制的产生及其在江苏的实践107

(一)行政区划的历史演变与“市领导县”的产生107

(二)“市领导县”体制的积极作用108

(三)新时期“市领导县”体制对城乡经济发展的负面影响110

二、“省直管县”改革的意义与必要性112

(一)实行“省直管县”、促进县域加快发展的重要意义112

(二)“省直管县”体制的优势114

(三)实行“省直管县”体制可能产生的问题115

三、兄弟省强县扩权与实行“省直管县”体制的做法与经验116

(一)浙江省的强县扩权及其成效116

(二)广东省的强县扩权及其东莞奇迹117

四、实行“省直管县”的依据与条件118

(一)实行“省直管县”的客观依据118

(二)江苏实行“省直管县”的条件分析119

五、“省直管县”体制模式与实施方案120

(一)“省直管县”体制改革的指导思想120

(二)“省直管县”体制改革的主要内容120

(三)“省直管县”改革必须坚持的原则121

(四)实施方案及步骤122

(五)统一思想认识,落实配套措施125

江苏节约型社会建设的途径与对策132

一、江苏建设节约型社会的成效显著132

(一)资源综合利用效率不断提高133

(二)单位GDP的资源消耗不断下降133

(三)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和单位GDP排污强度逐年下降133

二、江苏资源利用的总体状况134

(一)节约指数大大低于全国的平均水平,但与经济发展水平不相称134

(二)单位GDP资源消耗较低,但不同资源的消耗水平存在着较大的差异135

(三)工业部门资源消耗强度相对较低,但存在着薄弱环节135

(四)农业部门的资源消耗强度较高136

三、工业生产中的资源能源利用136

(一)工业资源能源利用的总体变化趋势136

(二)三大区域的比较分析137

(三)重点行业的比较分析141

四、生活中的资源消费148

(一)生活中的资源消费状况分析148

(二)几个重点消费方面中的节约问题150

五、江苏未来发展面临的资源环境的压力巨大153

(一)能源方面153

(二)资源方面154

(三)环境方面154

六、江苏资源节约型社会建设的途径与对策155

(一)推进江苏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的重要途径155

(二)对策建议156

缩减与控制三大差距165

一、江苏区域经济差距的现状与控制165

(一)江苏区域经济差距的现状分析165

(二)苏南、苏中、苏北经济差距衡量指标及量化166

(三)缩减与控制区域经济差距的对策建议173

二、江苏城乡差距的现状与控制175

(一)城乡差距的表现及其演变175

(二)城乡差距的主要影响因素177

(三)控制城乡差距的建议181

三、江苏居民收入差距的现状与控制182

(一)江苏居民收入差距的现状及演变分析182

(二)居民收入差距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184

(三)缩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对策建议188

江苏和谐社会建设的实践与成功经验190

一、江苏和谐社会建设的基本实践190

(一)构建协调的经济关系190

(二)构建和谐的城乡关系192

(三)建立和谐的劳动关系193

(四)协调和谐的利益关系195

(五)倡导和谐的人际关系196

(六)塑造和谐的干群关系197

二、江苏和谐社会建设的成功经验198

(一)以“五个统筹”为机制实现和谐发展198

(二)以“五大江苏”为载体建设和谐社会200

(三)以“五个兼顾”为重点协调利益和谐201

三、促进和谐社会建设的对策建议202

(一)以“富民优先”为重点解决民生问题202

(二)以群众自治为机制加强基层民主建设203

(三)以“三创”精神为动力增强全社会创造活力203

(四)以实现均等化为目标统筹城乡基本公共服务204

(五)以绿色GDP为导向强化生态文明建设204

苏南产业结构转型的现状与对策研究206

一、苏南产业结构转型的背景研究206

(一)苏南产业的区域范围界定206

(二)苏南经济发展的历史考察207

(三)当前国际产业转移的主要趋势209

二、苏南产业结构转型的现状分析211

(一)苏南产业结构的显著特点211

(二)苏南产业发展的阶段性判断212

(三)苏南产业发展面临的现实矛盾214

三、苏南产业结构转型的战略目标与思路215

(一)苏南产业结构转型的战略目标215

(二)苏南产业结构转型的战略思路215

四、苏南产业结构转型的对策建议216

(一)增强加快苏南产业转型和升级的紧迫感217

(二)将苏南产业转型与升级纳入科学发展观的轨道217

(三)设计新的考核机制,引领苏南产业的转型与升级218

(四)制定苏南产业转型与升级的规划218

(五)促进苏南在开放方面的对称均衡218

(六)加大政府改革力度,提供良好的宏观环境219

发展现代服务业的重点与政策研究221

一、江苏现代服务业发展现状分析221

(一)江苏利用FDI与国际制造业基地初步形成221

(二)江苏产业结构软化和经济体系服务化滞后于快速工业化222

二、现代服务业的四大领域与江苏发展的突出重点228

(一)现代服务业的四大领域229

(二)江苏发展的突出重点:承接服务外包、发展生产者服务231

三、发展现代服务业的政策建议234

(一)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尊重发展客观规律234

(二)推进两个一体化,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235

(三)形成政府、企业、中介和市场协调联动机制238

江苏发展金融业的对策研究240

一、金融业发展的基础、前景240

(一)现实基础240

(二)前景展望243

二、金融业发展的政策建议245

(一)银行业245

(二)保险业246

(三)证券业和资本市场247

(四)信托业248

(五)产业与创业投资基金250

(六)期货业252

(七)农村金融业252

江苏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研究257

一、江苏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发展257

(一)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发展回顾257

(二)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发展的现状和特点258

二、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发展与存在的问题262

(一)江苏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经验262

(二)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中存在的问题264

三、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政策建议270

(一)营造良好的生长环境270

(二)完善内部运行机制272

(三)探索多形式的发展壮大机制273

(四)其他配套政策措施275

江苏城市发展目标定位与提升路径277

一、城市发展质量的内涵界定277

(一)城市发展研究领域的基本走向277

(二)城市现代化和城市竞争力研究的利弊277

(三)城市发展质量的内涵278

二、评价指标体系与江苏城市发展质量的评价279

(一)城市发展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设计理念和原则279

(二)评价指标体系的建构原则279

(三)城市发展质量的评价指标体系及其设计说明280

(四)部分城市发展质量的比较285

三、江苏城市发展质量的目标定位及提升路径289

(一)目标定位289

(二)城市发展质量提升的主要制约因素289

(三)提高江苏城市发展质量的主要路径和措施293

长三角一体化的趋势与政策研究296

一、长三角一体化是区域发展的客观必然296

(一)长三角一体化是区域间产业分工细化的结果296

(二)长三角一体化是区域历史文化发展的自然过程296

(三)长三角一体化是区域发展和国家战略的需要297

二、长三角一体化的现状297

(一)交通基础设施一体化297

(二)市场一体化298

(三)产业发展一体化298

(四)区域政策协调一体化299

(五)生态环境保护一体化299

三、长三角一体化的发展趋势与重点领域300

(一)产业分工与产业布局的一体化301

(二)基础设施建设的一体化301

(三)城市体系和城市布局一体化302

(四)环境保护的一体化302

(五)科技创新机制建设的一体化302

(六)统一市场建设的一体化302

四、长三角一体化面临的主要问题303

(一)现行的行政区划边界的“硬”约束,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城市的“集聚功能”和“辐射功能”303

(二)现行的行政管理体制和财政制度决定了各地方只顾追求各自地方和各自部门利益,割裂了区域间共同的利益基础303

(三)产业趋同造成索取资源要素相近,区域间产业无法形成分工协作,产生恶性竞争304

(四)长三角一体化的运作机制主要依靠行政力量加上计划经济力量推动,市场动力不足304

五、长三角一体化实现途径与政策建议305

(一)协调地方关系,解决好地方利益305

(二)发挥市场作用,调动企业积极性307

(三)加强长三角一体化的制度建设308

热门推荐